伍子胥并没有掘墓鞭尸?

作者&投稿:裔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年伍子胥有没有掘墓鞭尸?~

春秋时代楚平王误听馋言,将大夫伍奢全家斩尽杀绝。伍奢次子伍子胥历尽艰难,逃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臣,后率领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相传,伍子胥为父兄报仇雪恨,曾经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怒鞭平王尸体三百下。对于这一传说,古文献存在“鞭尸”和“鞭坟”两种不同记载,而近年又出现一种完全否定“鞭尸”、“鞭坟”的意见。

  一,鞭尸说。《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史记·伍子胥列传》曰:“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可见,司马迁记此事应当无误。扬雄《法言·重黎》也有这种说法,然后批评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庐内传》,除记有“掘墓鞭尸”的情节外,更增加了“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的细节。照此看来,说伍子胥掘墓鞭尸,是有根据的。

  二,鞭坟说。此说首先见于《吕氏春秋·首时》的记载,说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谷梁传·定公四年》则说,他“挞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也都说伍子胥鞭坟。从古文献史料价值来看,《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所言楚国史事应当是可信的。这样,伍子胥只是鞭坟三百,没有掘墓鞭尸。

  三,否定说。张君在《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三期上发表《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尸》一文,完全推翻“鞭尸”和“鞭坟”两说。他认为,伍子胥既没有掘墓鞭尸,也没有鞭坟泄愤,甚至连破郢之战都未参加。其主要理由是:一,《春秋》等记载春秋时期史事最早又最有权威的典籍,都没有提到过这件事。《左传》仅记载楚平王杀伍奢一家的事,用谴责的笔调而对伍子胥用同情的笔法,屈原也称赞并自拟于伍子胥。二,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郢都,正是孔子在世的时代。孔子最容不得乱臣贼子,伍子胥引吴入室,掘墓鞭尸,可谓罪大恶极,但孔子言论确只字未提。三,《公羊传·定公四年》明确记载伍子胥忠君、不报私仇的思想:“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他主观上也不愿做掘墓鞭尸之事,这是十分重要的。

鞭尸了。
中国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大丈夫当数伍子胥。楚平王要杀伍奢(伍子胥父亲),又担心他两个儿子回来报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伍子胥哥哥)说,父亲召我,若求生不往,为天下耻笑。弟弟伍员(伍子胥)说,俱死无益,不如奔他国,借力雪耻。伍奢与伍尚俱被杀,伍子胥四处逃亡。
民间对伍子胥多有好感和同情,因此有了“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了头”的传说。当初,伍子胥携楚国公子建逃亡至郑。公子建联络晋国谋反一事泄露被杀后,伍子胥又投吴逃奔至韶关,因苦于无船渡河而一夜白头。正在又愁苦又害怕的时候,一船飘然而至。
待安全过河,伍子胥却放心不下,再三叮嘱艄公事勿外泄。艄公一声长叹:“我敬公是国家忠臣良将,才冒死相救,公却不信于我。”言毕,将船划至河心自沉以表心迹。因了伍子胥的多疑猜忌,竟枉害救命恩人。
伍子胥后来逃到吴国,他胸中始终回荡一股愤懑之气。他辅佐阖闾修理法制任用贤能,奖励农商充实仓廪,治理城郭加强守备,又举荐深通兵法的齐人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一带强国。伍子胥来到吴国,掀开了吴国历史最辉煌的一页,一个弱国,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振兴。
吴王阖庐,重用伍子胥,国家日趋富强。“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楚国是七国中综合国力强盛的大国,吴楚交兵,吴兵攻入楚国国都,几乎灭了楚国,这是楚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叶。吴国向南制服了越国,向北伐齐,大败齐兵,威震天下。
此后,伍子胥与大军事家孙武共同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北镇晋国,而使吴国称霸一时,伍子胥也由此博得着名军事家、谋略家的美名,在民间享有盛誉。
吴国攻破楚国国都,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倒行逆施”,完全不顾君臣父子之伦理,毅然逃亡,历尽艰险,最终掘墓鞭尸,报仇雪耻。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扩展资料
不同的争议
对于这一传说,古文献存在“鞭尸”和“鞭坟”两种不同记载,而近年又出现一种完全否定“鞭尸”、“鞭坟”的意见。
1、鞭尸说。《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史记·伍子胥列传》曰:“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可见,司马迁记此事应当无误。扬雄《法言·重黎》也有这种说法,然后批评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庐内传》,除记有“掘墓鞭尸”的情节外,更增加了“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的细节。照此看来,说伍子胥掘墓鞭尸,是有根据的。
2、鞭坟说。此说首先见于《吕氏春秋·首时》的记载,说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谷梁传·定公四年》则说,他“挞平王之墓”。
《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也都说伍子胥鞭坟。从古文献史料价值来看,《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所言楚国史事应当是可信的。这样,伍子胥只是鞭坟三百,没有掘墓鞭尸。
3、否定说。张君在《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三期上发表《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尸》一文,完全推翻“鞭尸”和“鞭坟”两说。他认为,伍子胥既没有掘墓鞭尸,也没有鞭墓泄愤,甚至连破郢之战都未参加。
其主要理由是:
1、《春秋》等记载春秋时期史事最早又最有权威的典籍,都没有提到过这件事。《左传》仅记载楚平王杀伍奢一家的事,用谴责的笔调而对伍子胥用同情的笔法,屈原也称赞并自拟于伍子胥。
2、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郢都,正是孔子在世的时代。孔子最容不得乱臣贼子,伍子胥引吴入室,掘墓鞭尸,可谓罪大恶极,但孔子言论确只字未提。
3、《公羊传·定公四年》明确记载伍子胥忠君、不报私仇的思想:“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他主观上也不愿做掘墓鞭尸之事,这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历史记载的说法是有!

you

是的

谁给我讲讲?

you

根据史记记载,确有其事。


历史上伍子胥真的做出掘坟鞭尸这种事了吗?
伍子胥是不会做出掘墓鞭尸这种事情的!伍子胥在当时的吴国也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而且那时候的人是非常看重自己的名声的,伍子胥断不会做这种大逆不道,要背上骂名的事情。首先,伍子胥是一个性格刚烈坦荡的人。他是楚国人,还是出生于士大夫家族。按照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名门贵族,这样人,从小就收...

伍子胥是否掘墓鞭尸,从历史记载中分析
史籍中最早而又最明确地记载伍子胥“掘墓鞭尸”事的是《史记》。《伍子胥列传》云:“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在本传后,司马迁还高度赞扬伍子胥道:“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

当年伍子胥有没有掘墓鞭尸?
这样,伍子胥只是鞭坟三百,没有掘墓鞭尸。三,否定说。张君在《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三期上发表《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尸》一文,完全推翻“鞭尸”和“鞭坟”两说。他认为,伍子胥既没有掘墓鞭尸,也没有鞭坟泄愤,甚至连破郢之战都未参加。其主要理由是:一,《春秋》等记载春秋时期史事最早又最有权...

伍子胥掘墓鞭尸,可是有的史书记载是鞭墓,有的记载是鞭尸到底鞭尸没有...
吴国攻破楚国国都,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倒行逆施”,完全不顾君臣父子之伦理,毅然逃亡,历尽艰险,最终掘墓鞭尸,报仇雪耻。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伍子胥鞭尸的典故?
1. 鞭尸说:根据《史记》等文献记载,伍子胥确实鞭打了楚平王的尸体以报父仇。2. 鞭坟说:此说认为伍子胥只是鞭打了楚平王的坟墓,并没有掘墓鞭尸。3. 否定说:有学者认为,伍子胥并没有掘墓鞭尸的行为,甚至可能没有参与破郢之战。不同的记载反映了古代文献在传承过程中的变异,而现代学者对这...

伍子胥是否掘墓鞭尸,从历史记载中分析
”如果楚平王虽然昏庸,但伍子胥掘墓鞭尸,仍会被视为非分之道,而《春秋》定公四年对吴兵入郢的记载却极其简略,只说“庚辰,吴入郢。”没有提及掘墓鞭尸的事情。二、《左传》对楚国事务的记载尤为详尽,但定公四年记吴兵入郢后的文字,只简单提到了吴国的一些将领争夺楚宫的事情,并没有提到掘墓...

伍子胥到底是鞭楚王墓300还是鞭楚王尸300?
而且,伍子胥如果真的曾经引狼入室、掘墓鞭尸、淫乱宫闱的话,那么,不论是当代楚人,抑或是后世楚人,无疑都会笔伐之、口诛之、同仇共忾声讨之。但是遍寻史籍却没有一句这样的记载。另值得注意的是,如子胥果真掘平王之基,这一举动本身就辱及先人,何以据文献记载楚人还继续纪念并称颂伍氏先人在楚国...

被名人称赞过的伍子胥,为啥要鞭楚平王的尸呢?
”完全没有对伍子胥鞭尸的描写。再者,屈原曾经夸伍子胥:“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对于忠于王室并“自投汨罗”以殉国的三闾大夫,怎么可能大加褒扬一个掘墓鞭尸的逆臣呢?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也赞颂:“胥执忠信,死贵於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公羊传》有伍子胥这样一段话:“事君...

伍子胥掘墓鞭尸是否应该
我用现代人的观点看,感觉伍子胥不应该掘墓鞭尸。所有历史人物的分析要把他的所作所为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要一分为二的去看。伍子胥所用的方法极为残忍极为不人道极为反人类。这是现代人的观点。伍子胥这件事,至少反映了伍子胥的狭隘和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用法理学的观点看,...

伍子胥挖墓鞭尸是不是太过分了?为什么那么怨毒?
《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有着这样的记载:“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06年,当吴国大军攻破楚国郢都后,伍子胥得知楚平王已去世多年,就请求吴王阖闾准许他去刨掉楚平王的坟墓,吴王随口回答道:“这件...

湾里区17158182987: 伍子胥掘墓鞭尸 - 搜狗百科
闳菁复方: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伍奢,并追杀伍子胥,欲斩草除根.伍...

湾里区17158182987: 端午节的来历及养生知识
闳菁复方: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伍子...

湾里区17158182987: 伍子胥真的鞭尸楚平王吗 -
闳菁复方: 楚平王:1. 楚平王(?―公元前516年),芈姓,熊氏,名弃疾,继位后改名居,又称陈公、蔡公,是楚共王幼子,楚灵王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在位.2. 楚灭陈、蔡二国后立他担任陈公、蔡公,后楚灵王死,...

湾里区17158182987: 端午节介绍为什么被称端午节
闳菁复方: 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1、纪念屈原说屈原据《史... 2、纪念伍子胥说端午节起源传说相关人物:屈原与伍子胥[3]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

湾里区17158182987: 伍子胥为什么要掘楚王墓? -
闳菁复方: 《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发誓要搞垮楚国,以报杀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孙武攻破楚国城池,成全吴王“春秋五霸”地位后,伍子胥也寻...

湾里区17158182987: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简介
闳菁复方: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 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

湾里区17158182987: 奇特端午习俗 -
闳菁复方: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

湾里区17158182987: 伍子胥是怎样的人 -
闳菁复方: 伍子胥(-前484年)(胥,音虚),名员(员,音云),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属今湖北监利县(另一说襄阳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后来吴国封他于申,因此又叫申胥. 伍子胥先袓伍举,以正直进谏楚庄王而得名声,因此其后代于楚国亦有名声. “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司马迁 虽然司马迁对伍子胥破楚时的所为不满,但认为伍子胥是不拘小节的烈丈夫,不会白白送死,能忍受屈辱,最终为父亲报仇雪恨,成就不朽之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