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上对于消渴病病因是怎么解释的呢?

作者&投稿:泣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中,云:“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内经》不同的篇章中有“消瘅”、“消渴”、“肺消”、“鬲消”、“脾瘅”、“肾热病”、“漏风”、“风消”、“消中”、“食亦”等10个名称,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消瘅”。“消”按《素问•阴阳别论》的解释是:“二阳结,谓之消”。消有三个含义:一指善消水谷而善饥多饮,二指消灼津液而致津液失养,阴不胜阳,火热内生,三指肌肤消瘦。究“消渴”之含义,包括“病”、“症”与病理机制等三个方面,散见于十四篇之中。其中,“病”指具有典型症状的消渴病,如消中、消瘅、肺消、风消、食亦等病名; “症”指渴饮、善食易饥的症状,即消渴候,病理机制指胃肠结热、津液消耗,即以火烹烧之意。《灵枢•五变》云:“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为消瘅”,指出了消渴的产生可因风雨寒暑所致。《素问•气交变大论》也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上应镇星。上临太阳,则雨冰雪,霜不时降……渴而妄冒。”《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其热也则消肌肉”,又说:“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素问•皮部论》:“邪之始入于皮也……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从上述经文可知, 外感六淫,寒热失调,可致消渴。



《内经》认为气血衰少亏虚,导致五脏失养,亦可引发消渴。《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因五脏虚弱,精衰液夺,实为消渴病之形成提供了病理基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心脉……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 “肺脉……微小为消瘅”, “肝脉……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 肝有疏泄和藏血等功用,主升主动,是调畅人体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肝失养疏泄失常,或致相火妄动,内烁津液。郑钦安《医学真传•三消症起于何因》谓“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脾脉……微小为消瘅”, 脾为后天之本,有运化水谷并转输精微、化生气血津液等功用,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及筋肉皮毛等得到充分营养。脾失养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肾脉……微小为消瘅”。肾失养而精血亏少,封藏失职,一不能蒸腾津液上承,二不能蒸腾卫气上运温肺固表,而使饮入于胃后不经布散而直趋于下,流失于外。《外台秘要》谓“三消者,本起于肾虚”。《仁斋直指方•消渴》“肾水不竭,安有所谓渴哉”,都揭示了肾脏柔弱与消渴发病的病机特征。故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创肾气丸治疗消渴病。赵献可《医贯•消渴论》云“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惟六味、八味及加减八味随证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肾水,则渴自止矣”。在《灵枢•本脏》中有:“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的提法,进一步指明了五脏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而衰弱时,可导致消渴病的产生。



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 雨寒暑,循毫毛而人腠理……或为消瘅”,指出了消渴的产生可因风雨寒暑所 致。样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其热也则消肌肉”,又曰:“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 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素问•痹论》中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灵枢•五味》又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认为“咸人于胃,其 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 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从以上两点,可见饮食不节与消渴发病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对于糖尿 病患者来说,合理控制饮食,对改善病情是非常有帮助的。




《黄帝内经素问》序译文
孔安国为《尚书》作序说:“伏羲、神农、黄帝的著作,称作三坟,是讲述重要道理的。”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就是《内经》中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便是《内经》的卷数。虽然几经年岁推移,朝代变革,但是对《内经》的传授和学习依然存在。担心学习者不是...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艾灸是可以温通血脉。我们身体的不同的经络,不同的血脉,它可以温通,那么这个百病皆有不通。《黄帝内经》说“经络者,能决生死,除百病,不可不通也。”所以经络不通,就生病了。那么想治病,就是要给他通,就一个字,一通百通,一通调百病,除百病。艾灸,它是纯阳之物,它的通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预防瘟疫的四个方法
《黄帝内经》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经典医书,对于瘟疫的形成、预防及治疗等早有详细的系统论述。其中《刺法论篇第七十二》这篇的重点内容就是讲瘟疫病发、预防与治疗的方法。对于如何预防不受瘟疫感染,讲了四个方法。原文如下: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

致敬中医经典之《黄帝内经》任应秋讲解版 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4-10
不过此处对“阳明之复”,明确提出“以酸补之”较前明确。此即《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所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之义。 (57)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 “太阳之复”,意即寒气偏胜。“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与前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顺应四时适环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也要保养阴气。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适时调理。如在作息上要“起居有常”...

葡萄糖偏高什么意思?有什么影响?该怎么办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中就记载过“消渴症”“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王焘根据其父患口渴难忍,饮量大增,身上多疖疮,小便水果味,...

《黄帝内经》中提到血瘀的篇章有哪些?
1 《武威汉代医简》首提活血化淤治法 《武威汉代医简》是远在《黄帝内经》之前约一世纪中叶成书的一部木质简牍。据专家考证,这些木质简牍医方和马王堆汉墓医书系我国同时发现最古老的医书。简牍共92枚,其中记载活血化淤治法的就有9枚。简文中所载治“淤”的具体方药体现了对后来中医学中“气为血帅,...

《黄帝内经》中是怎么辨经识症的?
本文对《黄帝内经》中涉及气血经络的一系列概念进行了解析,通过分析《黄帝内经》描述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结合后人的注释和现代科学知识,逐步用已知的概念阐明未知概念,指出经络是对血脉、分肉、筋等概念的分级概念,营卫是气血的部位层次概念,气在不同的位置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名称,是人体体液的不同表现形式,将气血经...

为什么中医爱用粪便入药?
而且无论是在中医或者是西医上,除了屎能入药以外,尿液也是能入药的。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医书上都有记载以屎入药的方法。而且屎这些药材也是特别容易找的,鸡屎白鸟屎白这些只要是养殖场有鸡有鸟的地方,都可以找到这些屎来当药材。这些东西不同,那些珍贵的药材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可以承受的。而且这些...

绵竹市17150243506: 消渴病的简介是什么?
休虞澳蒲: 根据临床表现,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损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该病是一种...

绵竹市17150243506: 中医对糖尿病是怎样认识的?
休虞澳蒲: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黄帝内经》根据证之主次, 而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肺消者,饮一溲二”(《素问•气 厥论》),为上消.“胃中热则消谷,令人...

绵竹市17150243506: 糖尿病患者,在天气热的时候 饮食方面该注意什么 -
休虞澳蒲: 饮食要清淡,禁吃过多油腻,含热量太高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含果胶、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结合适当的运动,对血糖的波动有利.

绵竹市17150243506: 为什么我总是口渴 -
休虞澳蒲: 口渴的原因很多,如果说中枢系统出了问题,老会觉得渴,实际上不缺水,也没有出现口干的现象,但是中枢神经反应出来就是口渴要喝水.还有是免疫性的疾病,叫干燥综合症,不仅只是口渴,还包括各种粘膜的干燥,比如说眼睑结膜的干燥...

绵竹市17150243506: 你好,什么是消渴病?
休虞澳蒲: 1.禀赋不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2.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

绵竹市17150243506: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休虞澳蒲: 追根究底:脾虚失健是发病之本. 中医诊治消渴病历史悠久,而今天说的糖尿病就是属于消渴范畴,随着中医文化探究的深 入,“脾虚致消”说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早...

绵竹市17150243506: 消渴症在黄帝内经中哪一卷有记载?
休虞澳蒲: 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症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症

绵竹市17150243506: 得了糖尿病怎么办?如何治疗呢?
休虞澳蒲: 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如《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