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预防瘟疫的四个方法

作者&投稿:琴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黄帝内经》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经典医书,对于瘟疫的形成、预防及治疗等早有详细的系统论述。其中《刺法论篇第七十二》这篇的重点内容就是讲瘟疫病发、预防与治疗的方法。对于如何预防不受瘟疫感染,讲了四个方法。原文如下: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了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一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在这里,岐伯指出不让瘟疫染身的重要原则就是: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那么如何不让瘟疫邪气传染呢?不象现在医生全副武装穿上防护服,而是通过调动自身正气来形成防护,岐伯传授了四个方法,可归纳为:1、气功观想法,2、气功吐纳法,3、药浴泄汗法,4、小金丹方法。

1、气功观想法。如何观想?原文是说得很明白,就是在进入疫室病区前,特别是医护人员可以试一试。具体就是,在屋内集中神思,打坐或站桩,坐北朝南向,想象自己的心如太阳一样,气从头上出,如百会穴,按照肝青气、肺白气、心赤气、肾黑气、脾黄气这五脏正气先后进行观想,先想象一股青气从自己的肝脏生发,出于脑,向左行于东方,化作一片青树林。然后想象一股白气从肺部产生,出于脑,向右行于西方,化作白色的干戈金甲。然后再想象一股赤气从自己的心脏而出,向南方行,向上升,化作红色的火焰。然后再想象一股黑气从自己的肾脏而出,向北方行,向下降,化作寒冷的冰水。最后想象一股黄气从自己的脾脏发出,存留在中央,化作一片黄土。有了这五脏之五色正气护身之后,还要想象头上有北斗七星的光辉照耀,就这样在一身正气护驾之后可以安然进入病室疫区。通过这样积极的观想,诱导自身五脏的正气来防护,抵御病邪。对于已经在病区就医的病人来说,也可以通过打坐做这样的观想,把自己内心想象成红火的太阳,调动自身的五脏正气,抵抗邪气。

2、气功吐纳法。在春分时节,早上太阳未出之时,练习气功吐纳,吐故纳新,以增强免疫力。如何吐纳,原文无具体说明。

3、药浴泄汗法。在雨水节气后,用药水洗浴三次,使汗液外泄,驱除邪气。原文没具体说如何药浴,没有具体说用什么药,但很可能是艾草,至少是其中一味。

4、小金丹方法。这是《黄帝内经》少见的几个处方之一。小金丹方,四味药: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但愿有人或医药公司可以按照经典所说的方法制作出来,尽快能验证其疗效,并推广之。这样,大家需要时依法服上10颗小金丹,就可预防疫病,那比天天戴口罩穿防护服方便多了。

以上这四个方法,在当前防疫抗疫时,不妨去好好实践一下。

白云山人

20200228


《黄帝内经》中预防瘟疫的四个方法
4、小金丹方法。这是《黄帝内经》少见的几个处方之一。小金丹方,四味药: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但愿有人或医药公司可以按照经典所说的方法制作出来,尽快能验证其疗效,并推广之。这样,大家需要时依法服上10颗小金丹,就可预防疫病,那比天天戴口罩穿防护服方便多了。...

黄帝内经关于瘟疫的论述
《黄帝内经》之《素问·刺法论》中说道:“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描述了瘟疫的传染性特征。紧接着《黄帝内经》又提出了防治瘟疫的方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这句话对我们防范传染性疾病非常重要,瘟疫虽然可怕,但只要提升人体免疫力,瘟疫病毒就不能攻破人体防线。孟子曾说过,...

古人是怎样预防瘟疫的,古人有哪些大智慧呢?
根据《黄帝内经》中的记载:为了防止病毒侵入,你需要保持自身的免疫力,平日里需要保持心情愉悦,精神也要乐观向上,躲避毒气的来源。这样安歇毒气邪气自然就不会找上你,你也会保持健康长寿了。从现代我们了解的知识来看,预防瘟疫的方法确实是需要避开病原体,也就是所谓的隔离,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

黄帝内经关于瘟疫的论述?
《黄帝内经》之《素问·本能病》篇说:“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而《吕氏春秋·季春纪》中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也就说是说,当气候反常,像夏天那样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流行性传染病容易爆发。所以寒冷的冬天其实也是有利于杀死或控制病菌传播的,冷...

古代科技落后,古人在面对瘟疫的时候采用的什么办法?
《黄帝内经》已经提出“避其毒气”的办法,就是要避开已经受感染的人群,主动自我隔离。这包括隔离病人或者健康人远离病人。西晋王隐的《蜀记》“张陵避病疟于丘社中,得咒鬼之术书,为是遂解使鬼法。”从这句话我们得出两点结论,首先汉末蜀中闹瘟疫,张陵(张道陵)去人烟稀少处躲避,这体现的就...

如何预防瘟疫?
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有记载。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素问•本能病》篇:“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指出温疫具有传...

古代疫情时,民众怎么做?
“果实早成,民殃于疫。”先民们早已总结出,季节异常、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容易爆发疫情。在古代中医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瘟疫理论。 《素问·本病论》 中首次提出了“瘟疫”病名, 《黄帝内经》 则出现了“疠”、“温厉”、“疫”等九个概念, 《内经》 提出五运内气导致瘟疫,张仲景 《伤寒杂...

瘟疫史料记载
中国历史上自先秦时期起,瘟疫就已经被详细记载于古籍之中。《周礼·天官·冢宰》中提到疾医的职责,强调了疠疾一年四季都可能发作,认为其发生与时节失常的“非时之气”有关。《吕氏春秋·季春纪》也记录了气候失序可能导致疾病增多的情况。《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其中《素问·刺法论》和...

在中国古代爆发了传染病,古代人是如何应对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古代也提出和实施了相应的防控措施。《黄帝内经》中曾指出,为了杜绝瘟疫的传染:“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这里提到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防止邪气入侵;二是切断传染源,避免毒气的传染。与今人不同的是,在...

古代爆发疫情有哪些防范手段?隔离法早在西汉便已出现
张仲景著《金匮要略》 疫死畜肉有毒不可食之 当然,防止瘟疫最主动的手段,还是防预。现存最早、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便称,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意思是说,高明医生不是等到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此即强调预防为主,这一观点是相当科学...

定南县18367262215: 古代人怎么应对瘟疫吗 -
致田金喉: 1.医者首当其冲,抗疫名医辈出 在中国历代抗瘟疫的斗争中,医生经总是战斗在抗病的第一线上,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利益,为穷人提供免费服务.历史上医家就有“不为将相,偏为良医”的美德.很多名医佚事都是有关治疗瘟疫的故...

定南县18367262215: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什么的预防医学观点 -
致田金喉: 黄帝内经提出了治未病、无病先防、暨病防变的基本原则,还有一句,《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定南县18367262215: 为什么有风时谨防时疫传染?
致田金喉: 《老老恒言》曰:时疫流行,乃天地不正之气.其感人也,大抵由口鼻入.吴又可论... 追溯疫病流行始末,没有一种不是因风邪而来. 《黄帝内经》中曾说:风, 善于行动...

定南县18367262215: 请问古代时疫是什么病?
致田金喉: 对人类后代的影响巨大的有:黑死病、鼠疫、天花、流感等. 史料记载 先秦时期 瘟... 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有记载.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

定南县18367262215: 古代防洪水的故事短 -
致田金喉: 中国中医历史上防治瘟疫十大方法疫病,是中国历史上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统称,包括因病毒、细菌、寄生虫和其它微生物引起的多种疾病.而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疫病则称为瘟疫.照此标准,最近流行的SARS算是一次现代瘟疫了.SARS已经...

定南县18367262215: 《黄帝内经》认为怎么避免风寒暑热?
致田金喉: 《素问•离合真邪》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 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卒然逢之, 早遏其路.”这段话利用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来比喻月经受寒热不同而引起月经病的不 同变化,说明导致妇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风寒暑热,主要病机为气血失调、 脏腑功能失常、冲任督带的损伤.

定南县18367262215: 黄帝内经中的瘟病指的是什么 -
致田金喉: 瘟病是多种急性热病的统称,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染病一类, 瘟病学说早在内经和难经中就提出,到明清时期至于相当成熟.

定南县18367262215: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
致田金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

定南县18367262215: 曲黎敏博客 - 各位前辈,请问中医和易经的关系最近看了曲黎敏讲的黄帝内经,里面
致田金喉: 百家讲坛啊,都是一些无稽之谈. 中医是朴素唯物论加经验论的结果,用取类比象的原则,参照阴阳五行分类方法,将人与自然,疾病与人体,看成一个整体,但承认其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且依五行生克规律不断消长转化. 是事物的发展创造了理论,而不是所谓古代某经,某书的规定才产生事物. 所以说 脾 和 肝心肺肾 不同本身是一个 运化的过程,是一个圆,用的是 乾卦里面的 见群龙无首 吉.等等都是牵强附会.

定南县18367262215: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最经典的语句 -
致田金喉: 神农本草经 1.儒者不必以医名.而知医之理,则莫过于儒者.春秋时,和与缓,神于医者也.其通周易,辨皿虫之义,医也而实儒也 2.孔子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又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今儒家拘泥耳目,未能及远 3.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 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