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民心尽失却不被唾弃,为何灭亡时老百姓却没有幸灾乐祸?

作者&投稿:台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朝末期我想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混乱腐败的时期,生活在那一期间的底层百姓大多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那个时候的清政府面对西方各国的入侵,根本无力抵抗只得割地赔款。但就是这样一个民心尽失的封建王朝在灭亡之时,百姓却没有唾弃和幸灾乐祸。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在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封建王朝几千年的禁锢,对统治者的腐败具有一定的包容能力,甚至还怀有一种忠君的思想。底层人民的仇恨被转移到身为侵略者的西方各国身上,就比如当时爆发的义和团运动。

 现场默契的百姓生活困苦,尤其是底层的农民,长期以来饱受地主的压迫。幸而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昏庸无能,长达几百年的统治。吃百姓生活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这种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早已在大部分百姓的心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枷锁,所以在清朝灭亡之后,他们对于未来自己生活在与此前千年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感到迷茫。

还有一方面就是由于在清王朝昏庸无能的统治之下,当时的政府被迫与西方各国签订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包括割地赔款等,这些条约的签订让本就生活困苦的底层百姓活的更加艰难。所以在那种局势之下,底层人民的情绪开始了转移,更多的仇恨转移到来自于西方的侵略者身上。就比如此前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其就秉持着驱逐洋人,扶持清王朝的理念。虽然义和团运动有很大的思想局限之处,但不可忽视的是该运动也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国家的维护。

在以上两方原因的加持之下,虽然底层人民生活较为困苦但对于清王朝没有抱有特别大的敌意。后世的我们对于清朝往往会有一种抵制情绪,是由于其在近代史上持辱的历史,也是由于内心激荡的爱国情怀。



清朝灭亡了之后老百姓的生活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根本没有时间去幸灾乐祸。

因为当时他们的思想受了封建王朝的禁锢,对统治者的腐败有一定的包容能力。

因为老百姓深深刻刻的体会到了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的那种不安。也不知道新政府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所以没有幸灾乐祸。


清朝民心尽失却不被唾弃,为何灭亡时老百姓却没有幸灾乐祸?
但就是这样一个民心尽失的封建王朝在灭亡之时,百姓却没有唾弃和幸灾乐祸。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在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封建王朝几千年的禁锢,对统治者的腐败具有一定的包容能力,甚至还怀有一种忠君的思想。底层人民的仇恨被转移到身为侵略者的西方各国身上,就比如当时爆发的义和团运动。现场...

为何说到朱由检这一代时,明朝灭亡就已成定局了?
朝廷民心尽失,大明百姓丧失了对朝廷的信心。明朝末年,为了解决内忧外患,朝廷不得不向民间征收繁重的税目,并将这笔税收用于“三饷”,极大地加重了各地农民的负担。除此之外,崇祯即位后天灾频发,老百姓收获的粮食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又如何能缴纳繁重的赋税呢?为了逃避苛税,农民们不得不...

朱由检为什么还是没能挽救明朝?
朱由检之所以没有能挽救明朝的原因:明朝到了崇祯帝的手中已经快要是一具空壳,但是当崇祯帝面对自己的国家和百姓都没有想过放弃,在他在位期间有很多政策被推以实行。但是也无法挽救明朝。1:崇祯时期的大臣都是墙头草,他们的态度紧随军事发生变化,例如,1643年,手握重兵的陕西总督孙传庭被李自成击败后...

以一己之力统一中国的秦王朝,为何遭到起义军攻打时无力反击?
秦二世皇帝胡亥听不进谏言,偏信谗言,苛捐杂税,大兴土木,滥杀忠臣,权力被赵高把持,民心尽失,不被摧毁,天理不容,证据如下:1,二世元年(前209年),二世下诏,增加始皇的陵寝和宗庙用的牲畜数量,提高对名山大川的祭祀等级,遭到群臣冒死反对。2,二世对赵高说:我刚即位,大臣不服我,官吏势力...

如果朱元璋回到明末,能否力挽狂澜,击退满清,重振大明?
二、民心尽失,处理不当祸乱立起明朝末年朝廷已经失去了民心,否则也不会有众多人员,响应揭竿而起,纷纷加入造反队伍,想要谋求一条活路。朱元璋从战争中建立明朝,有着杀伐果断性格。这样一个性格,适合明朝初年,却并不适合明朝末年。崇祯所面临臣子,如果和气商量,还能够愉快相处。如果按照朱元璋性格,...

女娲娘娘因纣王的诗决定降罪殷商是不是太过了?
不是因为纣王写诗女娲才故意想灭殷商的,女娲找三妖时说:“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其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 所以,殷商灭亡乃是天意,女娲找三妖只是帮助武王伐纣...

有个疑问,如果光绪比慈禧多活二十年,清朝历史会不会有新的走向?为什么...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我们也假设一次也无妨,个人认为光绪就算比慈禧多活二十年也无法改变清朝灭亡的事实。首先我们要知道当时的清朝可以说已经到了民心尽失的地步,我们先抛开西方列强不说,就以当时清朝阶级之间的矛盾对于光绪而言也无法调和。清朝自入关以来,为了让清朝统治更加安定,以圈养的方式把王公贵胄...

三国中真正的quot;毒士quot;,除了贾诩还有一人!
李儒颇懂舍得之道,其一,在李肃前去说吕布之前,李儒支持李肃以赤兔马献与吕布,此乃舍宝马而取吕布。其二,十八路诸侯讨卓,来势汹汹,直取洛阳,李儒献计迁都长安。但面对不利局势,保存实力以后图之是最为合理的做法。虽然董卓当时势力未必弱于联军,但民心早已尽失,落败是迟早之事。其三,王允使...

李渊掌控皇帝,诛杀朝廷重臣,却为何百般讨好这位60岁的老头?
因为长安城的实权,都在他俩手中。阴世师和骨仪怒斥李渊,表示只要我俩在,就誓死不降!就这样李渊开始攻城了,由于隋朝已民心尽失,将士也根本不卖力,很快长安就被李渊攻破了!这时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就在长安城被攻破后,当时的杨侑是躲在自己东宫太子府里,身边只有一位侍读跟着,其余人都...

宋徽宗的朋友圈——(三十八)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如今国家出事了,童贯虽然不是最大的责任人,但这时候他的名声已经臭了。何况出了这么大的事,总得有人出来负责,童贯的官儿够大,已封王爵,事儿做的不地道,尽失民心,而且他还是招来金人的罪魁,得,就是他了,正好拿来祭旗,也好平息一下百姓心中的怒火。 钦宗决定拿童贯问罪,于是下旨贬了童贯的官,削了他的爵位。

绵竹市17642112841: 清廷是因为丧尽民心而灭亡的吗 -
甘侮蒿甲: 这个原因很复杂,不是单纯一个丧尽民心可以解释的其实在当时清政府并不是完全丧失了民心,因为中国人的君主观念根深蒂固,从维新派也是保皇派这一点可以看出,但是20世纪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君主制明显不适合当时世界潮流,中国的一大批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一点,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结束了中国的皇朝制度题外话,感谢一下孙中山

绵竹市17642112841: 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里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
甘侮蒿甲: 末代皇帝不知民间疾苦横征暴敛,贪图享乐,民心尽失. 久分必合,合久必分.也是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

绵竹市17642112841: 清朝的建立真是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
甘侮蒿甲: 清朝的胜利是侥幸的胜利,明朝被李自成,张献忠,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已吴三桂放清兵入关.这才有了后来的清帝国.但后来的二百余年,社会安澜,不是很乱,这是不是因为民心所向,就不得而知了.

绵竹市17642112841: 为什么明朝统一中国用了14年,满清却用了118年 -
甘侮蒿甲: 因为元朝彻底丢失了民心,明朝并没有丢失民心,明朝的灭亡天灾是很大原因.直到清朝末年,在南方清朝与周边小国交界处还存在着许多反清复明的志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绵竹市17642112841: 清朝时如何的天下的
甘侮蒿甲: 当时明王朝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分崩离析的厉害,满族人能够取得天下,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是符合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的,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绵竹市17642112841: 秦之灭 民怨 谓"得民心着得天下" 欺压民者预已亡国不久已. 哪欺压,那抗之,则内患已、国不国已!! -
甘侮蒿甲: 清朝灭亡就亡在严刑酷法、盘剥百姓、丧失民心上,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15年,可悲可叹!丧失民心必失天下,千古至理啊!

绵竹市17642112841: 清朝如果没有康熙 -
甘侮蒿甲: 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不妨假设下,一切皆有可能. 康熙即位时,天下初定,改朝换代是民心所向,这一大势任何人不能否定.而满蒙贵族集团朝气蓬勃,倾心汉学,懂得招抚人心... 所以我个人认为康熙正是有了大清王朝初期那个适合发展的大舞台,康熙才成了康熙;假使没有康熙,或许会差点,或许会更好,但大局不会变

绵竹市17642112841: 多尔衮,多铎尽失民心,为什么还得了天下 -
甘侮蒿甲: 多尔衮等可没有尽失满蒙民心.就是汉族,不也有绿旗营也是汉人吗?何况多尔衮未必有明朝民心失的多吧?都让别人到处大()起()……了

绵竹市17642112841: 为什么中国哪个朝代都不得民心
甘侮蒿甲: 您好话不能这么说每个朝代在建立初期都会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和惠民的政策但随着朝代的不断前进后来的人体会不到前朝灭亡的教训渐渐的脱离了民众还有王朝的弊端不断加深都使得民心不断的丧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