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掌控皇帝,诛杀朝廷重臣,却为何百般讨好这位60岁的老头?

作者&投稿:荣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鱼儿和水的关系,历史就是水,文学就是鱼。没有文学历史照样存在,但缺少思考;没有历史文学根本无从谈起。

一、李渊袭破长安城

唐高祖李渊,并非许多人认为的那般,仿佛啥都依靠儿子,须知历来大一统朝代的开国帝王们,都属于雄才大略的人物,只不过李渊“倒霉”,他家二郎李世民,比他还雄才大略,完全压住了他的光环,以至于被严重忽略了。

所以,这只能算是“历史的玩笑”,因为李渊的遭遇是独一份,皆知汉武帝很牛,但同时也都知道开国帝王叫刘邦!明朝的朱棣威武,可比起朱元璋来显然就差了一截,宋朝的赵光义就更不要提了,跟哥哥赵匡胤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的。


那隋朝的杨广呢,更是“玩”丢了江山,李渊便亲手拿走杨广的皇位,然后交给了杨广的孙子……那位有话说了,啥?不是李渊自己称帝了吗?对啊,要想明白这事,还是先回到李渊攻破长安城时,咱慢慢来说……

公元617年李渊千里奇袭长安城。一时间长安城外大兵压境,长安城里乱成一锅粥。由于隋炀帝杨广没在长安,留下孙子代王杨侑看守。所以李渊先派来了说客,劝说杨侑投降。当时的杨侑才13岁,早就傻眼了,根本不知该怎么办,所以只能看着阴世师和骨仪。


因为长安城的实权,都在他俩手中。阴世师和骨仪怒斥李渊,表示只要我俩在,就誓死不降!就这样李渊开始攻城了,由于隋朝已民心尽失,将士也根本不卖力,很快长安就被李渊攻破了!这时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就在长安城被攻破后,当时的杨侑是躲在自己东宫太子府里,身边只有一位侍读跟着,其余人都逃跑了。两人正提心吊胆间,外面大乱,只见李渊带着亲兵杀气腾腾地进来了……


二、李渊堪比“曹孟德”

杨侑瞅着李渊,吓得魂飞天外。哪料突然间,一声哭泣响起,再看李渊“扑通”一下跪倒,一把抱住杨侑,开始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得叫情真意切哦。所有人都懵了,杨侑更是如同做梦,李渊这是要干啥?

不久后,李渊似乎哭够了,态度谦卑地告诉杨侑:代王,这里不是你的家,你的家应在大兴殿!说完,也不管杨侑同意不同意,就把杨侑“簇拥”出东宫太子府,直奔隋朝皇帝才能居住的“大兴殿”,在李渊的主持下,杨侑当了隋朝的皇帝,史称:隋恭帝!


那杨广呢?当然还活着,一年后,也就是公元618年才被杀,那时李渊才露出真面目,自己称了帝开国大唐,也就是说,李渊玩了一年的“挟天子令诸侯”的游戏。

看完这段出自《旧唐书》的史料,笔者都怀疑李渊是不是认真研究过“三国”,因为李渊的这些手段,几乎都在克隆曹操。把皇帝攥着手心后,随即李渊就开始诛杀对隋朝忠心耿耿的大臣们了!


第一个被杀的是阴世师,因为阴世师杀了李渊儿子:李智云。那是李渊起兵时,当时秘密通知李建成,带着弟弟们赶紧逃回太原。由于李智云才14岁,没被带走,只有李建成和李元吉逃走了。

当时李渊还认为,不管怎么说我跟杨广是表兄弟,再说一个14岁孩子,应不会被杀,因为他啥也不懂呢。但哪料阴世师下令杀了李智云。为这事李渊伤心了好久。所以为何李渊见到杨侑后,能哭的那么“情真意切”,估计是想起了自己的儿子。


第二个被杀的是骨仪,因为是他下令挖得李渊祖坟……而其余人,李渊都基本上没有动,因为李渊杀这两人的理由,表面上看都跟“反隋”无关,因为都属于必须要报的血海深仇。

但实则却藏着妙招,一则是杀鸡儆猴,威吓其他人,二则就是配合李渊完成了“从反隋到拥隋”的转变——看,是不是像曹操的手段?


如同曹操一样,李渊知道如今还不能当皇帝,这大隋江湖中还有许多强大势力,比如李密的瓦岗山、还有王世充、窦建德等。所以李渊掌控皇帝,诛杀大臣,真正的用意是要把依然忠于隋朝的人物和势力,统统抓到自己手中。

所谓“鸟无头不飞”,忠于隋朝的势力中谁是“鸟头”呢?其实在李渊奇袭长安城过程中,就把目光锁定住了一人,此人生于公元557年,在李渊奇袭长安的这一年整满60岁。别看是个60岁的老头了,但李渊清楚只要拿下他,忠于隋朝的势力,便会纷纷倒向自己!


三、这位60岁的老头,太彪悍

此位60岁的老头,名叫:屈突通,后来在“凌烟阁24功臣”中,排在第12位! 还在李渊奇袭长安之前,为了迷惑李密,曾亲自给写去一封信,对李密大加吹捧,并表示,我不行了,你李密得了天下后,千万别忘了我也姓李!

当时李密兴奋的大叫道:“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可定!”安抚住李密后,李渊这才奇袭长安,但半路中却遭到了屈突通,差点葬送了他的奇袭长安。


那是李渊破了霍邑后,就迎来了屈突通。不但李渊清楚其能力,他所有手下也都清楚,因为屈突通是出了名的彪悍,征过高句丽、揍过杨玄感,射得一手好箭,堪称百发百中,最让人敬佩是人品端正,杨坚都曾领教过,最后只得说:“是朕不明道理,朕错了还不行……”

李渊虽谨慎,但还是遭到了失败,一连几天损兵折将,根本打不过不算,内部还发生了分歧。李世民率先意识到屈突通太彪悍,不能再打了,还是奇袭长安要紧。裴寂却坚持必须要打掉屈突通,因为他太彪悍,万一咱没攻下长安,他再领兵救援,我们腹背受敌,非败不可。如今就看李渊如何决断了,毕竟哪个都言之有理!


李渊思索良久后,下了一妙招,留下刘文静,拼死缠住屈突通,其余人马甩掉屈突通攻击长安。如今,李渊手握长安城,立刻一面围攻屈突通,一面派出屈突通家僮,去报平安,表示:你在长安的一家老小非常安全,都热切盼你回家团圆!

结果,屈突通一刀斩了家僮,随后带上一部人马,打算去跟洛阳的杨侗汇合。哪料却中了埋伏,两军一对阵,却见他的儿子屈突寿跑了出来,劝老爸回家!屈突通急眼了,弯弓搭箭就要射,吓得屈突寿慌忙逃回,他清楚老爸的箭法有多高。


眼见屈突通如此对隋朝忠心,这要换一般人就要痛下杀手了。可李渊明白,只要感化了屈突通,就等于感化了一大波终于隋朝的势力,不然自己又是掌控皇帝,又是诛杀大臣,这些手段还有啥作用?

于是李渊对屈突通围而不打,天天派人大喊口号,比如“兄弟们,跟着屈突通出了潼关后,你们就回不了家啦”…… 屈突通手下兵士,开始一波跟着一波,最后搞得屈突通成了光杆司令般,左右没人了。

终于屈突通万般无奈下,对着杨广所在的扬州方向,三叩九拜大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只,实所鉴察 。”就这样彪悍的屈突通,在60岁时,投降了李渊……



因为李渊打不过屈突通啊,他需要感化屈突通,这样就有一股很强的势力能归顺自己了。

李渊当时虽然挟天子以令群臣,但是大臣并不完全依靠李渊,李渊为了拉拢隋朝大臣势力,百般讨好屈突通,因为这个人很有声望,能够帮助李渊稳定局势。

我觉得是因为这个人有实力,实力强有用着的地方,是为了彻底瓦解这个人的势力,使对方屈服。

因为屈突通不仅武艺高强,兵法娴熟,而且在将士中的声望很高,所以李渊需要他帮自己。


李渊掌控皇帝,诛杀朝廷重臣,却为何百般讨好这位60岁的老头?
如同曹操一样,李渊知道如今还不能当皇帝,这大隋江湖中还有许多强大势力,比如李密的瓦岗山、还有王世充、窦建德等。所以李渊掌控皇帝,诛杀大臣,真正的用意是要把依然忠于隋朝的人物和势力,统统抓到自己手中。所谓“鸟无头不飞”,忠于隋朝的势力中谁是“鸟头”呢?其实在李渊奇...

李渊掌控皇帝,却为何百般讨好一位60岁的老头?
如同曹操一样,李渊知道如今还不能当皇帝,这大隋江湖中还有许多强大势力,比如李密的瓦岗山、还有王世充、窦建德等。所以李渊掌控皇帝,诛杀大臣,真正的用意是要把依然忠于隋朝的人物和势力,统统抓到自己手中。所谓“鸟无头不飞”,忠于隋朝的势力中谁是“鸟头”呢?其实在李渊奇袭长安城过程中,就把...

随意诛杀大臣,废立皇帝,晚唐的太监为何如此嚣张?
掌握了兵权之后,这些太监们当然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仗着手中掌握了长安城中最为强大的枪杆子为非作歹,权势滔天甚至威胁到了皇权,宰相不听话,他们可以任意处置,皇子不听话,他们可以任意诛杀,皇帝不听话他们也可以任意让皇帝被死亡,在中晚唐时期,至少有三个皇帝是由太监们杀害的,甚至唐朝后期...

东吴的一位权臣,废黜皇帝,诛杀大臣,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太平元年(256年),孙峻在征伐魏国时因病去世,时年38岁,将后事托付给了堂弟孙綝。在此基础上,东吴皇帝孙亮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孙峻掌控了东吴的大权。当然,对于孙綝来说,其执掌大权,也遭到了不少吴国重臣的反对。比如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就希望限制孙綝的权力...

李世民到底凭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通过起义或是谋朝篡位的皇帝是最害怕被其他人用同样的方法推翻的,因此在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除这样的威胁。汉朝刘邦的诛杀功臣,明朝朱元璋建立锦衣卫都是为了这些。而李世民就是李渊最害怕的那个威胁。但李世民的存在又于其他的敌人不同,这也是李渊没办法像其他开国皇帝一样杀伐决断的关键。首先,...

诛杀皇后、废立皇帝、敛财有道,这就是唐朝太监!
到了中唐以后,拱卫京畿地区的精锐武装力量“神策军”完全被宦官控制,长安周边的军政权力处于宦官集团的严密掌控之中。皇帝成了他们手中的傀儡,宦官们在唐朝的统治中枢发号施令。此时,大权在握的宦官们可以为所欲为,各种敛财渠道完全被他们打开。宦官除了俸禄和赏赐等正当收入以外,还通过潜规则大把捞取...

太轻松!玄武门之变,李渊的禁军哪里去了?消灭太子就成了皇帝?
根据史书上记载,在玄武门之变前,李渊直属的禁军大约有两万六千人,其中有近六千人是直接驻扎在皇宫内,专门负责保护李渊的安全,相当于是李渊的贴身护卫。另一方面,李建成的太子府和李元吉的齐王府都各有一支近1000人的护卫队,反观李世民的秦王府,只有一支近800人的武装力量。这也就意味着,在玄武...

刘备在三国中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称汉中王伤透天下人心?
很显然,刘备如果在朝,诛杀曹操的行动更有可能成功,刘备抛弃皇帝和战友,跑到了外线去行动,自己安全了,却置刘协与险境。 董承谋事不密,事泄被杀,刘协更加孤立。曹操进一步进攻刘备,夺取徐州。刘备逃到河北袁绍处,鼓动袁绍起兵讨伐曹操,也是刘备声称的衣带诏作用。结果官渡之战袁绍战败,曹操统一北方,刘备则投靠荆州刘表,...

开国帝王往往会诛杀前朝皇族,为何朱元璋却厚待元朝皇孙?
一个皇帝,灭了前朝自己开国,就必然要对前朝的一切赶尽杀绝,特别是皇子皇孙,对那些不甘亡国的人来说,他们是最后的希望。对新朝来说,他们是最危险的分子,所以,杀光前朝皇族,是每一个新任统治者都会干的事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是朱元璋不同,这个从一个和尚修炼到人界至尊的皇帝做...

历史上有哪些能力压皇权的权臣?他们的结局如何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之后,其子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与宰相杨骏争权,司马越因参与诛杀杨骏有功,获封五千户侯,不久复任侍中,加奉车都尉,晋爵东海王。后来,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司马越在后期先后击败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

长治县17743241216: 恪尽职守的李渊为何还是起兵反隋了? -
满泪一夫: 历史上关于李渊起兵的具体时间,并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说法,资料中的描述是公元617年6月. 李渊起兵是否经过谋划呢,很显然,李渊起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李渊决定起兵是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的. 第一、隋炀帝的不信任,在命令李渊留守太原时,安排了王威、高君雅两人一起留守太原,跟随李渊,这两人的存在就充分显示了隋炀帝对李渊的不信任; 第二、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讨伐荒淫无耻的隋炀帝和无可救药的隋朝朝廷,在亲身经历了种种之后,李渊心生反意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第三、在公元617年2月,李渊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背叛朝廷,自称为王,这可以说是李渊决定起兵的导火索,也是李渊起兵的决定性因素..

长治县17743241216: 李渊为什么还要认杀死了自己亲兄弟的李世民? -
满泪一夫: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当时应当继承王位的是李建成,后来因为李世民功劳大,结果要当皇帝的是李世民了,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备在玄武门杀害李世民,反而被李世民杀了.后来李渊怕没有继承人了,只好把王位给了李世民.

长治县17743241216: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是李渊吗
满泪一夫: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李渊算是一个好父亲,对自己的儿子很好,不过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确是杀兄继位的,他杀死自己的兄长后,曾经派兵保护李渊(其实就是相当于软禁,把皇帝控制住).没过多久,李渊就禅位于李世民了,这都是迫于无奈!史书上记载的李渊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其实不然,这都是李世民为了标榜自己对于建唐的功绩,为自己的继位找来一个合理的解释!历史上的李渊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方英雄!不然隋朝皇帝是不会防备一个懦弱的人的!他也不会建立唐朝的.

长治县17743241216: 评价玄武门之变 -
满泪一夫: 一代圣主唐太宗李世民文武全才,驰骋沙场打下李家天下,广开言路享有贞观之治.但他却因为玄武门之变惹来杀兄逼父的骂名. 其实,我以为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有预谋的政治自卫.如果因为保住名声而让步:对于李世民自己不仅仅失去帝位...

长治县17743241216: 李渊为什么要起兵 -
满泪一夫: 很小的时候,李渊由于父母都不在世了,他被独孤皇后接到了皇宫里生活,七岁的时候被封为唐国公,十分的受宠,不过因为他一直拥戴杨坚为帝,为人又太老实,杨广就一直看他非常不顺眼. 以至于后来杨广上位当上皇帝以后,有次早朝李渊...

长治县17743241216: 李渊做了几年皇帝?他为何要禅让给李世民?
满泪一夫: 李渊在位八年(618-626),次子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件,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李渊封李世民太子,后禅让:也有人认为,李渊被迫退位,非禅让.

长治县17743241216: 李世民夺位后,为什么没有直接杀了李渊? -
满泪一夫: 1、李世民反正已经控制了李渊,所以杀不杀李渊就无所谓了 2、李渊当时已经想退位了,要把位置让给李世民了,这样李世民也就名正言顺的当上了皇帝了,还能留下了一个忠孝的美名. 3、李渊这个人还是有价值的,不然也不会当上皇帝 4、建立大唐王朝才没多久,如果在出现皇帝被杀,那么肯定会引起动荡

长治县17743241216: 为什么李渊不把皇位直接传给李世民?
满泪一夫: 两个字,嫡长.嫡,就是要是中宫,也就是皇后所生,皇后没有就贵妃,总之按照尊卑往下排.长,毫无疑问要为长子.既是嫡出,又是长子,若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基本就是太子,除非皇帝按照德才传位,显然,李渊更愿意嫡长子即位.

长治县17743241216: 为什么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似乎不太出名?
满泪一夫: 儿子太强大了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明曾经对历史记载做过改动,一些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记载被删除和修改.李渊的很多资料也被改动过.李渊本身成绩很不错的,但是由于李世民的原因他被认为是一个因人成事的庸才,这是不合适的

长治县17743241216: 看了隋唐英雄,不理解为何当初李渊身为唐王,为何要对宇文化及低身下气 -
满泪一夫: 宇文化及乃隋炀帝身边信重的大臣,而李渊则是外放边疆手握重兵的重臣.一个在皇帝身边备受信赖,一个领兵在外颇受猜忌.李渊在太原战战兢兢还怕别人污蔑自己谋反,更何况当时朝中流传李姓将代替杨姓做皇帝,一个不小心就要粉身碎骨甚至家族覆灭,当然要交好皇上身边的人,至少不能明面上交恶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