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

作者&投稿:逯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如下:

原文: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_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_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

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_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食土簋,啜土刑,粱粝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_,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

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白话译文:

《周易·系辞传》说:“天下人追求相同,而具体谋虑却多种多样;达到的目的相同,而采取的途径却不一样。”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子,有的显明,有的不显明罢了。

名家使人受约束而容易失去真实性;但它辩正名与实的关系,则是不能不认真察考的。道家使人精神专一,行动合乎无形之“道”,使万物丰足。道家之术是依据阴阳家关于四时运行顺序之说,吸收儒墨两家之长,撮取名、法两家之精要。

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发展,顺应事物的变化,树立良好风俗,应用于人事,无不适宜,意旨简约扼要而容易掌握,用力少而功效多。儒家则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君主是天下人的表率,君主倡导,臣下应和,君主先行,臣下随从。这样一来,君主劳累而臣下却得安逸。

至于大道的要旨,是舍弃刚强与贪欲,去掉聪明智慧,将这些放置一边而用智术治理天下。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身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身体和精神受到扰乱,不得安宁,却想要与天地共长久,则是从未听说过的事。

墨家为死者送葬只做一副厚仅三寸的桐木棺材,送葬者恸哭而不能尽诉其哀痛。教民丧礼,必须以此为万民的统一标准。假使天下都照此法去做。那贵*尊卑就没有区别了。世代不同,时势变化,人们所做的事业不一定相同,所以说墨家“俭啬而难以遵从。”

法家不区别亲疏远近,不区分贵*尊卑,一律依据法令来决断,那么亲亲属、尊长上的恩爱关系就断绝了。这些可作为一时之计来施行,却不可长用,所以说法家“严酷而刻薄寡恩”。

道家讲“无为”,又说“无不为”,其实际主张容易施行,其文辞与思想则幽深微妙,难以明白通晓。其学说以虚无为理论基础,以顺应自然,万物天性为实用原则。

道家认为事物没有既成不变之势,没有常存不变之形,所以能够探求万物的情理。不做超越物情的事,也不做落后物情的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的主宰。有法而不任法以为法,要顺应时势以成其业;有度而不恃度以为度,要根据万物之形各成其度而与之相合。

不听信“_言”,奸邪就不会产生,贤与不肖自然分清,黑白也就分明。问题在于想不想运用,只要肯运用,什么事办不成呢。这样才会合乎大道,一派混混冥冥的境界。光辉照耀天下,重又返归于无名。

大凡人活着是因为有精神,而精神又寄托于形体。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形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形、神分离就会死亡。死去的人不能复生,神、形分离便不能重新结合在一起,所以圣人重视这个问题。

由此看来,精神是人生命的根本,形体是生命的依托。不先安定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却侈谈“我有办法治理天下”,凭借的又是什么呢?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如下:原文: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_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_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

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
《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司马谈。司马谈(约前169—前110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为汉初五大夫,建元、元封年间任太史令、太史公。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父司马喜,子司马迁。他将研究成果整理撰成《论六家要旨》,对先秦各学派的思想特点作了...

《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
原文: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译文: 太史公师从唐都学习天文,师从杨何学习《易...

论六家要旨作者是谁
论六家要旨分为四段:第一段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第二段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第三段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论六家要旨》对阴阳、儒、墨、名、法五家学说既有肯定,又有批判,唯独对道家学说只有肯定,《论六家要旨》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概说,后部分阐释。《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夫阴阳,四时﹑...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译文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阐述了六大学派——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对于实现太平治世的不同路径与核心思想。他指出,尽管这些学派的目标一致,即追求社会和谐,但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各异,各有优缺点。首先,阴阳家注重吉凶预测,虽有束缚之嫌,但四季运行规律不可忽视。儒家虽博大精深,...

论六家要旨哪六家
根据查询可可诗词网显示,《论六家要旨》散文篇名。西汉司马谈作。《汉书·司马迁传》说:“太史公(司马谈)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此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第一次提出了先秦汉初学术上的六个主要派别,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分别论述了各...

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说了些什么?
司马谈,西汉建元、元封年间任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之父。论六家要旨,实则是以道家为本,对“阴阳、儒、墨、法、名”五家进行评析取舍。1、引用《易传》中的一句话“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各家学说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思考方面和达成途径不同。2、对各家学说要旨加以概括评价,取其...

儒家为法家背了多少黑锅:法家思想的反思
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说“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班固在《汉书·艺文...

杂家的先秦杂家学派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曾说各家皆是”务为治者“,都致力于服务君王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服务“王治”治世,为它们学派存在的基本原则,而各家哲学中以道家最为完美,对各家治国王治之道无所不包没有不贯通的。江瑔有一个说法是很有启发的,他说:“其得道家之正传,而所得于道家亦较诸家唯独...

鼎城区13347157478: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译文 -
龙储血凝: 太史公从师唐都学习天文,从师杨何学习《易经》,从师黄子学习道家理论.太史公在建元至元封年间做官,他忧虑学者不能通晓各学派的要义而所学悖谬,于是论述阴阳、儒、墨、名、法和道德六家的要旨说: 《周易·系辞传》说:“天下...

鼎城区13347157478: 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史记太史公自序)
龙储血凝: 1、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所做的序文,排在全书的最后.2、全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司马氏的世系及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第二部分叙述司马迁自己的经历及作《史记》的原由旨趣;第三部分对《史记》中的每一篇作了非常简要的介绍.

鼎城区13347157478: 《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 -
龙储血凝: 原文: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

鼎城区13347157478: 因循延宕什么意思 -
龙储血凝: 因循延宕:迟延拖拉. 延宕: 意为拖延. 因循: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 .——《慎子·因循》这是道家用世的基本方法,又常写作“因”和“因也”.它的基本含义是顺应万物天性,“不为物为,不为物后,与肠担斑杆职访办诗暴涧时迁移,因物变化”(司马谈论《论六家要旨》)不法古,不循今,利用万物和万民的天性达到治国的目的,而不是今天所说的因循守旧.

鼎城区13347157478: 论六家之要指 -
龙储血凝: 这完全不是一本书,是司马谈的一篇文章.他儿子司马迁在《史记》的最后一卷《太史公列传》中附上了.很短很短.而楼上引用的杂乱无章的内容不但是论六家要旨的内容,还把古人对史记的注疏《史记正义》和《史记索隐》的内容一块加上...

鼎城区13347157478: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最推重的先秦百家中的哪一家 -
龙储血凝: 司马谈虽然偏崇于道家,但不以道家取代五家,相反,认为五家之长不可废弃,这种态度与先秦道家剽剥儒墨、绝去礼义的做法有很大的区别.司马谈以学者的立场总结先秦诸子思想,只是他所坚持的“尚简恶繁,贵卑忌深”的原则,与道家有更多的切合点,而“尚简恶繁,贵卑忌深”正是《论六家要旨》的要旨.忽视《论六家要旨》的要旨,断言司马父子是道家,得出的只能是模糊印象而已.

鼎城区13347157478: 司马谈的简介 -
龙储血凝: 司马谈(?-前110)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为汉初五大夫,建元、元封年间任太史令.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因为深受当时...

鼎城区13347157478: 5 【判断题】司马炎在《论六家要旨》中提出“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 -
龙储血凝: 应该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这段话出自司马迁《史记》自序中的一段话:“....”题里引文与原文相同,判断题:应该是正确的.

鼎城区13347157478: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作者对儒家社会价值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 -
龙储血凝: “对儒家社会价值的认识”: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花费了气力却很少功效,因此该学派的主张难以完全遵从;然而它所序列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则是不可改变的. “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墨家学说的要旨强本节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