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雍也篇其三

作者&投稿:史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相关人物】: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好的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释】:

      说子之道: 说同悦,冉有自谓非不悦于孔子之道,但无力更前进。

    中道而废: 废,置义。如行人力不足,置物中途,俟有力再前进。驽马十驾,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今女画: 女同汝,画同划。中途停止,不欲再进,如划地自限。

【译】: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析】: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释】:

    约:约束。

    畔:同“叛”。

    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析】: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广泛学习文化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知识丰富,而忽视规范秩序,行为迂腐或浮躁的人,不能有益于社会及大道,甚至适得其反。孔子在此指出了规范对于施行大道的重要性。

【释】 :

      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译】: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析】 :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论语》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论语新视界179|“愿车马轻裘”与“乘车马,衣轻裘”
关于“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钱穆《论语新解》句读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并且说,“此处误多一轻字,当作车马衣裘”。笔者认为,此处恰多了一个“衣”字。在《雍也》篇第4章,公西赤(子华)使于齐,孔子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此处“...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6.2》 居简行简 古人裸奔?
然数人及文景不过得圣贤恭俭之大意而已,若使果有居敬行简之实学,其规为当不止此。林希元曰:观西晋之清谈,至使中原陷于夷虏,则仲弓之言验矣。【本章书目】《论语集注》《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释》《癸巳论语解》《论语讲要》《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会笺》《论语点睛》...

这是孔子的哪一句名言?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

初一上册语文第十课论语十则的翻译!
(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汝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一、《论语》是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并影响着全社会的思维结构。 中国文化是儒、道、佛三教的合流,但是,这三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决不是三足鼎立的,儒家文化绝对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从汉代开始,它就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形态。二、中和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据。《论语》中强调的德、礼是和谐...

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 志于道《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6》
道德非中人以下可解,然行仁艺,道德即在其中。如此由体达用,用不离体,中国文化之精神即在是焉。    又曰:《雍也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上四所列曰博,而须约之以礼者,礼为道德仁义之后,又为六艺之首,道德仁义暨诸艺术,待礼而成。伦 常、政治、军备、...

孔子的糟粕思想都有哪些?
一、等级观念 孔子推崇君权、父权、夫权,提倡愚忠、愚孝、愚节。在孔子的观念里,君臣父子夫妻,各有其位,等级森严,不容僭越,绝无平等之必要,更无平等之可能。《论语·颜渊》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二、愚民政策 孔子力主推行愚民政策,让民众按照统治者的意思去做事,却不要让他们...

《宪问篇》14.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钱穆《论语新解》:“君子日进乎高明,小人日究乎污下,一念之岐,日分日远也。”参读:《宪问篇》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里仁篇》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雍也篇》6.13子...

孔子的名言
(《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知之为知...

龙海市13962057440: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出自哪里? -
上凌枸椽: 这几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第三章.【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不贰过:“...

龙海市13962057440: 《论语·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
上凌枸椽: 出自《论语·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也就是说,自己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自己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

龙海市13962057440: 中有对"家"的理解?
上凌枸椽: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

龙海市13962057440: 求《论语》前五篇的读后感 -
上凌枸椽:虽长期自我标榜爱好国学,渴慕孔子及其《论语》,但时至今日却只对《论语》前五章算是精读粗解了. 说来惭愧. 一直很欣赏“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篇》第五...

龙海市13962057440: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是什么意思 -
上凌枸椽: 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源自《论语》中《雍也》篇.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

龙海市13962057440: 给我一篇《论语》读后感 -
上凌枸椽: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

龙海市13962057440: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上凌枸椽: 雍也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因材施教

龙海市1396205744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什么意思 -
上凌枸椽: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

龙海市13962057440: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境界的语句是? -
上凌枸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