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划分节奏是什么?

作者&投稿:贡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愚公移山》划分节奏如下: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很久前,有个住在大山脚下名叫愚公的人,在将近九十岁的时候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召集全家人提议说:“我想跟大家一起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好?”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文言文的停顿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

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语文的古文中怎样划分朗读节奏?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9)若\/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10)而\/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文言文朗读
愚公移山(yúgōngyíshān)太(tài)行(háng),王(wáng)屋(wū)二(èr)山(shān),方(fāng)七(qī)百里(bǎilǐ),高(gāo)万(wàn)仞(rèn),本(běn)在(zài)冀(jì)州(zhōu)之(zhī)南(nán),河(hé)阳(yáng)之(zhī)北(běi).北(běi)山(shān)愚(yú)公(gōng)者(zhě),年(nián)且(...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扁鹊见蔡恒公》)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9)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10)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11...

愚公移山文言文标准朗诵
3. 皮先生学愚公文言文中的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 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

语文的古诗句、古文怎么分节奏?
②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③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④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停顿。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其一犬坐于前。(《狼》)为此句正确划分朗读停顿,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像狗一样”,“犬...

文言文怎么画停顿?有什么技巧?
(10)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11)然则 \/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12)故 \/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13)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

文言文节奏ppt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作",即"像狗一样".因此,这句话的...

文言文停顿口诀
(《扁鹊见蔡恒公》)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 (9)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10)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祁阳县17741815936: 写出愚公移山这则寓言的情节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李环金维: 开端:太行,王屋山挡住了愚公家,使他其出行不便 发展: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家人支持,立即行动 高潮:智叟挖苦,责难愚公,愚公反驳 结局:山神向天帝报告此事,天帝被感动,使夸娥氏移走两座大山

祁阳县17741815936: 《愚公移山》怎样划分层次? -
李环金维: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第一层: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 第二层:讨论解决困难办法. 第三层:移山的情景.

祁阳县17741815936: 文言文朗读节奏怎样划分 -
李环金维: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3...

祁阳县17741815936: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口诀 -
李环金维: 1.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方法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

祁阳县17741815936: 文言文句式整齐按什么划分节奏 -
李环金维: 文言文句式划分节奏的方法有两种:1、按语法分,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2、按句子的意义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帮助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一、了解文言文句式的内容,...

祁阳县17741815936: 读诗要在哪些情况停顿? -
李环金维: 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

祁阳县17741815936: 文言文两则课文节奏划分 -
李环金维: 1.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划分节奏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祁阳县17741815936: 文言文停顿有什么技巧呢 -
李环金维: 有以下六个大方面: 1、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2、掌握文言文的词语特点(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需要分开读),读对单词; 3、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以...

祁阳县17741815936: 语文的古诗句、古文怎么分节奏? -
李环金维: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时间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朗读停顿...

祁阳县17741815936: 愚公移山的内容结构是 -
李环金维: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这两座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在地.这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对烘托人物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段写愚公发起移山的经过和移山过程中的艰苦劳动,初步展示了愚公的精神,为下文“答智叟难”做铺垫.第三段写愚公批驳智叟的诘难 第四段写愚公的话感动了天帝,王屋、太行二山终被移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