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木拱矣的诗词典故

作者&投稿:贡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典源出处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左传 · 僖公三十二年》:“ (秦)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释义用法 春秋时秦穆公想攻打郑国,蹇叔认为千里出兵去袭击别国,必然失败。穆公很不高兴,说:“你懂什么? 如果你只活到中寿,坟上的树早就有一掐粗了。中寿,说法不一,有六十、七十、八十岁几种说法,时蹇叔已年老。后以此典指人死已久。

   用典形式

  【拱木】 唐·白居易:“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

  【木已拱】 唐·杜甫:“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拱松柏】 宋·梅尧臣:“凡今三十年,累冢拱松柏。”

  【宰木拱】 清·王士禛:“丞相宰木拱,部曲无复遗。”

  【宰树悲】 宋·陈与义:“人间似梦风旌出,佛子何之宰树悲。”

  【行且拱矣】 宋·苏轼:“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孤坟拱桑樗】 宋·苏轼:“史侯最先没,孤坟拱桑樗。”




宰木拱矣的诗词典故
【木已拱】 唐·杜甫:“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拱松柏】 宋·梅尧臣:“凡今三十年,累冢拱松柏。”【宰木拱】 清·王士禛:“丞相宰木拱,部曲无复遗。”【宰树悲】 宋·陈与义:“人间似梦风旌出,佛子何之宰树悲。”【行且拱矣】 宋·苏轼:“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出处是什么?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翻译: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墓上的树叶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这是骂蹇叔早就该死了。中寿是和上寿、下寿相对的。中寿就是说活得不太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蹇叔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左传...

墓木已拱的解释?墓木已拱的典故与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谞之曰:‘尔知!,尔墓之木拱矣!’”后以此典指人死去已久。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出自?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师》。一、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

有一个成语,形容人死之后坟前的树都长得很大了
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意即蹇叔你早该死了)!【墓木拱矣】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墓木已拱】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两者同一意 ...

尔墓之木拱矣的下一句是什么
尔墓之木拱矣的下一句:蹇叔之子与师。诗词名称:《蹇叔哭师》。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

...无乃不可乎”和“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怎么翻译?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招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於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拱木的意思是什么
宋苏轼《祭堂兄子正文》:“两茔相望,拱木参差。”宋词典故·拱木:【出典】《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释义】 拱,两手合抱。拱木谓树木已粗,需两手合抱。《左传》有“尔墓之木拱矣”之语。后...

冢木已拱成语解释
’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肴嵚岩,吾将尸尔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谷梁》曰:“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

看墓的成语 看墓的成语是什么
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诗。二、引证解释⒈省墓;祭扫祖坟。关于看墓的诗词《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关于看墓的诗句竟看墓树如所言试看墓上芊芊草下马千年看墓题关于看墓的词语墓木已拱墓木拱矣掘墓人矮子看戏自掘坟墓掘墓鞭尸严母扫墓扫墓望丧鞭尸楚墓墓门挂剑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看墓的详细信息 ...

青原区13374447217: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出自? -
劳饼脂肪: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翻译: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墓上的树叶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这是骂蹇叔早就该死了.中寿是和上寿、下寿相对的.中寿就是说活得不太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蹇叔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青原区13374447217: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翻译 -
劳饼脂肪:[答案] 第一种解释是中字为去声 中寿做满寿讲 那么这话就应该翻译成 你知道什么 你的年寿满了 等军队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第二种解释是中字做中等讲 中寿的意思是中等的寿命 那么这话就应该翻译成 你知道什么 要是你只活到了七十...

青原区13374447217: 崤之战中“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是什么意思? -
劳饼脂肪: 其实这句话的解释一直都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解释是中字为去声 中寿做满寿讲 那么这话就应该翻译成 你知道什么 你的年寿满了 等军队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第二种解释是中字做中等讲 中寿的意思是中等的寿命 那么这话就应该翻译成 你知道什么 要是你只活到了七十岁 现在你坟上的树都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青原区13374447217: "墓木久拱"出自何处?什么意思咧? -
劳饼脂肪: 出自《左转·崤之战》: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意思是,如果你活到中等的年龄就死了的话,你墓旁的大树大概有两把粗了.(言外之意是,你早就该死了.)

青原区13374447217: 崤之战中“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是什么意思? -
劳饼脂肪:[答案] 其实这句话的解释一直都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解释是中字为去声 中寿做满寿讲 那么这话就应该翻译成 你知道什么 你的年寿满了 等军队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第二种解释是中字做中等讲 中寿的意思是...

青原区13374447217: 《左传》中,“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和“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怎么翻译? -
劳饼脂肪:[答案] 此语出自《 蹇叔哭师》 穆公访诸骞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穆公去拜访蹇叔.蹇叔说:“使疲劳的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闻的事.军队疲劳且精力已...

青原区13374447217: 古代诗词中择木一词有何典故 -
劳饼脂肪: "良禽择木而栖”出自《孔子》 贤臣择主而侍出处:《孔子》贞明夫人一面为丈夫戴正头上的黑色官帽,一面又说:“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典故 当时卫灵公寻问孔子关于作战布阵的事情,孔子立即回答:“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注:祭祀礼仪之类的事,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我没有学过.)” 之后,孔子便催促学生们准备离开卫国.学生们不知其故,于是孔子说道:“鸟择木,无木择鸟.” 此言后来演变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孔子认为,君子遇事之时应看清在哪才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

青原区13374447217: 关于保护花草树木的诗句 -
劳饼脂肪: 百花齐放,绿树成荫,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拈花惹草 奇花异草 桃红柳绿 百花争艳 遍地开花 笔下生花 闭月羞花 风花雪月 花容月貌 月夕花朝 草创未就 寸草衔结 草腹菜肠 餐风宿草 春晖寸草 草间求活 草菅人...

青原区13374447217: 有屠人,货肉归,曰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其垂涎,随屠尾行数里.…………是哪篇古文 -
劳饼脂肪: 出自:蒲松龄[清代]《狼三则》第一则. 意思是: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 原文:有屠人货肉归,...

青原区13374447217: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自于成语还是典故?完整的全文是什么? -
劳饼脂肪: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