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和“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怎么翻译?

作者&投稿:蓟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解文言文: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10)。”穆公访诸蹇叔(11)。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12),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13),必有悖心(1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盂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15)。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6)”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17),崤有二陵焉(18)。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20)!”秦师遂东。【注释】 (1)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2)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3)柩(jiu):装有尸体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战争。古时 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7)杞子:秦国大夫。 (8)掌:仑理。管,钥匙。 (9)潜:秘密地。 (10)国:国都。 (11)访:询问,征求意见。蹇叔:秦国老臣。 (12)远主:指 郑君。 (13)勤:劳苦。所:处所。无所:一无所得。 (14)悖(bei)心: 违逆之心,反感。 (15)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秦国元 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姓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 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16)中(zhong)寿:满寿,年寿满了。拱: 两手合抱。 (17)崤(xiao):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18) 陵:大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 (19)夏后 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 (20)尔骨:你的尸骨,焉:在那里。【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 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 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 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 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 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接着向东进发了。【读解】 卜官郭偃和老臣蹇叔的预见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军后 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 而哭,并非事后诸葛亮。郭偃托言的所谓“君命大事”,不过是个借口,人们根据经验 完全可以作出类似的判断,乘虚而入,乱而取之,是战争中常用 的手法。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不具备这种经验和头脑,应 当属于不称职之列。从蹇叔一方看,他作为开国老臣,也具有这 方面的经验:对手并非等闲之辈,不可能在非常时刻没有防备,因此,此时出征无异于自投罗网。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 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手早 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 力,必定惨败。其中原因大概是攻城掠地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 连常识都顾不上,当然是咎由自取。马有失前蹄的时候,人也有过失的时候,而在利令智昏的情 况下所犯的错误,则是不可宽恕的。利令智昏而犯常识性的错误, 更是不可宽恕。再说,当初秦国曾与晋国一起企图消灭郑国,后来又与郑国 订立盟约。此时不仅置盟约不顾,就连从前的同伙也成了觊觎的 对象。言而无信,自食其言,不讲任何道义、仁德,这同样应当 遭天遣,遭惩罚。当人心目中没有权威之时,便没有了戒惧;没有了戒惧,就会私欲急剧膨胀;私欲急剧膨胀便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春秋的诸候混战,的确最充分地使人们争权夺利的心理。手法、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也使命运成了最不可捉模和把握的东西。弱肉强食是普遍流行的无情法则,一朝天子一朝臣,泱泱大国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区区小国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暴发起来。“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 为是“先知”。

翻译: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
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
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军队东行。
原文: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此文出自战国·左丘明《左传》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
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 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此语出自《 蹇叔哭师》
穆公访诸骞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招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於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穆公去拜访蹇叔。蹇叔说:“使疲劳的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闻的事。军队疲劳且精力已尽,远方的国主已经做好了防备,恐怕不能有所作为吧!军队的这种作法,郑国一定知道;绸勤但没有所依据,一定会与自己心中的想法相违背,况且千里行军,谁不知道?穆公走了,招来了孟明、西乞,白乙,让他们率领军队从东门外出发。蹇叔哭着对军队说:“孟明!我看得到军队的出发但看不到军队的回归啊!”穆公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寿命都要终节了,你的墓地的棺椁都准备好了。”

前句:军队疲劳且精力已尽,远方的国主已经做好了防备,恐怕不能有所作为吧!
后句:你知道什么?寿命都要终节了,你的墓地的棺椁都准备好了。

这两句话出自左传中的崤山之战这一段,勉力翻之,只图方家之一笑。
1. Your force is exhauted and loses the attacking power after a long walk for outbound war, in which the enemy has made a good preparation work.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is war should obviously be suspended.
2.Where has your intelligence gone? Your deserve no such a long life as you own. Even someone shares half of your life, the trees upon his tomb has grown up.(这句话是秦穆公在诅咒大臣早死)


左传中有没有提到劳心的
《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说过:“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

劳力名词
在古代文献中,"劳力"一词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左传·襄公九年》记载:“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这里的"劳力"特指那些承担日常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表达了对过度劳累的警告。王西彦的《乡下朋友》中,劳力者被视为普通...

中国汉语言文学史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诗歌是那一首
应该指出,在《诗经》的时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中,原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到严重奴役的奴隶们,能否清醒地否定当时社会所公认的这一种原则,本身是个问题;即使有人认识到并表现出来了,这样的诗也不可能被诸侯...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作品原文
有一位名叫许行的人,他声称遵循神农的教诲,从楚地滕地而来,拜访滕国的文公,表达了他的愿望:“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能得到一块土地,成为您的子民。”文公接纳了许行和他的随行者,他们约有数十人,穿着粗布衣裳,自备草鞋和席子编织的工具,以此为生。陈良和他的弟弟陈辛,带着农具从宋地来到...

翻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
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一样强调社会分工的不同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工作和职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的名句还有很多,例如:“劳心者使人,劳力者使于人。” — 《左传》“有官有职有人有禄,有职有官有行有禄。” — 《...

《诗经》三百篇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哪些方面
应该指出,在《诗经》的时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中,原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到严重奴役的奴隶们,能否清醒地否定当时社会所公认的这一种原则,本身是个问题;即使有人认识到并表现出来了,这样的诗也不可能被诸侯...

“巧者劳立,智者劳心”的下一句是什么?
知武子曰: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人。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犹愈于战。暴骨以逞,不可以争。大劳未艾。【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诸侯皆不欲战,乃许郑成。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戏,郑服也。 ——《左传 襄公 九年》知罃说:“答应他们结盟然后...

翻,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意也"
在不同的场景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强调职业选择应根据个人优势,以及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责任和合作。类似的观点在其他古籍中也有体现,如《左传》中的“劳心者使人,劳力者使于人”,强调了领导者与执行者的角色区分。这些经典语句揭示了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即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蹇叔哭师劳师以袭远中劳什么意思
蹇叔哭师劳师以袭远中劳意思是:劳苦;疲劳 扩展阅读:劳[ láo ]部首:力 笔画:7 基本解释 1. 劳动 按~分配。不~而获。2. 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 ~驾。~您走一趟。3. 劳苦;疲劳 任~任怨。积~成疾。4. 功劳 勋~。汗马之~。5. 慰劳 犒~。~军。6. 姓。详细解释...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作品出处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一名言出自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篇章。[1]《孟子》这部作品是由孟子本人及其弟子集体编撰而成,它汇集了孟子的言论和思想,其中包括其鲜明的政治理念,如仁政、王霸之辨、民本主义以及对君主行为的道德批判,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民贵君轻”的...

和田地区15955954965: 《左传》中,“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和“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怎么翻译? -
兆昆致卓莱:[答案] 此语出自《 蹇叔哭师》 穆公访诸骞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招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於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

和田地区15955954965: 武夫力而居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
兆昆致卓莱:[答案]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将士们奋力拼杀才把他捉来,而您却因为妇人而把他放回国. 出自《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

和田地区15955954965: ...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 -
兆昆致卓莱:[答案] 1.C 2.C 3.B 4.A 5.(1)我们的军队劳累得精疲力竭,远方的郑国却早有防备,恐怕不行吧? (2)你知道什么?如果你中寿就死,你坟墓上的树都该有合抱粗了. (3)我违背蹇叔的意思而使诸位受辱,这都是我的罪过啊!

和田地区15955954965: 且日行千里,其谁不知这是哪篇文言文的句子要具体一点,哪篇文章 -
兆昆致卓莱:[答案] 出自《左传》 上下文是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

和田地区15955954965: 英语翻译语文老师说,“如之”是个固定用法,但没有说如何用以及如何翻译. -
兆昆致卓莱:[答案] 古汉语句式固定用法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肴之战》) ②得无……乎、得无……耶(恐...

和田地区15955954965: 什么叫句式?有哪些? -
兆昆致卓莱:[答案] 句式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共有:判... (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和田地区15955954965: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出处? -
兆昆致卓莱:[答案] 出自《左传》上下文是: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

和田地区15955954965: 文言文五种文类句式
兆昆致卓莱: 文言文五种文类句式文言固定结构常见的有表疑问的、表反问的、表测度的、表感叹的和表判断的等五种.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与例如: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和田地区15955954965: 求解文言文: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之战》) -
兆昆致卓莱: 师劳力竭,远主来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部队(因自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2113怕不行吧? 此处,无乃不可乎?就是肯定了不可行.但又用"无乃5261"二字反问表示疑问,缓和语气.无乃,就是"无那个",哪个,当然是"不可4102".可直译为“无那个'不可'吗”?常译作“1653是不是不可以行动”?或译作“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

和田地区15955954965: 古汉语 乎 的全部用法 -
兆昆致卓莱: 古汉语乎的全部用法如下:一、做语气助词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例: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译文:你认识吗?2、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例: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译文: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