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氏体的形成过程

作者&投稿:燕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热处理中屈氏体是如何形成的表面有屈氏体而心部组织正常,也就是说心部温度正常而表面温度低于正常淬火温度了加热过程中是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心部,不可能出现心部温度高于表面,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冷却中形成.。

屈氏体的形成过程

600-550℃范围内奥氏体等温转变形成,片层间距平均小于0.1μm,即使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出片层,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层片,与珠光体、索氏体只有粗细之分,并无本质之分。
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当其大量析出时,成大块黑状。索氏体的耐蚀性较差。

屈氏体的形成过程

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是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组织还细。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称为回火屈氏体。


奥氏体,马氏体,下贝氏体分别是什么意思?
马氏体:用M表示碳在阿尔法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但它并不是分为上马氏体和下马氏体,贝氏体才是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它是可以分为高碳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片状马氏体)下贝氏体:当过冷奥氏体的温度下降到350摄氏度至230摄氏度范围时,所形成的产物叫下贝氏体 ...

金相学基础--屈氏体
探索金相学的秘密:屈氏体的奥秘 屈氏体,这个微妙的名字,源于一个钢铁世界中的精致结构。它是由过冷奥氏体在特定温度区间,即350~500℃冷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组织,其片间距令人惊讶地保持在300~800纳米的珠光体范畴,被赋予了英文名“troostite”,或在文献中常被称为托氏体。屈氏体,是珠光体的...

下贝氏体的组成过程是什么?
下贝氏体的碳化物是沉淀在贝氏体铁素体内,并与铁素体片的长轴呈55°~60°角。下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因此应用较广。下贝氏体组成过程:在贝氏体转变区域的低温范围形成的贝氏体被称为下贝氏体。下贝氏体大约在350℃以下形成。碳含量低时,下贝氏体的形成温度有可能高于350℃。下贝...

莱氏体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莱氏体的形成条件:一、高温环境 莱氏体形成需要高温环境,通常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在高温下,金属原子活动能力增强,更容易进行扩散和迁移,从而有利于莱氏体结构的形成。二、固态相变条件 莱氏体是在固态相变过程中形成的。固态相变是指固体物质在固态状态下由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的...

钢在热处理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分为哪四个过程?
转变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相对均匀化。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经过一段时间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铁碳...

奥氏体和马氏体在形态、含义、特征和形成上的具体区别是什么?_百度...
奥氏体的形核可以扩散至珠光体领域,甚至原奥氏体晶核,这一扩散型相变过程伴随着碳原子在高温下的快速扩散。最后,我们了解到,只有经过充分的保温或加热,碳原子才能在奥氏体内均匀分布,形成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总的来说,马氏体与奥氏体的差异,就像两把不同的乐器,它们在金属世界中奏出各自的...

马氏体的发展历史
19世纪90年代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阿道夫·马滕斯(Adolf Martens,1850-1914)于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高碳钢)中发现的: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1895年法国人奥斯蒙(F.Osmond)为纪念德国冶金学家马...

屈氏体的形成过程
屈氏体的形成过程 600-550℃范围内奥氏体等温转变形成,片层间距平均小于0.1μm,即使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出片层,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层片,与珠光体、索氏体只有粗细之分,并无本质之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

贝氏体是什么啊?
二、特性 贝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并且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这是因为在贝氏体组织中,碳化物或其他合金元素的分布较为均匀,能够有效地阻止材料的滑移和变形,从而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三、形成过程 贝氏体的形成是在钢铁材料冷却过程中发生的。在冷却过程中,钢铁材料会发生固态相变,...

什么是马氏体?
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结构名称。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是1890年代德国冶金学家阿道夫·马滕斯在一种坚硬矿物中首次发现的。马氏体的三维组织通常为板条状,但在金相观察中通常为针状,这就是为什么在某些地方通常被描述为针状的原因。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相。这种...

柞水县19230294420: 屈氏体是什么?怎么产生的? -
茆蚀咳喘: 屈氏体是钢铁中元素聚合的一种结构.钢铁冶炼过程中,通过对温度的控制,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是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组织还细.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称为回火屈氏体. 600-550℃范围内奥氏体等温转变形成,片层间距平均小于0.1μm,即使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出片层,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层片,与珠光体、索氏体只有粗细之分,并无本之分. 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如墨菊装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当其大量析出时,成大块黑状. 索氏体的耐蚀性较差.

柞水县19230294420: 屈氏体,托氏体形成机理和形态?????
茆蚀咳喘: 屈氏体和托氏体指的是同一种组织,只是翻译问题

柞水县19230294420: 求问轴承钢表面的屈氏体是怎样产生的 -
茆蚀咳喘: 表面有屈氏体而心部组织正常,也就是说心部温度正常而表面温度低于正常淬火温度了;加热过程中是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心部,不可能出现心部温度高于表面,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冷却中形成.

柞水县19230294420: 托氏体 屈氏体 珠光体 怎么样产生 -
茆蚀咳喘: 前提看一看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托氏体 屈氏体是调制后组织.珠光体是退火后的组织.

柞水县19230294420: 求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他们之间的转变? -
茆蚀咳喘:[答案] 奥氏体是碳溶解在铁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一般是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保留到室温,这种奥氏体称残留奥氏体.在合金钢中除碳之外,其他合金元素也可溶于奥氏体中,并扩大或缩小奥氏体...

柞水县19230294420: 屈氏体,托氏体形成机理和形态????? -
茆蚀咳喘: 屈氏体和托氏体指的是同一种组织,只是翻译问题 查看原帖>>

柞水县19230294420: 请专家指教轴承钢表面屈氏体产生原因? -
茆蚀咳喘: 块状屈氏体一般在心部是保温不足产生的,表面有而心部没有是未及时淬火,产品入油时表面温度750心部温度850左右就可能出现楼主说的状况.

柞水县19230294420: 珠光体 索氏体 屈氏体 回火马氏体 回火屈氏体 回火索氏体 组织及性能比较 急求 -
茆蚀咳喘: 珠光体: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只有粗细之分,并无本质之分. 回火马氏体:过饱和程度较低的马氏体和极细的碳化物所组成的组织.不降低或者适当降低了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内应力较马氏体小,塑性和韧性比马氏体好. 回火屈氏体:在400-500℃内形成的回火组织,细粒状渗碳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是马氏体的一种回火组织.具有较高的弹性和韧性. 回火索氏体:在500-600℃内形成的回火组织,细小的粒状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机械混合物.渗碳体颗粒比回火屈氏体大.也是马氏体的一种回火组织.

柞水县19230294420: 奥氏体 - 珠光体、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的定义与区别?
茆蚀咳喘: 它们都是金相组织:1.奥氏体 -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

柞水县19230294420: 珠光体型转变的特点是什么?转变后的产物有几种?它们的形成温度、组织形态及性能如何? -
茆蚀咳喘: 珠光体转变属于完全扩散型转变,即铁、碳以及合金原子都要进行扩散;同时要经过一个形核长大过程,而且是铁素体(α-Fe)和渗碳体(Fe3C)以大致平行的片状形态交替产生,最后形成层片状珠光体组织. 根据形成温度高低不同(550-350度),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的片间距大小也不相同,可以把珠光体分为一般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组织形态. 三种不同形态的珠光体硬度(HB150-450)和强度是逐渐升高的,而韧性、塑性逐渐降低. 除此以外,还有碳化物以球状或点状存在的珠光体组织,可 以通过球化退火(750度左右),或者淬火+高温回火(500-650度)的方式 获得.这类珠光体一般综合性能较好,且易于机械加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