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么?怎么是孙权?

作者&投稿:革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真正草船借箭的是不是诸葛亮?~

  真正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做这件事的是孙权。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由此可见,“草船借箭”只是罗贯中根据孙权的这件事改编的。

是赤壁之后合肥之战!,孙权带领少数战船窥探曹操的水军!曹操得到消息后不知虚实命令弓箭手射箭,孙权的船一面受箭后开始倾斜,于是命令调转船头使另一面受箭,两面两面保持平衡后,顺水而去!结结实实的参观了一下曹操的水营,后来曹操听说后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注意不是草船!楼上说的火烧联营时曹操都死了!

“草船借箭”在《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在历史上是孙权。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但在《魏略》中,所谓“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扩展资料

曹操无奈撤兵北返

双方相持了一个多月,曹操看到孙权的舟船器仗军伍整肃,长叹了一口气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死去的荆州刺史刘表)儿子,豚犬耳!”豚是猪的意思。

当时正是绵绵春雨,孙权知道曹操的北方军队不适合作战,写了一封信给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完全是嘲讽的口气,还夹了一张纸条,另写了八个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带着轻蔑和诅咒。

但曹操看了却很高兴,因为他一直想退军,就是找不到借口,这次终于找到光明正大的理由了,所以他对部下说:“孙权不欺孤。”随后看着无边的江水,带着无奈和叹息撤兵北返,留下一个伤感的背影。

这一战,长江以西有10多万户看到东吴势强,搬迁到长江以东。此后曹操不服气,又发疯似地组织了几次进攻,但都无功而返。孙权基本控制了合肥以南、长江以北的局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在《三国演义》里是诸葛亮,历史上是孙权。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但在《魏略》中,所谓“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裴松之注)魏略曰:(建安十八年214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意思是:曹操攻打濡须,孙权与他对峙了一个多月,建安十八年214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察曹操的军队,曹操命人乱箭齐发,箭都射在了船上,导致船一面受重,快要翻了,孙权于是调转船头,用另一面受箭,船两面的箭差不多了,孙权就回去了。

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形,历史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并不是诸葛亮。

扩展资料:

公元213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后第5年。曹操集结了40万中原野战军,南下攻伐孙权。孙权集结了7万海军在一个叫濡须的地方打阻击。

在濡须水和长江水交汇处建立起防线,用较少的兵力对抗曹操大军。曹操大军大多数是陆军,在水面上,是难以和孙权的专业级海军对抗的。曹军初战便大败,在对岸安营扎寨后,个月有余都不派兵出站。一个天气阴暗雾气缭绕的星期六。

孙权乘船去曹军阵地前沿探察曹军的战略部署,为了摸清曹军的虚实。孙权便让同行的船只,高奏娶亲用的乐曲。以此激怒和羞辱曹军,曹操此时站在“前敌总指挥”的瞭望塔上,望向水面。

由于大雾,着实看不清到底来了多少军舰。自己的陆军也不敢贸然出战,索性下令,万箭齐发,射向水面有音乐的地方。不一会,吴军军舰一侧中箭过多,发生倾斜,马上要翻船。

孙权赶紧指挥军舰掉个头,用另一侧迎接曹家的大箭。等到另一侧也布满箭只,军舰恢复平顺。江面的雾气,也被曹军的万箭齐发射散开来。

只见水面上,五六艘小的驱逐舰,跟刺猬似的,慢悠悠的渐行渐远。曹操这才晃过神来,原来只是刺探情报而已。不禁赞扬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啊。过后,曹操见不能迅速击败孙权,遂收军回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历史上草船借箭的就是孙权,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乃小说虚构。而且孙权草船借箭并非特意,而是孙权巡江时遭曹军射击,其实表现的是孙权的临危不乱,有大将风度和气场,所以曹操在此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名句。这段历史三国演义里也有描写。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些三国演义和历史有出入的地方:
怒鞭督邮乃刘备所为,而非张飞。
斩华雄的是孙坚,不是关于。
摆空城计的是魏国名将文聘,而非诸葛亮。
单刀赴会是鲁肃的事迹,不是关羽的。
刮骨疗毒者并非华佗,因为那时华佗早就死了。
孔明与周瑜之间的三气三杀皆为虚构,其实历史上二人交集极少,而且周瑜心胸宽广,气量大。
庞统巧授连环计为虚构。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但在《魏略》中,所谓“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扩展资料
曹操无奈撤兵北返
双方相持了一个多月,曹操看到孙权的舟船器仗军伍整肃,长叹了一口气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死去的荆州刺史刘表)儿子,豚犬耳!”豚是猪的意思。
当时正是绵绵春雨,孙权知道曹操的北方军队不适合作战,写了一封信给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完全是嘲讽的口气,还夹了一张纸条,另写了八个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带着轻蔑和诅咒。
但曹操看了却很高兴,因为他一直想退军,就是找不到借口,这次终于找到光明正大的理由了,所以他对部下说:“孙权不欺孤。”随后看着无边的江水,带着无奈和叹息撤兵北返,留下一个伤感的背影。
这一战,长江以西有10多万户看到东吴势强,搬迁到长江以东。此后曹操不服气,又发疯似地组织了几次进攻,但都无功而返。孙权基本控制了合肥以南、长江以北的局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查看全部14个回答
三国类三国类游戏?率土之滨网易军政战略大手游公测
看了手游也在看
率土之滨手游率土之滨,公测大壕礼登录就送五星强将,即刻参战,吞天食地!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我知道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所借,是孙权,请问孙权是怎么借箭的?
是赤壁之后合肥之战!,孙权带领少数战船窥探曹操的水军!曹操得到消息后不知虚实命令弓箭手射箭,孙权的船一面受箭后开始倾斜,于是命令调转船头使另一面受箭,两面两面保持平衡后,顺水而去!结结实实的参观了一下曹操的水营,后来曹操听说后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注意不是草船!楼上说的火烧联营时曹操都死了!
浏览12020-05-04
草船借箭的到底是诸葛亮还是孙权
草船借箭的是孙权。 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 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行进五六里,孙权下令鼓乐齐鸣,曹操生性多疑,见吴军整肃威武,恐有诈,不敢出战,并长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儿,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连忙下令掉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片刻之后,箭均船平,吴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可见,“草船借箭”的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五年以后。为体现诸葛亮的智慧,罗贯中将这个故事借给了他。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的道理: 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包括对手的性格,气象条件,来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通晓天文地理,有丰富的气象学知识,能预测到几天内的天气变化。 2、能做到知己知彼。他算定曹操多疑,雾天不敢出城布阵。 3、有胆魄,敢于以少数的兵力,去对抗曹操,表现出了一个军事家的气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32 浏览16892019-02-21
真正草船借箭的是不是诸葛亮?
草船借箭历史确有,但不是诸葛亮 【真实的历史】: “草船借箭”应该是谁的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153 浏览37242017-09-12
草船借箭这事是诸葛亮干的还是孙权干的?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片段之一。说的是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诸葛亮乘大雾,开草船奔向曹营,让曹操误以为是袭兵,射箭抵挡,诸葛亮用草船“借”了十万余支箭而归。   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一生并没有干过草船借箭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  三国时代确实曽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件,但借箭的主角并非诸葛亮。《三国演义》之前的《三国志平话》里说,实际上“借箭”的是孙吴集团的领袖孙权。  孙权字仲谋,继父兄大业,掌管江东。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有关记载,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平定关中之后,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孙权遇险如此沉着镇定,可谓智勇双全。有感于孙权的才干,曹操说了一句被后代人常常引用的话,即“生子当如孙仲谋”。
16 浏览205
真正的历史说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的计谋。是周瑜的手下,那又是谁?
草船借箭的不是“周瑜的手下”,而是周瑜的主公——孙权。 真实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在濡须口之战中做的。目的也不是“借箭”,而是“平船”。东汉末年没有气象卫星,没有天气预报,诸葛亮也不是当地人,对这里的气候也不熟悉,怎么可能掐指一算——“哇塞,3天之后有大雾哎!鲁肃,借我几艘船,我借箭去!”可能吗?曹军要是射出的是火箭(箭头点火)怎么办?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3557位粉丝
“草船借箭”在《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在历史上是孙权。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但在《魏略》中,所谓“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扩展资料
曹操无奈撤兵北返
双方相持了一个多月,曹操看到孙权的舟船器仗军伍整肃,长叹了一口气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死去的荆州刺史刘表)儿子,豚犬耳!”豚是猪的意思。
当时正是绵绵春雨,孙权知道曹操的北方军队不适合作战,写了一封信给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完全是嘲讽的口气,还夹了一张纸条,另写了八个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带着轻蔑和诅咒。
但曹操看了却很高兴,因为他一直想退军,就是找不到借口,这次终于找到光明正大的理由了,所以他对部下说:“孙权不欺孤。”随后看着无边的江水,带着无奈和叹息撤兵北返,留下一个伤感的背影。
这一战,长江以西有10多万户看到东吴势强,搬迁到长江以东。此后曹操不服气,又发疯似地组织了几次进攻,但都无功而返。孙权基本控制了合肥以南、长江以北的局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历史上有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
在《魏略》中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来的时候,不是乘轻舟,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箭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

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到底是谁?
在历史上草船借箭的自然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其实是孙权。诸葛亮在我国应该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大部分人认识诸葛亮或者说知道诸葛亮,也是完全因为《三国演义》这本著作。只不过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区分小说和历史,这本著作当中大部分的桥段其实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其中就包括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3、为什么题目叫“草船借箭”,而不叫“诸葛亮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

三国中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孔明,真实历史上也是吗?
别再被《三国演义》忽悠了,其实草船借箭的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他 何谓三国?所谓的三国指的便是东汉末之际,在各路诸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征战之后,天下形成的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尽管曹魏阵营实力最强,但在蜀汉和东吴的掣肘下,终是不能真正的一统天下。而与曹操、刘备相比,显然东吴的国君...

草船借箭属于三国演义第几回?题目是什么?除了草船借箭还有哪些?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孔明的聪慧过人使得周瑜更加嫉妒,所以周瑜又想出造箭的计策,准备为难孔明,好在孔明神机妙算,未浪费一针一线便从曹操那里“借”来了箭,完美的完成了任务,周瑜自叹不如。曹操则连连失败之后,心中愤怒,于是找来蔡中、蔡和到江东诈降,周瑜识破...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有何记载呢?
后来,曹操知道这件事以后,对孙仲谋(孙权的字)的才能赞叹不已,他由此想到了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不由得脱口而出”生子应如孙仲谋“这样的话。已经对孙权的才能得到了最高的评价。《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我们都对草船借箭这个典故很有印象,原因是因为这个典故把诸葛亮刻画的...

诸葛亮草船借箭,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草船借箭”。

三国里最早用草船借箭的是谁啊?
另外草船借箭这个事也有一点影,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是发生在孙权的身上,时间是在建安十八年,那就比赤壁之战更晚了。建安十八年的时候曹操和孙权作战,有一次孙权驾着船到曹操的营寨里面去看,曹操命令放箭,箭射到了孙权的船上,然后船就歪了,倾斜了,于是孙权下命令调个头,再让他射,曹操又射箭,然后两边箭...

为何说诸葛亮草船借箭是虚构?实践者是孙权?
当时孙权命人继续向前行驶了五公里左右才掉头离开了,离开的时候孙权还命令他的手下击打欢快的鼓乐。识破了孙权的计谋之后,曹操还感慨说了生儿子就要生像有孙权这样计谋的人。我们在小学课本学到草船借箭是当时东吴联合蜀国一块攻打曹魏大军,因为蜀国大军比较穷根本拿不出箭矢,后来诸葛亮跟周瑜打赌三天弄...

翁牛特旗17293657054: 草船借箭是谁的故事? -
鬱制依姆:[答案]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

翁牛特旗17293657054: 草船借箭的到底是诸葛亮还是孙权? -
鬱制依姆: 【正史记载】《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

翁牛特旗17293657054: 草船借箭这事是诸葛亮干的还是孙权干的? -
鬱制依姆: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片段之一.说的是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诸葛亮乘大雾,开草船奔向曹营,让曹操误以为是袭兵,射箭抵挡,诸葛亮用草船“借”...

翁牛特旗17293657054: 草船借箭故事的经过 -
鬱制依姆:[答案]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

翁牛特旗17293657054: 草船借箭是谁 -
鬱制依姆:[答案] 正史是孙权 三国演义是诸葛亮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待至日...

翁牛特旗17293657054: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谁? -
鬱制依姆: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 .

翁牛特旗17293657054: 草船借箭是孙权吗? -
鬱制依姆: 草船借箭是周瑜为难诸葛亮的,大家都知道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既生瑜何生亮嘛.而周瑜是东吴的水军都督,当时东吴的国主是孙权.这个典故跟孙权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

翁牛特旗17293657054: 草船借箭与哪个人物有关 -
鬱制依姆: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

翁牛特旗17293657054: 草船借箭是谁的故事 -
鬱制依姆: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造十万支箭之事由周瑜故意向诸葛亮提出,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准备齐全.在第三天,天降大雾,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

翁牛特旗17293657054: 三国时期的“草船借箭”之人是谁?是诸葛亮吗? -
鬱制依姆: 其实不是诸葛亮,那只是用别人的故事引用的,我记得易中天教授说的好像是孙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