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不受嗟来之食,谁不饮盗泉之水?

作者&投稿:茶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是什么意思~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出处】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翻译:羊子曾经在走路的时候,捡到别人丢失的金子一块,就交给了她的妻子,她的妻子说:我听说志士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别人施舍的东西,何况是捡到别人的东西来牟利,定会污损自己的名声呀。

扩展资料
嗟来之食是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翻译: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
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还是可以去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
所以“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是:贫穷的人不接受别人专门为了讽刺他而给他的食物。
“廉者”的意思是:廉明清正的人。
“盗泉之水”的意思是:没有经过泉水主人的同意就私自饮用泉中的水。
所以“廉者不饮盗泉之水”的意思是:廉明的人不喝没有经过许可的泉水。
和这句话相近意思的句子是:“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南北朝作家范晔笔下的《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这篇古文想要传达的意思是:
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羊子的妻的高洁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的两段话,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并且对不同民族,不同政见,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她告诫人们: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1.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
2.乐羊子妻“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妻子这一番借织布来讲道理的话,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业”。

是前者,这是出自<后汉书>的<乐阳子妻>的.
成语"嗟来之食"也出自于此.
所以是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另外不存在谁受嗟来之食的问题.
本身都是化用的典故.

当然是“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志者指孔子,廉者指一位“饿者”。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栖恶木阴.

前者是孔子,后者是黔敖想要救过的一位“饿殍”。

孔子


有关底线的历史典故有关底线的作文素材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范晔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初识这句话源于读书时的一篇古文,不知为啥竟对这句话念念不忘了半生,它就象咒语一样如影随形般跟了我半辈子。这么多年,...

嗟来之食成语故事
嗟来之食成语故事出自《礼记·檀弓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尊严问题,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嗟来之食成语故事的主角是齐国的一位黔敖,他是一个贵族子弟,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某一天,黔敖看到路边有一个饿汉,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他心生怜悯,于是把食物扔给饿汉,但同时又用轻蔑的语气...

是"贫者不食嗟来之食"还是"廉者不食嗟来之食"?? 急用!!!~
所以应该是贫,贫者是穷人的意思。不是廉。

嗟来之食成语故事
3. 饿汉名叫于黔叔,他宁愿饿死也不愿意接受这种没有尊严的施舍,于是转身离去。4. 黔敖对此感到愤怒,认为于黔叔不识好歹。5. 但于黔叔坚持认为,即使是食物,也不能接受带有侮辱的施舍。6. “嗟来之食”这个成语便由此产生,它传达的是一种不愿意接受侮辱性帮助的意愿。7.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

嗟来之食的发言稿
逃过江,就意味着还有生存的希望;不逃,就只有死在刘邦的手里,廉者不受嗟来之食(http:\/\/1.unjs.com)。他作出了决定,将剑架在脖子上,死也不愿做个逃兵,死也要留下尊严。他自刎了,他的尊严却永远留了下来。这才有后人的称赞: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的...

齐人不食嗟来之食是出自哪个故事?
探究齐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深刻内涵 齐人不食嗟来之食,这一典故并非单纯成语,而是源自《礼记·檀弓下》中的一段历史记载,jiē lái zhī shí,意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象征着人的尊严与骨气。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齐国遭遇饥荒,贵族黔敖试图以傲慢的姿态救济饥民,却遭遇了拒绝。故事的主角,一个...

嗟来之食出处详解
曾子听到这个故事,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黔敖无礼时,拒绝是理所当然的;但他道歉后,接受食物并无不妥。”这故事寓言,告诉我们拒绝侮辱性的施舍,体现了人的骨气和尊严。在现代社会,我们提倡维护个人独立,即使在困难中,也要坚守底线,不卑不亢。‘不吃嗟来之食’成为了表达这种精神的常用语,...

饥者不食嗟来之食,曾子如何评价?
”那饥者抬眼,眼神坚定地回应:“我宁可饿死,也不接受这样的嗟来之食,以维护我的尊严。”黔敖意识到自己的失礼,随即道歉,但那位饥者仍坚持自己的原则,以饿死为代价,捍卫了人格的底线。曾子听闻此事,深感其事理,他说:“这并非鲁莽之举,黔敖的呼唤可以拒绝,但道歉后的善意,值得接纳。”...

不食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n注释:\\n①节选自《礼记·檀弓下》。\\n②黔敖:春秋时期齐国的贵族。\\n③食:动词,饭食,名词。\\n④其:指代“食”。\\n⑤谢:道歉。\\n⑥与:通“欤”,语气词,表示感叹。\\n⑦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或来路不干净的食物。\\n⑧...

邯山区18421096695: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受嗟来之食”. -
舟泉孚立:[选项] A. 智者 B. 廉者 C. 仁者 D. 学者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受嗟来之食”.A.智者B.廉者C.仁者D.学者

邯山区18421096695: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
舟泉孚立:[答案] 盗泉:古籍中有:“(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对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 有志向和气节的人,会时...

邯山区18421096695: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谁说的,出处 -
舟泉孚立:[答案]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尸佼《尸子》(节录):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盗泉: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孔子不喝“盗泉”水,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旧时人们饮用这句话,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尸佼是战国时法家,著有...

邯山区18421096695: 宁可渴死不饮盗泉之水的人是谁 -
舟泉孚立: 课本上有篇古文《乐羊子妻》,里面有一句话,也就是乐羊子妻批评乐羊子时所引述的那句话: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者不饮盗泉之水”的典故是说孔子因为厌恶“盗泉”名字中的“盗”字,口渴了也不去喝盗泉里的水....

邯山区18421096695: 到底是谁不受嗟来之食,谁不饮盗泉之水? -
舟泉孚立: 是前者,这是出自<后汉书>的<乐阳子妻>的.成语"嗟来之食"也出自于此.所以是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另外不存在谁受嗟来之食的问题.本身都是化用的典故.

邯山区18421096695: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者 -
舟泉孚立: 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廉者不饮盗泉之水什么意思贫穷的人不接受抛弃而来的食物,廉洁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指做人有骨气.

邯山区18421096695: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受嗟来之食”. A.智者 B.廉者 C.仁者 D.学者 -
舟泉孚立: B出自范晔《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原文为:羊子尝行路,的遗金一饼,还一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邯山区18421096695: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者 -
舟泉孚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 范晔《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传说孔子经过盗泉时,因泉名为“盗”,虽口渴也不饮.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的高尚节操.

邯山区18421096695: 什么不受嗟来之食
舟泉孚立: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原句为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盗泉:古籍中有:“(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对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形容有志向和气节的人,会时刻保持自己的志向和气节,纵然在危机的时刻,也能恪守己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