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底线的历史典故有关底线的作文素材

作者&投稿:巩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什么关于底线的作文素材~

比如说小悦悦事件,那些个路人失去了道德底线,这样的冷漠不应该唤醒人的道德意识吗?
现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食品危害频繁出现,那些生产者就不应该唤醒道德底线,做利己利民的好商人吗?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等等。这些有着道德底线的好人,他们勇敢的撑起了社会责任,成为当代的平民英雄,这就是道德底线。还有很多关于道德底线的事件,都可以写。

道德底线作文素材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结交朋友,很讲义气和信用,凡事答应过人,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到。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质使他在同辈的朋友中赢得了声誉。后来他的名声更加远扬,连北方的许多游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为政应取信于民(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给予50金。有个大胆的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

气节
徐悲鸿拒绝给蒋介石画像
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季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益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


齐白石愤然拒日寇之求
40年然,齐白石在北平艺专任教。由于齐白石在字画上的成就,许多人都以得到一幅他的字画而感到自豪。芦沟桥事变后,当地日本驻军和汉奸也附庸风雅,仗势向徐徐石老人索要字画,遭到拒绝。后来,为了摆脱这些人的纠缠,齐白石愤而辞去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还在门上贴着“自己已死”的条子,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宁死不从敌命
抗战时期,有一天日本特务机关命令北平梨园公益会出面组织京剧界捐献飞机的义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当即拒绝:“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
公益会的人很害怕:“以程先生在戏曲界的地位,如果坚决不答应,同仁受影响是小事,恐怕于您更不利呀!”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能让大家受连累,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孔子何人?圣人也。圣人忍住一时的口渴,不饮“盗泉之水”,是为了保持名节,因对“盗”的鄙视,而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正因为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

不受嗟来之食典出《礼记》: 齐大饥, 黔敖为食於路, 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 蒙袂辑履, 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 右执饮, 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 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这个故事更为惨烈,一个逃荒之人,因为受到富人的不礼貌的待遇,而不接受施舍,最终宁肯饿死。做人气节之高,无可攀越者。

两则典故,是教育人们做人要有尊严、有志气,守操节。用心良苦,其情可嘉。但却看到有人不但不解其意,还骂我们的祖宗迂腐,说什么有水不喝白不喝,有饭不吃饿死是活该。完全用世俗的眼光来对待我们的文化,简直是对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糟蹋。

两则典故的意义不在于追究情节的本身,而在于弘扬一种精神。孔子不饮盗泉,仍可从别处讨得水喝;饥饿之人不受黔敖的施舍,也可从别处讨得饭吃。等等。这些情节不需要我们去设置,如果太聪明,如果有太多的假设,也就没有了一切,而且,所有的一切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今之人骂古人迂腐者,是自作聪明,自欺欺人也。我们没有必要以自己的心思揣度圣贤,对先贤的行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难道就你聪明,别人都是傻瓜?做人要明白道理。

东晋刺史吴隐之,虽畅饮“贪泉”,却“终当不易心”,一生清正廉明,洁身自好,为万民拥戴。——“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则道出了做人的另一种境界。

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的是同一个道理。这里没有哪一种更对,哪一种是错,都是做人的境界。

《荀子.劝学》中有“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出淤泥而不染”并不矛盾,都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下把握好自己的方法。今人之对立,分别心太重也。


有关底线的历史典故有关底线的作文素材
《荀子.劝学》中有“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出淤泥而不染”并不矛盾,都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下把握好自己的方法。今人之对立,分别心太重也。

画地为牢典故故事
据汉代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记载,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的故事,表明人们对于规矩的敬畏。在《武王伐纣平话》中,姬昌为了惩罚武吉误杀王相,也同样采用了画地为牢的举措,展现了权力与道德的平衡。而在《封神演义》的第二三回中,故事主角武吉因不慎打死守门军士王相,被...

底线是什么意思
3、潜藏在敌人内部的人。4、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端线。如:守门员双手一托,球出了底线。5、犹内线。指战时在敌方活动以刺探情报的人员。6、国际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第1横线(白方)和第8横线(黑方)。7、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术语,指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谈判双方讨价还价时心里...

进退要有章法,做人要有底线
《战国策》里有一则很短的故事,是关于魏将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故事(乐羊是乐毅的祖先,而乐毅是赵国七贤之一,在邯郸丛台公园的七贤祠有乐毅的雕像和简介)。该故事还有个典故,叫做“乐羊食子”,大致的内容是这样的:乐羊带领魏国士兵去攻打中山国,但是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就把乐羊的儿子抓起...

因为不守规距而失败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1.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惨败龟兔赛跑江郎才尽的故事仲永被人称为神童,却因骄傲不继续学习导致长大后一事无成。2.庞涓因骄傲而被孙膑军队乱箭射死。3.李自成因骄傲而最终失败。4.关公败走麦城。5.项羽是因为骄傲而失败。6.吴王夫差当年,佢同越王勾践打仗。结果越军大败。7.越王勾践只剩甲士五千,退守...

底线是什么意思
在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底线指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可以承受的最低阈值,或是设定目标的最低期望值。成语是汉语语言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智慧和历史典故。它们虽由少数字组成,却具有深远意义。孩子如果能够熟练使用成语,可以使言语更加生动,写作更加有力。成语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

有关道德的故事
道德 故事 【By Kaiser3344】【古】0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

为人处世的十个经典历史典故,你不知道你就亏了
点评:老底揭不得,老脸打不得。越是假道学,越可能没有底线。二,名利场上,人们之间的奉承都是虚情假意的,谁要当真谁是傻子。南唐时,大臣张佖,颇有文采。张洎初中举人时,去拜见张佖,攀亲戚关系,自称是张佖的表侄孙。后来张洎中了进士,见到张佖,改称表叔。再后来张洎也做官了,官职与张佖平...

"德不孤,必有邻"的素材
讲到这里,有一本清人的笔记,讲到有一个典故,清朝末期,贪官污吏横行,某地却出了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县官儿,清贫潦倒可想而知,他自然也就成了官场上的“异类”。告老还乡后,有一天在门前看到乡下人卖一条新鲜的鱼,问价以后,摸摸口袋中没有钱,也就没有买成。回家和太太提起,太太说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出自哪一历史典故?
害人之心不可以有防人之心当然也不能无,这一句话是出自洪应明的诗集,我们都知道有很多诗句可并不一定出自于历史,有可能也是出自于经商者。这个意思就是做人还是需要善良,不能总想着去害别人,但是善良也是有底线的不能随意的去相信任何人。特别是经商的人一旦随意的相信别人,可能就会让自己上当受骗...

云溪区13713436306: 有关底线的历史典故有关底线的作文素材 -
豆葛穿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

云溪区13713436306: 关于爱国的历史故事 -
豆葛穿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

云溪区13713436306: 像“卧薪尝胆”一样与古代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 -
豆葛穿王: 1、指鹿为马 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几乎成了太上皇,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 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

云溪区13713436306: 求话题作文可以用的历史典故
豆葛穿王: 天宝元年(77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

云溪区13713436306: 关于文明礼仪的历史典故 -
豆葛穿王: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

云溪区13713436306: 有关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 -
豆葛穿王: \“曾子避席”源自《孝经》,为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曾子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尊师重道,颇得孔子真传.\“避席”就是离开坐席的意思.春秋时期,当老师单独教导一位学生时,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这位学生会起身,离开坐席,走到老师面前,恭敬地听老师说话.曾子的做法恰恰表现出他是一个讲礼仪、敬师长的人.后来,这个故事也被记载到《孝经》中,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云溪区13713436306: 求一篇关于诚信的故事 -
豆葛穿王: 诚信的故事五则 1.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

云溪区13713436306: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选一个写简写故事 -
豆葛穿王: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

云溪区13713436306: “脚踏实地”“呕心沥血”的历史故事 -
豆葛穿王: "脚踏实地"成语的来源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在史学方面的成就是辉煌的.他主编的《资治通鉴》同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学史上的两颗明珠,至今仍为世人所推崇.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周烈王、下至五代周世宗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