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馀。"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謇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的,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从这一章的语言,我们可以明显的又从人性的角度、人之道的角度就有了一个比较。天之道、人之道;天之道是怎么样呢?天之道就是利而不害,说通俗一点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这说明人心它是个非常乖戾的事物。
这个乖戾的事物,意思是说它偏偏不按自然的这种规律去办,它非要按自己的心情和欲望去办。所以它越是有的时候,它越是奢望;越奢望,那么它越是有为,越是有为,它的心机就越是发达,越发达,它越是扰乱自己的存在,同时也扰乱了天道的这种运作。
当然这个天道的运作,你再怎么扰乱,它还是要帮助你的,因为你的所有的存在它已经给你匡定了,这个匡定的意思就是说你扰乱不了它,但是你扰乱的结果,最后就是你扰乱了自己。
所以说天之道犹张弓乎?无非就是说要我们学会一个方法,那就是说损有余而补不足。就像我们昨天谈到日本的山岸主义一样,损有余而补不足,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里面的时候,本身就是把有余的部分拿过来补充不足的一面,然后获得这种平衡,这种平衡实际上就是因为精神上的合一才叫平衡,精神上的合一实际上是最富足的这一面。
但是作为我们现代人他不是这样去衡量,往往是衡量来,衡量去,衡量的是金钱,就是以金钱去衡量人的现状,衡量人的未来,总认为金钱才是最靠得住的。这就使得我们人类,特别是我们现代的中国人这种状态离道就越来越远了。
解释加上分析和联系现实,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出自: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释义: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一般法则、律例。损:减损。减损多余的,补充不足的。指填平补齐。

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老子出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认为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对立的矛盾中,都具有同一性。老子把他从自然界得来的这种直观的认识,运用到人类社会,面对当时社会的贫富对立,阶级压迫的不合理现实。
他认为‘人之道’也应该像好比张弓的‘天之道’那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是他的主张,他的愿望。
作者成就: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老子认为道首先具有物质性,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原始动力源,并且它的存在独立而不可丈量,具有无限性。对于“道”这种力量,老子自己是无法给予它确切的描述的,所以他认为,道只是权宜之称。

自然的大道规律,是损坏那些有多余的,而补充那些有所不足的;人间的规律却不一样,往往是要损坏那些不足的,而补充那些有多余的

天道自然,就是顺乎万物的自然规律,所以只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一定会相互转换的。高山变成沧海,沧海化成桑田。有生有死,有死有生。一切的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变化着,所以一切都是平等的。

人道与天道恰恰相反。那些富贵之人永远与权威联系在一起,所以当权者总是要保护富人的权益,于是富贵永相连。而富与贵永远也没有一个追求的终点和止境,那么他们便狼狈为奸,一起去剥削那些不富且不贵的人。

对于“穷人”来说,只要在“寒冷”的时候,能够给送上一点点“炉炭”,那么他们就会被温暖得“曲身成直身”,但是这种机会很难出现,如果那天当权的施舍了一点“恩惠”而“穷人”们不感激涕零的话,那么就会被冠以“刁民”一词。而那些统治者们更喜欢把恩宠施给那些本来就是富且贵的人,结果是锦上添花,无关痛痒。

该给的不给,不该给的却滥给。这就是如今的社会现象。结果天道胜人道,一定会损有余而补不足!!!

自然的大道规律,是损坏那些有多余的,而补充那些有所不足的;人间的规律却不一样,往往是要损坏那些不足的,而补充那些有多余的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是什么意思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之道”就是自然规律和法则,规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则就是人们按照所认识的规律所制定的行为规范。那么如果面对规律和法则采用顺应和不争的人,由于他合乎规律和法则,所以他能够处处胜利;参考资料:http:\/\/www.17xie.com\/read-170876.html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真正的出处是《老子...
确实是出自老子《道德经》原七十七章 天之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

怎样理解老子所说“天之道”,“人之道"?
天之道—人之道老子说的“道”分“天之道”和“人之道”。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两种存在模式:天之道模式“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宇宙万物”;人之道模式“剩余智慧→求名求利→人间万态”。一般平衡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建立在“生存智慧→求存求活”平台之上的;人间万态都是建立在“剩余智慧→...

怎样理解老子所说“天之道”,“人之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以奉有余。“天之道”就是天的运行规律,即自然规律,在总体上是平衡的。这里指道家的理想政治,应当做到社会公道,同情和帮助弱者,抑制豪强;“人之道”则指当时损人利己、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秩序。本章文字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

怎样理解老子所说“天之道”,“人之道"?
天的运行规律,即自然法则,在整体上追求平衡,这便是“天之道”。它体现了一种损减有余以补不足的机制。相比之下,“人之道”描述的是人类社会的现实状况,其中人们往往损减不足来供给有余,这种社会现象和政治秩序与“天之道”相悖。老子在本章中揭示了平等与均衡的模糊理念,这是他社会思想的一...

怎么理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我是按照社会分配,来理解的。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把多的减少,补给少的,已达成平衡。举例:水,水往低处流,就是典型的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就是人类社会中,有钱的人压榨没钱的人创造价值。然后有钱人拿大头,穷人只能拿很少一点。举例:公司里老板做的事情比较少,但是工资是最高的。这个...

老子所说的"天之道"与"人之道"有何不同
天之道,损大道本体无穷无尽的零态场能 之有余,而补万物生生化化所需能量之不足,令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通俗的理解:谁能遵循天道,将自身花不完的钱、吃不完的粮食、穿不完的衣服、用不完的物品或者一切富足有余的资源拿出来,奉献给全天下的不够的人共同享用呢?只有修身修心修德正身...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这句话用在哪里合适,比如写申论用在什么...
自然大道,有着自己根本的运化规律,是不争而能取胜。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看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馀。"是什么意思???_百...
天道自然,就是顺乎万物的自然规律,所以只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一定会相互转换的。高山变成沧海,沧海化成桑田。有生有死,有死有生。一切的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变化着,所以一切都是平等的。人道与天道恰恰相反。那些富贵之人永远与权威联系在一起,所以当权者总是要保护富人的权益,于是富贵永相连...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

册亨县1875379310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什么意思 -
众拜消炎: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意译】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册亨县18753793105: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出自何处啊? -
众拜消炎:[答案]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册亨县1875379310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此语究竟作何解呢? -
众拜消炎:[答案] 出自老子《道德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

册亨县18753793105: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1、“天之道,损有余而不足”的出处?2、作者3、全文内容;4、解释意思.《射雕英雄传》中的《九阴真金》里面好像有这句话,是... -
众拜消炎:[答案] 这句话最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作者是老子,全文内容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册亨县1875379310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啊? -
众拜消炎:[答案]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

册亨县1875379310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哪?什么意思? -
众拜消炎: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

册亨县1875379310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举几个例子说明? -
众拜消炎:[答案]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意思是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谁...

册亨县18753793105: 天之道损有于而力不足 是什么意思 -
众拜消炎: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贵在“平衡”.

册亨县18753793105: 有谁知道这名话的意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 损有余以奉有余 -
众拜消炎:[答案]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

册亨县18753793105: 求翻译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哪位高人帮忙翻译下这句子 谢谢~~ -
众拜消炎:[答案]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