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钞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 《商鞅变法》~

特以强服之耳:用。【这句话的翻译是“只是用强力的办法来压服人罢了”】
孝公以为相:担任。【这句话的翻译是“秦孝公让他当丞相”。“担任”和“当”意思一样】
文言文翻译,要逐字逐句翻译,每个字都有对应的意思。

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译文】
  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文言文阅读:

商鞅变法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疆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阅读题: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事良久——语:交谈
B、景监以让卫鞅——让:谦虚
C、而循礼者不足多——多:赞扬
D、缘法而治者——缘:沿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从侧面表现商鞅很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鞅少好刑名之学
②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③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④语数日不厌
⑤吾君之驩甚也
⑥功不十,不易器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从小就表现出浓厚的治理国家的兴趣,喜欢钻研那些刑罚和吏治的学说,深得魏国国相公叔座的赏识,并且在其府上做了中庶子,荣耀一时。后来商鞅投奔秦国不久,公叔座就去世了。
B、商鞅在秦国东扩领土时到了秦国。为了将自己的才学有所施展,他毛遂自荐勇敢地直接去面见秦孝公。然而秦孝公起初并不认可他。
C、一而再,再而三地面见秦孝公,商鞅终于明白之前不被秦孝公重用的原因是,没有提出合乎孝公想法的施政方略。在好友景监的帮助下,他提出了切合秦孝公想法的变法策略。
D、商鞅的变法之举并非所有人都赞同,秦国的老臣子甘龙和杜挚就反对变法革新的典型代表。但是商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据理力争,陈述变法图强的意义。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最终确立了变法改革的国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D
4、①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
②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

特以强服之耳:用。【这句话的翻译是“只是用强力的办法来压服人罢了”】
孝公以为相:担任。【这句话的翻译是“秦孝公让他当丞相”。“担任”和“当”意思一样】
文言文翻译,要逐字逐句翻译,每个字都有对应的意思。

a.在,b.喜悦,高兴c.原因,之所以,d.城镇划线分别在以下几个字后面划:也/刑/虔/贾3.将法律用于太子身上,太子为储君,不可上刑,那么就用刑于虔公子身上,肉刑用在太子师公孙贾身上!4. 从上到下推行新法!


商鞅文言文故事
”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魏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痤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3. 课外文言文《商鞅立信》的答案 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⑴具⑵,未布,恐⑶民之不信己,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公 ① 既用卫鞅 ② ,鞅欲变法,恐天下议...
1.C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意对即可)4.取信于民

魏知古文言文
4. 商鞅变法文言文答案 文言文阅读:商鞅变法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 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

文言文立木建信
3. 课外文言文《商鞅立信》的答案 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⑴具⑵,未布,恐⑶民之不信己,乃⑷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⑸民有能徙⑹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⑺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⑻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

2011初中文言文训练第1~50篇的答案及翻译,急!!!
5.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6.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

立木建信文言文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希望帮到你 5. 课外文言文《商鞅立信》的答案 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⑴具⑵,未布,恐⑶民之不信己,乃⑷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⑸...

徒木立信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译文 孝公已经任命了商鞅,...

文言文商君书
1. 商鞅变法文言文翻译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

商鞅治秦文言文翻译
3. 【走进文言文答案走进文言文14 我只有6单元的把分给我好吗?鳝救婢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

商鞅徙木立信文言文
4. 课外文言文《商鞅立信》的答案 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⑴具⑵,未布,恐⑶民之不信己,乃⑷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⑸民有能徙⑹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⑺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⑻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

波密县15592313450: 商鞅变法古文翻译 -
兴韵同仁: 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法令实施至于太子,依法处治.师、傅犯法,处以黥,劓...

波密县15592313450: 课外文言文《商鞅立信》的答案 -
兴韵同仁:[答案] 原文 商鞅变法之令既⑴具⑵,未布,恐⑶民之不信己,乃⑷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⑸民有能徙⑹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⑺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⑻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

波密县15592313450: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商鞅变法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
兴韵同仁:[答案] 1.B 2.D 3.D 4. ①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②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

波密县15592313450: 商鞅变法译文 -
兴韵同仁: 秦孝公已经决定任用商鞅了,商鞅想要变法,又担心天下对自己的非议.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

波密县15592313450: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商鞅变法令(指商鞅变法的条令)既具,未 -
兴韵同仁: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制定好了,还没有颁布.惟恐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都城集市的南门立了一梗三丈之高的木头,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去的人,答应给是金.百姓们觉得很奇怪,没有一个人敢去搬.于是又说:“能搬去的给五十金.”有一个人去搬了,马上就赏给了他五十金,来表明自己不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变法的条令.见译文

波密县15592313450: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以下4题(19分) 孝公既用卫鞅①,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
兴韵同仁:[答案] 1.A(B.句中的“捐”应为“舍弃.抛弃”之意,“捐宾客”,意谓“去世”;C.句中的“归”应为“归还”之意;D.句中的“... 3.B(文中没说天子.诸侯“反对变法”,且天子嘉许.诸侯祝贺的对象是孝公,而不是商鞅) 4.(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

波密县15592313450: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变法改革运动) - 搜狗百科
兴韵同仁: 明的意思为表明的意思

波密县15592313450: 求翻译一句古文!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
兴韵同仁:[答案] 译文: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波密县15592313450: 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12分)<br/>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
兴韵同仁: 【答案】(1)商鞅 ; 秦国(2)地主阶级 ; 公元前356年(3)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建立县制.(4)变法是秦国富强起来,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