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弟子列传的考证

作者&投稿:虿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子韩非列传的问题考证~

《庄子·外物篇》有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一段,其一百八十三字。庄子书上,凡老子皆称老聃,而此处不称老聃,可知老莱子另是一人。  《战国策·齐策》引道德经第三十九章,《魏策》引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皆称 “老子曰”;但《楚策》引老莱子语,不称“老子曰”,可知老莱子不是老子。  《汉书·艺文志》: “老子邻氏经传四篇,注,姓李,名耳”;又:“老莱子十六篇,注,楚人,与孔子同时”,分明不是一个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楚则老莱子”,可见司马迁早已认为是两个人。  《史记·老子本传》: “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又言:“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可见书非一种,人非一人,显然有区别。 《韩非子卷十·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权势不可以借人……其说在‘老聃’之言失鱼也”。其后又加解说:“势重者人主之渊也,臣者势重之鱼也。鱼失于渊而不可复得也,人主失其势重;于臣而不可复收也,古之人难正言,故托之于鱼。赏罚者利器也,君操之以制臣,臣得之以壅主。故君先见所赏,则臣鬻之以为德;君先见所罚,则臣鬻之以为威。故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以上是解说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末二句,明明白白的把“老聃”二字提出来了。  《韩非子卷七·喻老第二十一》也同样引此二句:“势重者人君之渊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解说与前大致相同。不管他解说的对不对,总可以证明道德经确是老聃所作。为什幺不用“老聃曰”而用“故曰”?因本篇标题“喻老”二字已很明显,故不必再重复其辞了。  《韩非子卷十八·六反第四十六》:“老聃有言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两句在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以下都是韩非子批驳老子之说,显然与老子意旨不相符合,但也能够证实道德经是老聃所作。  《韩非子卷六·解老·卷七·喻老》这两篇完全是引道德经上的辞句,并且都加以 “故曰”二字。两篇中共计约有一百个“故曰”。所谓“故曰”,就是指老子所说的话,因为两篇标题早己表示出来了,我们还能够怀疑吗 ? 老子当然就是老聃,难道还有第二个老子吗?  《庄子第三十三·天下篇》: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欲;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 此六句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 。即此可以证明道德经是老聃的著作。《庄子第二十二·知北遂篇》: “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 (此五句见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所引末一句,较今本老子不同。考《韩非子:解老篇》所引前四句,多四个 “失”字,亦和今本老子不同。我想《老子、庄子、韩非子》这三部书都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作品,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经过无数次的传钞和翻刻,彼此字句略有异同,才是各存真相,若一字不差,反而令人怀疑了。  《庄子第十·肤箧篇》: “故月,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此二句见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下面接着自己解说一句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与《韩非子》所谓“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其意义完全两样。我们今日只求能够证明道德经是老聃所作已足,庄韩二解,谁对谁不对,可以不去管它。  《说苑·敬慎篇》: “韩平子问于叔向曰,刚与柔孰坚 ? 对曰,臣年八十矣,齿再堕而舌尚存。老聃有言曰,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搞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因此观之,柔弱者生之徒也,刚强者死之徒也 ”。叔向即羊舌肿,春秋时晋国人,与郑国子产同时。在那个时候,他也引 证道德经上的成语,认为是老聃之言,可知老聃著书时还在叔向和子产以前,假使在他们以后,他就无从引证了。因此可以断定著道德经者确是春秋时代的老聃。《说苑》是西汉刘向所校。刘向是公元以前的人,在当时最称博学,他既采录了叔向引证老聃这几句话,可知他对于老聃著道德经这件事没有什么怀疑。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在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续自己的事业,撰写史书。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开始在国家藏书处“金匮石室”阅读,整理历史资料。20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沅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回长安后任郎中。35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孤军深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报答汉朝,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宰予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宰予字子我,与阚止同。史公偶不审耳。
注参校《史记》与《家语》,以为颜囘当死于孔鲤之前,而以论语“鲤也死,有棺而亾椁”为设辤。窃有疑焉。孔子虽圣人,亦不能逆料孔鲤之死早於己而预为之设。且舐犊之情,人皆有焉。为人父而以其子早卒为设辤,虽乡间愚夫不忍为,况圣人乎?
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覇越,所说皆六国策士之言,盖其事流传久,战国纵横家附益之,史公襍采之,其後吴越春秋、越绝书敷衍之。吴破齐、越入吴及黄池争长前後近廿年闲事,史记竝记之,且左传无晋败吴黄池之事。史公录之以备异说耳。
参也鲁,虽笃行君子而鲜有发明。汉时以儒学为治国之术,故其名不彰。其後日重孝道,遂与颜囘孟轲并称焉,而游夏之徒乃无人齿及矣。
孔子弟子公孙砻,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嵗。注廼以为即坚白同异之公孙龙,非。公孙龙子尝说平原君,若与子石为一人,此时当二百四十馀嵗矣,可乎?
孔子之徒,有甚不肖者,若宰予、冉有、樊须辈,尚在七十二贤之列,则其馀弟子可知矣。至若孔子死,众弟子师事有子,直儿戏耳。虽然,有教无类,使愚昧之人与闻大道,於圣人何伤乎?
《伯夷列传》敍夷齐事寥寥数语耳,其後皆牢骚语。《索隐》云:太史公言己亦是操行廉直而不用於代,卒陷非罪,与伯夷相类,故寄此而发论也。近似得之。
《管晏列传》记越石父事与晏子春秋异而与吕览同,盖六国时传说。




仲尼弟子列传考据
孔子的弟子中,像宰予、冉有、樊须这样的不肖之人,依然被列为七十二贤之一,这暗示了其他弟子的品行。孔子去世后,弟子们跟随有子学习,但其学术氛围似乎流于表面。然而,孔子的“有教无类”理念,让愚昧之人也能接触到大道,这并未损害圣人的形象。《伯夷列传》对伯夷和叔齐的叙述简短,后半部分则充...

仲尼弟子列传的考证
孔子之徒,有甚不肖者,若宰予、冉有、樊须辈,尚在七十二贤之列,则其馀弟子可知矣。至若孔子死,众弟子师事有子,

仲尼弟子列传说明
《仲尼弟子列传》主要源于《论语》,并结合了《春秋左氏传》等古籍资料。《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内容简洁,以三言两语记录点滴事件,结构并不严谨,更侧重于言论的辑录,而非人物塑造和性格描绘。相比之下,《春秋左氏传》是编年史,按时间顺序记述,人物事迹分散,难以集中展现其特性。司马迁...

仲尼弟子列传的说明
《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并参以《春秋左氏传》等古籍。而《论语》是仲尼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而成,有的一篇包括若干章,有的一章只记一件事或几句话,多是三言两语,点滴事件,没有繁复的文辞,很少有严整的结构;编纂语录并无伦次,更不着眼于人物、人物描写和性格特征。而《春秋左氏...

仲尼弟子列传的介绍
《仲尼弟子列传》是孔门弟子的一篇多人合传。仲尼,即孔子。在这篇列传中,有的人记述较详,洋洋洒洒一大篇;有的人记述简略,只有两个字的人名。本传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和行事。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虽然他“述而不作”,但他总结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并传授给学生,打破了...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A项本身是错误;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没有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子贡作为当时的一个知识分子,在当时起到“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的作用;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答案选C。

《<史记>研读》235:仲尼弟子列传(二)
他喜欢赞扬别人的美德,但也不替别人掩饰过失,他曾经担任过鲁国和卫国的相国,家中积累千金,最后在齐国去世。黄其军 作于2020年6月24日(古历庚子年五月初四) 仲尼弟子列传(一) 伍子胥列传(三) 伍子胥列传(二) 伍子胥列传(一) 孙子吴起列传(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此人,当是偶阙解释?
这句话大概意思是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没有此人,应该是偶然缺漏(阙:通缺)琴牢姓琴名牢,字子开,一字子张,又称琴张,卫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此人,而《孔子家语·弟子解》有其名。据《孟子·尽心下》记载,孔子在陈时,想念起在鲁国的“狂士”学生来,孟子说:“如琴...

《仲尼弟子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在《仲尼弟子列传》中,司马迁详细记录了孔子弟子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在孔子教导下的成长。例如,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聪明好学,对孔子的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子路则是勇敢果断的代表,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在学习方面却稍显不足。这些弟子各有特色,他们的成长过程也反映出孔子教育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老子韩非列传的问题考证
《汉书·艺文志》: “老子邻氏经传四篇,注,姓李,名耳”;又:“老莱子十六篇,注,楚人,与孔子同时”,分明不是一个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楚则老莱子”,可见司马迁早已认为是两个人。《史记·老子本传》: “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

福鼎市13553609749: 关于孝道的资料 -
邓贫正伤: 摘要:“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

福鼎市13553609749: 司马迁有什么成就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多少年 -
邓贫正伤: 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著《史记》,被近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民国,鲁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县名,今韩城,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

福鼎市13553609749: 古文:《史记.仲尼第子列传》 -
邓贫正伤: 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顔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囘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

福鼎市13553609749: 细数孔子三千弟子:其中真的有七十二贤人吗? -
邓贫正伤:[答案] 孔子像(资料图)核心提示:综合太史公《史记》和孔子《论语》中的有关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在孔门弟子中“受业身通”的是七十七人,而孔子特意把他们的特立卓行拿出来予以褒扬的却只有十个人. 文章摘自《颠覆历史》 作者:张志君 出版社...

福鼎市13553609749: 《仲尼弟子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
邓贫正伤: 仲尼弟子列传原文: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

福鼎市135536097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仲尼弟子列传A.子路后儒服委质质,通“贽”,礼物. ... -
邓贫正伤: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论语》中的子路与《水浒》中李逵一样,个性鲜明,且有不同的性格侧面,形象十分丰满.子路刚直,好武尚侠,天真烂漫,毫无城府.卫国内乱,他得知孔悝犯上作乱,认为自己应该尽辅臣之责,必须去...

福鼎市13553609749: 对单个“孝”字的解释?
邓贫正伤: 孝会意,形声字 本意是 尊重 敬爱 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其义有: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经·开...

福鼎市13553609749: 仲尼弟子列传讲了什么道理 -
邓贫正伤:[答案] 有很多《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并参以《春秋左氏传》等古籍.而《论语》是仲尼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而成,有的一篇包括若干章,有的一章只记一件事或几句话,多是三言两语,点滴事件,没有繁复的文辞,很少有严整...

福鼎市13553609749: 介绍孔子的弟子 -
邓贫正伤: 孔子的弟子名单: 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藉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也鲜有人能说得详尽.今日得个空闲,将他们开列造册,...

福鼎市13553609749: 我叫南宫伊珣,不知意义? -
邓贫正伤: 南宫是姓没有解释,伊是那个人的意思,珣是美玉的意思,大概你的父母希望你是块美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