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守五戒十善慈城罗珠堪布开示?

作者&投稿:马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一定要守五戒十善~

《佛遗教经》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犯。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阿弥陀佛!

令众生离苦得乐,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快乐。
《华严经》卷第五十一,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云【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虚空藏菩萨经》云【尔时,世尊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见虚空,无有贪欲,无嗔无痴,自性清净,风尘暗障以为不净,既澄朗已即见日月星辰,及知刹那罗婆时数。善男子,如来久于第一义空已得自在,见一切法无有贪欲、嗔恚、愚痴,无缚无解自性清净,但以众生客尘烦恼之所覆障不能觉悟,如来慈悲为此等故方便说法,而为除断客尘烦恼,开其智眼,使见如来净日照明,现在获睹甚深妙法、四念处法乃至八圣道法,令诸众生建立安住,又令疾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大慈悲,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成一切种智。】

五戒”在佛教中的重要性,你明白吗
五戒是哪五戒,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五戒是佛教中的最基础的戒律,也是中国的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只要是进入佛门的弟子都应该受持五戒,也被称之为“在家戒”,五戒看起来是特别的简单,可是其中所含的意义却是极为的深奥的,而五戒也是和道德规范很接近的,如果佛弟子能够严格的遵守这五戒,就能够获得天人福报。

受持五戒的功德是极大的,它能够让我们远离世间的一切的恶法,是一切善法的生长的基础,严持五戒是为了获得一切戒,是证得一切无漏功德和圣果的根本之所在。戒是佛陀为了解救众生从大悲心中流露出来的甘露,是一众佛弟子为了求得出离心的根本保障。五戒是做人的原则,如果能够严持五戒,就能够保证人身不失。
戒在修行佛法中有着极为殊胜的功德,戒被称之为一切善法功德的出处。人必须停止作恶,才可以向善,有了善心,才可以寻求进一步的解脱。世间最大的利益莫过于学佛了生死,成就无上菩提,如果我们想要得到这样的善法,就一定要持戒。

佛教的戒律有很多,但是全部都是以五戒为基础,以五戒为原型,其余的都是五戒的分支,而其他一切戒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五戒是清净所在。所以,一切戒中,五戒最为重要,五戒如果学不好,其余的一切戒你都无从下手,如果你五戒可以吃得清净,那么其余的一切戒都会水到渠成很容易就能够持得了。

五戒是佛弟子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也是伦理的基本德目,五戒的根本就是让持戒之人能够了脱生死,我们学佛的宗旨也是了脱生死,脱离轮回,如果一个佛弟子能够将五戒持得清净,那么他往生佛国净土 日子也会近在咫尺了。比丘戒是通往涅槃的一个桥梁,而五戒是作为比丘戒的一个根基之所在。佛教徒遵守五戒,就像是公民遵守宪法一样,不同的是,法律是外在的约束,而佛教的戒律则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叫做自律。

在家的居士受持五戒本来就是一件喝酒平常的是,只要有一个戒师,就可以自说自受,如果不懂戒词或者说是不明白五戒的含义的话,可以请一位戒师开导,这样便可发心完成五戒,可是近年来,却有人把受戒当做是一件大佛事来做,虽然这样是庄严了佛法,但是这样无异于是这一种铺张浪费,将五戒的戒法被这些繁琐的事情给压得透不过气,这样五戒也就失去了他真正的意义。五戒是在家的佛子的一种发心,实际上就是自我的一种约束了,没有必要将其搞得那么隆重,从而让人觉得受戒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这样做就让五戒失去了它本来该有的面目。


何为五戒十善?在生活实践上有什么好处??
所以佛陀指出,祈求幸福的人,应明白因果,受持五戒,多行十善。 五戒十善是行为的轨范,亦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乃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除了戒作恶并且也要戒不去行善,即: 一)身体上的离杀生(救生)、离偷盗(布施)、离邪婬(梵行) 二)言语上的离妄语(...

佛教居士为什么受要受五戒,什么是五戒的真实用意
五戒实在不是居士才受的 也不是佛弟子才受的 五戒的做人的根本 是人乘 有的家庭好一点的父母亲一辈都会守五戒 虽然不知道有五戒这么一说 但是观念与五戒相同 失去五戒就意味着将来要失去人身

什么是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六度万行,四摄,八基正见,双七支
五戒者 杀 盗 邪淫 妄语 饮酒 十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四无量心 慈 悲 喜 舍 六度万行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惹这六种修行 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 因环境而异 ...

“五常”和“五戒”分别指的是什么?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1、古人发现:在面对同一件事时,经常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是因为人们常常以自身的经验和利益...

请问“受持三皈”是什么意思 三皈指的是什么?五戒十善分别又是哪些
而五戒中的不乱杀近于仁,不偷盗近于义,不邪淫近于礼,不妄语近于信,而不饮酒理智清醒,则近于智。儒家以五常为做人的标准,佛门以五戒为未来获得人身的条件。然而守五戒,只是消极的戒恶。消极的戒 恶不是佛法的究竟义,所以进一步鼓励人积极的为善。请看全文 http:\/\/baike.baidu.com\/view\/4016.htm十善者 一...

佛教弟子要做到十恶五善吗?十恶五善是什么?
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五戒: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

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
具体的话 你应该找一部高僧的视频 比如 净空法师的 慧律法师的 这些高僧的 因为 真的不是一万字 就能讲清楚的 总之 佛教的宗旨 要讲究一个皈依佛发僧三宝 所以你要依止经典 就算你没有条件见到僧人 你也要依靠经典 五戒 十善 出处 就是“优婆塞五戒经”所以 你要了解 务必要读的 不然 你...

五戒、十善、六度、四摄之行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五戒】 ﹝出增壹阿含经﹞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各是什么?
”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级,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为戒之四科。戒法者,如来所制之法。戒体者,由于受授之作法而领纳戒法于心脐,生防非止恶之功德者。戒行者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也。戒相者其行之差别,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

请问五戒,十善的相关问题?
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

下陆区17787864742: 什么是“五戒十善”? -
福闵复方: 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或称“十善法”).“十戒”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

下陆区17787864742: 佛教居士为什么受要受五戒,什么是五戒的真实用意 -
福闵复方: 五戒的目的是为了清心寡欲 帮助增长定力 定力增长 修持中入定的机会也会增大 但是没有悟性或是没有清楚明了 有着怀疑的人 或不真心的人 持戒并不是特别有利 欲望...

下陆区17787864742: 佛教中说为什么要持戒 -
福闵复方: 佛说大乘戒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言.有破坏戒行寿命者.有断灭善根者.出家难值发精进心坚固守护.若诸苾刍等.于佛法中求解脱者.远离一切...

下陆区17787864742: 五戒为什么保持平衡吗? -
福闵复方: 是僧人要尊守的

下陆区17787864742: 信佛注意点什么 -
福闵复方: 信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守戒.主要是五戒,即:不杀生、不饮酒、不偷盗、不邪淫(婚姻之外的性关系)、不妄语.佛教认为:只有守五戒,才能守住下世不失人身,而如果在此基础上行十善,就可以今生平安,来生转生天道.如果学佛修行,可以脱离六道,不再轮回.

下陆区17787864742: 什么是 五戒和十善? -
福闵复方: 五戒: 1.不杀生.(不妄杀众生的生命,除暴安良则不犯戒.) 2.不偷盗.(不巧取豪夺非分的财物为己有.) 3.不邪淫.(乃指夫妇以外任何男女,不得苟且.) 4.不妄语.(说实话,不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 5.不饮酒.(包括鸦片等...

下陆区17787864742: 念经需要持五戒吗,佛教网 -
福闵复方: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以戒为师,依戒依法不依人,依佛行愿,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昧因果慈悲一切,如此不懈不怠,福慧具足,终成无上佛道.五戒十善是人天福报的基础,人若不持自然免不了地狱饿鬼畜道恶道轮回之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下陆区17787864742: 戒五戒就得戒十善么? -
福闵复方: 戒是禁恶的意思,主要从控制自己的恶来讲.行十善是让自己不但禁恶,而且积极地投入作善事的行列!所以严格地说,受五戒和行十善是不一样的.初期学修要量力而行,不能勉强,佛教中说"己未登地前,不应舍自身!"就是这个意思.等将来能力提高再做,佛很慈悲!知道我们初学畏于舍己利他,所以特意说明这样的方法!

下陆区17787864742: 佛教五戒是指?
福闵复方: 【五戒】 梵语pan~ca s/i^la^ni.指五种制戒.(一)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杀生,(二)偷盗(不与取),(三)邪淫(非梵行),(四)妄语(虚诳语),(五)饮酒.又作优婆塞五戒、优婆塞戒.在小乘经量部中,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