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和《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的赤壁之战差异大吗?

作者&投稿:甘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与真实的历史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
双方兵力悬殊不大
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没有现成的数据,只能根据史料推敲分析。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
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后勤无法保障。不仅道路拥塞,夫役本身也要消耗粮食及其他物资,牲畜也要消耗粮草。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将所统大约三万五千兵力没有从征至赤壁。南进到达江汉间的北兵数量应当是不满六万人。
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这样,江汉间的曹操水、步、骑诸军,包括北兵和新附的荆州兵在内,共约八万人。
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襄、樊新附,留徐晃驻此是绝对必要的。江陵南连长沙等郡,西与刘璋为邻,派曹仁坐镇是不可或缺的部署。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由于长江水运仰仗舟楫之便,更兼江陵军需储备丰富,后勤没问题,所以曹军东进兵力不受限制。
对于孙权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国志》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这个没有争议。而对于刘备方面,则多数以诸葛亮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二万为准。大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五万人参战。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赤壁之战应为“赤壁—乌林之战”
曹操的兵,大部分是从北方带来的陆军;小部分才是刘表次子刘琮送来的水军(极小部分,是曹操在许县凿了人工湖训练出来的水军)。曹操的水军分为两路,沿江两边顺流而下,陆军也分成两路,沿着长江两岸,在陆地上行进,逼近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的一天,沿着长江南岸行进的曹军,与周瑜指挥的前锋部队刚一接触,便受到挫折。这个接触地,叫做“赤壁”,不叫“乌林”。乌林在长江北岸,赤壁则在南岸,两地隔水相对。
南路的曹军,在赤壁吃了亏。曹操立即下令,南岸的陆军全部上船,驶向北岸,与原来沿着北岸而行的船靠在一起,上岸扎营。
曹军退过长江后,全军龟缩在北岸,固守陆口上游斜对岸的乌林,安顿伤病员。从赤壁到乌林,单就战场形势而言,曹操由进攻转为防御,周瑜由防御转为进攻。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第一仗比第二仗更具决定意义。
这个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赤壁之战”,应该称为“赤壁—乌林之战”。在赤壁的两军相遇,只是一个序战;在乌林的大烧大杀,才是决战。曹军的船与军营是在北岸,黄盖的大火烧的是长江北岸的乌林,不是长江南岸的赤壁。
后世的说书家未加深考,把赤壁的“赤”字与“火烧”两字联想在一起,以为赤壁之所以赤,由于火烧,其实,赤壁由于土质的关系,本来就是赤的。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多数人只知道有《三国演义》,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人们通常认为,曹军将战船用铁链相连,使得黄盖的火攻奏效,实际上,曹军的战船之间并没有用铁链相连,只是首尾相连、衔接紧密,看上去好像连成一串。实际上,曹军的船舰是用木板两两钉在一起,这样船身晃动幅度大大减小,北方兵在船上可保持战斗力。同时,两大船一体,可以即时进行接舷战的步兵数量增多,特别令江东军头疼。江东水军历来以接舷战制胜,如今接舷战的难度变大,就不得不为此发愁了。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武锋校尉黄盖向周瑜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在孙刘联军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黄盖提出的火攻的确是上佳的方案。
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江表传》记载了黄盖的诈降书,他在诈降书里认为以江东地区六个郡的兵力,不能够抵挡中原的一百多万兵力,但是孙权、周瑜执迷不悟,妄想抵抗,所以,他为了避免与孙权、周瑜一起被消灭,情愿向曹操投降。
曹操告诉黄盖的代表,接受他的投降,叫他于指定的日期带自己的部队与兵器粮草,乘船由南岸到北岸来。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了使得曹操深信黄盖不是诈降,而是真降,特地行了一番“苦肉计”,先叫黄盖在举行军事会议的时候,公然冒犯周瑜。于是周瑜大怒,叫左右把黄盖拖下去斩首,众将领纷纷求情,黄盖才幸免一死,改打了五十下“脊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事实是,黄盖不曾吃这个苦,也不需要吃这个苦。曹操很容易相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一,他的兵力比孙刘联军的兵力多。黄盖这样的人之所以不愿与周瑜同归于尽,是很合乎常理的。第二,曹操所能知道的关于黄盖的情形是: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未甘。第三,十几年来各方的将领背弃原主而投降曹操的太多。曹操受降成习惯,因此对于黄盖之降,没有存太多怀疑之心。再说,黄盖降了之后,落入自己的手心,想处置随时即可,因此,曹操接受黄盖投降。

真正历史上的赤壁之战里没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华容道等事情.
草船借箭的原形是孙权在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起40万大军报赤壁之仇,曹操背水节寨,孙权一日乘大船观察曹操大寨,当时浓雾密布,曹操下令放箭退敌,当时孙权的船一面受箭,倾斜一方,于是孙权下令把船调头,等到船身正过来之后,孙权下令回营,意外的得取了许多箭.
蒋干盗书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而华容道是子虚乌有.
他们的艺术方式各有不同,史书上是以纪录的方式来表现赤壁之战,而三国演义则是以小说的方式来表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作者罗贯中移花接木,捏造事物使得这部小说更能吸引读者,更有欣赏价值,所以我们现代人读三国演义不能批判说罗贯中捏造是非,因为他本来就是一种小说,我们应该以欣赏的态度来品读它.

无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标明了三大战役,其中一个战役为众人所知,世人皆知,无人不晓。这个战役就是导致三国天下三分的一个战役《赤壁之战》。


我们先来看看正史是如何记载这场战役的。《三国志》原文记献: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逆曹公,遇淤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三国志·吴书》:诸大将军传记提到拒曹公于乌林的字样,可以肯定的是,曹操驻军在江北的乌林。《元和郡县图志》:赤壁山在今蒲圻县西八十里,一名石头关,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

《江表传》记载的赤壁之战: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东南风急与中江举帆,说明冲乌林来的船来自乌林东南,这与上破魏武兵比较吻合。《三国志·吕蒙传》的记载:“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


兵力曹操方面,《三国志·吴主传》注引的《江表传》里记载曹操赤壁之战之前有给孙权一封书信,信中称曹军有八十万,《周瑜传》中记载曹操占据荆州后,得到水、陆军数十万,具体数目不详。周瑜在对孙权将曹操的兵力估到二十多万。孙吴鼓吹曲《伐乌林》则记载曹操舟车十万。

联军方面,孙权调给周瑜兵马三万,诸葛亮在劝说孙权抗曹时说刘备有兵马二万人。所以赤壁之战双方实际交战兵力孙刘联军最多五万人,曹操有十万到二十万人,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


反而《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可谓规模最大、兵力最大绝唱古今的一场战役。从诸葛亮舌战群儒,到孔明智激周瑜,群英会蒋干中计,奇谋孔明借箭,庞统巧献连环计,锁战船曹军用武,七星坛诸葛祭风再到黄盖诈降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可谓是大书特书精彩绝伦。

由于字数原因,我只能说《三国演义》和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完全不相同,差异巨大。除了火烧赤壁以外《三国演义》描述蜀汉计谋的回合几乎都是虚构。而且赤壁之战是孙吴那边主战周瑜为大都督,主张打起来的。



真正历史上的赤壁之战里没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华容道等事情.
草船借箭的原形是孙权在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起40万大军报赤壁之仇,曹操背水节寨,孙权一日乘大船观察曹操大寨,当时浓雾密布,曹操下令放箭退敌,当时孙权的船一面受箭,倾斜一方,于是孙权下令把船调头,等到船身正过来之后,孙权下令回营,意外的得取了许多箭.
蒋干盗书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而华容道是子虚乌有.
他们的艺术方式各有不同,史书上是以纪录的方式来表现赤壁之战,而三国演义则是以小说的方式来表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作者罗贯中移花接木,捏造事物使得这部小说更能吸引读者,更有欣赏价值,所以我们现代人读三国演义不能批判说罗贯中捏造是非,因为他本来就是一种小说,我们应该以欣赏的态度来品读它.

赤壁之战是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官渡之战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周瑜打黄盖也是子虚乌有。周瑜的同郡蒋干被曹操派去说服周瑜也确有其事

赤壁之战差异甚大,孔明在真正的历史中赤壁之战他只是个小配角,舌战群儒夸张无比,草船借箭更是移花接木,周瑜才是赤壁之战胜利的关键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和你熟知的版本差别很大
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是哪里? 很多人肯定会说:赤壁之战,当然是发生在赤壁啊。 没错,按照我们一贯的认知,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当然是在赤壁,也就是今天 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县) ,位于长江的南岸。 但是, 历史 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其实发生了两场战争。第一场战争的交火地点是在赤壁,这点没错。而第二场,也就是...

历史上赤壁之战存在吗?
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次真实的,著名的战役。但在此战役中,《三国演义》虚构了很多的情节,其实双方兵力悬殊不大,另外,“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周瑜打黄盖”也是子虚乌有。可见《三国演义》虽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但是为了刻画人物,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是不是真实的历史
真正的赤壁之战是这样的: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周瑜率领军队在樊口与刘备会合。然后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曹军当时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因此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

赤壁之战是真是假
1、赤壁之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2、简介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和《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的赤壁之战差异大吗?
《江表传》记载的赤壁之战: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东南风急与中江举帆,说明冲乌林来的船来自乌林东南,这与上破魏武兵比较吻合。《三国志·吕蒙传》的记载:“是...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
之后,黄盖送信曹操诈降,曹操信以为真。当时东南风急,黄盖于是率领船队驶向北岸,在距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时,十艘快船同时点火,火船顿时像箭一样射入曹军舰队,风助火势,曹操舰队顿时燃起大火,甚至蔓延到了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出自三国演义,正史中的赤壁之战是怎样的呢?
所以孙刘联军与曹操的兵力对比大概是1:2。兵力对比没有小说中渲染的那么悬殊。赤壁之战中对付曹操大军的主力是孙吴水军,他们是本土作战,后勤补给都能跟得上,敌人都杀到自己的地盘儿,战斗力也远非曹操劳师远征的北方军所能比,所以真实历史中的赤壁之战应该是孙刘联军主动迎击,可以说是先发制人。...

历史上赤壁之战是真的吗?为什么?
四是赤壁在何处有争议。由于是遭遇战且规模有限,所以就连赤壁在哪里都不确定,历代 来的争论归纳起来有20多种说法,比较集中的有5种:蒲圻赤壁、江夏赤壁、汉阳赤壁、汉川赤壁、嘉鱼赤壁。这些地点有在长江上的,竟然还有在汉水之上的。五是此战的影响也有限。过去认为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在正史的记载中,截然不同的赤壁之战,真相究竟是什么?
也就是说,真实历史上,荆州只有南郡是刘备借的,借荆州市属吴国编造出来的。而吴国不仅表编造了刘备借荆州,更编造出了“火烧赤壁”,目的就是为了蒙骗天下人,让人们以为东吴既出人又出力。而在这一些谎言的背后,掩饰掉的是孙权想得到荆州的野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的时代...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 双方兵力悬殊不大 赤壁之战 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没个进屋,小妮就开始闹:"妈妈,我肚子饿了,晚上吃什么啊?快点做晚饭啊!"有现成的数据 只能根据史料推敲分析。曹操自己说80万 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 这高侃,看见自己得逞,就去霸占秀才的妻子李氏,李氏看这肯定是...

曾都区13746436849: 史书中的赤壁之战与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有什么异同? -
卷炎倍松: 真正历史上的赤壁之战里没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华容道等事情. 草船借箭的原形是孙权在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起40万大军报赤壁之仇,曹操背水节寨,孙权一日乘大船观察曹操大寨,当时浓雾密布,曹操下令放箭退敌,当时孙权的船一面受箭...

曾都区13746436849: 赤壁真实的历史是什么? -
卷炎倍松: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

曾都区13746436849: 在真正地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真的像三国演义那样么?
卷炎倍松: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曹操占了荆州后,顺江而下追刘备,追到赤壁这个地方,碰到了孙刘联军,打了个败仗,就回去了,根本没有赤壁之战这场战役. 这种说法,裴松之也注了,他说曹操不可能在那种天气,那种环境,那种情况下发动赤壁战争.我本人也同意这种说法 不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太精彩了这段.如果真的发生的话,那应该周瑜是绝对主角,诸葛亮就是个辅助,至于草船借箭(三国志里面是孙权干的),借东风,这些都是演义就是了,呵呵

曾都区13746436849: 历史上真的存在火烧赤壁? -
卷炎倍松: 历史上,确实有曹操赤壁之战,以少胜多,还有一个魏晋南北朝“淝水之战”也是以少胜多.可以查下《三国志》这里都是历史事实,《三国演义》以它为原型虚构的.

曾都区13746436849: 真实历史上有三国赤壁之战吗?
卷炎倍松: 历史上确有赤壁之战,但是没有演义里那么精彩和活灵活现.

曾都区13746436849: 三国赤壁之战 - 请教一下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哪些是假的?比如诸
卷炎倍松: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

曾都区13746436849: 赤壁之战是否真的存在
卷炎倍松: 是真的存在 只是没有那夸张 曹操没有100万大军 只有20几万

曾都区13746436849: 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与真实的历史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
卷炎倍松: 上面说了那么多……1.伤亡不一样,曹操没死那么多人.2.伤亡类型不一样,曹操军主要是疫疾病死的.3,只有曹操与周瑜交战,和其他人没关系.这样就够了吧

曾都区13746436849: 三国演义中官渡,赤壁之战与史实差异 -
卷炎倍松: 官渡,袁绍对曹操,袁绍强曹操弱,中原陆战为主,转折点乌巢劫粮,釜底抽薪. 袁绍多疑,不能正确听取众谋士计策,曹操知人善用,有郭嘉,荀攸等谋士.赤壁,曹操对吴(孙权,周...

曾都区13746436849: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谁指挥的 -
卷炎倍松: 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主导这场战争的是诸葛亮,真实历史不是这样的,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仅是促成了了孙刘联合,完成赤壁之战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孙刘没有联合,历史可能就不是这样了.但真正主导指挥这场战场的是周瑜,《三国演义》只是文学作品,不能当史书看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