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蔡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文言文翻译~

原文
○小山
小山亦不可无土,但以石作主,而土附之。土之不可胜石者,以石可壁立,而土则易崩,必仗石为藩篱故也。外石内土,此从来不易之法。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太甚。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瘦小之山,全要顶宽麓窄,根脚一大,虽有美状,不足观矣。
石眼忌圆,即有生成之圆者,亦粘碎石于旁,使有棱角,以避混全之体。
石纹石色取其相同,如粗纹与粗纹当并一处,细纹与细纹宜在一方,紫碧青红,各以类聚是也。然分别太甚,至其相悬接壤处,反觉异同,不若随取随得,变化从心之为便。至于石性,则不可不依;拂其性而用之,非止不耐观,且难持久。石性维何?斜正纵横之理路是也。
译文:
小山可以没有土,可以以石头堆砌而成,泥土就附在石头外面.土是不能和石相比的,石头可以立起来,而土不行,它必须依仗着石头才能立稳.外面用石头里面用土,这样的做法自古以来就没有人采用过.
说山石的美丽都蕴涵在透,漏,瘦三个里.这里通向那里,那儿又通向这儿,如果有道路,这就是所谓的透;石头上有洞,四周看起来很可爱,这就是所谓的漏也,;陡峭的山壁在半空中挺立,不向任何东西依靠,这就是所谓的瘦.对于石头透和瘦二字越突出越好,然而漏过了就反而不好了,如果到处都是洞的话那不就好比窑内烧成的瓦器了吗,洞的大小有一定的限制,石头上的洞有一两个,才与石头本身想符合.一个小山如果顶上大而中间很小底部有很大,虽然这样有一定的美,是是观察起来是不美的.
石头上的眼很忌讳圆,即使有生来就是圆的,也是旁边有很多的碎石,是石头有棱角,是其与其他的分开.
石头的花纹和花纹在一起,粗纹和粗纹在一起,这样才看起来很好,这就是相同的应该在一起的道理.但是分的太清楚,就会反觉得不自在,不如让它们自由的组合,变化有它们自己决定.但对于石头的固有性格,则必须遵守,逆它的属性而用它,筏骸摧缴诋剂搓烯掸楼这样一来不但不好看,也会不会持久.石头的性格是什么呢就是歪歪斜斜没有一定的规则.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①.”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②,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③,救斗者不搏撠④,批亢捣虚⑤,形格势禁⑥,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⑦,老弱罢于内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⑨,据其街路,冲其方虚⑩,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11).”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译文:
之后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情势危急,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想要以孙膑为大将,孙膑推辞谢绝说:“受过刑(膑刑:挖掉膝盖骨)的人不能胜任.”于是就用田忌做将军,而以孙膑为军师,坐在辎车(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之中,坐着出谋划策.田忌想要引兵去赵国,孙膑说:“(那些)解开杂乱纠缠丝线的人不是整个去拉,劝救斗殴的人不必参与械斗,避开激烈之处而直捣空虚的地方,使(紧张的)形势受到遏止,事情就自然解决.现在梁国(魏国,都城大梁,因此也称梁)攻打赵国,精兵锐卒一定都用在国外作战,而老弱残兵留在国内.您不如引兵快速趋向大梁,控制魏国的交通道路,冲击魏国虚弱的地方,它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来自救.这样我们就一举解开赵国之围并且坐收魏国失误(之利).”田忌听从了建议.魏军果然离开邯郸,与齐军在桂陵交战,(齐军)大破梁军.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望采纳,谢谢!

意思是: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

出自:《庄子 杂篇 盗拓》

原文选段:

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

释义:

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却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不能容身于天下。

而你所教育的子路却又遭受如此的祸患,做师长的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做学生的也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为人,你的那套主张难道还有可贵之处吗?

扩展资料

“盗跖”为一人名,指称一个名叫跖的大盗,本篇以人物之名为篇名。《盗跖》内容的中心是抨击儒家,指斥儒家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主张返归原始,顺其自然。

作者思想成就:

庄周喜托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穷途末路,在陈国被围困。




“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文言文翻译。
意思是: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出自:《庄子 杂篇 盗拓》原文选段: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释义: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却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

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文言文翻译
原文 ○小山 小山亦不可无土,但以石作主,而土附之。土之不可胜石者,以石可壁立,而土则易崩,必仗石为藩篱故也。外石内土,此从来不易之法。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文及翻译分别是什么?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

有人知道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中穷于商周...
出自庄子·杂篇·让王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

有人知道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中穷于商周...
两次被赶出鲁国,在卫国遭受铲削足迹的污辱,在宋国受到砍掉大树的羞辱,在商、周后裔居住的地方弄得走投无路,在陈、蔡之间又陷入困厄的境地。孔子在魏国与陈国之间来 来往往,都不能被重用。一次 在边界时,因为两国间有猜疑所以都不让孔子与弟子进入,于是他们带的粮食不够,从一 日三餐减为两餐...

子桑户曰:“子独不闻假。的讲解
第五部分至“固不待物”,通过孔子和桑雽的对话,进一步提出缘形、率情的主张,即顺应自然去行动,遵从本性去纵情。原文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

丑人效颦选自
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

《庄子·杂篇·盗跖》原文
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

庄子的《山木》原文和译文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 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

“林回弃千金之璧”的意思?
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玉璧。这句话来自于《庄子·山木》中孔子和桑雽的一段对话: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

樟树市17287752766: 孔子困于陈、蔡,七日不火食文章翻译 -
汤滕天麻:[答案]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

樟树市17287752766: 《庄子.渔父》翻译 -
汤滕天麻: 《庄子·渔 父》翻译 【题解】 “渔父”为一捕鱼的老人,这里用作篇名.篇文通过“渔父”对孔子的批评,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 全文写了孔子见到渔父以及和渔父对话的全过程.首先是渔父跟孔子...

樟树市17287752766: 有人知道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中穷于商周的典故吗? -
汤滕天麻: 出自庄子·杂篇·让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

樟树市17287752766: 哪位能翻译一下"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而谓穷.今丘也,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 -
汤滕天麻:[答案] 子路: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子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子路:如此可谓穷矣.子曰:小人也!召,吾与语.子曰:是何言也?君子...

樟树市17287752766: 翻译 庄子 里的一段话 -
汤滕天麻: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楼上的解释错误!我以为应该翻译成孔子在去陈国、蔡国的路上穷困潦倒、困苦不堪更好!孔子在去陈国、蔡国的路上穷困潦倒、困苦不堪,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

樟树市17287752766: 翻译初三文言文 -
汤滕天麻: 仲尼到齐国去,谒见景公却不见晏子.子贡说;诸见君主却不去见他的执政的人,可以吗?”仲尼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位君主而且能顺从他们,我怀疑他的为人.” 晏子听到这话以后,说:“我家世世代代是齐国的平民,我难以保住自己的...

樟树市17287752766: 《论语》书中一共有多少句:“子曰”? -
汤滕天麻: 在所有关于孔子的记载中,最吸引人想象力的,莫过于其“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其实,它既不体现孔子建功立业的才能,也没陈述儒家深远高明的义理.相反,只是陷于困境的夫子,在对发牢骚的门徒进行宽慰而已.《论语》提供原始故...

樟树市17287752766: 庄子是《庄子》中的盗跖一章中是怎么骂孔子的?最好能有原文谢谢了
汤滕天麻: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1),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 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 子教子路菹此患(28)...

樟树市17287752766: 文言文中“削迹兹土”怎么翻译 -
汤滕天麻: 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翻译译文【参考答案】我生性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樟树市17287752766: ...这个典故完整的故事是什么呢?《庄子 山木》原文: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 -
汤滕天麻:[答案] 《庄子·山木》中没有讲述“伐树于宋”的故事,倒是讲述一个与伐树有关的典故. 典故的大意为:一天,庄子行走到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然而伐木的人却停留在树旁,并不动手砍伐它.于是庄子走向前去问他们是什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