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什么意思啊?

作者&投稿:狐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解释为: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

出自《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孔子及弟子所写的《论语》中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

原文: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孙氏权势日益增大。鲁哀公时,季康子为扩大势力,急欲吞并颛臾,从而谋求夺取鲁国政权。

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况通报孔子,孔子即反对季氏伐颛同时对冉求子路进行批评教育。《季氏将伐颛臾》此文即是记录了这一对话。

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臾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展开军事行动。”孔子回答得很直接,很明显,孔子反对季氏侵略颛臾,理由充分,态度也很坚决。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翻译
既来之,则安之亦成为名言。 来,原指招徕。即把远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来了之后,就要把他们安顿好。后则形容如已到一个新环境,就要在那里安心地生活下去。【注】“既来之,则安之”常误写为“即来之,则安之”,应注意。出自《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速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意思是: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参考资料:能帮到你的话请采纳~~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
原句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什么意思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归附。 故:承接前面“夫如是”,译为“仍”。 来:使动用法,使……来归附。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什么意思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麻烦帮我翻译啊: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仍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归附。故:承接前面“夫如是”,译为“仍”。来:使动用法,使……来归附。全句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既来之则安之的前一句是什么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原文: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

“不患寡而患不均”什么意思,还有出自哪?
意思: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第十六篇 原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

高中语文文言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故”是什么意思?_百度...
理解这句话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全句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翻译过来就是: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做到这样”和下句是条件关系,所以故应该翻译为“如果”...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什么意思
因为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国内太平就不觉得人口少;社会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像这样做,那么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应完善文教德化而使他们归顺,使他们归顺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临潼区15040074614: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何意? -
枕严佳元:[答案]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临潼区15040074614: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 -
枕严佳元:[答案] 原句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临潼区15040074614: 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这句话怎么翻译? -
枕严佳元:[答案] 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以此可以广收书籍,推行先贤圣人的教诲,来换取百姓的所见所闻,使得全国风气焕然一新,那样,逃走的人就那个因为文德的教化而归来了. 记得采纳呦!

临潼区15040074614: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 -
枕严佳元:[答案]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临潼区15040074614: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2:是以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语文翻译 -
枕严佳元:[答案]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所以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好像是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临潼区15040074614: 四书五经名句 -
枕严佳元: 这样的意思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出自《季氏将伐颛臾》

临潼区15040074614: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论语.季氏》:“丈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出自《论语.季氏》:“丈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 -
枕严佳元:[答案] 两个都不对,应该是:既然他(来的那个人)来了,(我)就要安置他,使他安定下来.

临潼区15040074614: 患不寡而患不均的意思
枕严佳元: 没有患不寡而患不均,只有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是公正的观点,因为贫富差距远远要比一起贫穷治理起来难的多.原文是出自于先秦孔子的《季氏将伐颛臾》.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指孔子提出的税收思想之一.原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担心贫穷,而是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是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了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临潼区15040074614: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得意来之 -
枕严佳元: 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

临潼区15040074614: 季氏将伐颛臾中 的夫如是什么意思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要一个一个字说哦 -
枕严佳元:[答案] 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 如:象 是:此,这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