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的前一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鞠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既来之则安之下句是什么~

这是毛泽东同志1941年写给正在患病的王观澜同志信中的一句话,信中说“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斗争,直到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待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这段话后来成了许多同志正确对待疾病、战胜疾病的精神武器,也成了医院中病友之间互勉互励的箴言警句。? 年长一点的同志都知道,王观澜是我党著名的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他从40年代开始患严重的胃肠病,先后经历了7次大的危险,曾几度徘徊于死亡的边缘。但是他坚持按照毛泽东所说的办法,精神乐观,意志坚强,积极配合治疗,终于战胜了死神的威胁,驱除了困扰自己12年之久的病魔,恢复了健康。革命老前辈邓颖超同志,也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先后患过多种慢性病,她同样按照毛主席写给王老的话去做,不但战胜了疾病,而且还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奔波操劳到最后一息。?“既来之,则安之”的下一句话:“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斗争,直到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待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

出自《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像这样做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修治文教、德政使他们来,已经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论语·季氏》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原文: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
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
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
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
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既来之则安之的前一句是: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
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
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
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
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原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3·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开创儒家之风,仁学派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1999年10月9日召开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出处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既来之则安之的前一句是什么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原文: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

“既来之则安之”前一句是什么?
出自《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翻译:像这样做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修治文教、德政使他们来,已经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论语·季氏》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哪里
既来之则安之造句 1、有些东西如果终究要失去,那么既来之,则安之。2、凡事顺其自然就好,既来之,则安之,这才是生存之道。3、既来之,则安之;只不过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欺骗罢了。4、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炼才能养成。5、如果你没有办法解决心中疑惑的时候,尝试着抱着顺...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哪里?
出自《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孔子说:“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

顾远人不服,则修之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出 处: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用 法: 复句式;作状语;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 示 例: 但~,姑且住下再说。★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反义词:来无影,去无踪 造 句:姑娘,既来之,则安之,不要想太多,早点睡吧...

既来之,则安之?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见于《论语》,出自孔子的言论。全句是“既来之,则安之,安之,尊而重之”,意思是说,在任何事情发生时,我们都要接纳它,并尊重它,意味着要学会接受现实,做出相应的应对。即使在遭遇逆境的时候,也不要抱怨和叹息,而是要学会接受它,以自己的理智头脑去想办法应对它,才能...

毛主席的养病诗:即来之,则安之全文
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到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书之以供王观澜同志参考。毛泽东12月16日(1941年)...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哪里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阀阀嘱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哪里
既来之,则安之是中国俗语,出自《论语·季氏》。原句为:“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思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现在的意思为: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扩展资料 既来之则安之的典故是: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

封丘县17568462036: 既来之则安之的前一句是什么 -
翁支山庄:[答案]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 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 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

封丘县17568462036: "既来之,则安之."的前一句是什么? -
翁支山庄: 既来之

封丘县17568462036: 论语名句“既来之,则安之.”的前一句. -
翁支山庄:[答案]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封丘县17568462036: 则安之上一句 -
翁支山庄: 既来之,则安之

封丘县17568462036: 则安之的上一句 -
翁支山庄: 既来之则安之

封丘县17568462036: 则安之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翁支山庄: 则安之上一句是既来之,意思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今意为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出自《论语·季氏》.《季氏》为《论语》的第16篇,全篇共计14章.孔子在本篇中集中阐释了两个问题:他的基本政治立场以及相应的政治主张;他关于君子德行操守的观点.表面上看,这两者似乎并不相交集,但是如果从深层次进行思考,它们之间还是有其内在的联系的:一定的政治立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德行操守基础之上,而一定的德行操守,也能帮助一个人在动荡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正确选择坚定的立场、合理的态度、恰宜的对策.

封丘县17568462036: 既来之,则安之 这句出自什么? -
翁支山庄: 出 处: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封丘县17568462036: 即来之则安之的原句是2句什么youcan -
翁支山庄: 顺其自然,有些事情无所谓福和祸,既能到了这个地步,就要好好走下去!既来之,则安之不是消极的思想,而是积极的,如顺其自然一样,努力了,就好!~就像论语中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封丘县17568462036: 来安之下一句是什么 -
翁支山庄: “既来之,则安之”答:释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选自《论语·季氏》.

封丘县17568462036: 近来之则安之是什么意思 -
翁支山庄: 既来之,则安之是中国俗语,选自《论语·季氏》.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被误读为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出自:《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