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10

作者&投稿:狂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涸流之纪(1),是谓反阳(2);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8),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4),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其藏肾(5),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其彘牛其虫鳞倮(6),其主埃郁昏翳(7),其声羽宫(8),其病痿厥坚下(9),从土化也(10),少羽与少宫同(11),上宫与正宫同(12),其病癃(13),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14),眚shěng于一(15),其主毛显狐狢,变化不藏(16),故乘危而行(17),不速而至(18),暴虐无德(19),灾反及之(20),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21)。

(1)涸流之纪

“涸流之纪”,即水运不及之年。六十年中岁运属于水运不及之年者有: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等六年。其中除辛亥年因为年支的五行属性为水可以因此构成平气以外,实际上岁水不及之年只有五年。

(2)是谓反阳

“反阳”,指阳气反盛。王冰注云:“阴气不及反为阳气代之。”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冬天里应寒不寒,反而出现了气候较热的阳气偏胜现象。用五行概念来说,也就是水不及则土来乘之,火来侮之。水在季节上代表冬,在气候上代表寒,在物化上代表藏。土在季节上代表长夏,在气候上代表湿,在物化上代表化。火在季节上代表夏,在气候上代表热,在物化上代表长。岁水不及土乘火侮,意味着这一年的冬天不冷反热,冬行夏令,万物应藏不藏。这也就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原病篇》中所谓:“冬日天气应寒而阳不潜藏,如春日之发泄,甚至桃李反花之类。”属于气候严重反常。

(3)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

此几句是承上句而言。“藏令不举”,意指岁水不及之年,冬令应寒不寒,应藏不藏。“化气乃昌”,指土气来乘。意即冬天里由于天气不冷不雪不冰反而雨湿流行。“长气宣布”,指冬行夏令,气候相对偏热。以上是描述水运不及之年冬季里的气候反常现象。

(4)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

“蛰虫不藏”,指本来在冬天里需要蛰伏过冬的生物,这一年由于天热的原因也不蛰匿藏伏了。“土润”,指土地润湿柔软,不结不冻;“水泉减”,指水源不足。“草木条茂”、“荣秀满盛”,指植物在冬季仍然生长茂盛。以上是描述水运不及之年冬季里的物候反常现象。

(5)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藏肾

“其气滞”,指肾气失,“其用渗泄”,指肾虚不能藏精所出现的渗泄现象,例如遗溺、失精等等。“其动坚止”,王冰注云:“谓便泻也,水少不濡则千而坚止。”意即肾阴不足,大便出现干结之象。“其发燥槁”,也是指阴虚时所出现的津液不足现象。“其藏肾”,指上述这些现象与肾藏失职密切相关。全句意即水运不及之年,人体肾水相应不足,因而可以在临床上出现上述阴虚液涸的症状。以上是描述水运不及之年,人体的体质变化及疾病表现。

(6)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玄,其畜彘牛,其虫鳞

“枣”为土之果,“杏”为火之果;“濡”为水之实“肉”为土之实;“黍”为火之谷,“稷”为土之谷;“甘”为土之味,“”为水之味;“龄”为土之色,“玄”为水之色;“彘”为水之畜,“牛”为土之畜;““鳞”为水之虫,“倮”为土之虫。以上所述,意即水运不及之年,不但水类所属的谷肉果菜在生长收成方面要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由于水运不及,土乘火侮的原因,土类和火类所属的谷肉果菜在生长收成方面也要受到一定影响。

(7)其主埃郁昏翳

“埃”,指尘土;“昏”,指阴暗;“翳”,指障闭。“埃郁昏翳”,指天昏地暗,阴云蔽日,尘雾迷濛的自然景象。这种现象在五行概念上属于上气偏胜,亦即《气交变大论》中所谓的:“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此意即水运不及之年,由于土气来乘的原因,所以在这一年冬天里,应寒不寒气温相对增高,出现了霜雪稀少,雨水增多阴暗不明的反常气候变化。

(8)其声羽宫

羽声为五音中之最高音,宫声为五音中之最低音。羽声在五行归类上属于水,宫声在五行归类上属于土。“其声羽宫”,意即水运不及之年,这一年的冬天气候反常,应寒不寒,和长夏季节的气候相似。这就好象五音中的高音变成了低音一样,属于严重反常。王冰注“羽从宫”,亦即“水从土化”之意。

(9)其病痿厥坚下

“痿”,指肢体肌肉萎缩或弛缓无力等运动障碍“厥”,指卒倒,眩仆或四肢逆冷。“坚下”,指大便干结。此句意即水运不及之年,由于肾虚脾乘心的原因,因而在临床上可以出现上述脾病或心病的症状。

(10)从土化也

意即以上所述水运不及之年中的气候,物候以及人体疾病的各种表现,均是由于水运不及,士来乘之,火来侮之,水从土化的结果。

(11)少羽与少宫同

“少羽”,指水运不及之年。“少宫”,指土运不及之年。“少羽与少宫同”,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应寒不寒,雨水相对增多。土运不及之年,应热不热,雨水相对减少。两者基本相似。这就是说水运不及之年的冬天和土运不及之年的长夏季节,在气候上尽管一冬一夏有所区别,但在某些地方却有相似之处。

(12)上宫与正宫同

“上宫”,指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正宫”,指土运平气之年。“上宫与正宫同”,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土本来就要来乘如果再遇上了同年司天之气又是太阴湿土,则必然是乘上加乘。这一年的冬天便同土运平气之年的长夏一样,又热又湿,完全反常。

(13)其病癃 閟

“癃”(long音隆),指小便不畅。“閟”(bi音闭),指小便不通。“癃閟”,即“癃闭”,指小便点滴俱无的尿闭现象“其病癃?”,意即水运不及之年,由于肾虚不能主水,所以在临床上可以出现小便不通的肾病症状。

(14)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

“埃昏骤雨”,指天昏地暗,暴雨倾盆。用五行概念来说就是土气偏胜。“振拉摧拔”,指狂风大作,摧屋拔树。用五行概念来说也就是木气偏胜。全句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土来乘之,但是在土气偏胜的情况下,由于胜复的原因,又会出现木气来复的现象。

(15)眚shěng于 一

“一”,古人认为在方位上代表北方,在季节上代表冬季。“眚shěng于一”,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其反常变化主要表现在该年的冬天和北方地区。

(16)其主毛显狐 狢 ,变化不藏

此句是谈土气偏胜,木气来复时虫类和兽类活动变化现象“毛”,指毛虫,属于木虫;“显”,指活动明显;“狐”,即狐狸”,同貉,《正字通》谓:“貉似貍,锐头尖鼻,斑色,毛深厚温滑可为裘。”亦狐一类野兽。全句意即水运不及之年,土气偏胜,木又来复之,因此这一年的冬天应寒不寒,雨水较多,风气偏胜。由于不冷,所以狐之类野兽,四出活动,应藏不藏。

(17)故乘危而行

“危”,指孤危,此处是指岁运不及之年。“乘危而行”,意即岁运不及,则所不胜乘其不及而侵犯之。

(18)不速而至

“速”,有催促之义。“不速而至”,即不召自来王冰注此云:“乘彼孤危,恃乎强盛,不召而往。”意即岁运不及之年,则所不胜之气自然而来。例如岁火不及之年,夏天应热不热,则气候自然相对寒冷;岁水不及之年,冬天应冷不冷,则气候自然相对温暖。这些就叫作“乘危而行,不速而至”。实际上也就是自然气候变化反常时的必然表现。

(19)暴虐无德

“暴虐”,指气候反常时对自然界生物的损害现象“无德”,就是对生物没有好处。“暴虐无德”,意即气候反常时对自然界生命现象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0)灾反及之

“灾”,指灾害,此处是指复气对胜气的报复或惩罚。“反及之”,是承前述之“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虐无德”等反常气候变化而言。意即在气候严重反常时,由于胜复的原因,这个反常的气候必然要受到它所不胜之气的报复,例如,火气太盛时,则水来复之。天气太热了必然会出现寒气来复而使炎热现象自然消失。这实际上是自然气候变化中一种自调现象。

(21)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微”和“甚”,是指气候反常或复气的程度。全意即气候反常严重,则报复之气也就相应的重。反之,气候反常不严重而是一般小有反常,则报复之气也就相应一般。这就叫作“微者复微,甚者复甚”。由此可以看出,所谓“胜复”,实际上也就是自然气候变化中一种自稳调节。因为自然气候本身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调现象,所以自然界也才能在气候变化此起彼伏的过程中,始终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稳定状态。这是自然气候变化中的正常规律,所以原文谓“气之常也”。以上自“乘危而行”至“气之常也”一段,是古人对岁运不及之年气候、物候以及与人体疾病相应关系所作的规律性的总结。

1、涸流之纪是谓反阳:涸流之纪,水不及,土胜火侮,阴寒之气反而从阳化,故说:“涸流之纪,是谓反阳。”因而属水的“藏令不举”,属土的“化气乃昌”,属火的“长气宣布”。具体而言,“藏令不举”则“蛰虫不藏”,即冬令气候反而温暖,动物不冬眠。“化气乃昌”则“土润,水泉减”,即湿热蒸褥,土地湿润,大量水蒸气蒸发,泉水减少。“长气宣布”则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即盛夏长气宣布司化,草木生长茂盛,开花结果华丽丰盛。总之一派阳气盛的气化现象。

2、湿火伤肾:涸流之纪,土胜水而火侮水。因而湿性滞缓气机,火的作用逼水渗泄,湿火动变而伤肾,肾气滞而不坚强,肾阴渗泄而枯槁,故说:“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稿,其脏肾。”

3、水火土的物化现象:枣属土,杏属火;濡属水,肉属土;黍属火,稷属土;甘属土,咸属水;黅(黄)属土,玄(黑)属水;彘(猪)属水,牛属土;鳞属水,倮属土。这样对举,一是示意涸流之纪,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水火土三者生克制化正常,则所属的生物一齐化育而增产,品质优良。人应之肾心脾气和不病。这也是及时治疗水化不及病证应该达到的目标。二是示意涸流之纪,水火土三者生克制化失常,则所属的生物减产,品质不良。人应之肾心脾皆病,或肾气虚而容易感受湿火邪气,防治原则,未病时应该补肾水早预防,既病时,应该补肾水而祛湿火,扶正祛邪,以免病情延误,水郁生风,发生风湿胜复之灾变。

4、其声羽宫:属水的运气以“羽”音代表,属土的运气以“宫”音代表,太阴湿土司天称“上宫”,由于中运是不及的“少羽”,故“上宫”也即“少宫”。土克水而水从土化,就叫做“其声羽宫”。有正常的从化,有反常的从化。反常的从化即是“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萎厥坚下,从土化也”,意即湿胜的天气阴沉淫雨,寒湿相遘伤肾,病肾阳痿弱,四肢厥冷或下腹症积坚硬。其原因是水从土化的机制失常,湿热反而从寒变。而“从土化也”是承上启下的句式,如果水从土化的机制正常,则“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是指辛丑辛未年,中运是“少羽”,上临太阴司天是“上宫”也即“少宫”,若“正化度”能够维持不变,则“少羽与少宫同”,为低水平的平气年,若“正化度”维持得很很好,“少羽化”为“正羽”,上宫化为“正宫”即“上宫与正宫同”,为高水平的平气年。

5、土木胜复之变:平气年就不会发生胜复之变。土变胜气伤肾已如上述,如果土气大胜,阴沉淫雨变为暴风骤雨,伤肾急迫而病癃闭,乃是大胜必有大复,风木复胜湿土,风湿胜复之气相争,必加重北方一宫肾水的病情,故说:“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催拔,眚于一。”接下来“其主毛显狐狢,变化不藏”之语,是对风木复气“则振拉摧拔”的补充。意即风木复气至,不但振拉摧拔万物,而且有毛的动物活动猖獗,如多疑善变的狐狢出没,变化不隐藏,以此比喻风气善行而多变。

李某,男,35岁,2014年8月21日,七月二十七复诊。左脉浮大滑而有力,右与左同,舌红少苔,面色明润。主症:右大腿根部及生殖器生疮疹三个月,因工作忙未接诊,上月30日处方犀角地黄汤,疹好转而未愈。近来腹胀,大便秘结,为肾水不及,火反侮之,如经云“涸流之纪,是谓反阳”,宜增液承气汤:玄参30g 麦冬30g 生地30g 生大黄10g 芒硝10g

后入。 6剂,一日2剂,只取头煎顿服。

8月26日复诊,前方六剂,泻下污热,腹平舒畅,浮大滑之脉势缓减,舌红少苔,阴茎发疹未愈,宜养阴解毒,清瘟败毒饮:生地30g 黄连5g 黄芩10g 淡竹叶10g 丹皮15g 生石膏20g 山栀6g 水牛角30g 玄参15g 连翘30g 赤芍15g 人中黄10g 3剂。

【述评】

本节主要介绍了岁运不及之年中的气候、物候和人体疾病的变化规律。在岁运不及之年中,在气候变化方面主要表现为气候不能与季节相应,春天里应温不温,夏天里应热不热,长夏里应湿不湿,秋天里应凉不凉,冬天里应寒不寒。在物候上春天里应生不生,夏天里应长不长,长夏里应化不化,秋天里应收不收,冬天里应藏不藏。在人体疾病表现上春天里肝气不及,肺气偏胜;夏天里心气不及,水气上犯,长夏里脾气不及,肝气横逆;秋天里肺气不及,心火上炎;冬天里肾气不及,脾湿不运。上述现象,原文虽然基本上是以五行乘侮胜复的道理来加以归纳和说明,但从所述的具体内容来看,实际上是对自然气候、物候以及人体疾病现象的客观记录和总结,十分具体,也十分朴实。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进一步探讨。


皇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6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5)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6) ,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7 )。 帝日: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8) ,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藏(9 ),...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10
涸流之纪(1),是谓反阳(2);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8),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4),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其藏肾(5),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其彘牛其虫鳞倮(6),其主埃郁昏翳(7),其声羽宫(8),其病痿厥坚下(9),从土化也(...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4
"其政劲肃":意即金运平气之年,秋天气候刚劲,自然界呈现一片肃杀之象。"其候清切":意即金运平气之年,秋天里气候转为清凉。"其令燥":意即秋天里气候转为干燥。"其藏肺":意即金运平气之年,人体的肺脏和鼻的功能相应正常。"肺其畏热":意即肺的作用正常与否和心密切相关,和热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13
敦阜之纪(1),是谓广化(2),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3),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4),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5),其动濡积并稸xù(6),其德柔润重淖(7),其变震惊飘骤崩溃(8),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黔玄苍,其味甘咸酸(9),其象长...

中医五运六气怎么推算
五运;水木火金土 六气;三阴三阳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具体如下:1、干支,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五运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又分太过与不及。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黄帝内经》不仅包含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基础理论部分,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运气学说”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问》81篇里,关于“运气学说”的就占了6篇之多。但因为其内容实在过于深奥,尤其是对古文...

细说黄帝内经目录
第四章详细讲解经度,涉及气血运行、皮部论、气穴论等内容,以及灵枢经中的经脉理论和奇经八脉。第五章讨论运气,包括五运六气理论,通过六节藏象论等篇章,揭示了季节和气候对健康的影响。第六章剖析脉侯,从脉要精微论到病能论,深入解读脉象的变化与疾病诊断。第七章涉及色诊,通过移精变气论等...

2011年五运六气
五之气:从秋分至小雪前(9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厥阴风木,深秋不冷反温,草木不凋反荣,多风少雨。此时要防咳防燥,以备暖冬。应多吃梨、果、多喝水。六之气:从小雪至大寒前(11月下旬至2012年1月下旬),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阴君火。蛰虫不藏,水不结冰,...

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究竟所指的是什么?
首先,五运六气被称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出自黄帝内经,能够预测病痛产生的同时也能够预测气候变化,因此被称为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是一门通过自然气候的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疾病变化的学说,也被称为运气学说,是古人通过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也就是天干地支来作为推算手段...

新会区15048977584: 何谓“五运六气” -
闽亭费舒: 五运六气 简称“运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古代医家据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已、午...

新会区15048977584: 黄帝内经 中 所有 大论 的篇名 -
闽亭费舒: 有七篇大论,包括“天元记大论篇”、“五运行大论篇”、“六微旨大论篇”、“气交变大论篇”、“五常政大论篇”、“六元正纪大论篇”、“至真要大论篇”.但“阴阳应象大论篇”有学术争论,有学者认为是后世王冰加入,不属于原文内.

新会区15048977584: 《黄帝内经 - 六元正记大论篇 - 五运行大论篇 - 五常政大论篇》是书籍吗?
闽亭费舒: “干支纳音”, 也叫“纳音”.纳,包容、归纳,音,指宫音、商音、角音、征音、羽音.五音在五行的应运中,土为宫音、金为商音、木为角音、火为征音、水为羽音.“纳音”来源于董仲舒的五行之序和洪范五行,是中国古代玄学的专用术语,也是古典中医运气学说的组成部分,这在《黄帝内经—六元正记大论篇-五运行大论篇-五常政大论篇》中就有详细记载和研究.天干五行运行地支十二宫,也就是五音运行十二宫,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 从甲子到癸亥, 共六十个组合, 故称六十甲子.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 形成纳音学说,简称纳音.

新会区15048977584: 请教五运六气怎么理解?
闽亭费舒: 五运六气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新会区15048977584: 甲子纳音能判断五行吗? -
闽亭费舒: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纳音”来源于董仲舒的五行之序和洪范五行,是中国古代玄学的专用术语,也是古典中医运气学说的组成部分,这在《黄帝内经—六元正记大论篇-五...

新会区15048977584: 说说上病下治 -
闽亭费舒: “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里曾首先提到“……病在上,治之下;病在下,治之上……”说明对于疾病的处理,除了通常的治法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病情须要作异乎寻常的处理.“上病下治”及“下病上...

新会区15048977584: 黄帝内经 五谷为养 -
闽亭费舒: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第七十篇

新会区15048977584: "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语出何典,什么时期的著作 -
闽亭费舒: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 :"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 疼痛因实者谓“不通则痛“, 因虚者谓“不荣则痛”.《医宗金鉴》说:“伤损之证, 血虚作痛. 不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菀槁不荣.”.《素问·五常政大论》:“名木不荣.”(大木枯槁不秀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