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自纪篇王充

作者&投稿:仁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选自论衡·自纪篇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自纪篇【东汉】王充充书既成,或稽合于古,不类前人。或曰:“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

谓之论道,实事委琐,文给甘酸①,谐于经不验,集于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内之子云②不入。 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答曰: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

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

谓文当与前合,是谓舜眉当复八采③,禹目当复重瞳④。充书文重。

或曰:“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今所作新书,出万言,繁不省,则读者不能尽;篇非一,则传者不能领。

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

语约易言,文重难得。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

答曰:有是言也。盖寡言无多,而华文无寡。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

累积千金,比于一百,孰为富者?盖文多胜寡,财寡愈贫。世无一卷,吾有百篇;人无一字,吾有万言,孰者为贤?今不曰所言非,而云太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

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不得褊。 事众文饶,水大鱼多;帝都谷多,王市肩磨。

书虽文重,所论百种。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传作书篇百有余,吾书亦才出百,而云泰多,盖谓所以出者微,观读之者不能不谴呵也。

(选自《论衡·自纪篇》有删节)【注释】①文给甘酸:此处疑有脱误,大意是:文章中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 ②子长、子云:司马迁,字子长;扬雄,字子云。

③八采:传说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参见《白虎通义·圣人》。

④重瞳:传说舜的每只眼中有两个瞳仁。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饰貌以强类者失形 强:强求B.文人之辞寡而章 章:同“彰”,鲜明C.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 被:遭受D.按古太公望 按:根据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王充阐述自己写作主张的一组是(3分)①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 ④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②调辞以务似者失情 ⑤为世用者,百篇无害③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⑥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充的书写成后,世人予以否定,因为世人认为王充的书不符合前人的经验,既不像司马迁的文章,也不像杨雄的文章。

B.面对世人对自己文章不似前人的指责,王充运用饰貌、禀赋、美色、悲音、酒醴、百谷等形象的比喻批驳了世人,把深奥的理论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C.世人劝王充“文贵约”“言尚省”,而王充则认为写书就像积累财富一样,多比少好,他所出的新书多达万言,且篇幅长分量很大。

D.本文在写作上的确“不类前人”。作者用“或曰”摸拟世人的不解与质疑,通过对比辨别,更加充分地论述了自己的写作主张。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3分)(2)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3分)(3)今不曰所言非,而云太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

(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叔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③墙赐④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⑤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释】①叔孙武叔:鲁国大夫。②子服景伯:鲁国大夫,据说也是孔子的学生。

③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④赐,即子贡,名端木赐。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⑤官:房舍。

2. 文言文 王充求学 翻译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扩展资料

文章背景

本篇文章选自南朝宋时期范晔的《后汉书·王充传》。《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范晔在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有许多后汉书流传。其中,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等。范晔的《后汉书》,就是在这些后汉书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 有了前人的成就,范晔便参考各家内容,融会贯通,写成《后汉书》。由于范晔的著作叙事简明扼要,内容全面,所以其成就超过了前人,受到后世的重视。

人物背景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小时候不但聪明而且用功。6岁开始识字读书,8岁被送入本乡书塾。20岁时,王充到洛阳的太学里去求学,他还感到不满足,就用课余时间读各种书。日子久了,他把太学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铺里找书来读。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

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里写书。《论衡》就是他的有名的著作。

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

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迁宁朔将军。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随从孔熙先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3. 《后汉书·王充传》文言文 译文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译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是从魏郡元城迁徙来的。王充少时丧父,乡里都称赞他的孝顺。后来到京师,在太学学习,拜扶风班彪为师。他喜好博览群书而不拘守章句。家贫没书,常到洛阳市集中走动,阅读那裹卖的书,看一遍便能背下来,于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回到乡里,隐居教书。在郡中任功曹,因多次谏静不合而辞职。

王充爱好议论辩说,开始好像是诡辩,最终却是有理有据。他认为世俗儒生拘泥文字,常常失去真正的含意,于是便闭门思索,回绝庆贺吊唁之类的礼节往来,门上窗上墙壁上都放置刻刀刻笔。着《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说明事物类别的异同,纠正当时世俗的疑问。

刺史董勤征召王充为从事,转为治中,他自我免职回家。同郡友人谢夷吾上书引荐王充才学很高,肃宗特韶令公车征召他,但因病没去。年近七十岁时,神志精力衰弱耗尽,于是着《养性书》十六篇,节制嗜好欲念,安神自守。永元中,病逝于家中。

4. 母未尝非翻译

本句出自《论衡·自纪篇》,作者:王充

部分原文: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译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

5. 文言文 《王充求学》 阅读题和答案

(二)王充求学

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 ②师事扶风班彪( )

③一见辄能诵忆( ) 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

2、翻译句子。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答案:

(二)王充求学1、①迁居②拜----为师③就④终于2。(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3。A

译文: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6. 文言文《王充博览著书

《王充博览著书》选自《后汉书·列传三十九》第13卷。

原文: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幼年丧父,家乡人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了京城,在学校学习,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喜欢广泛阅读但不死记硬背。(王充)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就常常到京城洛阳的店铺游览,看卖的书,一遍就能背诵记忆。时间久了,(王充)就广泛通晓了诸子百家的著作。

7. 文言文 王充求学 翻译

《王充求学》

孤儿王充自幼喜读书,且过目不忘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林之栋善画兰,好游,闻兰所在,则必大寻之。樵者或告:某山大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林乃募壮士执刀矢火攻,具裹粮(1),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至则兰叶长丈许,花大如掌。自是,所画兰益奇变。

8. 王充博览的阅读答案 包括解释加点词语

王充①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②,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④。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⑤,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注释

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徙焉:迁居到这里。

②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

③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④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

⑤市肆:书铺。

翻译

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孝顺在乡里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不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书铺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于是,(不久)就广泛地通晓了众多流派的各家学说。王充后来回到乡里,隐居从事教学。




王充的主要思想成就是什么?
王充认为,这部书用圣人的道理作为评论是非的准则,从博通古今的人那里找依据来剖析事理,就象用秤称物品那样公平,又如拿镜子照东西那样清楚。这大概就是他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论衡”的原因。这部书的序言,就是王充临死前写的《自纪篇》。王充的无神论思想,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他死后,都一直被封建...

王充的一生如何?
根据《自纪篇》,王充生平共有四部主要著作,每一部都有不同的目的,首先是《讥俗节义》,意在讥时刺世,劝善勉节。这本书今天已经散佚,王充平生不得志,大概对人间之世态炎凉有深切的体察,这部《讥俗节义》的内容应该是对那些丑陋世俗的抨击。第二部是《政务》,王充认为当今的君主治理天下不得法...

王充是哪个朝代
为了讲述自己的家族渊源,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顺带记载了祖上的这些不光彩行径,本意是为了凸显自己出身贫贱,“宗祖无淑懿之基”,成功靠的是自己,同时印证自己“疾虚妄”而禀实言之的人生信条,结果却遭到了很多人的误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这不合纲常,斥王充为“三千之罪人”,怎么能自抖家丑呢?后人也多有诟...

东汉思想家王充的哥哥叫什么名字?
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其中并没有说王充有哥哥。《论衡卷·自纪篇》有“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

写自己自传该怎么写?
一、为什么要写个人自传?毕业前写自传,是毕业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一课,求职自传,是每个毕业生求职的时候必须面临的问题。通过写自传,使毕业生对自己走出校门前的人生经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这对毕业生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自传也是真实反映毕业...

描写水中戏鱼与的词语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与亮情好日密自犹鱼得水也。【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4. 水大鱼多:【拼音】shuǐ dà yú duō。【解释】水面宽广鱼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能丰盛。【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用法】作宾语、定语;...

经典之作《周易》之美
有象征意味的象,可让人们妙悟“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言外之意”、“意象”中的美。这个美是无限多样的,正如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所说:“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嵇康《声无哀乐论》中说的:“五味万殊。而大同于美。” 朱光潜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说过,美在“物乙”之...

以小传写作文
传记文的一种.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古人著书后常作自序,有的也属自传.如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具有自传性质;王充的《论衡·自纪篇》、江淹的《自序论》,均为自传.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

论衡文言文阅读
1. 《选自论衡·自纪篇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自纪篇【东汉】王充充书既成,或稽合于古,不类前人。或曰:“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 谓之论道,实事委琐,文给甘酸①,谐于经不验,集于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内之子云②不入。 文不与前相似,安...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出自哪里?大至讲什么意思?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 大羹:即太羹,古代用来祭祀的不加作料的肉汤。至宝:最珍贵的宝玉。瑕:玉的疵病。秽:污浊。大简:指文章高手。不好:犹言“败笔”。不巧:不巧妙的作品。○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原文】充既疾俗情,作《讥俗》之书。又闵...

安国市18272779110: 《后汉书·王充传》文言文 译文 -
塞饶当归: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

安国市18272779110: 文言文(节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王充字仲仁,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 -
塞饶当归:[答案] 1.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 2.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诸家的学说. 3. 4.王充之所以成就过人,与其虽家贫但十分好学,有机会就读书分不开.在今天我们求学环境比之王充好得多,我们更应该勤奋学习,刻苦读书,只有如此,才会学有所成.

安国市18272779110: 翻译古文啊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 -
塞饶当归:[答案] 你好: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师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翻译) 王充字仲任,...

安国市18272779110: 文言文(节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
塞饶当归: 1.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 2.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诸家的学说. 3.?4.王充之所以成就过人,与其虽家贫但十分好学,有机会就读书分不开.在今天我们求学环境比之王充好得多...

安国市18272779110: 文言文 王充求学 翻译 -
塞饶当归: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

安国市18272779110: "细族孤门"是何意?史书上在提到王充的出身时
塞饶当归: 细族:指一般的人家,血统不是很高贵. 孤门:指名望不是很响亮的人家. 王充这么说,是因为在王充出世时,他家已经败落得不成样子了. 王充说其先“一姓孙一”,...

安国市18272779110: 文言文的译文以及注释(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
塞饶当归: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人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是爱好广泛而且能够坚持不懈地勤勉苦学.启示:一个人能否成才,很多时候不在于拥有什么样的条件,而在于你有什么样的行动.

安国市18272779110: 后汗书.王充传解释?
塞饶当归: (翻译)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求学,跟一个叫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写了王充非常好学. 我感受到了他非常喜欢读书,以及他坚韧不拔的毅力.

安国市18272779110: 课外文言文阅读: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 -
塞饶当归:[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常游洛阳市肆 ___店铺______ (2)一见辄能诵忆 ______就_________ ` ` 2.解释下列句子.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__喜欢博览群书而不死抠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安国市18272779110: 王充是个怎样的人 -
塞饶当归: 王充(27年-97年[1]),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哲学家.著有《讥俗节义》、《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只有《论衡》保存下来.王充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历来评价两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贬重于褒,认为:“其言多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