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举贤道理

作者&投稿:臾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唐太宗论举贤》译文~

1、翻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的走了。
2、原文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唐太宗论举贤》出自《资治通鉴》,内部推荐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常见方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
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较好的版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太宗论举贤》

要懂得用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

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
  

唐太宗《论举贤》――出自《资治通鉴》。

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扩展资料

唐太宗政权下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

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唐太宗论举贤道理
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
  唐太宗论举贤
  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唐太宗论举贤道理
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
唐太宗论举贤
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唐太宗论举贤道理
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唐太宗《论举贤》――出自《资治通鉴》。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

唐太宗的话有道理吗?
综上,我觉得人才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用人公司来说,人才其实就在你身边,关键要看你怎么去用;对求职者来说,其实你就是人才,关键要看你怎么去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价值。唐太宗论举贤,出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

《马说》(甲)、《唐太宗论举贤》(乙)。甲、乙两文中统治者对人才各持...
《唐太宗论举贤》阐明了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

举贤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论举贤文言文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

文言文唐太宗举贤
4. 求《唐太宗论举贤》译文 1、翻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唐太宗论隋炀帝说明了什么道理?
“前人的教训离我们不算远啊,应当引为借鉴。”道理: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与民生息,关注民生社计,这样才能长治久安;2、“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懂得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居高自傲、狂妄自大、刚愎自用。

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原 ...
唐太宗说:“我选拔任用贤才,接受建议就行了,有什么难的?”魏徵说:“据我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忠告;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反而懈怠政务,疏远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使之战战兢兢,不敢进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使国家灭亡。正因为如此,古代圣人才要居安思危。你想想,国家...

文言文杨振中
- 167.唐太宗论举贤[\/B][\/B] - 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 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

举贤文言文
则得举贤之道也。” 注释 世俗:指一般平常、凡庸的人。 党:党羽。 比周:串通勾结,结党营私。 督实:考核其工作实绩。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 但却不能收到实效,社会越来越动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答道:“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

贞观君臣论治的内容
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译: (太宗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很长时间没有选荐一个人。太宗质问其原因,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

祁连县17576808675: 唐太宗论举贤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诺沸卤米: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唐太宗论举贤》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祁连县17576808675: 唐太宗论举贤文言文翻译
诺沸卤米: 唐太宗论举贤文言文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唐太宗论举贤,出自《资治通鉴》,内部推荐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常见方式.此段古文在现代职场中也同样得到很好的释义和应用.如今,内部推荐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常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批如举贤网等人才推荐平台,故名思义,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和人脉关系的传导性,号召众多的职场人士一起向用人企业“举贤”人才.

祁连县17576808675: 唐太宗论举贤 的寓意啊 -
诺沸卤米: 说明唐太宗在用人方面有独到的方式

祁连县17576808675: 太宗举贤中唐太宗的观点对今选贤荐有什么借鉴意义? -
诺沸卤米: 借鉴意义:选人才的时候不能对其苛刻要求,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而不是要别人样样都精通,学会发现长处才不会埋没人才.

祁连县17576808675: 唐太宗论举贤的阐发 -
诺沸卤米: 知人.成语有“知人善任”,善任的前提是知人,即了解、识别人才.人才是历代都有的,只是有些人才未被人认识而已,所以韩愈曾感慨地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周文王知吕尚,秦孝公知商鞅,刘邦知萧何、韩信、张良,李世民知魏徵……无数例子证明,知人而善人者易成大业.

祁连县17576808675: 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文言文翻译 -
诺沸卤米: 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文言文翻译1.原文及翻译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

祁连县17576808675: 唐太宗论举贤,刘庭式娶盲女的启示 -
诺沸卤米: 用人要用人的长处,这就是英才,如果用短处就变成了庸才,糟糠之妻不可弃,做人要有情有义有诚信.

祁连县17576808675: 《唐太宗论举贤》和《马说》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
诺沸卤米: 用人要用人的长处,这就是英才,如果用短处就变成了庸才,

祁连县17576808675: 何为用人之道? -
诺沸卤米: “用人之道”举用贤才的方法,从古至今诸多英雄选用贤人的方法 如何选择能人,如何运用能人的方法与心得. 唐太宗论举贤《史记高祖本纪》载, 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祁连县17576808675: 资治通鉴唐纪八 上令封到而退翻译 -
诺沸卤米: 《资治通鉴》中“上令封”到“而退”: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译文:唐太宗让宰相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的退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