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隋炀帝说明了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微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论隋炀帝说明了什么道理~

原文: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译文:
戌子这一日,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是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的,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虽然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隋炀帝这个人,却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所以尽管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的行为.他没有自知之明,结果遭到覆亡的下场.”皇上听了,深有感触地说道:“前人的教训离我们不算远啊,应当引为借鉴.”
道理: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与民生息,关注民生社计,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2、“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懂得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居高自傲、狂妄自大、刚愎自用.

历史原文:戊(wù)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译文.
唐太宗对身边的臣子说:“我读《隋炀帝集》,文辞含义深刻广博,也知道称赞唐尧和虞舜,指斥夏桀和商纣,但是他办事为什么这样相反呢?”
魏征回答说:“当帝王的虽然高尚聪明,但还是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有智慧的人会献出他的计谋,有勇气的人会用尽他的力气.隋炀帝依仗他的超人才智,骄傲自大,固执己见,所以嘴上说的是唐尧和虞舜的好话,实际干的却是夏桀和商纣的暴行,自己还不知错,因此落得彻底灭亡.
唐太宗说:“以前的事情离我们不远,是我们的借鉴啊!”
这篇短文记述了魏征和唐太宗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从唐太宗向身边的大臣们谈读《隋炀帝集》引起来的.问题是炀帝的言辞同“行事何其反也”.魏征针对这一问题对炀帝作了三点论述:其一、恃其俊才,骄矜自用,这是承前面“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而言的;其二,这是由其一而引出其二所以文中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其三、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即“曾不自知”即没有一点自知之明、错不知错,当然也就一意孤行了.最终落得彻底“覆亡”的下场.魏征的论述切合实际,符合事理,所以唐太宗说:“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原文: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译文:
  戌子这一日,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是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的,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虽然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隋炀帝这个人,却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所以尽管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的行为。他没有自知之明,结果遭到覆亡的下场。”皇上听了,深有感触地说道:“前人的教训离我们不算远啊,应当引为借鉴。”

  道理: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与民生息,关注民生社计,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2、“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懂得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居高自傲、狂妄自大、刚愎自用。

【为君应:亲贤、尚贤、举贤,纳谏,尚俭,辩奸,明鉴。】


唐太宗论隋炀帝 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把老百姓惹火了,皇帝宝座也做到头了,所以千万不要得罪人民

唐太宗明鉴隋炀帝译文
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和领导者,因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而失败的例子。唐太宗从隋炀帝的悲剧中,深刻认识到,无论多么聪明的领导者,都必须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接受批评,才能避免陷入同样的陷阱,避免国家和民族的悲剧。在现代,领导者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快速变化的环境,更应保持谦逊,广泛听取...

唐太宗举了隋炀帝的事例,目的在于什么?
举炀帝之事是说本根不清则枝叶不茂,太宗以为君为本根,君正则民安,太宗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 ,将栽树比作治国,君为根,世为枝叶,用此比喻以自勉。举例的目的:为了提出此比喻。根本原因:百姓安居、天下太平、国祚绵长写栽树的目的:为了更加形象地表达君主与百姓的关系,君主好比树根,百姓好比枝叶,...

唐太宗论隋炀帝说明了什么道理?
”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虽然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隋炀帝这个人,却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所以尽管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的行为。他没有自知之明,结果遭到覆亡的下场。”皇上听了...

揭秘千古一帝唐太宗怎样评价“前任”隋炀帝杨广?
引导官员上书言事 历史上很多帝王都曾对官员进言作过引导,表明了他们求谏的诚意。在这方面做得好的,首推唐太宗。贞观初年,唐太宗对王公大臣们说:“帝王如果以为可以自我完善,不必借助官员们纠正自己,是很危险的。隋炀帝就是因为把官员的口封住了,听不到他们讲君王的过失,才导致败亡的。隋朝的...

你知道唐太宗用人纳谏的哪些故事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三)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

关于《唐太宗论隋炀帝》的翻译
戌子这一日,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是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的,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虽然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

唐太宗论隋炀帝魏征认为如何做一位明君
”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译文.唐太宗对身边的臣子说:“我读《隋炀帝集》,文辞含义深刻广博,也知道称赞唐尧和虞舜,指斥...

唐太宗群臣论止盗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政策
唐太宗目睹过隋炀帝时期民不聊生的惨状,因为修长城、开运河、伐高丽等造成沉重的徭役、兵役和赋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暴动四起,社会动荡不安,于是太宗与群臣论止盗中提出要减轻赋税、徭役任用廉洁的官吏的政策。

唐太宗论治国 的全文翻译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岳普湖县18833395529: 唐太宗论隋炀帝说明了什么道理 -
柘战龙源: 原文: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

岳普湖县18833395529: 唐太宗论隋炀帝 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
柘战龙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把老百姓惹火了,皇帝宝座也做到头了,所以千万不要得罪人民

岳普湖县18833395529: 《太宗纳谏》的解释与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
柘战龙源:[答案]【原文】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人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 隋炀帝恃才骄横,不听谏言,终至灭亡.唐太宗则认识到“未能受谏,安能谏人”,故有“贞观之治”流名后世. 唐太宗的用人...

岳普湖县18833395529: 从唐太宗论隋帝一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和隋帝分别是怎样的君王
柘战龙源: 这一文言文的大意是:戌子这一日,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是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的,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虽然...

岳普湖县18833395529: 李世民从隋朝的灭亡里悟出什么道理?
柘战龙源: 大家都知道大唐帝国是从隋朝废墟上建起的,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鉴于隋炀帝杨广“兴众百万,北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绵亘千余里,死者太半”(《隋书》卷二十四),大肆营造,虚耗民力的弊端,他就告诫手下说:隋炀帝这个人不知道用忠良的人才,也不知道善待老百姓,就知道天天修长城,劳财伤民,才被灭掉的

岳普湖县18833395529: 唐太宗论隋炀帝 文言文翻译
柘战龙源: 戌子这一日,皇上(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读了《隋炀帝集》这部书,发现文章的辞藻深奥渊博,也知道是肯定尧、舜而否定桀、纣的,但是做起事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征答道:“百姓的君主虽然都是贤哲圣明,但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样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贡献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全力.隋炀帝这个人,却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所以尽管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的行为.他没有自知之明,结果遭到覆亡的下场.”皇上听了,深有感触地说道:“前人的教训离我们不算远啊,应当引为借鉴.”

岳普湖县18833395529: 《与人为鉴》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说明了一个古今有借鉴意义的道理,是什么? -
柘战龙源: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指魏征. 魏征死后,太宗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 贞观三镜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7-649).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

岳普湖县18833395529: 唐太宗论隋炀帝,魏征认为隋炀帝覆亡的原因是什么? -
柘战龙源: 1. 魏征认为隋炀帝覆亡的原因是:隋炀帝这个人,仗着自己超人的才智,骄傲自大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所以尽管他嘴里说的是尧舜之美德,干的却是桀纣之所为.他没有自知之明,因此遭到覆亡的下场. 2. 原文: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魏徵论隋炀帝》 3. 注释: ①俊才:超人的才智. ②自用:固执己见. ③诵:述说. ④曾:竟.

岳普湖县18833395529: 治国犹如栽树,阅读此文后,你获得了那些启示 -
柘战龙源: 唐太宗认为国就像一颗大树,而百姓就是树根,如果树根稳固,树就能枝繁叶茂.国也是这样,百姓富足安乐,国家也就强盛了.你的满意采纳是对答题者的最好鼓励

岳普湖县18833395529: 唐太宗治国思想有哪些 -
柘战龙源: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有: 1、以隋亡为鉴,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 2、选贤举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 3、君臣关系上的共治 4、宽刑简法,缓和社会矛盾 5、开放的民族政策,鸿胪寺,示存异方之教.兼收并蓄. 6、经济:修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轻徭薄赋 7、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提高进士科地位,完善科举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