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意义

作者&投稿:岑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的实质及现实意义?~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的实质是战争的最高境界,即不用一兵一卒即可取得胜利,也是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上上策;它的现实意义就是通过外交等手段达到解决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等冲突和矛盾问题,而不是付诛于武力。

《孙子兵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治国大典,对战争及一切军事活动,都作了十分透彻、周密的研究。然而孙子决不是爱好战争,相反,在他的著作中处处表现了不战全胜和对和平的愿望。其理论之深刻,影响之深远,为当今世人所瞩目。
孙子推崇以智谋取胜,极力避免物质实体的对抗。在《谋攻》篇中,他提出了一个至今被人称颂的战略方针,即“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这一论断,乃是从最根本的战略方针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条件的潜力,争取克敌制胜的最佳方法和尽可能不战而保全国家利益,以求得全胜目的的重要战略决策。

纵观《孙子兵法》全书,无不蕴含着以非战争形式的斗争来达到政治目的的最高境界。通过伐谋、伐交等手段,使对手在心理上产生慑服,从而达到挫其将军之心,夺其三军之气,使之不战而降的目的。“斗力”不如“斗智”,“伐力”不如“伐谋”,“以谋役力者胜,持力浪战者恒亡”。古今中外,概莫例外。这说明,孙子的“不战全胜谋略”,确实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千百年来,一直启迪后世。


值得一提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于1997年后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己取得巨大成功,体现了对孙子的不战全胜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经过九年多的历史检验,“一国两制”给香港、澳门带来政局稳定、社会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赢得全世界各国的好评。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提供典范,也为解决国家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开辟新途径。再一次证明孙子“不战思想”在新世纪作出的新贡献。

20世纪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地球上一共发生了130场战争,使1.2亿人丧生,这个数字超过了之前1900多年历次战争上死者的总和。前50年发生了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局部战争连绵不断。据初步统计共发生各类战事约100多次,涉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就有美国对越南长达11年的战争,耗资9250亿美元,死亡5.8万官兵,结果以兵败告终。通过越战的失败,美国领导层开始认识《孙子兵法》。

美国实际应用《孙子兵法》于战争,出现在1990年因伊拉克吞并科威特而引起的海湾战争,继20世纪60年代对越战争之后,美国在海外的最大一次局部战争,仅用42天,由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只伤亡79人,以辉煌战果结束海湾战争。在海湾战争发动前,美国根据《孙子兵法》的慎战、备战思想,吸取越战教训,同时,制定了“时间最短”,“速度最快”,“伤亡最少”的全胜战略。它属于孙子不战全胜的第三层次,是以战争最少的代价赢得最大胜利,是现代战争中最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了联合国,其所确立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现在愈来愈多的国家领导人和有识之士,主张不同思想、信仰和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各国之间,本着互相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求同存异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道路,以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安全与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孙子兵法》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孙子兵法》已被译成30种文字,研究的专著已逾千种,其影响深度远远超出任何兵书,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掀起“孙子热”,从中汲取思想精华。

中国领导人于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任重道远。只有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严格遵行联合国宪章和宗旨、原则,世界各国才能真正和睦相处,一切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都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他的讲话充分显示孙子不战思想将带领我们走向更高的文明和更全面的进步。

因此,正确认识孙子的不战思想,无疑将给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和平、制止和反对战争活动,增添有力的思想武器。“自古知兵非好战”正是表达了中华民族酷爱和平,渴望天下安宁,反对穷兵黩武的共同愿望,也反映了东方兵圣孙子的思想境界。

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战略理论。从实际的条件而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从实际的力量而言,敌我力量对比的话,我军在数量上要多于敌军;从实行的手段而言,一是伐谋,一是伐交;从实行的范围而言,既适用于孙子当时的春秋末年的诸侯国与城池,也适用于当今世界;从实行的目的而言,孙子强调的是“全胜”,即“必以全策争于天下”。“安国全军之道”是孙子所认为的至高无上的战略原则。 第一, 以“威加于敌”作为达到目标的心理战术。《九地篇》:“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由此可见,“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心理学上的威慑,使敌人在心理上产生畏惧作为基础的。 第二, 以优势的实力和充分的迎战准备作为全胜的物质基础。《形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造成不可胜的形势,来等待敌人有可以胜的机会。《九变篇》:“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所以备御外敌的法则,不要把希望放在敌人不会来犯的可能上,而要我们做好准备足以备御才是可靠的;也不要把希望放在敌人不会发动进攻的可能上来,而要我们充分做好防御,使敌人无隙可乘才是可靠的。这一点是我方全胜的物质基础,首先要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才有可能去“屈人之兵”。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待之,才有可能实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否则,自己国小民微,无兵可战,自保尚不足,何谈什么“屈人之兵”呢? 第三, 以非军事手段的“伐谋”、“伐交”作为达到全胜的有效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不战”,指的是军事斗争的不战,而在军事以外的领域里则可达到激战的程度。其中最为激烈的当属外交了,外交为军政之眼目,军政为外交之后盾,外交详审,军政修明则可全胜。这里的“谋”、“交”即为达成全胜目标的各种手段,也是“知彼”的各种方法,是综合敌我双方进行全面比较的手段。第四,以周全的“修道保法”措施作为达到全胜目标的可靠保证。《形篇》:“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敌。”善于用兵的人,既修明治道又确保法纪,所以才能作出制胜的策略来啊。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太多了,最常见的就是分化对手,激化对方内部矛盾制造内乱也好,扶植其中一股势力也好,通过种种手段引诱对方做出错误的决定也好,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谋攻抵消对方的优势.也可以通过暗杀,谗言等手段保证对方的优秀人才被排挤打压或者是彻底从肉体上消灭,要保证对方的主事者不能太聪明.

也可以通过示弱,夸大第三方势力的威胁等手段来起到保证自己置身事外,坐收渔利的效果.说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我觉得子贡出使是相当经典的例子.仅靠语言说服就做到了弱齐,破吴,疆越,兴晋,存鲁的结果.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达到某一目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最聪明的就是不费一兵一卒,从而取得胜利.

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谋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计划进攻的法则。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什么意思呢求解释
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春秋·孙武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译文】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什么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意思是:不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这首诗的出处是:《孙子兵法·谋攻篇》——春秋·孙武 原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解释:打仗做到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选段: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译文: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哪里?
本经: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解:屈:短缺,不足 兵:军队,军事力量 译...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 孙子兵法· 谋攻》,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选段: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译文: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释义 编辑 释义:不通过双方军队兵刃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1]“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之一。战争本身是损人伤己的事,军事...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下一句是什么?
意即凭谋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胜,不需动用武力。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上兵伐谋是《 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出处 【出处】《 孙子兵法· 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处是哪里?
春秋末年 孙武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

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兵法》,原文是“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大概意思是说真正会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才取得的胜利。并不是说在战斗的过程中,突显了自己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善战者,常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1、这句话的...

水富县19578057426: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的实质及现实意义? -
闻映博欣:[答案]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的实质是战争的最高境界,即不用一兵一卒即可取得胜利,也是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上上策;它的现实意义就是通过外交等手段达到解决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等冲突和矛盾问题,而不...

水富县19578057426: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意义 -
闻映博欣: 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谋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计划进攻的法则.

水富县19578057426: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含义? -
闻映博欣: 尽可能不让自己的士兵受到损伤,而使用计谋让对方自我崩溃

水富县19578057426: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
闻映博欣: 《孙子兵法》云:“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而屈人之兵,需要的是一种战斗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但不战而屈人之兵需要的更多是智谋,有时甚至是一种忍让精神. 不战有两层含义:暗战与软战. 其...

水富县19578057426: “不战而屈人之兵”怎样理解? -
闻映博欣: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战略理论.从实际的条件而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从实际的力量而言,敌我力...

水富县19578057426: 对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解如题 但是字数不要太多 考试用 -
闻映博欣:[答案]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说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阴谋;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就是战胜敌人的军队;下策是攻占敌人的城池...

水富县19578057426: 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
闻映博欣: 通过非暴力的政治战、经济战、外交战、心理战等而威加于敌,使对方屈从于己.战:兵刃相见的军事斗争.屈:屈从,屈服.《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为: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在外交中采取种种手法,或施以小恩小惠,或以甜言相诱,或以卑辞相接,使对方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当对方毫无警惕的时候,突施攻击,一举成功.用得民心的战术来迫使敌方主动投降.

水富县19578057426: 如何理解孙子兵法“兵不顿而利可全的”的战略思想? -
闻映博欣: 全胜战略的实施,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用兵的至高境界,是实力的象征,也是共赢思想的体现. 孙子曰: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篇》) 战争消耗巨大,“日费千金”,若能化敌为友、利益共享则可“兵不顿而利可全”.“伐谋”是成就“全胜”战果的良策,在敌军作出战略决策之先,对其决策关键人及过程施加影响,或动摇敌军高层战斗意志,寻找双方利益共同点,从而达成利益同盟.

水富县19578057426: 联系实际谈谈不战而屈人之兵 -
闻映博欣: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发生战争,这个原因和目的在不同情况和不同时代都不一样. 同样,也要了解,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战略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场战争. 带着以上这两条,我们来讲讲例子. 春秋时期,齐纨鲁缟就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事例,近来有委瑞内拉被美国用石油搅乱 的例子,以上都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 战争往往是政治的延续,就目前全球发展的情况,政治依托于经济,所以搞乱“敌国”经 济,就搞乱了“敌国”政治,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水富县19578057426: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是什么意思?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意思?
闻映博欣: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最次伐兵,最下攻城. 用兵的最上等策略,是用计谋去挫折对方,使对方屈服.其次是在外交上击败对方(如离间其同盟,使之孤立).再其次是直接与敌交战.最下策就是攻城,非到不得已时才采取 整段话的核心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的用意在明显不过了:既然战争是最终极的手段,所以尽量应当避免.但是由于冲突无法避免,就应该考虑退而求其次的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指通过非战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屈人之兵:使敌人屈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