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子丰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意思为: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本经: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解:屈:低头,降服 兵:军队,军事力量。

译文:

孙子说: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敌国完整无损的降服于我为上策,而攻破敌国使其残缺受损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军(12500人为一军)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军,便略逊一筹。

能使敌人一旅(500人为一旅)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旅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卒(100人为一卒)官兵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卒兵众就差一等了;能使敌人一伍(5人为一伍)士卒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伍士卒就差一等了。

所以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的。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谋攻篇》全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分别是:

1、《始计篇》

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2、《作战篇》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

3、《谋攻篇》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4、《军形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5、《兵势篇》

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6、《虚实篇》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7、《军争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8、《九变篇》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9、行军篇》

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10、《地形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11、《九地篇》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12、《火攻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13、《用间篇》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关于孙武的历史争议

1、故里

孙武的故里问题,前人已有成说,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孙子武者,齐人也”。史学界至今仍有争议,广饶说、惠民说、博兴说、临淄说并存。今人在探究孙子故里的过程中,对孙子故里的定位出现了“祖居地”与“出生地”的分歧。

持“乐安说”者以“祖居地”为故里,依据孙武的祖父孙书“食采于乐安”,而认定乐安就是孙武的故里。持“非乐安说”者以“出生地”为故里,认为“出生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即为故里”。

2、广饶说

孙武,齐国乐安人,历史上只此一种说法。从宋代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到清代孙星衍《孙子兵法序》、等史书记载甚明。

新发现的唐代《贞观氏族志》以及孙处约、孙起、孙壬林等墓志碑铭,进一步证实了史书所载先秦齐国乐安县邑与世居东汉青州乐安郡(孙氏郡姓出处)“与齐同姓”的孙武后裔为同一地面上的孙氏望族。经历史学家考证,这一望族所居住的同一地面正是今广饶县。

民国七年(1918年)所撰修的青州《乐安县志》和二十五年(1936年)《续修广饶县志》上亦均载孙武为邑人。

通过考证和新发现的史料,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先秦齐国乐安地面主体在今广饶县,孙武故里乐安在广饶县信而有据。以弘扬孙子思想为主题的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每年在孙子故里广饶县举办。

3、惠民说

1987年,为编纂《惠民县志·人物志》,惠民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了孙子故里的考证工作并成立了专门孙子研究筹备小组。经过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北京大学专家查阅有关正史,认定孙子故里在惠民县这一传统成说是确凿无疑的。

1989年5月22日至25日由惠民县人民政府召开首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此后历届举办的《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惠民县都以孙子故里的身份受邀与会,并且惠民县定期举行海峡两岸孙子兵法辩论赛,受到了两岸人民的关注。

4、乐安说

所依据的史料最重要的有两则:

一是唐朝元和年间林宝编纂的《元和姓纂》孙姓条下的“乐安,孙武之后,汉有宾、硕,魏有清河太守孙焕,晋有孙顗,避地于魏,故属乐安,因家焉”的记述。

二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桓、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卿。凭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

前则被认为是关于孙武故里的最早记载,后则被认为是证明孙武故里在乐安的“铁证”,此后许多关于孙武的介绍多以此说称其为“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5、临淄说

据《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和《山东通志》知,孙武的祖父陈文子家居临淄鱼里。若按现代意义上的故里概念而论,临淄鱼里即是孙武故里。

6、死因

孙武终老说的最早依据就是《唐太宗李卫公问 对》所记载的:“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其后《曲品校录·能品》也说:“孙子十三篇,兴吴,吴几霸矣。功成身隐,盖不欲为胥江之怒涛耳。”

而且,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东汉《越绝书·记吴·地传》明确记载: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那么孙武显然是飘然高隐,终老吴地了。

关于孙武的结局,也有的史书说他是被杀戮而死的。《汉书·刑法志》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颜师古注"诛戮"的人名云:"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也。"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亦承袭其说,谓"孙、吴、韩、白之徒,皆身被刑戮,子孙不传于嗣"。

此说把孙武与吴起、商鞅、韩非、白起并列在一起,可知他晚年的景况必然不妙。在伍子胥被杀以后,孙武可能受到牵连。他或者因与伍子胥同样诤谏,激怒了夫差而遭不幸,或者就因为他是伍子胥的知友,夫差诛杀伍子胥后迁怒于他。

不过,孙武被"诛戮"之说始见于《汉书·刑法志》。《史记》本传既没有记载,《汉书》也未言其原委和出处,故这个说法还可存疑。

主要著作

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

《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孙子兵法》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后世影响

孙武的一些军事观点和治军思想,为后世的军事家传诵和应用,它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他编写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宗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誉为兵学圣典。

全书共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5900余字。《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

其宏富的思想内涵和精辟的辩证哲理,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所重视。《孙子兵法》已有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战而屈人之兵

百度百科-孙子兵法·谋攻篇

百度百科-孙武

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胜利了是很正常的,输了自己也不会败的很惨,这就叫做善战者。至于哪些战斗让自己损失惨重而取得胜利,或者说战斗有成有败的人,基本上都算不得善战者。而他们本身就是必胜的,所以在历史中并没有过于突出的地位。2、善战者我认为善战者有三种,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经过战斗就能取胜;二是百战...

兵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释义:不通过双方军队兵刃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孙子兵法·谋攻篇 春秋末年 孙武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之一。“不战而屈人之兵”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什么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意思是:不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这首诗的出处是:《孙子兵法·谋攻篇》——春秋·孙武 原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解释:打仗做到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在战争中,这种策略的运用往往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的损失,达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胜利的目的。这也是一种非常注重策略和智慧的军事艺术表现。通过非直接的冲突和斗争,以智取胜,彰显了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总的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兵法中的一种高级战略,体现了以智取胜、不战而胜...

如何理解《孙子兵法》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战略?
一系列打击手段迫使敌人,知道抵抗强大的我方会付出什么样的惨重代价,从而晓以利害,在思想意志上彻底崩溃而放弃抵抗的行为,从而使得我方取得完美的胜利。既可以不动一兵一卒有效的保护了自己,又能成功的迫使敌人向我方投降,从而达到《孙子兵法》的至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指的是什么?
这是说不通过战争手段就能使敌人屈服。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解:屈:屈服,这里意指使敌人屈服 译文: 孙子说:...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孙子把“不战而屈人之兵”,即力求“全胜”的思想和策略原则,作为战争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延吉市15888699116: 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创作的书籍) - 搜狗百科
钦胃生脉: 尽可能不让自己的士兵受到损伤,而使用计谋让对方自我崩溃

延吉市15888699116: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
钦胃生脉: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战略理论.从实际的条件而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从实际的力量而言,敌我力...

延吉市15888699116: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这么写? -
钦胃生脉:[答案]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不用武力而使敌人屈服.兵法之最高境界

延吉市15888699116: “不战而屈人之兵”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含义 -
钦胃生脉:[答案] 本意是不用通过战争就能让敌人闻风丧胆不敢进犯.引申义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让其知难而退别人就不敢侵略了.

延吉市15888699116: 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意思? -
钦胃生脉: 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在外交中采取种种手法,或施以小恩小惠,或以甜言相诱,或以卑辞相接,使对方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当对方毫无警惕的时候,突施攻击,一举成功.用得民心的战术来迫使敌方主动投降.

延吉市15888699116: “不战而屈人之兵”究竟是啥意思? -
钦胃生脉: 许多后人解读为“孙子主张尽可能避免直接战斗”,事实上读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会明白,孙子不仅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 此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①;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

延吉市15888699116: 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意思 -
钦胃生脉: 不用武力而使敌人屈服.兵法之最高境界

延吉市15888699116: 不战而屈人之兵指的是什么?
钦胃生脉: “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第三》:“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屈,指的是使人屈服的意思.“不战而屈人之兵...

延吉市15888699116: 围而不攻,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如题 -
钦胃生脉:[答案]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军次之;全军为上,破国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欠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兵家之言曰,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虽然,吾人知其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