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三章八佾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雀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论语第三章八佾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译文:

3.9孔子说:“夏朝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杞国的文献资料却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宋国的文献资料却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历史文献和贤能之士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证明我的话了。”

3.10孔子说:“禘祭的礼仪,从以酒洒地祭祀之后,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出自论语的四字词语如下:

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知之为知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3、见贤思齐:看到有德行的人,应该效仿他们的行为。

4、慎终追远:慎重地对待生活的终点,追念久远的祖先和传统。

5、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2、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3、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

八佾第三21(哀公问社于宰我)
八佾第三21(哀公问社于宰我)  我来答 1个回答 #万元活动# 节日节气研究院 我的骄傲1718 2022-07-25 · TA获得超过5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4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83.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

八佾第三25(子谓《韶》、《武》)
【原文】: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章旨】:    【注释】: 《韶》:相传是舜时的乐曲名。美:指乐曲的声音美。善:指乐曲的内容美。《武》:相传是周武王时的乐曲名。【语译】: 孔子评论《韶》,说:“乐曲美极了,内容...

解读论语 八佾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14子 ...
王孙贾问:“‘与其祈祷较尊贵的奥神的保佑,不如祈祷有实权的灶神的赐福’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对。犯了滔天大罪,怎么祈祷也没用。”奥:屋内西南角,指家神方位。灶:指灶神。与其供奉家神,不如供奉灶神。比喻与其敬奉空有身份、地位的人,不如敬奉地位低却有实权的人。

学庸论语八佾第三第二十句至二十四句的意思谁能告诉下。。
3.20 子曰:“关雎⑴,乐而不淫⑵,哀而不伤。”【译文】孔子说:“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注释】⑴关雎——诗经的第一篇。但这篇诗并没有悲哀的情调,因此刘台拱的论语骈枝说:“诗有关雎,乐亦有关雎,此章据乐言之。古之乐章皆三篇为一。„„乐而不淫者...

《论语》中的成语及原文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

是可忍 ,后半句是什么(成语)
鲁昭公曾被他们打败,逃往齐国;鲁哀公也被他们打得逃往卫国、邹国和越国;到鲁悼公,更几乎只挂个“国君”的空名了。(参看“祸起萧墙”)至于“八佾舞于庭”而激起孔子愤怒的这个季氏,究竟是季氏的哪一代?原文中没有说明。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载,季氏可能是昭公、...

论语原文及翻译
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谁知道哪些成语出自论语
举一反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二,来自孔子话语的短语习用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忍也?”(《八佾》)。朽木不可雕也。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镂也;於予与何诛?”(《...

论语 八佾篇13-15章解析
1. 熟读默诵原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 做事以内心良知原则为底线 ,有道义在心,无需其他谄媚表现; 学习工作生活以优秀的对象为榜样 ,不断精进自我; 对自己不懂的知识谦虚的求教,懂得知识也不自傲,和别人讨论交流确认其正误 ; 3. 以故事性的、简洁的语言...

扶绥县18828966235: 论语八佾第三的一句翻译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 -
玉味复方:[答案] 孔子的学生子夏请问老师:「诗经中说:『有位女子笑起来多麽地巧妙,眼睛动起来,多麽地灵活传神,这是美好的质地,再加上文采的修饰呀!』这三句诗有何含义?」孔子回答说:「就像绘画时,先有了粉白的画布,之后再彩绘各种颜色.」...

扶绥县18828966235: 八佾舞于庭是啥意思论语八佾第三第一句. -
玉味复方:[答案] "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季氏,春秋末期鲁国的新兴地主阶级贵族,也称季孙氏.当时,鲁国季、孟、叔三家,世代为卿,权重势大;尤其是季氏,好几代都操纵着政权,国...

扶绥县18828966235: 论语八佾第三篇的内容. -
玉味复方: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3.3【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扶绥县18828966235: 论语第三章第七条. -
玉味复方: 《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3.7【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①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②揖:拱手行礼,表示...

扶绥县18828966235: 出自】:《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文言 -
玉味复方: 【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1)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 (2)饩羊:饩,音xì.饩羊,祭祀用的活羊. (3)爱:爱惜的意思.

扶绥县18828966235: 论语八佾篇 -
玉味复方: 注解:1、射:射箭,此指射箭比赛.2、揖让:作揖、谦让,表示敬意.升:登阶入堂.3、下:走下堂.饮:喝酒.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争的话,也必定是射箭比赛吧!即使这比赛也先是互相作揖致敬 然后登堂,比赛完后走下堂互相敬酒.这样的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 同学我按你的要求打下来了!你还满意吧!!!!!!!!!!!!!!!

扶绥县18828966235: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玉味复方: 翻译: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八佾》. 原文节选: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扶绥县18828966235: 论语第三章第19节怎么讲解怎样讲解 -
玉味复方: 卷三·八佾第三 原文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注释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评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扶绥县18828966235: 《论语 八佾》翻译
玉味复方: 夷狄虽然有君,但不会比华夏长久,即使诸夏亡了. 过去所谓夷狄,就是文化落后的边疆地区,孔子的思想是以文化为中心,凡没有文化的,称为夷狄,因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四种族在当时是没有文化,非常野蛮.中国则称中夏、中原,是有文化的.孔子说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主、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

扶绥县18828966235: 什么是“大哉问”? -
玉味复方: 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论语 八佾篇第三【原文】 3·4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2)也,宁戚(3).”【注释】 (1)林放:鲁国人. (2)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