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原文和翻译

作者&投稿:鄹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述而第七》32:孔子要是也腰疼
《论语·述而第七》32:孔子要是也腰疼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中国人,最好为人师。街面上,但凡有人遇到点困难,马上会聚拢起一群看热闹的人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都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给当事人出各种各样的主意,唯独那个当局者——是迷的。其实,你...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第七则述而篇)
【原文】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评析】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

论语中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而
“而”表承接的连词,可译为:就。原文出自于《论语·述而第七》中第二十二章的内容。原文内容如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文大意: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论语中有关“和”的句子有哪些?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

述而第七翻译
由于字数太多,无法输入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卷7述而篇第七诗解3真情恒常君子坦荡
《论语》卷7述而篇第七诗解3真情恒常君子坦荡,探讨了孔子对君子、圣人、善人以及仁义的看法。孔子认为,能见到君子或善人,即可满足,因为这代表了真诚与恒常的品质。他强调了“恒”的重要性,批评那些表面有而实无、空虚装满、奢华过度的行为,认为这些难以保持恒久的品质。孔子以钓鱼、射鸟为例,表明...

《论语·述而》的全文及翻译
述而第七 朱熹《论语集注》 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商贤大夫,见大戴礼,盖信古而传述者也。孔子删诗书,...

《论语·述而》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20 子曰:“我非...

读论语写感悟 — 述而第七
读论语写感悟 — 述而第七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吃瓜群众1718 2022-07-05 · TA获得超过4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孔子很谦虚,说自己不生产文化,只是古文化的搬运工。 这样一个...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一个人的能力和品德决定了他的地位和职责。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同时,孔子还强调教育的社会性,认为教育的目标是造就有用之才。第七篇:述而第二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有耳而无闻,有 ...

晏春18579921971问: 翻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昌黎县种复回答:[答案] 论语述而第七 【原文】 7·8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2)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3)隅:音yǔ,角落.【译...

晏春18579921971问: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第七则述而篇) -
昌黎县种复回答:[答案] 【原文】 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

晏春18579921971问: 《论语·述而》原文 -
昌黎县种复回答:[答案] 述而第七 朱熹《论语集注》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

晏春18579921971问: “与其不逊也不宁固”怎么翻译? -
昌黎县种复回答:[答案] 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 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 (1)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不谦逊,骄傲自大. (2)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语译】 孔子说:“奢侈了...

晏春18579921971问: 《论语 述而》 -
昌黎县种复回答:[答案] 述而第七 朱熹《论语集注》 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

晏春18579921971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的识是什么意思 -
昌黎县种复回答:[答案] 识 zhì 记住:博闻强识. 标志,记号. 论语述而第七 【原文】 7·2 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注释】 (1)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2)诲:教诲. (3)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译文】 孔子...

晏春18579921971问: 《论语》述而第七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深刻的内涵?(诚心求教) -
昌黎县种复回答: 【原文】 7·1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注释】 (1)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 (2)窃: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

晏春18579921971问: 《论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子曰:“不愤不启,...求求了 -
昌黎县种复回答:[答案] 论语 述而第七 【原文】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 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

晏春18579921971问: 这句话是什麽意思?无适而非天理之流行矣.这句话出自《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述而第七》的注释,这一章原文如下:子曰:「志於道,志者,心之所之... -
昌黎县种复回答:[答案] 天地之间无论到什么地方心中都一直追寻天理,循道而行.

晏春18579921971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的意思 -
昌黎县种复回答: 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简评: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