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到底是赞美还是讽刺?

作者&投稿:贲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到底是谎言,还是名副其实呢?~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开国之初由明太祖朱元璋定都于南京,在明成祖朱棣时期迁都于北京,共历12世16帝,国祚268年。

后世对于明朝的评价很高,最广为流传的评价便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关于这句评价,有的人认为名副其实,有的人认为是夸大了,甚至认为是个谎言,那么这个评价到底是谎言,还是名副其实呢?

首先以天子守国门来说。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客观来说,可以说是后世对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的评价,虽然不是很对,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名副其实的。

为什么这个评价不是很对呢,因为明成祖朱棣刚开始迁都北京,并非真的是想要“天子守国门”的,其实是有着更大的野心,他之所以迁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因地理位置靠南,并不适合统御全国,所以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十四年派太子朱标前往西安考察,有着迁都西安的打算。

但随着太子朱标回京以后,在洪武二十五年的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是深受打击,迁都之事自然是不了了之,暂时搁浅。


明太祖朱元璋清楚南京不适合统御全国,明成祖朱棣自然也清楚,所以这是朱棣迁都的一个必要前提。

二是迁都北京有着④个好处。因为明朝的建立是在北伐消灭元朝的基础上,虽然元朝全国性政权结束,但并非意味着其彻底被消灭,元顺帝带着元朝残余势力逃回漠北以后,是为地方性割据政权北元,北元势力强大,一直虎视眈眈意图南下恢复全国性统治,对于新兴的明朝造成了巨大威胁,虽然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经过八次北伐击溃北元政权,使其回到蒙古诸部时代,但对于当时明朝来说威胁依旧,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在北方边境设了九大塞王,较之其他藩王势力强大了很多,以抵御北方边患。

明成祖朱棣就是这九大塞王之一,并且靠着自身实力以靖难之役来夺位成功,将建文帝赶下皇位,成为皇帝。

所以朱棣迁都北京,其①是以皇帝镇边的模式取代塞王守边模式,避免了再出现一个像他野心勃勃的塞王,效仿他造反夺取江山。其②在于,朱棣迁都北京,很明显他的野心不止于以皇帝镇边这么简单,而是还有一个以攻为守的考虑,打算以此开疆拓土的。

其③则是到了明朝,随着中国历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南方经济已经全面超越了北方,甚至是远远的将其甩在身后,朱棣迁都北京,有着南北经济再平衡的考虑。其④在于北京毕竟是朱棣的根基之地,他在这里积累了造反成功的资本,不说其他考虑,以个人情感来说,比之其他地方,朱棣肯定是更倾向于北京。


所以总结来说,明成祖朱棣刚开始迁都北京的想法,是想着以皇帝镇边来取代塞王守边模式,但并非单纯的只是“天子守国门”,更是想着以攻代守的,而他在位时期,明朝疆域的确达至巅峰,北方五征蒙古,南平安南,东北立奴儿干都司南平安南,西北设哈密卫。

那时候明朝疆域空前辽阔,北京也并非是边境城市。但是奈何明成祖朱棣以后,明朝再无开疆拓土的雄才大略之主,并且是盛极而衰,虽然明朝疆域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就达至巅峰,但疆域缩水速度在历代也是数一数二的,在明成祖朱棣之后的仁宣时期,疆域就开始缩水,屡弃军事重镇,北京自然暴露在北方边患面前,所以慢慢的明朝只能是尴尬的“天子守国门”情况,当然不论过程如何,明朝“天子守国门”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有些人则是认为朱棣迁都,只不过想着回到根基之地,坐稳皇位,认为天子守国门只是一个噱头,保住自身皇权才是真的。并且认为这是一个糊涂措施,因此有了二十多年以后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朝差点提前二百多年成为南明。

首先“天子守国门”是后世评价,并非明朝皇帝说的,人家没说,何来噱头呢?还有朱棣迁都北京,肯定是保住皇权目的,纵观历朝历代,只要是正常皇帝,哪个皇帝不费尽心思的保住自身皇权?难道还有皇帝不巩固皇权,反而大肆分权给下面?不能因为不认可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就自相矛盾的认为朱棣迁都只是为了保住皇权,而不等于以攻代守的对抗蒙古边患吧?要以这种自相矛盾想法,那朱棣迁都北京干嘛?离边患那么近,这么危险,岂不是不利于他保住自身皇权了?


还有二十多年后的土木堡之变,最大的原因是明英宗朱祁镇什么都不懂,非要御驾亲征,没有指挥才略,还听不知兵的太监王振瞎指挥,给了瓦剌也先那样的大好机会,自然是被打的落花流水,他要是在北京好好指挥,调兵遣将去镇压瓦剌也先的军队,怎么会有此惨祸呢,遇到这样的糊涂皇帝,你就是国都在广州,也阻挡不了他去前线送人头的行为,这个总不能怪朱棣迁都身上吧?

再来说说“君王死社稷”。

君王死社稷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在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以后,选择了以身殉国,所以被后世如此评价。

崇祯帝这个人怎么说呢,大节不亏,小节多瑕疵。

他在李自成大军进入北京以后,因为逃跑无望,所以才选择自缢。并且死前认为能沦落到如此境地是“皆诸臣误朕”,认为是诸位大臣坑了他,有推卸责任的意思。

而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所谓的“君王死社稷”就是一个笑话。

诚然崇祯帝朱由检的以身殉国,有着无奈之下选择的原因。但不可否认也不可改变的是,历史上崇祯帝朱由检并没有为了苟延残喘而投降李自成,而是选择了自缢以身殉国,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这是无可改变的,不能以这是他无奈之下的选择来全盘否定吧?


可能有人还会认为崇祯帝这样选择正常,没什么可歌可泣的,不自缢,被李自成抓住肯定会遭受更大的羞辱。

其实认真看看史书,李自成曾有让崇祯帝禅位于他的想法,更何况李自成进京以后,是从起义军领袖向天下共主转变的关键过程,所以不论从哪方面来看,李自成至少面子上不会虐待崇祯帝,加之南方尚未平定,关外大清虎视眈眈,不排除李自成有利用崇祯帝发挥出其他作用的想法,所以崇祯帝若是投降,还是可以再苟且偷生一段时间的,但是崇祯帝并没有。

而且不论怎么说,李自成的大军又不是从天而降的,李自成刚进军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是有充足时间逃到南京的,但他并没有,虽然有没找到承担责任的大臣原因,但更多是崇祯帝不想舍弃祖宗留下的基业之原因,因此最后才逃不出北京。

所以说崇祯帝朱由检还是有着其他选择的,可以早早逃到南京,可以投降苟且偷生几年,但他都没有,而是在北京试图抵住李自成的大军,最后在大势已去下选择了以身殉国,这样的风骨还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总结来说,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个评价还算是中肯的,算是名副其实的。当然整体来说,其实明成祖朱棣刚开始的意思并非只是想要天子守国门,而是开疆拓土之下,使北京不是国门,奈何后代不争气,北京还是成为了国门,但怎么说也是天子守国门了,所以不妨碍其整体评价的。

至于认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纯粹是谎言是笑话的看法,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既可以当做赞美,也可以当做讽刺,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去运用,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句话如果被当做赞美的话就是在赞美天子和君主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如果被当作讽刺的话意思就是在讽刺天子只知道守着自己的地位,不做任何实事,而正是因为天子的昏庸无能,才导致了君王的死亡。

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当中,是可以被用来赞美天子和大臣。在古代的时候,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职位,而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也就是说天子和君王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在分工这一方面是非常明确的,他们每个人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其实这句话也是可以用来讽刺天子的。在这句话的背后其实也讽刺了古代的等级制度,天子一出生就是高高在上的,所有人都要臣服于他,而那些虽然和他有些同样的遭遇,但却不能登上天子之位的君王只能为了国家社稷费尽心思,而且还有很多君王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到国家大业上了。

天子只要一声号令,所有的人都有遵从他。天子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所有的人都要臣服于他,而他想做什么事情,就可以做什么事情,基本没有人可以管得住他们,而他们在守卫自己国家的领土这一方面,他们总是会选择派一些君王去帮他,而很多的君王在接到天子的这种命令之后,他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这件事,有的君王甚至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有很多的天子对他们还是非常的不信任,害怕这些君王会把他们的天子之位给抢走。



这是一句赞美的句子,意思是天子和君王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守好自己的岗位。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原话出于明朝崇祯皇帝之口,祖先的错,最后落在了崇祯皇帝身上,这句话能够体现出崇祯皇帝的气节,算是一种赞美吧

当然是讽刺。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其实就很有逻辑问题,再参照明朝皇帝做的事情,就更觉得很可笑了。


明朝有句话“天子守国门”,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明朝的祖训就是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虽然说明朝的个别皇帝十分的奇葩,但是无疑他们都做到了祖训所要求的。而且是天子守国门是一种悲壮而又无奈的行为。一是朱棣时期外界对于明朝的威胁就只有一个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而北平一直都是朱棣的封地,因此他选择迁都。再者,朱棣本来就是...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哪位皇帝
"外敌入侵,大明不和亲,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最硬气的圣旨,清兵攻入北京城,多尔衮命人整理前朝遗物时,发现了一道密封的圣旨,打开之后发现明成祖朱棣留下的,内容如下:外敌入侵,大明不和亲,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整个大明王朝,所有的皇帝确确实实都做到了这几点。

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是哪个朝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对明代的多个历史事件的概括。明代朝代开创时,将国家的首都确定为南京,后来迁都至北京。而北京就在当时的劲敌蒙古附近,迁都的实质目的就是“天子守国门”。在该点上同其他朝代是不同的。明英宗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国难临头的时候未曾丢弃皇都仓皇逃跑,说明了明朝“君王...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是真的。大明无汉朝时的和亲,无大宋和满清时的赔款,割地。大明有土木之变时天子守国门,同仇敌忾抵御瓦剌,有末代崇祯帝那样为江山而死(死社稷)。南宋灭亡五十年后,元朝 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

在历史上,明朝所谓“天子守国门”是什么意思?
现在网上不知道为何开始吹起了明朝,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血性的王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表面上的意思是九五至尊的天子亲自去保家卫国,其实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震撼,朱棣是通过篡位称帝,皇位来路不正,篡位成功之后,南京的很多人都不服气他,所以他要去他的大本营北京,表面...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到底是赞美还是讽刺?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既可以当做赞美,也可以当做讽刺,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去运用,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句话如果被当做赞美的话就是在赞美天子和君主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如果被当作讽刺的话意思就是在讽刺天子只知道守着自己的地位,不做任何实事,而正是因为天子的昏庸无能...

明朝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话吗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主要是对明王朝永乐帝迁都北京和崇祯帝吊死煤山的历史事件的形容 。因地理位置上,明王朝首都京师靠近边关重镇山海关,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间对此称为“天子守国门”。公元1662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因明王朝“社稷亡,君王死”。所以用“君王...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为何能深入人心?
鄙人认为这句话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古是因为,古代中国强调,“万方有罪,罪在朕恭”,这才有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无限连带责任。而近代中国经历悲惨的过往,却让国人在对比下,意识到,封建独裁下,一个人的血肉之躯,如何能担负“天大的责任”,故此&...

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明朝哪位说的...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是由后人总结而成的。1414年(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蒙古后,班师回朝于北京时如是说:“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是何意?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
在这里,“君王”指代崇祯,“社稷”指代摇摇欲坠的大明朝。意思就是崇祯自缢身亡,没有抵抗,却选择了自杀。当然了,对于崇祯而言,褒贬不一,这句话也没有绝对的褒义或者贬义。毕竟崇祯登基的时候,手下无人可用。总的来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

理塘县18947895138: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什么意思 -
尾维再克: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意思是:作为国家的天子,需要守卫国家的国门;作为国家的君王,需要为国家的社稷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这句话强调了国君应该承担起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以及为国家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理塘县18947895138: 求一部小说 主角是明朝的皇上 刚开始被抓以后说出了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
尾维再克: 因为明朝首都的北京离当时的宣大防线很近,你看看现在的居庸关八达岭长城和北京城有多远,基本就是天子镇守在国境线上的,所以是天子守国门啊.

理塘县18947895138: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形容的历史上哪个朝代及原因
尾维再克: 明朝,为防备鞑靼与瓦剌,明成祖迁都北京并5次征讨鞑靼与瓦剌,是为天子守国门;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送走太子,并迫妃子自尽,杀公主,自缢于煤山是为君王死社稷.

理塘县18947895138: 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明朝哪位说的? -
尾维再克: 此话是明朝一个叫敖英的人写的,写在了他的私人笔记《东谷赘言》里,其中有句话写的是:我朝国事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此人为正德16年进士,最后官至四川布政使.

理塘县18947895138: 天子守国门 君主死社稷 出自哪里 -
尾维再克: 这两句话均出于明朝,一出于明初,一出于明末.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

理塘县18947895138: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真的么?
尾维再克: 是的,大明无汉朝时的和亲,无大宋和满清时的赔款,割地. 大明有土木之变时天子守国门,同仇敌忾抵御瓦剌,有末代崇祯帝那样为江山而死的英雄气节.大明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明是一个不断被歪曲历史的伟大朝代,是我华夏最后一个正统的王朝.

理塘县18947895138: 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还有一句话形容清朝的,和这句对应. -
尾维再克: 大清帝国275年,和万年亲,赔万亿款,割万里地,屠万亿民,天子弃国门,君王万里遁

理塘县18947895138: 无两宋之岁币,无汉唐之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求翻译!急! -
尾维再克: 这个就是明朝的祖训,也是明朝的国策吧.不合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朝是个很有骨气的王朝,皇帝被俘了都没有屈服过,最后灭亡的时候,皇帝也是自杀的

理塘县18947895138: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出处及由来?出处是什么?由来呢?有什么故事吗?请详细写一下······拜谢! -
尾维再克:[答案] 我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