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见孔子有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玉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路见孔子 孔子告诉子路的道理是什么~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此以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①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②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③释:放;策:马鞭子。   ④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反:反对,引申为“丢弃”。   ⑤谏:直言规劝,批评;圣:通达,明智。   ⑥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   ⑦揉同“煣”,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⑧犀革:犀牛的皮制品。   ⑨括: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   ⑩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敬:感谢。命:吊问之词。好乐:喜好。益:增长。   11.见:拜见   12.好乐:喜好   13.益:好处   14.受:承受   15.再:第二次   16.益:通溢 满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朋友的缺点,品德就容易有缺失。赶马不能放下马鞭,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还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君子不可不学”:学习、学问的重要性。

这段文章通过子路见孔子时的一段对话,生动地记叙了孔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说服子路的教育过程,同时也记叙了子路从不想学习到决心学习的认识过程。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正确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师爱生。教师必须热爱青少年,要耐心地、认真地、千方百计地教导他们。对待学生的过错,应摆事实讲道理,要和风细雨,切忌粗暴。不应申斥、挖苦,更不能打骂,“L!他们心悦诚服,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子路见孔子》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势利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谈话善于运用比喻说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意义。由此可想到与《为学》中的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与此观点一致。

【原文】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而受教。”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君王没有遇到敢于进谏的大臣就会犯过错,迷失方向,有才能的人没有能够教会自己的朋友就会听不到正确的意见和建议。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射穿犀牛的皮,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指教。”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势利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子路拜孔子为师的故事?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意思是南山有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我本来就有这种能力,何必要再去学习。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孔子说完,子路听懂了,真是听懂了,赶忙拜孔子为师。

子路问学文言文翻译
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吊问。”。 2. 子路问学的古文 【原文】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

子路传文言文翻译
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吊问。” 2. 子路见孔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无谏...

孔子劝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子劝学原文释义
后端安上羽毛,箭就能射得更快更准确更有力了吗?用它来射犀牛,不是射得更深入吗?学习就是这个道理,让一个人在原有的能力上再增添更好的能力,才能不断进步呀!”子路听了,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诚心诚意地跟随孔子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了不起的人物。

子路见孔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出自战国 孔子与其学生编订的《孔子家语》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妈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

如果有一天,你我在路上遇见了孔子,我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夫子你能教我有一统天下的能力吗,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军可夺帅也,...

子路初见孔子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子路初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御狂马者不得释棰策也操弓不反檠.弓不反于檠然后...

子路见孔子翻译文言文翻译
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3. 子路见孔子的文言文翻译可以给我吗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 」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

如果有一天,你在路上遇见了孔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先生,久仰大名,不知可否去寒舍一坐,和在下探讨几分

蒲江县15595113316: 子路见孔子 孔子告诉子路的道理是什么 -
孛柯氨酚:[答案]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

蒲江县15595113316: 从子路见孔子中获得什么启示 -
孛柯氨酚: 孔子博学精通,思想深远,令人佩服……也说明学无止境……做人要接受好意见方能成材~

蒲江县15595113316: 文言文《子路见孔子》中的孔子想要告诉子路的道理是? -
孛柯氨酚:[答案]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利势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

蒲江县15595113316: 文言文《子路见孔子》中的孔子想要告诉子路的道理是? -
孛柯氨酚: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利势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蒲江县15595113316: 子路见孔子 孔子是用何种方式向子路阐明了什么道理 -
孛柯氨酚: 孔子利用比喻的方式向子路阐明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即使是很适合做某事,学习之后也能予以加强.

蒲江县15595113316: 子路初见孔子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孛柯氨酚: 学习是人必不可少的

蒲江县15595113316: 文言文 子路问学的启示 -
孛柯氨酚: 【原文】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子路曰:“南山有竹...

蒲江县15595113316: 子路见孔子的问题1.孔子和子路的观点各式什么2.本文对你有何启示 -
孛柯氨酚:[答案]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势利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

蒲江县15595113316: 子路见孔子受到什么教?子路见孔子受到什么教育
孛柯氨酚: 孔子的教诲使子路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从此开始努力学习.

蒲江县15595113316: 子路见孔子主要内容 -
孛柯氨酚: 主要内容: 子路原是个粗鲁的人,他不想学习,认为学习没什么用,而孔子循着他的比喻,也用比喻教育他努力学习,认真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 开导别人 要有耐心,而且方法要巧妙.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