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丰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谈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他提出的措施?~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谈话的中心论点是: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提出的措施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具体的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做到以上这些就可以达到王道了。

其恒晋文之事,在梦蝶谈论的话中,他的一些提出的措施也是非常好。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及翻译及重点词翻译
孟子往往笼统反对武力,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显得过于天真、简单。孟子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与当时的社会却有很大距离,所以是行不通的。《齐桓晋文之事》学习切入点:(1)文体切入法 作为一部对话体的散文集中的代表篇目,自然有不同于其他文章的...

齐桓晋文之事的注释
(2)齐宣王:田氏,名辟疆,齐国国君,前342年至前324年在位。(3)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4)仲尼:孔子的字。道:述说,谈论。儒家学派称道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不主张“霸道”,...

悦读经典之《孟子·齐恒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重要片段——《孟子》“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

齐桓晋文之事讲了什么内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王室衰微,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各诸侯国,于是各个诸侯国间就掀起了一场长达数百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兼并战争,在这一期间,能够在各个诸侯国中实力、号召力执牛耳者,就会被尊奉为霸主。1、齐桓晋文之事是一篇课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2、齐桓晋文之事...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以“缘木求鱼”喻指
【成语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战国时期,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但是,当时各国君王对孟子的主张并不感兴趣,都一心想用武力统一天下,称霸中原。后来,齐宣王即位。齐宣王喜爱文学游说之士,孟子在齐国深受礼遇。一次,孟子在和齐宣王交谈...

《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的翻译及讲解?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主张为什么说服了齐宣王,但是秦始皇还是用霸道统 ...
孟子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太大,而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他的主张的核心是置民以足够的恒产,包括土地和住宅。当时土地私有,国君不可能无偿剥夺各级贵族的土地分给穷人。国君又无法用赎买的方法先把土地公有,再发给穷人。所以孟子其实是画了个美好的大饼。务实的君王不可能采用他的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与翻译一起?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的翻译
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该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齐桓晋文之事》。所在段落原文: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一一对应
《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及翻译及重点词翻译。 —— (2)以 [yǐ],译为:做动词使用,解认为。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3)爱 [ài],译为:做动词使用,解吝啬。例子《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丰?。”《齐桓晋文之事》出自先秦的孟子及......

余干县13428775307: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阐述的政治观点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
倪汤还原:[答案] 答案: 解析: 阐述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政治观点,表现了“民贵君轻”、“得民心斯得天下”的民本思想.

余干县13428775307: 《齐桓晋文之事》谈话中孟子提出怎样的主张 -
倪汤还原:[答案] 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

余干县13428775307: 《齐桓晋文之事》 中心思想 -
倪汤还原:[答案]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余干县13428775307: 孟子在(齐恒晋文之事)一文中宣扬了什么思想?你对这种思想如何评价 -
倪汤还原: 他的主要观点是该篇的结尾部分,论述了古代的士的问题(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关于这一点,余英时先生有过详细的考察,汝其细参之

余干县13428775307: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宣扬了什么思想?子的《秋水》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 -
倪汤还原: 一丶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我觉得,这种思想是好的……毕竟仁政总比暴政好! 二丶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有了学业是无止境的,不能放弃,因为未来的路是无限的. 三: 1丶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丶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3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余干县13428775307: 孟子在(齐恒晋文之事)一文中宣扬了什么意思?你对这种思想如何评价 -
倪汤还原:[答案]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方顺着...

余干县13428775307: 一、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宣扬了什么思想?你对这种思想如?
倪汤还原: 第一题:1、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讲儒家的“仁术”,以羊易牛并非吝啬于牛比羊更值钱,只是见到了牛的惨状而心痛,所以要下人换上一只(未见过的)羊.用这则...

余干县13428775307: 简述《孟子チ6ᆭ1齐桓晋文之事 》的写作特点 -
倪汤还原: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余干县13428775307: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人政的内容 -
倪汤还原: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 孟子的保民和...

余干县13428775307: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
倪汤还原:[答案] 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