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的翻译

作者&投稿:喻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义哉。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治”是什么意思?~

《寡人之于国也》是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意思就是: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这里的”治“是指”用“或”顾“的意思。

孟子一生都在极力地推行仁政,因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得思想,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的意思是“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
齐桓晋文之事(选段)
先秦:孟子及弟子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释义: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72502.aspx

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该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齐桓晋文之事》。

所在段落原文: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慎重办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文学鉴赏:

本文铺张扬厉,纵横恣肆,各段之间又联系紧密,一气呵成。孟子散文的气势源于他坚毅的人格,他对自己的主张,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广博的学问,气盛则言宜,所以谈起话来理直气壮,刚柔相济,词锋犀利。

但本文不仅波澜起伏,气势磅礴,而且逻辑上十分严密,一环扣一环,表面上散漫无纪,实则始终围绕“保民而王”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础,进而论述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

不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欲,所以又力论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至此,孟子才展开仁政蓝图,令齐王心动目眩,迫切希望实行王道,于是孟子又向齐宣王说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全文如滔滔江河,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的意思是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出处:战国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文: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齐桓晋文之事》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在写作上比较曲折委婉,层层深入,而且说理既逻辑严密,又注意形象生动。



赡,有充足的意思,更多解释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79220.htm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种情况下恐怕救助将死之人还来不及呢,哪里还顾得上施行仁义道德

这是救人家于危境而且怕不彻底,哪还用得着以礼仪来治理呢?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而现在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妻儿,好年成也还是一年到头受苦,坏年成还避免不了饿死。这(就使百姓)连维持生命都怕来不及,哪有空闲去讲求礼义呢?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37]救死[38]而恐不赡[39],奚[40]暇[41]治[42]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43]反其本矣。五亩[44]之宅,树之以桑[45],五十者可以衣帛[46]矣;鸡、豚[47]、狗、彘[48]之畜,无失其时[4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

《孟子.梁惠王上》的全文
全文: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

孟子的性善论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孟子的性善论中包含着对不良社会环境的批判意识,同时也为改变这种社会现实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孟子批判当时的社会现状:“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因为人民的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惟救死而恐不...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

《先秦散文·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鉴赏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唯救死而恐不赡(79),奚暇治礼义哉(80)!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救死扶危的解释
救死扶危的解释救护 生命 垂危者, 照顾 危亡者。 词语分解 救死的解释 拯救 濒临 死亡的人详细解释.拯救将死的人。《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谋求活命。 宋 陆游 《跋<花间集>》 之一 :“方斯时, 天下 岌岌,生民救死不暇, 士大夫 乃流宕如此,...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翻译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77),奚暇治礼义哉(78)!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79)!五亩之宅(80),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81);鸡豚狗彘之畜(82),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83),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齐桓晋文之事》注解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教死而恐不赡, 惟:仅只。救死:救于死,(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不赡(shàn),不足,来不及。赡,足。 奚暇治礼义哉! 奚:哪里。暇:空闲。“奚”和“暇”在这里都用作状语。治:讲求。 王欲行之, 之:指王道。 则盍反其本矣。 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全文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更多...

襄城县17593262698:                 ,奚暇治礼义哉?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
陟磊碘佛:[答案]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襄城县17593262698: 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义哉.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治”是什么意思? -
陟磊碘佛: 《寡人之于国也》是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意思就是: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这里的”治“是指”用“或”顾“的意思.孟子一生都在极力地推行仁政,因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得思想,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襄城县17593262698: 文言文 高考热点求真相 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义哉?此:惟:瞻:奚:暇:治: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望:就:而:不见:所畏:请给出... -
陟磊碘佛:[答案] 我看还是我来说吧!这只怕救人使其免于死命还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治冶礼仪呢?(我记得原文大概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意思)此:这,是代词.是指此惟可以看作一个句式,是连着来讲的.瞻:是看的意思,如果要引申使它在这里翻...

襄城县17593262698: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_________?王欲行之,_________.(《齐桓晋文之事》 -
陟磊碘佛:[答案] 答案:奚暇治礼义哉 则盍反其本矣

襄城县17593262698: 此惟救死而空不詹,奚暇礼义哉 的翻译 -
陟磊碘佛: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你打错个字,这里是恐不是空!】这是救人家于危境而且怕不彻底,哪还用得着以礼仪来治理呢?

襄城县17593262698: 《孟子》中“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中的奚暇”是什么?
陟磊碘佛: 奚暇:怎么顾得上.奚:疑问词,哪里,怎么.暇:余暇,空闲.

襄城县17593262698: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的翻译 -
陟磊碘佛: 赡,有充足的意思,更多解释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79220.htm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种情况下恐怕救助将死之人还来不及呢,哪里还顾得上施行仁义道德

襄城县17593262698: 关于齐恒和管仲的文言文 -
陟磊碘佛:[答案]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

襄城县17593262698: 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陟磊碘佛:[选项] A.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C.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襄城县17593262698: 齐桓晋文之事最后一段内容是什么 -
陟磊碘佛:[答案]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66),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67),无不为已.及陷于罪,...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75),奚暇治礼义哉(76)!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77)!五亩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