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主张为什么说服了齐宣王,但是秦始皇还是用霸道统一天下?

作者&投稿:歧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孟子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太大,而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他的主张的核心是置民以足够的恒产,包括土地和住宅。当时土地私有,国君不可能无偿剥夺各级贵族的土地分给穷人。国君又无法用赎买的方法先把土地公有,再发给穷人。所以孟子其实是画了个美好的大饼。务实的君王不可能采用他的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②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③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④也。无以⑤,则王乎⑥?”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⑦民而王,莫之能御⑧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⑨知吾可也?” 曰:“臣闻...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的文章和译文
1、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

齐桓晋文之事中“王笑而不言”表达了什么意思?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对齐宣王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就是在这里出现了王笑而不言这句话,之后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呢?这些...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引用诗经说明什么?
看人不应以成败而论,譬如:齐恒公,这样的中主,有了管仲的辅佐,就强大,就高明;可没了管仲,就一塌糊涂,最后死了都没人管。可见,孟子对这个事理已经看得相当清楚了的~~《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对照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

悦读经典之《孟子·齐恒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重要片段——《孟子》“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

从《齐桓晋文公之事章》看孟子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孟子》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1、长于辩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文学散文的性质。他论辩的方法大多是产用类比论证的方法。2、善于运用比喻论证。3、气势浩然,感情激越,具有浩然之气。4、平易晓畅、精炼简约的语言风格。 结合本篇《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加以分析: (1)文章在说理过程中,多处以生动的故事...

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说理特点简单概括
孟子在论说的主动权钓把握上和千回百转、迂回前进、游刃有余的说理过程上,更为人称道。他一步一步牵着齐宣王的鼻子走到自己的“仁政”之路上来,其中弃“齐桓晋文之事”,谈“保民而王”之术,避实就虚,弃异求同的话题选择;用“以羊易牛”的小事,发掘对方长处,给予对方信心,缩短双方距离...

孟子如何运用破立相结合的方法确立观点?
二、善于因事设喻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了五个比喻。这五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浅显明白而设想新颖,能够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类比,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切中要害,具有一种不容辩驳的力量。三、孟子的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很富有鼓动性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是...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一一对应
《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及翻译及重点词翻译。 —— (2)以 [yǐ],译为:做动词使用,解认为。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3)爱 [ài],译为:做动词使用,解吝啬。例子《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丰?。”《齐桓晋文之事》出自先秦的孟子及......

安福县18078541033: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人政的内容 -
包帘麦角: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 孟子的保民和...

安福县18078541033: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为什么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包帘麦角: 你问的这句话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里面的一句,字面意思是:如果按照您的所为,去实现您的抱负,尽力尽力去做了,以后必然会有灾祸. 之所以孟子这样说,是因为齐宣王一心想实现独霸中原的梦想.但是,齐宣王的所思所为很难成功,因为他对内没有施行仁政,不具备称霸的实力,也得不到人民广泛地支持,只靠战争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 满意请采纳.

安福县18078541033: 孟子分几步劝说齐宣王实施王道 -
包帘麦角: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

安福县18078541033: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包帘麦角: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安福县18078541033: 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中,运用了什么事例来说明什么道理 -
包帘麦角:[答案] 事例: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讲儒家的“仁术”,以羊易牛并非吝啬于牛比羊更值钱,只是见到了牛的惨状而心痛,所以要下人换上一只未见过的羊.道理:从政者应放弃霸道,施行王道,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只有仁政才是治国之道...

安福县18078541033: 齐桓晋文之事的问题,,急上加急!!!!! -
包帘麦角: 1.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 2.孟子希望齐宣王接受他所提出的意见,施行王道的仁政. 3.齐宣王听见孟子说他可以做到保民而王天下,反问孟子说,你怎么知道我可以? 齐宣王也许听了这句话,相当高兴,...

安福县18078541033: 《齐桓晋文之事》谈话中孟子提出怎样的主张 -
包帘麦角:[答案] 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

安福县18078541033: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阐述的政治观点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
包帘麦角:[答案] 答案: 解析: 阐述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政治观点,表现了“民贵君轻”、“得民心斯得天下”的民本思想.

安福县18078541033: 孟子在(齐恒晋文之事)一文中宣扬了什么思想?你对这种思想如何评价 -
包帘麦角: 他的主要观点是该篇的结尾部分,论述了古代的士的问题(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关于这一点,余英时先生有过详细的考察,汝其细参之

安福县18078541033: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
包帘麦角:[答案] 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