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作者&投稿:前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中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什么意思?~

①毋意——不主观臆测;②毋必——不绝对肯定;③毋固——不拘泥固执;④毋我——不自以为是。
出自《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李零先生在《丧家狗》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主观。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则译为“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一无亿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
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译为:“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认为,什么是我,是最大的问题,孔子的“无我”与现代理论差距太大,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原文】
9·4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注释】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执己见。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翻译: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不主观猜疑,不做绝对化判断,不固执己见,没有自私之心。

出处:《论语·子罕》

孔子所戒绝的这些毛病,在今天却屡见不鲜,给人们的沟通带来很大的障碍。 

意:随意猜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总会有人把猜测臆想的当作事实来陈述。没有亲见亲闻的事情,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讲到唾沫横飞,眉飞色舞。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肯定传到面目全非。这都是因为加了自己臆想之故。 

必:一定,指绝对化的判断。人们讨论问题,下论断的时候,常会一口咬定。“一定”、“绝对”、“全都”、“从来”,这种用词很多。本来是想用来加强语气,强调观点。但事情总是复杂的,这种绝对化的、全局性的判断,往往并不靠谱。 

固:固执己见,几乎是沟通、辩论中最常见的毛病。有的是因为主观性太强,对自己太有信心,觉得自己肯定不会错;有的则是好面子,不愿意认错。有时候明明知道错了,嘴上却总是很硬。这种沟通对象是很让人郁闷的。

我:是指带有私心。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立场。但有些人有私心,但说起理由来却冠冕堂皇。这也会给真正的沟通、辩论带来很大困难。

扩展资料: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子罕



《论语·子罕第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弃绝四种思想行为:一、不任意;二、不一定如此;三、无可无不可;四、平常,不标榜、不特异。

通俗解释:不放任,不钻死胡同,不固执,不自我。

“四绝”境界:

一、凡为人处事需有法则。贤人以道为度,世人则须以理智为度,遵循人伦法律。

二、人如何面对世界,适应时事?“毋必”,就是不要求人生一定要如何,做一件事必然要怎样。

三、“毋固”,不固执己见。我们想求一个不变、固定的,不可能。能变毋固,可得身心自在。

四、闻道者,可和光同尘。唯道是从,我之不存。毋我之意可与孔子的另一名言互注:“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子罕第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李零先生在《丧家狗》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主观。
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则译为“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一无臆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
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译为:“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认为,什么是我,是最大的问题,孔子的“无我”与现代理论差距太大,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毋意,是说孔子作人处世,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毋必,是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样的结果,能适应,能应变。毋固,是不固执自己的成见。毋我,是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他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就是佛教的平等相。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下面是一个儒生也是佛教徒的解释: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这是孔子的学生记录孔子的日常生活态度,说“子绝四”。 其实,孔子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的人,他岂止绝四呢?凡是不合理的事,他都断绝,不去做,所以不止四。不过这些门人没事找事,在这么多里头就说出这四样,那么他们说出四样,我们后人说出八样、十六样、三十二样,越讲越麻烦,越讲越多。
  孔子本身是一个“内密菩萨行,外现凡夫身”的人,他所行所做,都值得人做为榜样,做为一面镜子。我相信这个记录孔子一定不知道,是弟子偷偷地记录出来,说这是我们夫子的长处。
  其实夫子的长处不止这样,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不逾矩”不只是说规矩的矩,而是连妄想都没有了,孔子没有什么妄想、妄念。
  绝四,第一个就是主观,毋意:意是主意,可是孔子没有什么主观、意气,因为他毋我。
  为什么他毋必?必是必定,是个专制、独裁,就是我说这个样子,就一定要这个样子,不这个样子不行的!这是专制者的态度、独裁者的思想。
  孔子不独裁,即使他做皇帝,也是“吾从众”,其实毋必也就是“吾从众”。例如臣子应该在下边拜皇帝,可是对老年人可以优待他;好啦!你可以到上边来,不用拜了,你平身免礼了。总之,合乎大众的,他就去做,不专断独裁。
  毋固:固是固执不通,是愚而好自用,见而好自专。本来是愚痴的,他却认为他那个愚痴的办法比谁都好。见而好自专,专断独裁,也是犯了第二个“必”的毛病。
  毋我: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为我自己做打算的,这叫做“我”。因为孔子没有我,所以什么事也没有“必”,也没有“意”,也没有“我”,也没有“固执”,都没有了。
  前面那三个,就因为有个“我”,所以才会有那些个毛病,你若是“我”都空了,不为自己自私、自利,那个“我”在什么地方?所以说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也包括在这四个之内。
  为什么孔子能这么样?因为他“无我”,没有我执,我执已经空了。我执空了,这是菩萨的思想、菩萨的心肠,才能空我执;若不是菩萨的心肠,就空不了我执。好像现在的人,我要谋求我的利益,我要知道多一点,我要多看一点书,我要超过人!你若是有超过人的这种思想,这就是“我”了;那么说没有超过人的思想,我就什么也不干了,做一个躲懒偷安的人?那又不对了。所以你太过也不是中道,不及也不是中道。你若没有到这个程度,故意表现,假装一个“无我”,人家也是看得出来的,这个地方就要有真功夫,平时要有诚心。
  你没有那个“意”,也可以说不争了,意气用事就要争,有主观──“我要这样的!”那完了,这就有决定性的。“必”就是固执,就是──谁说都不行,我就是要这样,我就是要固执!抱著「我”,拳拳服膺。“我”,就是──我这个道理,比你们都高!结果搞得身败名裂,都是因为固执。
  所以最后一个“毋我”,前面第一个“毋意”,中间“毋必”、“毋固”,就因为孔子无我执,把“我”看的很超然,所以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人为什么惹祸?为什么搞得不快乐?为什么烦恼?就因为意、必、固、我,这都是心意识所想的,不是真理的所在处。
  所以孔老夫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呼吸器,如果没有孔老夫子,中国人的生命都没有什么价值。那么反对孔老夫子的人,可以说都不是人,不懂得人性,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一个人,所以才要反对,但是偏偏有这一类的众生,要反对孔老夫子。
  为什么反对孔老夫子就不算一个人?因为孔老夫子所教导的是五伦、八德、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人人所必须要明白的。人人若能把仁、义、礼、智、信做得圆满,人的资格就圆满,如果不懂仁、义、礼、智、信,可以说不是人,为什么呢?可以说是一般畜生,不是人,没有人性。

[原文]9.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翻译]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9-4子绝四毋意




除却意必固我
《论语》学习之 90401 【原文】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白话】夫子平日里绝无这四种心,一无臆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 思考之一】意必固我是病吗?“意”即私意。《集解》说“常人师心徇惑,自任己意。孔子以道为度,故不任意。”或有看作“念头”“...

孔子四绝是什么?
孔子思想有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即不要犯主观主义,要用事实说话。毋必,就是要认识到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不要轻易的肯定或否定,不要犯极端化、绝对化的错误。毋固,就是不要墨守陈规,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要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毋我,就是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

孔子“四毋”是什么?
孔子“四毋”:《论语》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绝”是指没有,“毋”是与“无”字,“意”与“臆”通用。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孔夫子一点也没有四种毛病,这就是不凭空臆测、不主观武断、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这也就是说孔子第一他从不主观臆测,用现代语言来说要坚持...

毋必毋意毋固毋我什么意思
毋我指不在过于自我,什么事情都只想到自己,顾及不到别人的感受,更不要自以为是,过于以自己为中心。要做到这些,就要能做到经常反省自我,看淡虚荣心,脚踏实地实实在在,远离那些虚头巴脑的事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自《论语·子罕》子绝四 1、毋意:不主观臆测 2、毋必:不绝对肯定 3、...

不要求必须绝对化是指孔子四戒中的什么
孔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学说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时时处处事事强调要加强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同时又竭力戒除自以为是和狂妄自大。在《论语-子罕》中,他的弟子对他的评价是:“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说孔子不主观臆断,不绝对武断,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毋意”...

论语四毋的现实意义
论语四毋的现实意义如下:论语中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孔子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孔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这四个“毋”就是四个“杜绝”,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杜绝了主观猜疑,杜绝了定要实现的期望,杜绝了固执己见之举,杜绝了自私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毋意...

《论语》子罕篇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首先,孔子教导我们的是"毋意",即避免主观臆测。他强调,面对事物,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应仅凭个人的想象或猜测去判断,而应以事实和理性为依据。这样的处事方式,有助于我们保持冷静,避免因主观情绪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其次,孔子提出的"毋必",意在教导我们避免绝对化和僵化。他提醒我们,世间万物皆...

子绝四出自哪里的哪部书?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说的是孔子一生行为做到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的绝四行为标准被后人称为孔子的“四毋追求”。这里的四毋是孔子一生始终以此为戒的行为道德标准,是孔子之所以超越普通人而成为圣人的原因之所在。

《论语》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请根据其意蕴,联系自己的...
示例:面对丰富的生活,请多一分淡泊,不必一定拥有,为利益所迷惑;面对复杂的社会,请多一分包容,不要固执己见,为情义所迷惑;面对精彩的人生,请多一分平和,不要有自私之心,为生死所迷惑。(注意从孔子的话中引申,答出两例即可,6分)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意思是:不随意猜测,...

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是什么意思
wú gù 毋固 词语解释 (1).谓不可鄙野而不知礼。《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 孙希旦 集解:“固,谓鄙野而不达於礼……此言将适人之所居,凡事当求合礼,而不可失之鄙野。”(2).谓不固执拘泥。《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朱熹 集注:“固...

曲周县18533611757: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解释这句古文的意思? -
金茅益心:[答案] 不悬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说简单点,就是《论语》里赞美孔子的那句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原文】 9·4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注释】 (1)意:同臆,猜想、猜...

曲周县18533611757: 论语中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什么意思 -
金茅益心: 意思如下: 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②[毋意]不凭空揣测.③[毋必]不全盘肯定.④[毋固]不拘泥固执.⑤[毋我]不自以为是.供参考.

曲周县18533611757: 《论语》中“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什么意思?准确点 -
金茅益心:[答案] 毋意 不主观臆断.《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必 不持绝对的态度.谓能因时变通.毋固 谓不固执拘泥.毋我 谓无私见,不自以为是

曲周县18533611757: 问一哈" 子绝四: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的详细意思是什么?wu -
金茅益心:[答案] 【原文】 9·4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注释】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执己见.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

曲周县18533611757: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金茅益心:[答案] 无主观意见,无必然的,不固执己见,不是只有自己,不想别人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曲周县18533611757: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金茅益心:[答案] 《论语.子罕》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有四个绝学,不以主观意识妄断客观现实,不犯绝对主义错误凡事辩证看待,不固守成规而深知变通,不存我见以事实说话. 大意如此,其实过之.个中深意还需仁者...

曲周县18533611757: 孔子四绝是什么? -
金茅益心:[答案] 孔子思想有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即不要犯主观主义,要用事实说话.毋必,就是要认识到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不要轻易的肯定或否定,不要犯极端化、绝对化的错误.毋固,就是不要墨守陈规,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

曲周县18533611757: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翻译 -
金茅益心: 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论语》

曲周县18533611757: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金茅益心:[答案] 无主观意见,无必然的,不固执己见,不是只有自己,不想别人

曲周县18533611757: 论语中的一句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帮我看看怎样欣赏这句话,要有评论. -
金茅益心:[答案] 【原文】 9·4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注释】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执己见.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