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贞观政要》的翻译

作者&投稿:熊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贞观政要》翻译,还有原文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魏征:“近来朝臣都不议论政事,这是为什么?”魏征回答说:“陛下虚心纳谏,本来应当有话说。然而古人说过:‘不被信任的人劝谏,会被认为是毁谤自己;已被信任而不劝谏,就叫做尸禄。’但是人的才能气度,各有不同:胆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怕不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禄位的人,怕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所以大家沉默不言,应付着混日子。”太宗说:“这些现象确实像你所说。我常想,人臣要劝谏,动辄害怕有死亡之祸,这和赴鼎镬被烹杀、冒刀剑被斩杀又有什么两样?因此忠贞的臣子,并非不想竭尽忠诚,竭尽忠诚实在太难了。所以夏禹听了好的意见要拜谢,岂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如今敞开胸怀,接受谏诤,你们无须因为害怕而不敢把想说的话说出口。”

2. 谁能帮我找贞观政要的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

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

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

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3. 贞观政要的翻译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越王贞是长孙皇后所生。

是太子介的弟弟,因为聪敏绝伦,唐太宗特别宠爱他。有人向太宗打小报告说,三品以上的大臣们都看不起越王,其用意是想借此诋毁侍中魏征等,激起了太宗的愤怒。

唐太宗一听说大臣们看不起越王贞,便怒火中烧,立即登上齐政殿,命人把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叫来,大发雷霆地说:“我有一句话,要向诸位说明白。你们不要以为自己是三品高官就觉得了不起,看不起我的儿子越王贞。

难道前朝的天子是天子,现在的天子就不是天子吗?我见隋文帝的儿子们,经常阻碍达官以下的大臣们做事;我绝不会象隋文帝那样放纵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们有时也可能做错事情,但诸公应该包涵一点,不能因此就瞧不起他们。如果我也放纵他们,你们办起公务来能那样顺利吗!”玄龄等吓得全身发抖,都纷纷跪下谢罪。

唯独魏征正色说道:“我敢保证,现在的大臣们,绝没有人瞧不起越王,陛下何必发这么大的火呢?按礼说,我们这些大臣与你的儿子是一样的,《左传》上说,王的大臣地位虽然不高,却在诸侯之上。齐桓公建立霸业后,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召集各诸侯国开会,周天子的地位比诸侯要高是,所以齐桓公没有资格召天子来参加诸侯们的会议,于是周天子便派了个大臣参加会肌籂冠饺攉祭圭熄氦陇议,说明周天子派的这个大臣的地位是与诸侯是平等的。

陛下的儿子与春秋时的诸侯地位相当,我们这些三品以上的大臣与周天子的诸侯地位相当,也就是说,我们这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和陛下的儿子的官品是相等的。既然官品是相等的,就应该得到陛下相同的尊重。

纵然我们这些大臣做事做得小有不是,越王又有什么资折辱我们呢?如果国家纲纪败坏,有没有资格进行折辱那就不知道了。况且隋文帝不知礼制,宠信诸王,放任诸王多行无礼,不是也罢黜了一些犯罪的王子吗?隋文帝的做法是不值得效仿的,陛下不应该去和隋文帝相比,隋文帝哪里值得一提呢?”唐太宗听了这些话,脸上有了笑容,向群臣说:“魏征刚才的话很有道理,不能不让人佩服。

我说的话,是带着自己的偏爱;魏征所说的,是国家的大法。我原来忿怒,自已觉得有道理不用疑问,现在听了魏征的话,才觉得并不在理。

当皇上的说话,真是不容易啊!”于是把房玄龄等都召来深深地批了一顿,赏赐给魏征一千匹绢。

4. 大家帮个忙

《贞观政要》写作的目的:让国君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晏子的真正用意: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晏子用的方法是欲擒故纵 旁敲侧击 从侧面说服别人改变主意 劝皇帝施仁政“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意思: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5. 《贞观政要》部分翻译

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

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败事后,被籍没入宫。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

暴虐到极点,怎会不灭亡呢?”王离座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太宗说:“哪有杀人而夺取其妻的道理,你却问我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王回答说:“我见到《管子》书里说:齐桓公到了郭国,问那里的父老:‘郭国为什么会灭亡?’父老说:‘因为郭君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齐桓公说:‘照你所说,他是个贤君啊,怎会灭亡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却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不能摒弃,所以灭亡。

’如今这个妇人还在陛下左右,所以我猜测陛下的心意认为这样做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不对,那就是所谓知道邪恶而不能摒弃了。”太宗听罢大为欣喜,夸他讲得好极了,马上命令把这个美人送还给她的亲族。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 贞观十年,魏徵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①。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②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子曰:“...

文言文《贞观政要》的翻译
1. 文言文《贞观政要》翻译,还有原文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

《贞观政要 诚信》的翻译是什么?
”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译文】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斥退皇帝身边那些佞邪的小人,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臣,你知道佞臣是谁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

太宗自省的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当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被百姓所怨恨。只想得到正直忠诚的人纠正劝谏,好让我的视听能和外边相通,使百姓没有积怨。此外近来见到来奏事的人,常常显得心怀恐惧,连讲话也变得语无伦次。平时奏事,情况尚且...

贞观政要求谏全文翻译及赏析
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出处:出自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之《求谏》。

《贞观政要·务农》原文及赏析
贞观二年,京城大旱,蝗虫成灾。唐太宗亲自到农田去看稻谷,看见蝗虫猖獗,就抓住几只并骂道:“百姓视稻谷为生命,你却把谷子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如果说百姓有罪过,那么责任也只在于国君一人,如果你真的有灵性,就应当只啃噬我的心脏,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就要把蝗虫吃掉,左右的臣子急忙劝阻...

《贞观政要-贪鄙》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

贞观政要论公平文言文翻译 请翻译贞观政要论公平
《贞观政要·论公平》翻译: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秦王府的老部下没有做上官的,他们都埋怨陛下,说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先安排了官职。”太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丹朱、商均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却废黜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翻译: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谏良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能够和谐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自以为贤明,大臣又不去纠正君主的过失,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 臣子...

贞观政要论求谏原文及翻译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求谏》)译文:贞观初年,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至于像隋炀帝残暴淫虐,臣下都把嘴闭起来不讲话,最后终于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灭亡。前事不远, 你们今后每当看到事情有不利于百姓的,必须直言...

富宁县13230472314: 文言文《贞观政要》翻译,还有原文 -
系勇耳聋:[答案]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

富宁县13230472314: 贞观政要翻译 -
系勇耳聋: 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然徵犯颜切谏,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翻译: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征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所以我器重他.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翻译:人们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刚才错了,现在可以了吧?

富宁县13230472314: 贞观政要的翻译 -
系勇耳聋: 贞观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 上言者: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①?我必不赦者,正为...

富宁县13230472314: 贞观政要的翻译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 -
系勇耳聋:[答案] 唐朝贞观三年,太宗李世民对担任司空的裴寂说:“要是有大臣呈上奏报的折子内容很多,我一时看不过来时,我就把折子贴在墙上,每天出来进去都要看一看.用这种方法告诫自己不懈怠的原因,就是想方设法了解大臣们上奏...

富宁县13230472314: 《贞观政要》部分翻译 -
系勇耳聋: 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败事后,被籍没入宫.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暴虐到极点,怎会不灭亡呢?...

富宁县13230472314: 贞观政要.翻译 -
系勇耳聋: 难道忘了吗,他对大臣房玄龄说,老百姓知道后,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一定恨国君,平常放在宫中饲养,确是很有益的.'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这是第一条罪状.一天.皇后劝谏说;其他诸侯知道后,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唐太宗大怒:“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要杀那养马的宫人:'你把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

富宁县13230472314: 《贞观政要》翻译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 -
系勇耳聋: 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圭吃饭实闲谈,当时有一个美人在旁边侍后,她本来是庐江(守备)王瑗的宠姬,王瑗战败后被抓到宫里.太宗指着她对王圭说:“王瑗是个无道之人,把她丈夫杀了后又把她纳为妾.这么暴虐的人,怎么会不被...

富宁县13230472314: 关于贞观政要 译文贞观十年,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或言 三品以上皆轻蔑王者,意在谮侍中魏征等,以激上怒.上御齐... -
系勇耳聋:[答案] 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魏王,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宠异.”② 按照常例,皇子... 太宗特别命令他可以乘小舆上朝.⑤李泰的封地比李恪多一半,《唐会要》记载:贞观二年五月,吴王恪除使持节大都督益绵...

富宁县13230472314: 帮忙翻译古文 是《贞观政要》的节选部分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 -
系勇耳聋:[答案]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有一次被太宗召见.长孙无忌没有解下佩刀就进了东上阁门.等他出了阁门之后,监门校尉才发觉这个情况.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罪,以监门校尉没有发觉,当判死罪,长孙无忌误带刀入阁门,判处徒刑...

富宁县13230472314: 贞观政要 君道 征上疏曰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译文 -
系勇耳聋:[答案] 《贞观政要》是书名,“君道”是其中一篇,其原文是 征上疏曰: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以下是译文: 魏征上奏说:臣听说,要树能很好的生长,必然要巩固它的根本;要河水流得长远,必然要疏通他的源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