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作者&投稿:蒙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什么意思呢?~

释义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原句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原句释义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出处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简介
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谈话。在谈话中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人以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政治主张。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归附。 故:承接前面“夫如是”,译为“仍”。 来:使动用法,使……来归附。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扩展资料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解释: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出自战国 孔子的《季氏将伐颛臾》。

原文:

孔子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孔子说:“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臾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展开军事行动。”孔子回答得很直接,很明显,孔子反对季氏侵略颛臾,理由充分,态度也很坚决。听到孔子的质问,冉有不得不为自己进行辩护,他说:“是季康子想要发兵,作为家臣,我们也不希望他这样做。”

在孔子的责问之下,冉有开始为季康子侵略颛臾寻找合适的理由,这一次,孔子不再留情面,严厉斥责道了冉有,孔子明确知道,季氏想要对颛臾动武,一定会为自己找一个借口,但他不会被这样的借口蒙蔽。

揭穿了季氏讨伐颛臾的真相,孔子没有直接地加以痛斥,而是开始论述正确的治国之道,借此来反衬季氏的无道。一席话道尽了孔子的政治理念,彰显了他所主张的礼义制度。



意思是: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

出自《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原文选段: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译文: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孙氏权势日益增大。

鲁哀公时,季康子为扩大势力,急欲吞并颛臾,从而谋求夺取鲁国政权。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况通报孔子,孔子即反对季氏伐颛同时对冉求子路进行批评教育。《季氏将伐颛臾》此文即是记录了这一对话。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氏将伐颛臾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翻译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翻译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意思是:因此远方的人若不归服,就可以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出自《季氏将伐颛臾》,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的思想。《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翻译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归附。 故:承接前面“夫如是”,译为“仍”。 来:使动用法,使……来归附。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何意?
意思是: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出自《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原文选段: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译文: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解释: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出自战国 孔子的《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孔子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怎么翻译?_百 ...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像这样做,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归服了,就让他们安心生活。现在...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什么意思?
原句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原句释义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出处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简介 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谈话。在...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翻译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出处:《论语·季氏篇》选段: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译文:像这样做,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再修仁义...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何意?
原文: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
原句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则修文德以来之中以的意思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解释为:像这样,如果本国以外的人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以",“以此使怎么样”。出处:《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

龙城区15755556493: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 -
鄞易舒肝:[答案]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龙城区15755556493: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 -
鄞易舒肝:[答案] 原句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龙城区15755556493: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何意? -
鄞易舒肝:[答案]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龙城区15755556493: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谢了 -
鄞易舒肝:[答案]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龙城区15755556493: 既来之,来安之什么意思 -
鄞易舒肝: 出自《论语.季氏》:“丈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其意是:既然来了,又何必急急忙忙的要走呢?现在引伸为:既然我来了,我就不怕.或者是:既然来了,我就安下心来去坦然面对所要发生的事情.

龙城区15755556493: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以的解释 -
鄞易舒肝:[答案] 这样的意思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龙城区15755556493: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 有翻成所以的 ,也有翻成如果的 ,那么“故”的意思有哪几种 -
鄞易舒肝:[答案] 理解这句话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全句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翻译过来就是: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做到这样...

龙城区15755556493: 既来之则安知什么意思? -
鄞易舒肝: 首先我要纠正一个错字就是“既来之则安之” 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原意指: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多指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龙城区15755556493: 下列句中哪个词是词类活用,并说明是哪种类型的活用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
鄞易舒肝:[答案] 首句的“来"是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为“使.来”,该句的意思是“修养自己的文采和德行,来使他们来归附 ”.

龙城区15755556493: 既来之,则安之 这句出自什么? -
鄞易舒肝:[答案] 出 处:《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