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

作者&投稿:双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帮忙翻译下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啊?~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如此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我本来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 (齐宣王)说:“是的,确实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这样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你别怪百姓认为你是吝啬的。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确实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把厨房建得远远的。”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按摩一下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按摩肢体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http://www.klmygjzx.net.cn/yuwen/xkzy/jxxg/kwyw/200601/316.html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齐宣王)说:“象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其翻译
《齐恒晋文之事》注释1、选自《孟子·梁惠王上》。2、齐宣王:田氏,名辟彊,齐国国君,前342年至前324年在位。3、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4、仲尼:孔子的字。道:述说,谈论。儒家学派称道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

齐桓晋文之士翻译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

齐桓晋文之事逐字逐句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逐句翻译如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称王天下了。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知道您是于心不忍。”齐宣王说:“百姓的确对我有这样的误解。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吝啬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无罪却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茅台真假怎么辨别?假标是什么样的?星恩文化 2022-10-26 · TA获得超过759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9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原文] 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

求教《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一段原文
《齐桓晋文之事》记录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齐国在宣王之父威王时,曾经两次打败魏军,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雄踞东方,威震诸侯。这时的齐宣王踌躇满志,怀有以战称霸、君临天下之愿景。当孟子来到齐国,他就要孟子支持和帮助他追求霸业,而孟子则利用这一机会,比较完整地阐述e799bee5baa6e789...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宣王询问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孟子回应说孔子门徒未提及这些,但可以转向讨论如何行王道。他认为保民是王道的根本,而齐宣王表示自己也有保民之心。孟子通过齐王与胡龁的对话,展示了王道的仁心,即使在小事上也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他认为,若君王能推恩于百姓,如同齐王对牛的怜悯,那么天下可轻易...

《齐桓晋文之事》注解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 事:指两人称霸诸侯的业绩。 可得闻乎?” 可得:助动词性结构,同义并列关系。相当于“可以”“可能”。○劈头就问齐桓、晋文之事,旨在图霸而且心切。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仲尼:孔子的字。徒:门徒,学生。道:称道。桓文:齐桓公晋文公的省称。孟子曾受业于子思...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什么句子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找出善于比喻巧遇比喻的句子:1、“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意思是: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意思是: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

齐桓晋文之事这篇作文怎么背?
可以通过看原文意思来进行理解记忆。《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翻译
(1)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2)齐宣王:田氏,名辟疆,齐国国君,前342年至前324年在位。 (3)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 (4)仲尼:孔子的字。道:述说,谈论。儒家学派称道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不主张"霸...

郧县17319353746: 齐桓晋文之事(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创作的散文) - 搜狗百科
沈齐艾辛: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

郧县17319353746: 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
沈齐艾辛:[答案] 答案: 解析: 《诗经》上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拿这样的心(思想感情)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

郧县17319353746: 文言文中若、所、以的用法及其解释 -
沈齐艾辛:[答案] 1.若: ①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②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若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 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

郧县17319353746: 求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文言短句有深刻意义的,多一点,注释也给下, -
沈齐艾辛:[答案]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 问女何所思,问... ②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就...

郧县17319353746: 文言文阅读(5题,共18分)齐桓晋文之事(节选)《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 -
沈齐艾辛:[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1)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2)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小题1...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

郧县17319353746: 文言文中的乃是什么意思? -
沈齐艾辛:[答案] 乃nǎi ①<代>你(的);你们(的).《示儿》:“家祭无忘告~翁.” ②<代>这;这样.《齐桓晋文之事》:“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③<动>表判断,是.《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④<副>竟然;却.《桃花源记...

郧县17319353746: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
沈齐艾辛:[答案] 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

郧县17319353746: 齐桓晋文公之事 原文 -
沈齐艾辛: 《齐桓晋文公之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