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统治者夷夏观的主要内容

作者&投稿:茆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安历史的简介~

西安,古称长安;曾用名: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大区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较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汉长安城、阳陵、茂陵等文化遗址。汉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承秦制,在长安建立了持续200余年的西汉政权和空前强大的西汉王朝。汉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因此,外国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汉学。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遗址。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续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所以,以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大西安,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扩展资料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参考资料:西安-百度百科

夷夏观念,夷,原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后泛指外国;这有尊中国贬外国之意,古代国人自认为居龟背中心,其他国家称狄蛮夷居龟壳边缘的荒蛮之地,理论依据是五行学说的中央戊己土。夏,华夏,指中国。是汉武帝建立汉文化圈后,也就是其他民族都向汉族学习,所以产生了优越感,以天朝自居。比较歧视其他民族,就是夷夏观念。——定义判断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解析
意思: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注释: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

根据材料三 指出中国鸦片战争后价值观念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_百度...
在中国历史上,农本商末的本末观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历代统治者也从各个方面积极宣传和贯彻,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是封建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也是封闭的小农经济必然的外部表现。 1、鸦片战争前,由于受传统夷夏观念和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清朝官吏和知识分子都把中外贸易当成是中国对藩属国和“化外蛮...

以夏变夷的边疆理论有哪些特征?
伴随着“攘夷”而来的,则是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过程。秦汉以后,虽然大统一成为常态,但中华民族内部中心区域与散居于四周的“夷狄”,仍然处于不同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层次。担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在“夷夏观”这一儒家的民族认识论中,所谓的“夷夏”之别,只是文化上的后进与先进之别,属于本体中的内部...

夷夏之防指的是什么?
正因为对民族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清楚的认识,历代思想家为统治者开出的最好处方就是“攘”和“隔”。所谓“攘”,就是以武力拒之,因为在“夷夏”对立的格局中,“四夷”作为中国古代边疆问题的中心,往往波及到中原中心地位的稳定,所以,在民族矛盾激化,中原先进的文化受到冲击时,最好的办法...

“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其中:夷狄是指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亡是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该句出自《论语·八佾》,原句为“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白话释义:未开化的...

是中国人自己亡了明朝,为什么又要反清复明
夷夏观不是那么容易改的,汉族人民宁愿自己毁也不叫蛮夷建。比如,后人多对宋朝没什么好感,因为它亡在金手里。可是李煜是亡在宋朝皇帝,汉人手里,尽管南唐最后阶段,李煜表现得非常弱,反复无常,后人也因为他才华横溢,词作出众不忍置酌。再者,喊出这口号的不一定就真的是复明。借复明的口号招揽...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什么意思?
释义: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八佾》。原文节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儒家思想对契丹民族的影响
契丹统治者推崇儒学的表现改变了辽代汉族士人心中的夷夏观。认同契丹少数民族政权的汉族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儒学的入世精神,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到新政权的建设中来,运用儒家的政治智慧,在各个方面为契丹政权的建设出谋划策。史载:辽朝“即尽得燕中人士,教之文法,由是渐盛”。辽初的康默记、韩延徽、...

《燕云十六州》宋辽争夺的始末,有怎样的意义呢?
第二、维护中原王朝尊严的需要了,自古形成的夷夏观,在北宋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北宋王朝一直视自己为中原的正统王朝,其他少数民族皆为蛮夷,蛮夷之族不可以与汉族相较,这是北宋人民一致所认为的,作为中原王朝应有的尊严,不可侵犯。所以对于燕云十六州被辽国所占,一直是宋朝统治者的一块心病,而且...

为何中国古代每当外族入侵,孔子后人衍圣公总是第一个俯首称臣?
第二次是在南宋灭亡,蒙古人统治中原的时候。当时,第五十代衍圣公去世之后,子孙后代为了获得世袭的衍圣公头衔,居然也忘了自己汉人的身份,不顾廉耻之心,就跑到灭掉南宋王朝的蒙古大汗忽必烈面前表达自己对蒙元的忠心。孔子生前一直的夷夏观,一直认为“夷狄之有君,不如 诸夏之亡也。如果看到子孙后代...

新蔡县15569553147: 概述先秦时期华夏族形成时期的民族观念,并试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过程的影响 -
佛媚利肝: 中国古代的夷夏观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并成为“天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夏商周三朝处理民族关系、构筑统治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夷夏观最早是在华夏族中诞生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以文化和分布区域的...

新蔡县15569553147: 什么是传统夷夏思想 -
佛媚利肝: 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夷夏思想就是盲目自大的思想,目中无人,自封上国. 古代夏朝是中心国,四方都是蛮夷,夏朝对蛮夷是鄙视的. 这种思想延续了几千年,清朝的固步自封就是这样的.

新蔡县15569553147: 如何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民族观和天下观 -
佛媚利肝: 总的来看,当夷夏矛盾异常尖锐之时,儒家强调“攘夷”,强调“华夷有别”,这充分表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的一面;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儒家强调“礼分华夷”、向往“天下一家”,又充分体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包容性和...

新蔡县15569553147: 中国近代有没有夷洋之辩 -
佛媚利肝: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

新蔡县1556955314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洋务外交时代:弱国有外交”:变局观取代夷夏观,海防外交取代塞防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外需和戎,... -
佛媚利肝:[答案] (1)主要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船坚炮利;中外联系的加强;内忧外患(或: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出现危机. (2分.任答2点)外需和戎:接受和签署《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新蔡县15569553147: 请说说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
佛媚利肝: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主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初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称汗后,形成割据势力,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约70年的斗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