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雄守雌是道德经中的词,这里面蕴含哪样的深意?

作者&投稿:漆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知雄守雌”一词源自《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01、知雄守雌,缘何为“天下溪”


老子西出函谷,留《道德经》三千言,知雄守雌作为道家思想之一,微言大义,为涵养之道。


略有接触太极的人当听过“八门五步”,是修行太极的基础功夫,合为十三势。


八门五步中讲进退为水火之步,进步火,退步水。


纵观《道德经》全篇,“上善若水”思想贯通其中。


水火相对,老聃取水,说“上善若水”。类比雌雄,雌雄相对,老聃取雌,说“知雄守雌”。


此外还有知白守黑、知荣守辱,举一反三,道理相同。


雄为阳,为乾,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雌为阴,为坤,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雌,居下位。


《清静经》有言“天动地静”、“男动女静”;“动者静之基”。讲的是雄动雌伏,动必归于静。单以数学佐论,则与正态分布相符,无论频数变化到多高,最终均回归于初始值。


老子教导当若水“居善地”,说的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居善地”,即“居善低”,意为如水那般谦忍处下。


水善居低,从而为“溪”。


“溪”,溪。


所以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02、守雌当先知雄


以老子一言“知其雄,守其雌”,而偏颇侧重于“守雌”一说,是最常见的误读。


《道德经》第二章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五十八章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说法,从而可以知晓老子论概念上的矛盾,最终归于辩证统一,未尝有厚此薄彼。


所谓“知雄”,即如《周易·系辞下》言“君子藏器于身”。“守雌”并非我为弱者,而是怀器在身,却甘居下位。


昔日蔺相如在朝堂和路途中对廉颇的多番避让,并非蔺相如懦弱无能,而是即便怀器在身,仍旧甘居下位。正是这道理。


由此可知,遇事有不顺心处,便颓废消糜,却以“守雌”为借口,实在是断章取义,自欺欺人。


如百丈高楼之根基,撇开“知雄”而只谈“守雌”,则“守雌”无立足处,是空中楼阁悬且危,不伦不类,充其量算作自我安慰的一剂良方,若最终不能看清这点,覆灭为早晚之事。


我有备制人,投放南山而不用,非我无能,恬淡处下而已。


诚如“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不示人,但我有,有备则无患。万不得已之际,当顺时而为,有器之用,不使我受制于人。


因此,只看到“守雌”而不能见“知雄”,是一叶障目,亟应修正。



03、知雄而后守雌


论道家知雄守雌,可循自然道理,从“损”“导”“顺”三字解说。


损,损止。仍以内家太极为例,初习,一招一式皆合规矩、遵循章法,然后去除无谓的思虑、无谓的念想,凡可损,皆损去。松沉忘形,才得真意。


研习招式,遵循章法,谓“知雄”;损皆可损者,而后忘形,谓“守雌”。正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自然处下。


导,导引。老子所提“上善若水”概念,当时常铭记在心。水从高山,就山势导引而下;从沙石地,由瓦砾隙缝导入土壤;从气候蒸发,聚于云层而降雨落霜。以上种种,非水改变环境,从其导引而已,最终并入东流而“居善地”。


顺,顺其自然。平湖春水,风动起涟漪,风止复归于平静。纯然是天道往复,代谢荣衰,转瞬即逝。明白这一道理,且“居善地”,自然能恬然处之,能持静、处后,守柔。


我善居低位,如水可包容万事万物,声色犬马、功名荣辱过眼烟云,万事不能扰心,不能扰心,则万事不能败我。这就是“不争而善胜”。


循自然之理为所当为,不存争强好胜之心,不贪功进,不自张扬,成则自然,败亦洒脱。



04、要领


知雄不难,难的是知雄后仍旧坚持守雌。这就讲求存心养性。


我们总在求名求利,更有言曰“人往高处走”。有名有利并非恶,拥有后却从不知守雌则非是善事。得到会欣喜,失去会哀戚,这叫动心,动心了,则烦恼生,烦恼生,则与道背驰,行止多失偏颇。


《文子》所言“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说的是这道理。


知雄守雌一要领在于顺应自然,也即顺应天道。


所谓顺应自然,并非消极等待,也非是教人屈服于命数,而是要学会如何去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讲求的是顺时而为,以避免无谓的牺牲,避免去做无用功,这反而是存养了性命。


守雌也非一味讲求形式上的处下,囿于形式,是陷入顽愚。


知雄而后守雌,关键在退回自身内心疆域,保持内心的平静如水,从而不受困于私欲迷障,回归本初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境,照见真实,与老子所提“婴儿葆真”相呼应。


每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诱惑,常听人抱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尤其多,其实不然。


所谓的“多”,变的不过是形式,而万变不离其宗,世界仍旧是同样的场景。


真正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剔除形式复杂而华丽的大厦,直接看到它们的地基,而在看到了地基的那一刻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新的诱惑,我们早已见识过。


“官不修衙,客不修店”,一世百年,韶华白首转瞬之间,为物欲蒙蔽而起的争竞之心从来不能长久,得到越多,失去的也越多,正应了“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一句。


宇宙嬗变,我们终将被纳入生生不息的大道循环中去,自知已不暇,又遑论身外事。只“知其雄,守其雌”,为所当为而已。




老子道德经"知其雄 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 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
知道雄,安守雌,好像做天下溪流。做天下的溪流,自身品德永远不会离开,最后还原成婴儿。知道白,安守黑,好像犯天下法度。犯天下的法度,自身品德永远不会差错,最后回归于永恒。知道荣,安守辱,好像做天下川谷。做天下的川谷,自身品德永远都会充足,最后回归到朴实。朴实分散则形成容器,圣人用它就...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注释
在道德经的哲学思想中,"雄"被比喻为刚劲、进取和强大,象征着力量和决心。与此相对的是"雌",它代表着柔静、谦逊和软弱,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顺从。"溪"的意象则寓言了谦逊和顺应自然的态度,如同溪水般流淌,不争锋于山顶。婴儿的象征意义深远,代表了纯真和未被世俗污染的本性,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道德经》成语小释
自知之明 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为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和光同尘 出自《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知雄守雌 出...

知其雄,守其雌意思是什么?
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老子道德经讲的是修炼(修行)。以下是个人理解,不一定全面,仅供参考!在太极原理中,阴阳是相互相对立,又是相互统一的。有阳就有阳,有好就有坏。表现在世间,有男就有女,就有夫妻。在中国古代,讲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四海奔忙,想要找到他,你可能不知道他在哪里...

老子名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如果理解了这三个成语的含义,也基本上就弄懂了这段话。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对应成语是“知雄守雌”。字面意思是: 对雄强的状态已经了如指掌,却心甘情愿安守雌柔的境界,做一条与世无争的山谷溪涧。如果对老子所说的 “上善若水” 有所了解的话,理解这句话就比较容易。水是世...

知荣守辱——《道德经》第28章新注解
~《道德经•28》注:【知荣守辱】此章讲自然无为无我守中守虚守神不争之道的具体作法: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简言之:顺其自然,不勉强而守柔弱,而柔弱胜刚强,因为在虚灵之神里面,谦卑是明智的。自然无为之道即是永恒之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雄指阳刚强大...

贵柔守雌的人生哲学是谁提出来的
贵柔守雌的人生哲学是老子提出来的。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贵柔守雌”的主张,强调了“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重要性。按老子的理解,“弱者,道之用”处于柔弱卑下地位的一方,其实往往拥有最为强大的力量,以水为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引语
本章聚焦于“复归”这一核心理念,尽管前几章也有涉及,但本章特别强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子倡导的智慧原则是“知雄守雌”,将其应用于政治和日常生活中。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动荡、纷争四起的时代背景下,老子提出了“守雌”的应对策略。他认为,通过遵循这一原则,人们能够回归自然,实现社会的...

知其雄,守其雌的含义是什么?
二,根据《曾国藩野焚》记载,这是曾国藩在复出时,拜访左宗棠,要其为他写这幅联语。“这副联语的上联是:敬胜怠,义胜欲。”语出曾国藩。后左宗棠便插话,手里拿着一迭宣纸。给出下联“下联是:知其雄,守其雌。”曾国藩原来是借这副联语,在左宗棠的面前进一步表明他的心迹。将左宗棠比作雄,...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原文
当朴实无华的状态消散,事物便展现出具体的功能,对于圣人来说,这便是运用智慧治理和领导的开始。因此,伟大的制度设计不应割裂事物的本源,而是顺应自然,和谐共生。总的来说,道德经强调了知其雄而守雌,知其白而守黑,知其荣而守辱的智慧,教导我们如何在世间保持平衡,以自然法则为引导,实现真正...

三原县15071864629: 待守天时,还是? -
祖削敢宁: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意思是深知刚强,却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溪流.这个溪字,便是低谷,甘处低谷,才能汇聚百川,才能成其大.这句话或许对中国处理外交事务可以有一点启发.知雄守雌的要点在於“知”和“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原县15071864629: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
祖削敢宁: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3个,其中出自原文的39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详情如下: 【玄之又玄】原文《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成不居】原文《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和...

三原县15071864629: 道德经里所有成语 -
祖削敢宁: 道德经里所有成语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3个,其中出自原文的39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详情如下: 【玄之又玄】原文《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成不居】

三原县15071864629: 道德经 第二十二章 成语 -
祖削敢宁: 顺其自然 普通人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实质.老子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带有智慧的思想,给人们以深深的启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极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告诉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曲”里存在首“全”的道理,在“枉”里存在着“直”的道理,在“洼”里存在着“盈”的道理,在“敝”里存在着“新”的道理,因而把握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做到“不争”.事实当然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事不争也可以取得成功,有些事不争就不能取得成功.

三原县15071864629: 道德经中的成语有哪些 -
祖削敢宁: 知足常乐,自知之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根深蒂固,功成不居,无为而治,和光同尘,多言数穷,天长地久,上善若水,金玉满堂,功成身退,目迷五色,宠辱若惊,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余食赘行,知雄守雌,佳兵不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多藏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出生入死,福祸相依,深根固柢,根深蒂固,长生久视,报怨以德,以德报怨,请诺寡言,得寸进尺,哀兵必胜,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安居乐业.

三原县15071864629: 道教的中心思想是主阴柔,修道教信道教会不会让男人变的阴柔?
祖削敢宁: 贫道可以负责任的告诉阁下,不会,道教思想的中心是无为,其最高目标是与道合真,修道之士,在求自身道的理解与进步下,参与社会的建设,结合自身,去倡导社会和谐.所谓不利于振作民族阳刚之气实为偏见.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三原县15071864629: <老子>里面的一句话的意思 -
祖削敢宁: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攻击坚固强大的事物却没有什么能比水更好的了”,老子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充满着辩证思想,也就是“以柔克刚,柔能胜强”的意思.

三原县15071864629: 读老子学成语60到65之间的成语 -
祖削敢宁: 根深蒂固 蒂:指瓜、果、茎、枝相连处.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祸福相倚 指祸与福相因而生鸡犬相闻 指人烟稠密进寸退尺 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佳兵不祥 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哀兵必胜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

三原县15071864629: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句话蕴含的哲学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 -
祖削敢宁:[答案] 本小题考查的是矛盾.老子的观点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三原县15071864629: 道德经中,道指何物? -
祖削敢宁: 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所网友能写出来的,你能看到的,能用语言表达的“道”都不是老子的“道”.所以这个问题完全无法回答好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