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实相

作者&投稿:萧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楞严经》中佛陀之前开示十番显见、四科七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开显了本觉真心的体性,即【空如来藏】。然后对富楼那开示次第迁流的各种有为相,主要是世界、众生、业果三种相续是怎么显相的,一念不觉而随缘显相和起用,开显本觉真心的相和用,即【不空如来藏】。此过程中佛陀三次破自然戏论法和因缘戏论法。

此时阿难疑惑顿时消除,心悟实相。这是《楞严经》第一次提到【实相】。实相就是本觉真心具有完整的体、相、用,也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执着于顽空的人,误读误解《金刚经》,经常引用“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来否定本觉的相和用。他不明白般若部经典主要目的是破众生对六尘影相的执着,以开显本觉真心的体性,也就是法身。

    如来藏的特征:“一切俱非,一切俱即,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如来藏包括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即“一心三藏”。

佛说的四科七大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又说妙明真心因为一念无明生出了三细六粗,显相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迁流不息的有为相。到此,佛陀将要开示如来藏的具体特征了。

大家都很好奇,妙明真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1.【一切俱非】:空如来藏,什么都不是。

佛陀非常详细的列出了具体内容:

非七大:非地水火风空见识;

非十八界:非六尘、非六根、非六识;

七大和十八界是染法,空如来藏不是染法。

非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也非十二因缘;

非四谛:非苦、集、灭、道;

十二因缘和四谛是二乘人的净法,空如来藏也非净法。

非六度:非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空如来藏也非菩萨法。非如来果地法:非如来十号,非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空如来藏非如来果地法。

空如来藏,妙明真心之体,法身,清净本然,不立一法,什么都没有,本自寂灭,不动道场,离一切相。《心经》、《金刚经》有类似的描述。

2.【一切俱即】:不空如来藏,什么都是。

是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

是十八界:是六尘、是六根、是六识;

七大和十八界是染法,不空如来藏是染法。

是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也是十二因缘;

是四谛:非苦、集、灭、道;

十二因缘和四谛是二乘人的净法,不空如来藏是净法。

是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不空如来藏是菩萨法。是如来果地法:是如来十号,是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不空如来藏是如来果地法。

不空如来藏就是空如来藏随缘显相,包括了染法、二乘的净法、菩萨法、如来果地法,都能够随缘普现,是报身、化身。显相出来的就是不空如来藏,在佛果地便能光明遍照十方。在《心经》里面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把五蕴说出来了,其他都是一样的。

空如来藏一切俱非,不空如来藏一切俱即。妙明真心本具两个特征,一个是不变,所以一切俱非,是法身;一个是随缘,所以一切俱即,是报身、化身。

3.【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真心远离“是”或“不是”,什么都是,什么又都不是。莲花生大士在《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里开示,法、报、化三身圆融于一心,

这就是中道第一义谛。

大安法师的公众号有篇文章,开示上品中生者要达到的境界:听到第一义不害怕、不惊动。如果从来没有听闻过中道佛法,第一次听说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用第六识去思维,你肯定不会相信,甚至会很害怕。《金刚经》是般若部经典,主要是讲法身理体【一切俱非】,也就是空如来藏。仅听到【一切俱非】,绝大多数人就会非常害怕。须菩提说,“后五百世,如果有人听说这部经,不惊不怖不畏,此人就是种了无量的善根”。空如来藏都不敢信,不空如来藏就更不敢信了。现在学习《楞严经》,又冒出【一心三藏】,真心本具空如来藏之理体、不空如来藏之显相和妙用,合起来叫“空不空如来藏”,也就是本觉真心具足体、相、用,叫中道第一义谛。

本觉真心,体相用圆融于一心,体就是真如本体,相就是各种显相,用就是随缘起各种妙用,寂照不二,不落空有两边。

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之间的关系:

1.空如来藏,一念不觉,就显相为不空如来藏。

2.一念前是空如来藏,一念后是不空如来藏。

3.本觉真心本具体、相、用;空如来藏是体,不空如来藏是相和用。本觉真心本具空如来藏之理体,不空如来藏之显相和妙用,合起来叫“空不空如来藏”。非一非异,这就是中道实相。

不能说空如来藏就是不空如来藏,因为不空如来藏已经是一念不觉后的显相;也不能说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是不同的,因为不空如来藏就是空如来藏因为一念不觉而显相来的,离开了空如来藏,没有额外的东西变成了不空如来藏。

《金刚经》中三段论,这种极为特殊的表达方式共有27处。《金刚经》用一心三藏(假空中三观)解读三段式。

经文如下: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打个比方,现在你面前有一张原木桌子。我们把桌子代入三段论,就可以说“所谓桌子,即非桌子,是名桌子。”

第一句“所谓桌子”,在佛教中叫作“假观”;

第二句“即非桌子”,叫作“空观”;

第三句“是名桌子”,叫作“中观”。

由于这张桌子是木头造的,所以除了木头之外,并没有一个桌子的实体。而且同一张桌子,今天可以拿它当电脑桌,明天可以拿它麻将桌,后天你看它不爽,也可以把它劈了当柴烧。如此看来,所谓“桌子”也不过是我们赋予它的一个名称罢了,在佛教看来,这就叫“假名”,其本体毕竟是空的。

    所谓佛法者,不空如来藏,即假观。即非佛法,空如来藏,即空观。是名佛法,空不空如来藏,即中观。

    金刚经里到处在跟你讲一心三藏(三观)啊,所谓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所谓第一波罗蜜,不空如来藏(假观)。即非第一波罗蜜,空如来藏(空观)。是名第一波罗蜜,空不空如来藏(中观)。一心三藏(假、空、中观)。

  什么叫所谓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所谓众生,不空如来藏(假观)。所谓众生,鸡鸭,牛羊,人狗,鬼天使,花草树木,所谓众生这是不空如来藏。 即非众生,没有众生,这是空如来藏(空观)。是名众生,既空既有。你可以把他叫出名字,这叫空不空如来藏(中观)。

  究竟而言,世出世间一切法,宇宙人生中的万事万物,本体上都是空的,但与此同时,任何事物又都有各自的相状和功用,因此也不妨赋予它们各自的"假名"。

    简而言之,明了万事万物在体性上的"空"与相用上的"有",而又不落于空、有二边,就达成了中观。假空中三观合一,便能如实观照宇宙人生的真相,亦即契入中道实相了。

    佛陀所讲的第一义法即了义法,“真妄一如,以真显妄,知妄即真!”。尽虚妄遍法界是一人,一念,一心,随缘展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变中有不变,不变之中现万变;是动而不动,不动而动。

  在大乘佛法中,‘’空‘’不是虚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把‘’空‘’等同于虚无,当成什么都没有,被佛陀斥为‘’偏空‘’ ‘’断灭论‘’ ‘’恶取空‘’。那么,‘’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空即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超越有、无二边的一种中道实相。所谓实相,就是事物在如实观照下所呈现的真相。

  佛陀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都是依赖于因缘条件而产生的,任何事物都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也没有独立自存的性质,所以称为‘’缘起性空‘’;但是从另外一面来看,尽管万事万物原本并不存在,可只要具备合适的条件,就能够产生并存在,这个从无到有、从不存在到存在的过程,就称为‘’性空缘起‘’。因缘和合则生,因缘消散则灭。

  举个例子,一本书,是由纸张、油墨、文字等各种条件构成的,缺乏其中任何一样条件,这本书都不可能存在,可见它无实体、无自性的,故说缘起性空!但是,这本书以前并不存在,却由于作者思考和写作,再加出版方的编辑、印刷、发行,就产生了这本书,故说性空缘起。

  这就是佛法的缘起论,也是佛陀对世界的如实观照。这样的观照,称为‘’空观‘’。由修习空观而证悟的宇宙万有的终极实相,即为‘’空性‘’。

  在大乘佛法中,空性有时候称为真如、实相、法身、佛性、自性、涅槃、毕竟空、如来藏、本来面目、真空妙有、一真法界等等。名词虽然不同,都指向宇宙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终极本体。

    由于明了缘起的事物是当下性空的,我们就不会把事物执为实有——缘起性空;由于明了性空并不妨碍事物的生起和存在,我们就不会把事物执为虚无——性空缘起。简言之,缘起的当下性空,故不执着于有;性空却不碍缘起,故不执着于无。具有智慧的佛法修行人,却知道人生当体性空,所以不执有(空观),也知道死亡并非虚无,所以不执无(假观);超越有、无二边,自然契合中道实相。


佛陀所说的中道是啥意思?中道实相怎样理解
凡夫执有,认为眼见耳听的一切为实有,叫执相昧性;有的修行人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相,连时间和空间都是虚妄相,只有如如不动的真如、空性是真,就执著了空,叫执性昧相。但是这两样都是偏执,有与空都是真心变现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根本就是一个东西,这就是中道...

中道实相
实际上,空即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超越有、无二边的一种中道实相。所谓实相,就是事物在如实观照下所呈现的真相。  佛陀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都是依赖于因缘条件而产生的,任何事物都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也没有独立自存的性质,所以称为‘’缘起性空‘’;但是从另外一面来看,尽管万事万物原...

中道实相
什么是不二?中就是不二,一是不二。就是没有分别心,不二就是中道实相。《易经》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讲宇宙本体之用。本体是寂然不动的,它起的作用,就是“用与象”。每一个现象都是相对的正反两个力量而成,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这个道...

佛教里实相到底是什么意思
实相,本义为本体、实体、真谛、真相、本性等,意指万事万物真实不虚的体性;在佛教中,又可作真如、法界、法性、空等。实相为佛教之宇宙存有论,与说明宇宙现象的缘起论看似相对而实有密切关联。在佛典中,华严、般若、法华、维摩等经及中、百、十二门、成实、成唯识论等论,都是在阐明诸法实相的典...

【性灵哲思】:大中道实相观
能明以上,中道中庸,跻渐速。 至于,用大权以巽,不在此论。中道,不是透过对现象的否定来达成的,而是透过【对现象的明白其本质,自能不执泥】而达成的。中庸,便是【对现象的明白其本质,自能不执泥】的本身。 中道,是因。属ABC。中庸,是得正因之用,或为过程,或为结果。属BC。而D...

道德经第四章(实相无相)
道德经第四章:无相实相的奥秘<\/道,这无形无象的至真本体,其深沉而宽广,仿佛万物之源泉,它并非实体的充盈,却蕴含着无限可能。它如同深渊,无边无际,包容万象,却难以言喻其深邃。作为万物之宗,道的存在既无形又无边,心性如海,赋予万法生命。它的能量,犹如深藏的宝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道教的“道”和佛教的“空”是同一种东西吗?
末学的理解是,老子所见的“道”就是佛教的“实相”——实相不偏空亦不偏有,如果楼主是想问道和实相是不是相同的、我的答案是比较肯定的是。佛教认为实相是不可说、无形无声的,老子也说道这个东西是捉摸不到、强名以为道罢了。佛教认为实相本来无所谓善恶,老子也说天地不仁。佛教主张去掉妄想分别执著,老子也说消...

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了解“道”是什么,它与我们生命有什么关系,是所有人生命里最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扣住这个核心,有再多的名利权势也不会真正安心。当了解了生命实相的时候,你生命的品质会脱胎换骨。成长启示:科学界所讲的“无”跟《道德经》...

实相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为,真谛,真性,真空,实性,实谛,实际,皆是...

实相是什么意思
实相是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哲学概念,指事物的真实面貌或本质。实相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理解。以下是关于实相的具体解释:一、实相的基本含义 实相指的是事物的真实状态,它超越了表面现象,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实相则是事物更深层...

邓州市15885266111: 什么是中道实相?
乌亚盐酸: 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叫做“中道实相”.

邓州市15885266111: 中道实相 - 搜狗百科
乌亚盐酸: 问:什么叫中道实相? 答:二谛的“谛”字是真实的意思,从法性理体边说的叫真谛,从缘起现象边说的叫世俗谛.从俗谛说事物是有,就真谛说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谛也叫空有二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就是中道,...

邓州市15885266111: 天台宗五重玄义的具体含义 -
乌亚盐酸: 就五重玄义的次第说,首先以一代教中,经经各有名称,故以释名为第一.其名称下必有所诠之法,以为经体,故辨体为第二.一经之所说,必有所主的修行,所主即是宗,故明宗为第三.有如此的修行,必有功力,功力即用,故论用为第四....

邓州市15885266111: 何谓中道? -
乌亚盐酸: 1、何谓中道?中道一词是佛教的基本术语,法相宗以唯识为中道,三论宗以八不为中道,天台宗以实相为中道,华严宗以法界为中道.中者,不二之义.绝待之称,双非双照之目也.中论偈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

邓州市15885266111: 请问佛教里的中道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
乌亚盐酸: 中道(zhongdao ;madhyamapratipad)佛教教义.佛教认为最高的真理.所说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大形容词积经》卷一百一十二:“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我...

邓州市15885266111: 五重玄义是什么? -
乌亚盐酸: 五重玄义和华严十门是差不多的,刚刚已经帮你解释过十门,现在来简单说明,五重玄义贤首的十门,是分十个角度来解释佛经,而天台的五重玄义简单说就是分五个角度天台智顗为解释各经内容之深义,所立之五种义解法.又作五重玄谈、五重玄、五玄、五章. 即: (一)释名,解释一经之题目. (二)辨体,辨别一经所诠之体性,如法华经即以'中道实相'为全经所诠之妙体. (三)明宗,阐明一经之宗趣. (四)论用,论说一经之功用. (五)判教,又作判教相,判立一经之教相,以定一经之评价.

邓州市15885266111: 浅谈学三论宗教理对于参念佛是谁的助益 -
乌亚盐酸: 一、引子宋代以后,由于学人根性转劣,机锋转语言下荐得的方法渐成流弊,参话头做工夫逐渐成为禅宗祖师为学人开示的重要修行方法,念佛是谁则是最为普遍的话头之一.现在云居山真如寺、西安卧龙寺、扬州高旻寺等禅宗道场在冬季禅七...

邓州市15885266111: 佛家:何为八不? -
乌亚盐酸:八不即八不中道,又名八不正观,或八不中观,即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中道是中正不偏的道理的意思. 八不中道是三论宗理论与观行的中心.三论宗的根本圣典,是龙树论师所...

邓州市15885266111: “生、死、常、断、往、来、一、异”八个字的意义是什么? -
乌亚盐酸: 【八不中道】 八不中道是三论宗理论与观行的中心.三论宗的根本圣典,是龙树论师所造的《中论》(也叫作《中观论》).但是龙树论师自己所造只是《中论》的颂文,现存梵本,叫作《根本中颂》.所谓八不,即龙树论师于《中论》的篇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