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怎么看中国文化

作者&投稿:真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人文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基础科学和农业科学、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实用科学

  很早就听说过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该书将哲学史经验与哲学心得融为一体,以20万字的篇幅叙述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史,简明、生动、深邃、易懂。一改过去所接触到的哲学类书籍,总觉深奥难懂,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哲学离大众很远。但在读过《中国哲学简史》后,忽觉拨云见日,一点就通。实际上,哲学就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之中,并实实在在地孕育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反映在每个人的行动上。所以,每当空闲时间,捧起这本书来,都只能是细细读来,深思每一个字……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的英文讲稿,用该书的翻译者赵复三的话说:“资料是古老的,眼光却是现代的。”并称冯友兰先生是“运用史料时是史家,探讨问题时却是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写这部书的思想和资料是中国的,考虑哲学问题的眼光却是世界的。所以,这本书在今天仍然不失为是一本哲学和文化的经典著作。大家熟知的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是这样赞赏这本书的:“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著作的《中国哲学简史》。”足可见证,这本著作的影响力,也说明了经典永远是不过时的。

  冯友兰先生从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中国历史文化先祖(孔子、诸子、墨子等),道家、儒家等与西方哲学比较,用自己的智慧思考和学识语言阐述了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提起哲学大家,很多人都能说出西方的大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没有把谁确切地标注为哲学家。实际上,这与中国文化人表达思想的方式有关。在表达方式上,中国的文人喜欢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透彻的地方,采用的是暗示的方法,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在中国文学传统中,一首好诗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位慧心有思考的读者,读诗时却能从诗句之外去会意,读书时从字里行间去回意,语言的作用不在于它的固定含义,而在于它的暗示,引发人去悟道,这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境界,也是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的风格。例如,大家熟知的《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便可看做是孟子哲学基本思想的体现。所以说,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等无不深藏着哲学的智慧。

  那么什么是哲学呢?冯友兰先生是这样说:“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作系统反思的人就更少了。一位哲学家总要进行哲学思考,即称之为反思,因为它把人生作为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释迦牟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苦难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哲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许多人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处世的哲学,很难说这样的看法对或错。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又是现实主义;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传统的中国哲学讲究的是“学”和“道”。“学”,用现代话说就是增长正面知识,“道”则是心灵的提高,哲学则是后一个范畴。中国的圣人,品格上可用“内圣外玉”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玉”,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而哲学的使命是使人树立起“内圣外玉”的品格。

  普通人读哲学、学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高高在上的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讲中国哲学就不得不说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它们都是中国文化哲学的先祖。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还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则强调人内心自然自动的秉性。中国哲学中的这两种思潮,大体类似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思潮。试读杜甫和李白两个同生活于8世纪诗人的诗,人们不难分辨出中国思想的两大流派——儒家与道家——对两人的不同思想影响。

  道家,同时把属于自然和人类的东西严格区分,即自然令人快乐,人为给人痛苦,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与宇宙合一。直到步入现代社会的今天,这些仍是人们的追求和向往。

  儒家思想是中国农耕文化、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的产物,因此对中华民族来说,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的哲学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中国的艺术与诗歌,儒家和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儒家把艺术与诗歌看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而道家追求的是心灵自由流动,把自然看成最高理想,这给予了艺术家们无穷的灵感。

  由此看来,中国哲学蕴藏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交融相伴,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现代社会倡导国学,学习中华文化。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只要静下心来,用些时间去思考,就能品味出这其中的哲学智慧,这种智慧也是我们的前人所精心耕耘的,留给现代、将来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只是读了这本书后的一点点感想,更多的东西还需要学习、思考。

文章来源:喜马讲书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师,不是唯一的夫子。
冯友兰是中国现当代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间,冯友兰就写出了《中国哲学史》,分上下两卷。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邀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将上下两卷本的《中国哲学史》缩写成了这本《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中主要讲述了中国哲学江湖中的三大派, 一般来说,这三大派,包含在我们通常说的儒释道三教之内:

第一大派是“儒家”;第二大派是“道家”;第三大派是“佛教”。

一、第一大派——儒家

主要经历了三段历史时期的发展:

1、先秦时期,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

这一时期内,天下各路诸侯都抢着要做霸主,这就相继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局面。当时的中国哲学江湖,也涌现出了众多门派,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儒家历史上最牛的三位大咖——孔子、孟子、荀子——就先后出现在这一时期。

孔子:作为老师,广收门徒。儒家基础的“仁”和“义”就是孔子提出来的。他说,仁义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具体表现为“忠恕之道”。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忠恕”的话,就能够练就“仁义”这样的品质。而想做到“忠恕之道”,就得有“知命”的人生态度,这是“君子”应该有的;同时,“忠恕之道”需要用“礼仪”来进行规范和引导,因此孔子重视周礼,强调名正言顺。

孟子:孔子之后,儒家内部开始分化,孟子代表了理想派。他发展了孔子的“仁义”学说,提出“人性”起初都是“善良”的,即“性善论”。孟子有心做帝王师,主张王道政治,可梁惠王并不买账,于是,他转而钻研“天地浩然正气”。

荀子:是孟子的对立面,是儒家中最务实的代表,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直接推翻了孟子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即 “性恶论”。正因如此,人类社会才需要礼乐文化来制约和平衡。在这点上,他继承了孔子重视“礼仪”的观点。

2、汉唐时期,集中在两汉以及隋唐这两个时期内。代表人物有西汉的董仲舒,以及唐代的韩愈和李翱;

董仲舒: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主张,正式宣布儒学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儒家也由此取得了中国哲学江湖的霸主地位。

韩愈和李翱:接管儒家的掌门人,在发展自家理论学说的时候,先后都引入了道家和佛教的理论内容。特别突出的就是,这二者借鉴了佛教禅宗的传承谱系说,用此来构建儒家的“道统”理论,即给儒家自家的祖宗修族谱,排座次。冯友兰主张用“新儒家”这个名词,来概括这个时代的儒家,表明这一“儒家”不仅继承了孔孟旧说,还吸收了佛道两家的思想内容。

3、宋明时期,代表人物有宋代的周敦颐、邵雍、张载,后有程颐、程颢、朱熹以及陆九渊,再有明代的王阳明。这是“新儒家”理论发展最精彩的时期。

初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周敦颐、邵雍、张载三人,他们都对“宇宙发生论”进行过讨论,即讨论宇宙的起源是什么。

周敦颐:主要吸收了《周易》的理论内容,用“太极生阴阳两仪”的观点来探讨宇宙的起源。在精神修养层面,周敦颐又根据“太极”的特点,主张静态的修行,并认为这是达到圣人境界的有效方式。

邵雍:也采用了《周易》的内容来讨论“宇宙发生论”。不同的是,邵雍根据《周易》的“八卦”内容,演绎了更为细致的宇宙起源说,并用来解释他的“历史倒退观”。

张载:直接将“气”这一颇具物质特性的名词代替“太极”,用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在他看来,“气”有两种,一是“清澈”的,另一个则是“混浊”的。天地之间的万物,就是因“气”聚而生成,因“气”散而消亡的。这就是张载的“气本体”说。实际上,这“气”中的一清一浊,就相当于是“太极”中的一阴一阳。

在周敦颐、邵雍和张载三人之后,“新儒家”又发展出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派。这两个派别,实际是由程颐和程颢两兄弟开创的。

程朱学派:就是“理学”,是弟弟程颐开创的学派,由朱熹完成,以“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

陆王学派:就是“心学”,是哥哥程颢开创的学派,由陆九渊继承发展,再由明代的王阳明完成,以“心”来观照世间。

换句话说,“心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二、第二大派——道家

冯友兰主要介绍了道家的两个发展时期:

1、 第一个是先秦时期,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杨朱:“不拔一毛而利天下”,主张“趋利避害”,将“避害”最大化,突出表现了早期道家哲学这一基本特点。

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的《道德经》既包括了对宇宙本源的讨论,也包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还是一本处世指南和一本充满政治智慧的著作。

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庄子:贴近自然的怡然自得,使道家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主张顺其自然的庄子,对一切具有人为性质的,如法律、道德、制度等,都是抱以批判态度的。相比于儒家诉求的内圣外王境界,庄子更在意对“内圣”境界的追求。因此,他主张以“心斋”、“坐忘”作为自己修行的基本方法,进而达到他所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精神境界。

2、第二个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道家之学渐渐地走向了玄学化。冯友兰将南北时期的道学,称呼为“新道家”,其内部,也有差别,主要表现为“主理派”和“主情派”的不同。

竹林七贤:他们一般都不屑于儒家君臣父子纲常这些礼教。他们中,向秀和郭象是“主理派”的代表,而阮籍、嵇康则是“主情派”的代表。

三、第三大派——佛教

1、传播。

一般来说,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的时候。这个时期,正是道家逐渐转向玄学化发展的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一开始就是借着这一股“玄学之风”发展的。换句话说,佛教起初就注重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进行自身的传播和发展。对于这一时期的佛教,冯友兰着重介绍了僧肇和道生这两个中国僧人。僧肇,比较关心如何解释“般若”这个问题。道生,则更在意修行成佛的可能,也就是佛性这个问题。

2、发展。

关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集中来说,就是佛教的中国化问题。对此,冯友兰在书中较多地叙述了禅宗。毕竟,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最好的代表,就数禅宗了。

“达摩祖师”这个特别传奇的人,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

达摩之后的第六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他之口,凭借这句诗文,成为了中国禅宗的祖师。

慧能之后,禅宗又相继发展出了各门各派,进而遍布天下,流传至今。用禅宗自家的话说,叫“一花开五叶”。这“一花”是指慧能,“五叶”便是曹洞、临济、云门等五个禅宗分支

如果要选一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入门之作,那非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莫属。该书是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稿整理而成,以一本不到20万字的哲学史专著,既讲述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又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哲学的理解,还体现了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该书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有中文版,由于是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文字也比较符合当下人们的阅读观念。

网络图片

该书系统的梳理了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每一个章节看似简短,却又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能够让人们在读到每一章既能了解作者所讲的知识,又能够根据作者所讲去探索更多内容。

哲学,是一个总让人有些不知所云的概念,人们往往不清楚哲学到底是在讲什么,哲学到底是什么。冯友兰先生则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所谓哲学,就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
人活着总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但大多数人对反思可能仅限于某些具体的点,或是总结过往的得失,或是思考今后的发展,每个人在教育别人或者对别人传授生活经验时就是在讲述一种对人生的反思。但是大多数人的反思并不系统,所以也称不上哲学。

冯友兰

也有人会说哲学里也有很多人思考宇宙,但冯先生认为宇宙是人类生存的背景,是人生戏剧的舞台,哲学里思考的“宇宙”是一个与人相关、把人包含在内的整体,而非物理学家眼中的“宇宙”。

同样的,宗教也离不开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

每一种大的宗教就是某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义、礼仪和体制。
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的宗教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但在冯友兰看来儒家、道家都不是宗教,道家学说不等于道教,佛学与佛教也不能划等号,中国人更感兴趣的是儒学、道学与佛学,而不是宗教。这也就能理解相声《白事会》里讲的那种中国人办丧事和尚、道士一起请的情况。

网络图片

很多西方人会认为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而冯先生认为中国人正是因为对哲学爱得深沉才会导致对宗教的淡漠。因为无论是宗教还是哲学,都是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而产生的。以前,儿童从启蒙开始就接触哲学,不管是《三字经》、《千字文》还是四书五经,都包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想。

明确了冯友兰先生关于哲学与宗教的定义以后才会更容易理解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分析。

比如,很多人认为中国哲学是入世的,是肤浅的,是只关乎于道德伦理的,而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是成圣,即追求“内圣外王”之道,所以这些思想里必然都包含着政治思想,包含着伦理道德,但中国哲学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既关注实际,又不肤浅。

网络图片

再比如,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家们的表述总是简短的,难以理解的,但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家们都不是专门的哲学家,他们更喜欢用个人论述、格言、警句、事例等讲述自己的思想,讲给所有大众听,所以他们的表述并不连贯。但是他们的著作却又都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比如《道德经》只有区区五千字,但是要想把它们讲清楚,五万字也是不够的。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产生与中国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文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陆地国家的地理环境、以农为本的经济环境、家族制度的社会环境以及把自然看作最高理想的文化环境共同孕育了中国传统哲学。

听冯友兰先生的论述,不但能够理解这些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还能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比如中国人奉行的“中庸之道”,由于古人对农业的重视使得古人对自然变化有着更敏感的认知,寒来暑往,东升西落,所以他们知道一种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朝着反方向发展,所以他们信奉中庸之道,主张过犹不及。

网络图片

关于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家族制度、诗歌与艺术、出世与入世等每一段论述都只有很小的篇幅,却既能够让人理解其所讲,又能够让人愿意去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很多东西,从而又加深对哲学、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可以说,冯友兰先生很好的吸取了这些大家们的表述精髓,文字寥寥却内涵丰富。

关于哲学的流派,冯友兰在分析司马谈和刘歆的观点之后总结出了六大派系: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游侠之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
以上就是《中国哲学简史》前三章的主要内容,再之后,就是冯友兰先生对各流派的分析。如果说《中国哲学简史》是了解中国传统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入门之作,那么书中的前三章内容就是了解《中国哲学简史》的入门之作。

网络图片

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李慎之说:“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说:“中国哲学里,我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部头很小,讲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问题。它本来是写给美国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对于所学专业不是哲学的学生是最基本的。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

北大教授陈平原说“开卷未必有益”,但《中国哲学简史》则必定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因为它不仅帮你了解哲学,更帮你了解传统文化,不仅让你愿意去思考书中的内容,更让你愿意去读更多的书。

文化是观念的集合,文化特征或特质就是文化的代表,必须是全方位贯穿于我们的生活。所以哲学的总结中华文化的第一特质就是无神论。中华文化的特质就是修正。前提是,一切事物都不是完美的。连同真理都会变化,因此不断的修正就是不断的改善,只有适应客观世界的发展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从个体到群体,乃至国家都遵从这一法则。不断修正完善自己。中国人的和平性与“自力”观念密切相关。因为相信自力,因此不希望从外部获利,“不自生”。也因此更不会去侵占抢夺别人财物和土地。
因此简单的说中华文化的特质就是:无神论、修正、自力。

易经是所有国学的根,如果将来他研究的深入,不论什么家都必须懂易经才能真正接触到每个家的核心内容,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国学的表现形式,类似琴棋书画,都是国学的美得体现,但其实并没有实质哲学系统理论的,如果想学国学,当然是儒家最好上手,而且儒家距今两千五百年创立,统治中国两千年,儒家俨然成为提到国学必备拿来举例的代表,而且儒家最讲修身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儒家不像佛家修空道家修不争,儒家的根本修身是在你通过学儒家养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后,该最名利追名利,该看美女看美女,应为这时候你再追求这些,你是有正确认识的,是不会通过错的途径去不择手段的,知道吧,这才是儒家的本意,儒家看似五常,仁义礼智信,其实最核心的就是仁和义,什么是人呢,仁看字面就是二人相处,只要人和人相处除了感情一定也会产生矛盾,而仁就是叫你和人相处时候要时刻想着利他,就是自己想要什么就先给别人什么,所谓己所不欲勿使就这个意思,当你时刻想着利他时,任何矛盾都能化解,而义就是教我们做事要合时宜,不能违背天道和社会的基本道德认知,当一个人做到时刻利他且做事情合时宜,基本不会犯大错,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其实《弟子规》和《论语》就完全已经说明了,而且尤其《弟子规》,通俗易懂,不用翻译都能看懂,但是看似简单的道理你在生活中用起来时,你会发现这小小的《弟子规》的道理无穷精妙,越用越会被他大道至简的智慧所震撼。之所以这两个被称为“萌学”不是说他们不精妙,而是这两本书不像《大学》 《中庸》啊什么的是在哲学层面上成体系的,它们是杂记,就是孔子和弟子想到哪就说了,对于做人的一些感悟,如何要用得好,就要看你是否能掌握里面理论后自成体系,如果做得好,你就是下一个于丹。


如何评价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这本书详略得当,书中把中国的主要哲学思想诸子百家,新道家主理派,新道家主情派,理学与心学,中国的佛学做了详略得当的介绍,它又是“冯先生的哲学与哲学思想融铸的结晶,”冯先生在该书的自序里也说,此书是“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易克臻此,”故可谓,“择焉虽精而语焉尤详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然后就翻开《中国哲学简史》,沉入到其中,了解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思想,去思考相关问题。我想,哲学的魅力,更多的是,精神境界的提高。《中国哲学简史》一经问世,立即被人们津津乐道,甚至是热爱。成了很多外国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国人了解古代诸子百家的好书籍。好的书籍,我当然要涉猎一番。书中...

怎么才能看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还有就是,如果题主肯花时间的话最好在看索引典籍的同时能分析先哲的论证步奏和论证方法,而不是单单的记结论,顺着论证步奏是很容易记住结论的。并且,题主自己也可以试着审查先哲的论证是否有纰漏的谬误。如果能这样是再好不过的。说起怎样看懂中哲,归根结蒂还是要学好文言文;而且还要读诸先哲的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我感觉, 人应该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智慧地生活;应该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高贵的品格,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或许可以不关心数学和物理学的新进展,直接利用或者享受它们的成果,但是却不应该不关心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心的...

中国哲学简史怎么看中国文化
一改过去所接触到的哲学类书籍,总觉深奥难懂,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哲学离大众很远。但在读过《中国哲学简史》后,忽觉拨云见日,一点就通。实际上,哲学就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之中,并实实在在地孕育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反映在每个人的行动上。所以,每当空闲时间,...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初读《中国哲学简史》,才发觉原来自己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一窍不通.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从这只有300来页的书本里看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在中华上下5000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这本书里讲了中国历史上的各家: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等等,尽管对哲学知之甚少,但书中所写"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

如何评价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本书大体按照时间顺序写成,从先秦诸派的起源,一直讲到近几个世纪西方哲学的传入和其影响。书的内容大体可以在汉朝前画一条线,分成两个部分,前一半是先秦诸子,后一半是各家的发展和变化。在讲解每个思想的同时,也有其影响和当时大局的观念穿梭于其内,书的整体结构非常明晰。然而,本书中大段大段...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更适宜于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还是...
相比之下,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则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它以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实用主义的信徒,胡适倡导用西方的逻辑和批判精神来"整理国故",但这本书在内容上可能略显粗糙,缺乏深入的哲学根基。它更适合对历史背景和方法论感兴趣的读者,但可能并非理想的哲学入门读物。对...

如何评价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享誉中外、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哲学名著,也是一部中国学术的超级畅销书。它是根据一代哲人冯友兰在美国的讲稿整理而成的,并且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中国哲学简史》这个译本是英文版流传40年后,在冯友兰的指导下由他的学生涂又光翻译的。

如何评价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值得一读吗
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一列出,冯大师就直接开始解释了,而你如果没读懂这句话,后面的解释是完全看不懂的。第二,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哲学著作读起来大多很累,而且枯燥乏味。最后,如果你想真的读透的话,还需要了解西方哲学史。书中也多次提到比如孟子的思想和柏拉图的思想...

磴口县15231211367: 怎样用哲学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
鄞毛普利: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他有好的一面值得我们学习,也有坏的一面需要我们放弃.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积极的 先进的内容 又要克服消极的落后的腐朽的因素 做到 扬弃

磴口县15231211367: 如何评价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值得一读吗 -
鄞毛普利: 这是当年冯友兰给外国人将中国哲学史的发言稿.对于中国哲学史的讲述以一种不同以往国内的角度来阐释,推荐阅读

磴口县15231211367: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
鄞毛普利: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的最初目的...

磴口县15231211367: 冯友兰的哲学人生读书笔记4000字 -
鄞毛普利: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的结晶,它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融会贯通的讲解.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现实的人生关怀.它在世界zd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磴口县15231211367: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的 买哪个出版社的最好? -
鄞毛普利: 其实买书看销量是最佳途径了,虽然很多时候销量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但至少说明它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是不是?亚马逊答案:《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当当网答案:与亚马逊相同,同时推荐冯友兰著、赵复三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淘宝网答案: 亦是同样,我想答案应该是很清楚了,呵呵~

磴口县15231211367: 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应该从哪本书入手.
鄞毛普利: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可以阅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

磴口县15231211367: 如何评价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
鄞毛普利: 冯友兰的这部作品梳理了从子学时代开始一直到经学时代结束的中国哲学思想精华.时间跨度虽然大,但是还是主要集中在儒、墨、阴阳、名、道、法六家的思想.

磴口县15231211367: 请问《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教会了人们怎样?谢谢 -
鄞毛普利: 当然是讲“中国哲学”的.此书可以说是比较全面介绍中国这些的开山之作.因为那个时代还在纠结“中国有没有哲学”这样的问题.哲学本来就是舶来品,但是哲学作为一种智识传统却是古而有之.

磴口县15231211367: 大家对苏菲的世界和中国哲学简史的看法 -
鄞毛普利: 如果给非要选一本我更推荐 : 中国哲学简史 虽然我没看过,我看的反而是苏菲的世界,但认为后者更好一些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中国人写的,更贴近中国思想文化

磴口县15231211367: 关于哲学方面的书 -
鄞毛普利: 推荐两本为人处事必备的书籍: 1,关于为人处事的哲学书,首选是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汕头大学出版社 ,概述引用中国古典故事对人物是非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人生之道,对我们为人处事、扬长避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值得一看. 2,从哲学方面来说,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背景,以哲学的角度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哲理做出精辟分析,从儒家的社会观,道家的人生观,魏晋南北朝的浪漫人生,明清理学的修身养性等几部分中,写出了高尚的情操,深远的智慧,是启发做人待物原则的哲学经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