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短句?

作者&投稿:柴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段话的意思。~

这段话出自于《论语》,讲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日常言行的文集,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等。

一、这段话意思的解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这就是字面意思,讲一个人天资聪慧又勤奋,特别喜欢去了解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并且不以向比自己差的人询问而感到羞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学习态度,才能称之为知道。这是讲一个人要诚实,遇到不懂的东西不能装懂。真实地表达自己才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态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己默默记下学习到的东西,并且追求知识永远不觉得厌烦,教导别人知识也不会觉得疲倦。

二、这其实是三句话,具体的出处是不一样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子由,你到底知道不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于《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是孔子一句谦虚的话,说这种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默默记住学习的内容,学习知识不厌烦,教导他人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这一段话本身并不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论语》章节。不过这些都是讲学习态度的,连在一起也没有突兀的地方。

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

1、断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3、出处:《 论语·公冶长》

4、表达:

这两句话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去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他就是“大无知”太虚伪了。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扩展资料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1、断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3、出处:《 论语·公冶长》

4、表达:

这两句话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去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他就是“大无知”太虚伪了。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扩展资料:

其他古人谈读书:

一、朱熹

1、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解释: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二、曾国藩

1、原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解释: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敏儿好学,不耻下问:
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断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明儿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原文:明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出春秋·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哪里?
《古人谈读书》其一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天资聪敏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导别人不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子谥号为文。‘’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古人谈读书(一)(二)原文和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一):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作品鉴赏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及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哪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原文和翻译
整个原文包含上下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原文的现代文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诗眼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诚实是学习的先决条件,首先先做到对自己的诚实,才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进而“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全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论语》是...

铁西区1385646446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没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
杭耐益母: 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这几句是广为流传的孔子名言,后世...

铁西区13856464467: 孔子认为读书要有的正确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还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杭耐益母: 读书的正确态度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铁西区1385646446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原文和翻译 -
杭耐益母: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么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无常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明聪明而又喜好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明聪明而又喜好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把所学的知识都默默的记在心里,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玄武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学问的人学习,就算是在追改什么,总怕赶不上学,到后又害怕自己忘记我曾经剪贴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苦苦思索,但这毫无意义

铁西区13856464467: 这几句名言作者是谁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杭耐益母:[答案] 1、出自于论语 是说孔子的告诉他的一个弟子名叫子由,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也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 2、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也是孔子的话语.

铁西区13856464467: 4. 在《论语》八则中,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品德修养的各有哪些论述?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个人品德修养... -
杭耐益母:[答案] 4.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铁西区13856464467: 在《论语》中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 -
杭耐益母:[答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铁西区13856464467: 孔子在我心中800字作文是高中水平的 -
杭耐益母:[答案] 孔子在我心中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许,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诚实与“不耻下问”的精神是...

铁西区13856464467: 下列言论,属于孔子的是(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学而进习之 (4)温故而知新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 -
杭耐益母:[答案] (1)(2)(4)(5)(6)(7)这些都是,(3)不是孔子的话.孔子说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铁西区13856464467: 阅读文言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 -
杭耐益母:[答案]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大思想家教育家《论语》2、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一曝十寒仁者无敌持之以恒举一反三3、辟—譬譬如知—智聪明,智慧原—源水源4、(1)温习旧的知识有新的发现和体会,这样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铁西区13856464467: 孔子认为求知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
杭耐益母:[答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则不耻下问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