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那识是什么

作者&投稿:稻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末那识是什么,第九识又是什么?~

末那识即第七识,也即我执之识,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七识,以由第八识为所依,以第八识之见分为所缘而生之识也。末那识译为意。意有思量之义,此识常缘第八识之见分思量,我为法,故名末那。我法二执之根本也。然则第六识名为意识,有何分别?彼为依此末那即意而生之识,故曰意识。即依主释也。此末那即第七识,故云末那识(即意识)是持业释也。唯识论四曰:‘是识圣教别名末那,恒审思量胜余识故。此名异第六意识,此持业释,如藏识名,识即意故。彼依主释,如眼识等,识异意故。’

第九识的说法,为南北朝时代由真谛三藏所开创的摄论宗的主要理论。九识是指(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阿陀那识,(8)阿赖耶识,(9)阿摩罗识。虽然目前仍未发现明确罗列此九识的经文,但‘九识’一语,则确有典据可寻。如《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云(大正9·370b)∶‘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入楞伽经》卷九(大正16·565b)∶‘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大乘密严经》卷中(大正16·734a)∶‘心有八种,或复有九。’皆为其例。

关于阿摩罗识之名,《金刚三昧经》、《大乘密严经》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决定藏论》卷上、《三无性论》卷上、《转识论》、《十八空论》、《大庄严论经》卷六等均有记载。不过将阿摩罗识列为第九识,而提倡九识之说,则始于梁·真谛三藏。圆测《解深密经疏》卷三(卍续34·719下)∶
‘真谛三藏依决定藏论立九识义。如九识品说。言九识者眼等六识大同识论。第七阿陀那此云执持,执持第八为我我所。唯烦恼障而无法执,定不成佛。第八阿梨耶识自有三种∶(一)解性梨耶有成佛义。(二)果报梨耶缘十八界。故中边分别偈云,根尘我及识,本识生似彼。依彼论等说,第八识缘十八界。(三)染污阿梨耶,缘真如境起四种谤,即是法执而非人执。依安慧宗作如是说。第九阿摩罗识此云无垢识,真如为体。于一真如有其二义∶(一)所缘境名为真如及实际等。(二)能缘义,名为无垢识,亦名本觉,具如九识章引决定藏论九识品中说。’

可知真谛依据《楞伽经》及《决定藏论》等经论立九识义。其中之第七阿陀那为唯烦恼障我执,而无法执。第八阿梨耶有解性、果报、染污三种义,其中之染污阿梨耶即法执,缘真如,起四种谤;果报阿梨耶缘十八界,解性阿梨耶有成佛义。第九阿摩罗识即本觉,取真如二义中之能缘义故名为识。

又,慧远《大乘义章》卷三云(大正44·530c)∶
‘亦得说九。故楞伽经总品中云∶八九种识,如水中之波。其状如何?分别有二∶. 一真妄分别以说九种。妄中分七,谓六事识及与妄识。真中分二,谓阿摩罗及阿梨耶。义如上辨。以此通前故合有九。(二)真妄离合以说九种。独真为一,所谓本净阿摩罗识。真妄和合共为八种。义如上辨。共为本识阿陀那识及起六识。通前九也。’

此二义中,真妄分别义是约阿梨耶不失真而摄属于真,真妄离合义是因阿梨耶等为真妄和合,故此二义系相对于阿摩罗的唯真离妄所作的分别。智顗《金光明经玄义》卷上云(大正39·4a)∶
‘庵摩罗识是第九不动识,若分别之即是佛识。阿梨耶识即是第八无没识,犹有随眠烦恼与无明合。别而分之是菩萨识。大论云,在菩萨心名为般若。即其义也。阿陀那识是第七分别识,呵恶生死欣羡涅盘。别而分之是二乘识。’

《法华经玄义》卷五(下)云(大正33·744b)∶‘庵摩罗识即真性轨,阿黎耶识即观照轨,阿陀那识即资成轨。’皆与慧远所论同义。后来静嵩、道基等摄论师亦用九识义,法砺、大觉等师则在八识外另立第九庵摩罗识。

不过,玄奘等新译家则依据《瑜伽师地论》等书而立八识说,认为阿摩罗无垢识是兼述第八阿赖耶的识性,或取第八的净分而命名,并非有一第九的识体;并破斥真谛将阿陀那作为第七识。因为玄奘认为阿陀那是阿赖耶的异名。

另外,《显识论》卷一另有与真谛之九识义不同的说法,其文云(大正31· 878c)∶‘显识者有九种∶(一)身识,(二)尘识,(三)用识,(四)世识,(五)器识,(六)数识,(七)四种言说识,(八)自他异识,(九)善恶生死识。’

此中,所谓身识是转作眼等五根相似之身的识;所谓‘尘识’是转作色等六尘的识,又名应受识;所谓‘用识’是转作眼识等六识的识,亦名正受识;所谓‘世识’是转作过现未等三世,又生死相续不断的识;所谓‘器识’是转作外四大五尘等器世间及十方三世等的识,又名处识;所谓‘数识’是算计量度的作用;所谓‘四种言说识’是指见闻觉知的识;所谓‘自他异识’是指转作六趣身自他各异的识;所谓‘善恶生死识’是一切生死不离人天四趣的善恶,即转作此等诸事的识。

末那识:我们平时听到声,见到色,请问是谁在见?谁在听?大家都会回答”是我!“。这种把能听能见的主体执着地认为是”我“,这个”意识“,就是”我执识“(凡夫的这个执着的认知,基本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永恒不变的,不同于前六识常常变化),梵语称为”末那识“。
阿赖耶识:就是我们一切”识“的总体,色声香味触前五识、第六意思、第七末那识,这些统统是由阿赖耶识生出来的。
这两个概念确实难以表达。建议还是听听法师讲的《八识规矩颂》,法师们讲解《八识规矩颂》,对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讲解,一般都是比较详细的

“末那识”佛学用语,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种,“末那识”是八识中之第七识。译为意,意有思量之义。“末那识”与前六识不同,前六识是以外境为对象,它的作用是思量,即执着第八识,思量为自我。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直觉为6识,第七感成为末那识

这样说吧,人有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根。前五个根中,有色肉身部分,叫作浮尘根,还有非色肉部分,就是圣义根或净色根。
上面说了前五个根,接下来说这个第六个根,就是意根,这个意根就是末那识。
境、根之间,根可以缘外境,外境也可以说是境尘,识要依附在根上。
(仅供参考)

五道十地的修行,修到九地菩萨的时候,会怎么样呢?“我”执取“阿赖耶识”就被你知道了,你知道了、明白了,“我”就离开了阿赖耶识=识即是空。

我离开阿赖耶识,“我”就到了“末那”。这个“末那”我们不是特别好理解,如果换成“未那”=我们从“未”到过“那”个地方,我们就好理解了。

好了,“我识”到了“那个地方”,我们就会发现,我是不存在的=无我。这是你第一次证悟了无我,以前只是知道“无我”,但没有证悟“无我”,这次你证悟了!


第八识为何被称为藏识和种子识?
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其实第八识的名称很多,比如藏识、种子识、无垢识、阿陀那识、异熟识等等,其名称有数十个,是因为第八识有不同的功用,才有不同的名称。藏识,就叫阿赖耶识。这是取第八识的藏义,也就是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尤其是执藏之义。所谓执藏,就是第八识被第七识末那识执持...

五蕴色受想行识中的识蕴包括不包括第八识阿赖耶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7、末那识: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

佛教所说的 识 是什么意思?
《俱舍论》卷九有“于母胎等正结生时一刹那位五蕴名识”之说。识是佛学的中心思想之一, 其说遍于大小乘、显密教、性相宗。有一识、二识、三识、五识、六识、八识、九识、十识等不同学说。八识 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张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如何现量证得八个识
6、意根识(第六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意念和思考活动不断发生,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些心理状态的存在,并通过内省等方式验证其真实性。这种对意识的认识也是现量认知。7、第七识末那识:它涉及到自我认知和对内外环境的执着,通过对这些状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间接证实其存在。8、第八识阿赖耶识:...

人的九层意识是哪九层?怎么理解?有何含义?
《大乘广五蕴论》称:“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又摄藏我慢相故,又能缘身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识,执持身故。”如论文所言,阿赖耶识摄藏一切种子,生起万法,故称之为宇宙人生本源。阿赖耶识义译为藏识。藏有三义,曰能藏、所藏、执藏。能藏者,此识贮藏万法种子,此识是能藏,...

水知道答案是真的么?
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所以简单的说,前面5识是感知功能,“意”识是起分别的作用,“我”识是起执着作用。人在清醒状态,前7识占主导,第8...

未那和阿赖耶识的意思,通俗点
阿赖耶识就是自动根据外缘变化使自身的因果种子变现成各种“法”,并同时可以含摄因果种子,称为能藏和所藏。但阿赖耶识并不自认为“我”。末那识就是执着阿赖耶识为“我”,认为阿赖耶识所产生的法为“我”所产生的法。末那识也就是我执。

佛教中的“识”如何理解
’止观二曰:‘对境觉智,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了了别知名为识。’同四曰:‘识是一期心主。’往生礼赞曰:‘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楞伽经卷一说三识,即:(一)真识,相当于阿摩罗识,或相当于阿梨耶识。(二)现识,相当于显现万法之阿赖耶识,或阿陀那识(即末那识)...

量子探略:末那与阿赖耶的量子解说
量子探秘:深入解析佛教的末那识与阿赖耶识之谜 在佛教哲学中,末那与阿赖耶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分别对应于第六识与第八识的奥秘。末那,梵文名,与前六识有所不同,它恒常执著于阿赖耶识,视为自我,与烦恼紧密相连,是轮回与我执的根源。阿赖耶,象征着永恒生命的主体,既是仓库也是命脉,其功能...

第七识具有的四种特质是什么
第七识 末那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

小店区19150368231: 末那识 - 搜狗百科
莫林复方: 【 末那识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八识中之第七识;华译思量,又译作意,它恒常在审察,恒常在思量,在审察思量中,念念不忘第八阿赖耶识为我, 有四个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跟着它,故我执的成见很深, 烦恼便是这末那识的执着而生起的.

小店区19150368231: 末那识的具体解释 -
莫林复方: 又依成唯识论卷五载,末那识之存在,可引用入楞伽经、解脱经二种教说,及六种道理证明之,此谓'二教六理'.二教,即:(一)入楞伽经卷九谓,思量之性,名意.(二)解脱经谓,染污意恒时与诸惑俱生灭.六理,即:(一)不共无明...

小店区19150368231: 催眠术中的末那催眠是什么?
莫林复方: 末那催眠每一个罹患忧郁的人,都是最高明的催眠师,忧郁指数愈高,功力愈深厚!这是因为隐藏在他们意识背后的【末那识】暗中作祟,不断传送出负面情绪,造成身心...

小店区19150368231: 佛教的第7识末那识是什么?和第6识意识有什么区别? -
莫林复方: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

小店区19150368231: 什么是佛教的“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
莫林复方: 末那识:我们平时听到声,见到色,请问是谁在见?谁在听?大家都会回答”是我!“.这种把能听能见的主体执着地认为是”我“,这个”意识“,就是”我执识“(凡夫的这个执着的认知,基本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永恒不变的,不同于前六识常常变化),梵语称为”末那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一切”识“的总体,色声香味触前五识、第六意思、第七末那识,这些统统是由阿赖耶识生出来的. 这两个概念确实难以表达.建议还是听听法师讲的《八识规矩颂》,法师们讲解《八识规矩颂》,对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讲解,一般都是比较详细的

小店区19150368231: 末那识、阿赖耶识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回答,谢谢 -
莫林复方: 这是我执,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简单说,就是种子库.每一个好的不好的行为,产生了种子,存放在库里面,产生习惯习气,进而产生行为,产生业力,轮转生死,无法自拔.

小店区19150368231: 请问,心法中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的含义? -
莫林复方: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

小店区19150368231: 什么是第七感?
莫林复方: 第七感,又称末那识,是产生物我区别的根源. 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

小店区19150368231: 什么是第七感? -
莫林复方: 第一感视觉 第二感听觉 第三感味觉 第四感嗅觉 第五感触觉 第六感意识 第七感未那识(小宇宙)产生物我区别的根源也是超能力的源泉! 第八感阿拉耶识(种子识)蕴藏着所有世的记忆并且领悟后可摆脱六道轮回超越生死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