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笔阵图原文及译文

作者&投稿:迪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音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律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览。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内;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横]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 陆断犀象。

  乙[折] 百钧弩发。

  ∣[竖] 万岁枯藤。

  、[捺] 崩浪雷奔。

  勹横折钩 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注释:古代三端的妙用,没有先于用笔的;而六艺的奥妙,没有重于书法的。昔日秦丞相李斯见到周穆王的书法,感叹了七天之久,不满意他的书法缺乏笔力。蔡邕到鸿都观看碑碣,一百天了还不忍返回,不停的称赞那些超群出众的碑碣,所以知道通达书之源流的少,不懂得书法道理的多。近代以来竟而不师法古人,只凭兴趣背离书道,只记得姓名,有的学识并不渊博丰赡,见识又少,致使没有成就,空费了精神。于是,不是通于神灵,能感化他人的人,便不足以与其谈论此道。现今删改李斯的《笔妙》,再加以修饰的文字使其完整,总括起来有七条,并且予以说明,把对其所作的形容列在左边,遗留于子孙,永为楷模,希望将来的学书者,能有时间看看。  笔毫要取那高山绝壁中的兔毛,八九月间猎取,笔头要一寸,管长要五寸,锋毫要齐整,锋腰要有强度。砚台要选用浅黑干涸的新石,润滑与滞涩兼顾,能浮耀墨汁的光泽。至于墨要取庐山的松烟、代郡的鹿角胶,要十年以上,强硬如石的作为制造的原料。纸则要取东阳鱼卵纸,柔软滑净的。大凡学写字,先要学执笔之法,如果作真书,要执去笔头二寸一分处;如果是行草,要执去笔头三寸一分处。下笔点画波撇曲折,都要尽一身之力行笔。初学书者先学大字,不得从小字开始。善于鉴赏的不善于写,善于写的不善于鉴赏。善用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叫它“筋书”,多肉少骨的叫它“墨猪”,多力丰筋的是可取之法,无力无筋的为错误之法。要一一从其间吸取奥妙、体会真谛,并且合理地运用它。

横画:要像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高低不同的形状。  

 侧点:要像高峰坠石,磕磕然实际在崩塌。  

 撇掠:锋锷能在陆地截断犀角象牙。   

戈笔:要像百钧重的弓张箭发。   

努笔:要像万岁枯藤一样多节而瘦劲。   

背抛法:要像蹦浪雷奔一样徐迟有力。  

 钧弩势:要有如强弩筋骨一样遒劲。   

右边是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情形。

有时候心情紧急而执笔却不紧,有时心情宽松执笔却很紧。如果执笔离笔头近而又不紧,意在笔先就会成功。于是又有六种用笔之法:结构字体、布置形势完备的如篆法;  笔势飘逸洒脱而又自由奔放的有如章草;   波撇凶险可畏如八分书;   那笔法出入娴静优雅的好比作飞白书;  笔画高耸挺立如鹤头书;   纵横沉凝遒劲的如古隶。  然而还要用心思考,考虑详尽,再作一字,各象其形,这样才有可能臻于妙境,书道也只有在这时才算穷尽。岁在永和四年,上虞制图并撰文。

蒋勋:从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看“汉字书法之美”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

  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我第一次看到卫夫人的《笔阵图》时,也吓了一跳,因为她留下来的记录非常简单,简单到有一点不容易揣测。譬如说,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

  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一定有人会怀疑:卫夫人这位老师,到底是在教书法,还是在教物理学的自由落体呢?

  我们发现卫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书法而已。

  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非常有趣。

  不知道王羲之长大以后写字时的那个“点”,是不是跟卫夫人的教育有关。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

  如果童年时有位老师把我们从课堂里“救”出去,带到山上去玩,让我们丢石头,感觉石头的形状、重量、体积、速度,我们大概也会蛮开心的。感觉到了“石头”之后,接着老师才需要从中指出对于物体的认知,关于重量、体积、速度等物理学上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一天——也许很久以后,才会变成这个孩子长大后在书法上对一个“点”的领悟吧!

  其实卫夫人这一课里留有很多空白,我不知道卫夫人让王羲之练了多久,时间是否长达几个月或是几年,才继续发展到第二课。然而这个关于“点”的基本功,似乎对一位以后的大书法家影响深远。

  “一”:千里阵云

  卫夫人的第二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就是“一”。

  “一”是文字,也可以就是这么一根线条。

  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的时候,前朝并没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前辈大师,卫夫人也似乎并不鼓励一个孩子太早从前辈书法家的字做模仿。因此,王羲之不是从前人写过的“一”开始认识水平线条的。

  认识“一”的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

  “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 “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有辽阔的感觉,有像两边横向延展张开的感觉。

  “阵云”两个字也让我想了很久,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字?

  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那么“千里阵云”会不会也有特殊意义?就是在写水平线条时,如何让它拉开形成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的关系,是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有了记忆,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才能有天地对话的向往。

  这是王羲之的第二课。

  “竖”:万岁枯藤

  卫夫人给王羲之的第三堂书法课是“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

  她教王羲之看“万岁枯藤”,在登山时攀缘一枝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长成的生命。孩子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宕在空中。悬宕空中的身体,可以感觉到一枝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固的力量。

  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对书法的领悟。 “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

  “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它已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

  王羲之还在幼年,但是卫夫人通过“万岁枯藤”,使他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强韧力量的体会,也才有了书法上的进境。

  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

  “高峰坠石”理解了重量与速度。

  “千里阵云”学习了开阔的胸怀。

  “万岁枯藤”知道了强韧的坚持。

  卫夫人是书法老师,也是生命的老师。

  (摘自《汉字书法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卫夫人笔阵图原文及译文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 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我第一次看到卫夫人的《笔阵图》时,也吓了一跳,因为她留下来的记录非常简单,简单到有一点不容易揣测。譬如说,她把一...

卫夫人笔阵图原文及译文
原文: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音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

笔落兴亡定三端之妙选自哪首诗?
笔落兴亡定三端之妙,墨写清白尽六艺之奥。---原作者:上官婉儿(角色),出处:《王者荣耀》

横如千里阵云是什么意思
横如千里阵云的意思是:横画,如同千里阵云。1、所在选段原文 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2、译文 横画,如同千里阵云,隐隐于天空,看似无形,实则有形。点画,像高山坠...

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原文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稍也,墨者鍪móu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扬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

什么叫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出自】: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释义】:凡写捺笔要三次转换笔锋,经过三折之后,笔画才波发矫健。【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一波三折是什么意思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意思是写字笔法的曲折多变。现在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译文:写一个捺画多次转换笔锋。

读了卫夫人讲 笔阵图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所谓意在笔前,就是胸中先有字,然后写于纸上。否则,只写此字,不知下字,意断了笔划也不能相连,上下字不能呼应,一个一个字成了单独的字,不能成篇,失去了结构章法。字的结构章法,就是笔划不能平直相似,字的布排不能“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要有变化,否则徒有点画。锺繇...

书法家卫夫人的故事 卫夫人的书法成就高吗
卫夫人笔阵图介绍 卫夫人,出生在书法世家,擅长书法之道。幼年师从钟繇学习书法技巧,楷书尤其擅长。她是古代文学书法的历史上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人物,虽为女子却有着不凡的书法笔触。卫夫人《笔阵图》局部图 卫夫人的恩师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钟繇,他不仅是楷书的创始人,更因其巨大的...

笔阵图是不是诗?
笔阵图不是诗 《笔阵图》:书法论著 《笔阵图》是旧题卫夫人撰,后众说纷纭,或疑为王羲之撰,或疑为六朝人伪托的书法论著。该著作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因其流传很广,此姑存旧说,仍列为卫夫人作。《笔阵图》中一个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书道的精微...

三门峡市17711221427: "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是什么意思?出自卫夫人“笔阵图”,请问执笔于何处, -
骆界力扬:[答案] 卫夫人《笔阵图》释读 卫夫人《笔阵图》释读 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1.昔秦丞相斯所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 2.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 3.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 4.近代以来,殊...

三门峡市17711221427: 文言文入木三分典故及解释 -
骆界力扬: 王羲之学书 《书断》(唐 张怀瓘) 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

三门峡市17711221427: 《入木三分》文言文翻译 -
骆界力扬: 入木三分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

三门峡市17711221427: 什么是“笔阵图”﹖ -
骆界力扬: 《笔阵图》是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相传为王羲之的老师卫铄(卫夫人)所著,或疑为王羲之撰,或疑为六朝人伪托.《笔阵图》中一个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书道的精微奥妙,是难以明言的...

三门峡市17711221427: 晋卫夫人笔阵图是幅怎样的作品?
骆界力扬: 卫夫人,晋代卫恒之从女,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名铄,字茂漪.书法有极深的造诣,是王羲之早年习书的老师,著有《笔阵图》.《笔阵图》为古传笔法名作.唐孙过庭《...

三门峡市17711221427: 草书屏风的译文 -
骆界力扬: “ 何处一屏风 ?分明怀素踪 .”一开始就以问句突起,好象十分激动地在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啊?”惊喜万分之态,溢于言外.而且紧接着就立刻判断,这个分明是怀素的笔迹(“踪”是踪迹,这里指笔迹)!这充分说明他平...

三门峡市17711221427: 卫夫人讲《笔阵图》明白了什么道理 -
骆界力扬: 该篇说明写字有三种方面的要求,心意、技能和结构,字必须筋脉相连,意在笔前.所谓意在笔前,就是胸中先有字,然后写于纸上.否则,只写此字,不知下字,意断了笔划也不能相连,上下字不能呼应,一个一个字成了单独的字,不能成篇,失去了结构章法.字的结构章法,就是笔划不能平直相似,字的布排不能“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要有变化,否则徒有点画.锺繇《笔势论》是写真书、行书的方法. 草书必须注意变化起伏,从远处布置点画.用笔不能直过,要慢写,杂有篆势、八分、古隶等多种笔法,笔意才能丰富.

三门峡市17711221427: 找12个文言文解释 -
骆界力扬: 找得好苦也只找到这几个,凑合着吧...王羲之学书 《书断》(唐 张怀瓘) 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

三门峡市17711221427: ( )在笔先 ( )里的子义 -
骆界力扬: 意在笔先 意,构思 意在笔先 发 音 yì zài bǐ xiān 释 义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出 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