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诗解8乐化篇(上)

作者&投稿:宦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礼记.乐记》诗解8乐化篇(上)

题文诗:

礼不可去,乐不可离,乐以治心,和易正直,

子 爱诚谅,油然自生,善心既生,利欲寡少,

利欲既少,情性和乐,志意清明,神和性乐,

和乐则安,安而后久,久而后天,不言而信,

四时不失;天而后神,人畏如神,不怒而威.

礼自外作,礼以治躬,庄严恭敬,严肃威重,

不庄不敬,易慢心入.乐自心生,不和不乐,

虚情假意,鄙诈心入.乐动於内,礼动於外.

至 乐极和,至礼极顺,内和外顺,至情至敬,

瞻其颜色,民弗与争,望其容貌,易慢不生.

德煇动内,民皆承听;理发诸外,民皆承顺.

礼主其减,至礼至简,至简至本,礼减易进,

至进至诚,真诚以报,至礼真情,至礼报本,

不忘所由,以致其敬.乐主其盈,乐盈而反,

至反自返,返其所始,至始至情,情真义深.

不诚则销,不反则放;至礼有报,至乐有反,

礼报乐反,至义至一,一情所通,举错天下.

正文:

原文: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而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

注 :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 。致,犹深审也。子,读如不子之子。油然,新生好貌也。善心生则寡於利欲,寡於利欲则乐矣。志明行成,不言而见信如天也,不怒而见畏如神也。乐由中出,故治心。易,以豉反,下及注皆同。子谅,子如字,徐将吏反,谅音亮。油音由。行,下孟反,下同。

 [疏]“ 君子”至“者也”。正义曰:自此以下,至“可谓盛矣”,名为《乐化》,言乐能化人,始至於善,故名《乐化》。各随文解之。正义曰:此一经明乐以治心,记者引君子之言,故云“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者,言礼乐是治身之具,不可斯须去离於身也。“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者,致,谓深致详审。易,谓和易。直,谓正直。子,谓子爱。谅,谓诚信。言能深远详审此乐以治正其心,则和易、正直、子爱、诚信之心油油然从内而生矣。言乐能感人,使善心生也。“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者,四善之心生,则令人和乐。“乐则安”者,心乐故体安而不躁也。“安则久”者,既身不躁,故性命长久也。“久则天”者,志明行成,久而不改,则人信之如天。“天则神”者,既为人所信如天,故又为人所畏如神也。“天则不言而信”者,谓四时不失。“神则不怒而威”者,言宗庙社稷之中,而民自敬,是“不怒而威也”。言圣王既能用乐和心,故不言而信似天也,不怒而威似神也。“致乐以治心者也”。言圣王所以能如此者,正由详审於乐以和治民心,遂能如此。注“致犹”至“治心”。正义曰:“致,犹深审也”者,言深远详审乐之道理,能致如此,故云“致,犹深审也”。云“子,读如不子之子”者,按《尚书》云:“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是子爱之义。而此经“子”亦是慈爱,故读如不子之子。云“油然,新生好貌也”,《书传》:“箕子歌云:禾黍之油油,润泽好之貌。”然善心内生,其貌美好油然也。云“善心生则寡於利欲”者,凡利欲之发,由贪鄙而来。心若思利欲,则神劳形苦。今善心既生,则利欲寡少,利欲既少,则情性和乐。云“志明行成”者,不贪於利,用是志意清明,神和性乐,是善行得成矣。云“不言而见信,如天也。不怒而见畏,如神也”者,以其志明行成之后,故人皆信其德行,敬其威重,不须言,见信之如天,不须怒,而见畏如神也。但天之与神,其事是一,俱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天则有形,事似稍近;神则无体,理如幽深。故经先云“久则天”,后云“天则神”也。但天者四时不失,故云“不言而信”。神是人所畏敬,故云“不怒而威”,其实一也,所从之异耳。云“乐由中出,故治心”者,解“乐以治心”之意也。

原文: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注: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躬,身也。礼自外作,故治身。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 。鄙诈,是贪多诈伪。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易,轻易也。

故乐也者,动於内者也。礼也者,动於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煇动於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 。德煇,颜色润泽也。理,容貌之进止也。争,争斗之争。煇音辉。

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疏]“ 致礼”至“之矣”。正义曰:“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者,前经云“致乐”,此经云“致礼而治躬”,谓致礼意以治躬,外貌则庄严而恭敬。若能庄严而恭敬,则严肃威重也。言内心庄严恭敬,则人惧之严肃威重。“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者,前经明致乐治心,则向善心生。此经明乐治心失,则怨心起。言不能致乐治心,心中斯须不能调和,则不能喜乐,而有鄙吝诈伪之心入於内矣。由贪欲多,故鄙诈起也。“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者,前经致礼以治躬,得则庄敬起。此经明致礼以治躬,失则易慢生。故云“外貌斯须不庄不敬”,不能致礼治躬,故轻易怠慢之心从外而入内矣。

[疏]“ 故乐”至“承顺”。正义曰:此一经言圣人用礼乐以治身,内外兼备,使德煇动於内,而民顺於外。“故乐也者,动於内者也”者,但乐从心起,故感动於内。“礼也者,动於外者也”,礼从外生,故发动於外也。“乐极和”者,乐能感人心,故极益於和也。“礼极顺”者,礼以检貌,故极益於顺也。“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者,由心内和,色和於外顺之,能望其颜色,而弗与争。内和色见於外,故不争矣。此覆结上“内和”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者,外貌和顺,故民不生易慢。此覆结“外顺”也。“故德煇动於内,而民莫不承听”者,由乐以和心,故德煇美发动於内,而民莫不承奉听从也。“理发於外,而民莫不承顺”者,由礼以治貌,故理发见於外,而民莫不承奉敬顺也。注“德煇”至“止之”。正义曰:“德煇,颜色润泽也”,由内心和顺,故和顺之德,煇然发见於颜色,是德煇由动於内而来也。云“理,容貌之进止也”者,以经云“理发诸外”。凡道理从内心而生,今云“理发诸外”,非道理之理,止谓容貌进止之理。郑恐有道理之谦,故云“容貌之进止也”。

[疏] “故曰”至“难矣”。正义曰:此一经总结致备礼乐之道也。言圣人若能详审极致礼乐之道,举而错置於天下,悉皆敬从,无复有难为之事也。

译文: 君子说:礼乐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身心。能详审地研究乐来进行道德修养,平易、正直、慈爱、诚信之心就会油然而生。有了平易、正直、慈爱、诚信之心就会快乐,快乐就会身心安宁,身心安宁就能使德行长久,德行长久就会象天一样,象天一样达到神的境界。象天一样,就能不言而取信于民;达到神的境界,就会不怒而有威严。详审的研究乐是用来提高道德修养的。详审的研究礼来端正仪表举止就会庄重恭敬,庄重恭敬就能有威严。内心有片刻的不平和不愉快,卑鄙奸诈的心思就会进入;外貌有片刻的不庄重不恭敬,轻佻怠慢之心思就乘虚而入了。所以乐是影响人的内心世界的,礼是端正人的仪表举止的。乐使人十分平和,礼使人极其谦顺,人民看到他的神采气色就不会与他相争,看到他的仪态也不会有轻佻怠慢的表现了。所以内心焕发出道德的光辉,人民就没有不听从他的;仪态表现出境界礼的原则,人民就没有不顺从他的。所以说;详审的研究礼乐的道理,用来施加于天下,就没有困难的事情了。

原文: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译文: 乐是在心中起作用的,礼则是对人的容貌举止起作用。所以说礼主谦抑,乐主盈满。礼主谦抑而须勉力进取,以进取为美德;乐主盈满需自加抑制,以抑制为美德。礼若一味谦抑,不勉力进取,礼就会消亡,难以实行下去;乐只一味盈满,不知自加抑制,就会流于放纵。所以礼尚往来,讲究报答;乐有反复,曲终而复奏。行礼得到报答心里才有快乐,奏乐有反复,心中才得安宁。礼的报答,乐的反复,意义是相同的。

原文: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译文:乐是在心中起作用的,礼则是对人的容貌举止起作用。所以说礼主谦抑,乐主盈满。礼主谦抑而须勉力进取,以进取为美德;乐主盈满需自加抑制,以抑制为美德。礼若一味谦抑,不勉力进取,礼就会消亡,难以实行下去;乐只一味盈满,不知自加抑制,就会流于放纵。所以礼尚往来,讲究报答;乐有反复,曲终而复奏。行礼得到报答心里才有快乐,奏乐有反复,心中才得安宁。礼的报答,乐的反复,意义是相同的。


《礼记.乐记》诗解8乐化篇(上)
云“乐由中出,故治心”者,解“乐以治心”之意也。 原文: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

礼记乐记原文及翻译
礼记乐记原文: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矣。礼记乐记翻译:音乐的发生,总是从人的内心产生的。人心的活动,是受到客观事物的刺激...

礼记乐记原文和翻译
①以下为《礼记·乐记》文。《正义》引皇甫侃的话说:此章“备言音声所起,故名《乐本》。夫乐之起,其事有二:一是人心感乐(lè),乐(yuè)声从心而生;一是乐(yuè)感人心,心随乐(yuè)声而变也。”②比:随着、顺着。《易经·比卦》彖辞说:“比,辅也。下顺从也。”乐之:...

礼记乐记 翻译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②,及干戚羽旄③,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④,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①以下为《礼记·乐记》文。《正义》引皇甫侃的话说:此章“备言音声所起,故名《乐本》。夫乐之起,其事有二:一是人心感乐(lè),乐(yuè)声从心而生;一是...

请教“闻颦鼓而思良将”的出处及解释
此句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乐记》释义:君主在听到鼙鼓时,就会思念那些为国家浴血奋战立过战功的将领。原文: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枪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白话译文:君子听到鼓覃之声...

国学宝典《礼记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注释】(1)本节选自《乐记.乐本》。(2)噍(jiao)以杀(shai):急迫短促。(3)啴(chan)以缓:舒展和缓。(4)发:振奋。散:奔放。(5)廉:端正方直。【译文】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所以心中产生悲哀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低沉;心里产生快乐的感情,则...

求翻译,出自礼记,乐记。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而由外界事物的影响而生出不同的感受,这也是天性的一种本能(也就是说人的先天禀性在定中,不过能够本能的感知外物,这里是说人先天便有一静一动,静是天性,动也是天性)。 然后由于能够感于物之动而后渐渐的能够分辨各种不同的感受(由外物的不同而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喜好与厌恶。但是内在...

<礼记.乐记>中的一句解释,急求
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 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 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 道,足以治万变。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参考资料:来源:http:\/\/zhida...

求《礼记·乐记》的【原文】、【注释】、【译文】谢谢!
-- 《礼记 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焦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1.焦、秋杀(过早收束截止,不有余畅)的声音...

礼记·乐记 全文+英译
礼记·乐记:音乐与秩序的融合 音乐,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它通过声音的起伏和节奏的变换,传达着喜怒哀乐,是情感的催化剂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剂。古代的贤明君主深谙此道,用音乐和礼仪作为治理国家的手段,以调和人心,维护社会和谐。音乐与五音——宫商角徵羽,象征着君臣民的和谐关系,每一音调的...

建德市13592343529: 礼记乐记的乐象篇及翻译 -
竹纪红茴: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

建德市13592343529: 如何为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字,小孩2011 - 11 - 14 - 8:11出生,需要前面是方泽,希望高人赐名 -
竹纪红茴: 男宝宝名:每个名字均有出处 解释. 得韬 拥有用兵的谋略.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李德裕《 李文饶集》“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 德辉 仁德的光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方旭 ...

建德市13592343529: 古文翻译: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
竹纪红茴: 1、“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这句好像在诗经和尚书中都出现过):“清明”,内心清净,意念明慧;“躬”是身体、自身的意思;“志”是意志,“气”是气度,“志气”一词可以理解为人的精神状态;“神”是神明之意.此句可译为“人...

建德市13592343529: 礼记 乐记 -
竹纪红茴: 现在的古乐,进也一样齐退也一样齐,乐音相和正因为宽广没有杂声,弦匏笙簧乐器虽然多种,一定会合保守,等待击打拊鼓,开始奏乐的时候先击鼓,跳舞完之后,反复乱理要退的时候击金饶来退,治理奏乐的时候先击相,跳舞的人听到讯疾,奏这种雅器来调节. 现在的所作新乐,前进后退都不齐一,奸邪的乐音滥窃不正,因此被人贪溺而不能禁止,作乐的时侯,又有俳优杂戏侏短小的人,不知道有父子尊卑的礼节,乐音虽然奏完了,都是邪辟,不可以以此来说,不可以用此来说明古乐的道理,这是新乐所做出来的.

建德市13592343529: 宝贝是2010年3月1日出生的,男孩,父亲姓宋,母亲姓史,起什么名字好呢 -
竹纪红茴: 男孩名:名字有出处和解释,仅供参考,取舍请便. 得韬 拥有用兵的谋略.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李德裕《 李文饶集》“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 德辉 仁德的光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方旭 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从》“方出旭旭”. 飞轩 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选·刘琨》:“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建德市13592343529: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竹纪红茴: 音乐能使人消除怨恨,礼仪能使人化 解争斗.指礼乐具有教化功能.这句话出自 《礼记•乐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 下者,礼乐之谓也.”

建德市13592343529: 简述《乐记》的主要内容. -
竹纪红茴:[答案] 关于《乐记》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历来有两种说法: 1.《乐记》一书为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 2. 此... 对两多千年来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不知堂)《乐记》是《礼记》49篇...

建德市13592343529: 先秦古籍《礼记·乐记》记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这表明 ①人们很早就探索物... -
竹纪红茴:[选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建德市13592343529: 《乐记》主要阐述了音乐的本原、音乐的作用、乐和礼的关系吗?
竹纪红茴: 《乐记》,书名.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礼记》的篇名.对 《乐记》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史学界说法不一.一说是战国初孔 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也有认为是出于汉武帝时代的刘 德门下的一批儒生之手,也有说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辑得21 篇,以11篇入《礼记》.《乐记》主要阐述了音乐的本原、音乐的 美感、音乐的社会作用、乐和礼的关系等.大致分以下篇目:(1) 乐本篇,分三个部分.(2) 乐论篇,分四个部分.(3) 乐礼篇,分三个部分.(4) 乐施篇,分三个部分.(5) 乐言篇,分三个部分.(6) 乐象篇,分五个部分.(7) 乐情篇,分三个部分.(8) 乐化篇,分四个部分.(9) 魏文侯篇(10) 宾牟贾篇(11) 师乙篇

建德市13592343529: 天理人欲最早出现在哪里?
竹纪红茴: 关于天理人欲的最早论述见于《礼记•乐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者也,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意思是说,人受到外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