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可受否?

作者&投稿:离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羊子曾经在路上捡到了一块金子,交给老婆。老婆说:

姐听人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懂得廉耻的人不吃那种施舍的食物。何况在路上捡别人丢掉的金子而据为己有,这是要玷污自己的德行吗?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齐国遇上大饥荒,黔敖在路边做好饭,等待灾民过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服遮着脸,趿拉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饭右手拿着汤,对他说:喂(SB),过来米西。

那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特么就是不接受这种牛逼轰轰的施舍,才饿成这个样子的。(说完拂袖而去)。黔敖跟上去道歉,那人仍然不吃最后饿死了。

曾子听说这事后说:握草,侮辱性的,可以拒绝;但道歉后,其实可以接受。

今人常用嗟来之食指代那种并非发自内心的同情或者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在饥饿已危及生命的时候仍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尊严而宁可饿死,这事吧,真是让人唏嘘而难置可否。

文末曾子的话其实也是扯犊子而已,廉价的、免费的同情其实是最没劲了。还不如一个咋咋呼呼的黔敖,至少面对难民他付出了,他正儿八经的善举虽然没救活那个人,却一定救活了其他人。

其实,所谓嗟来之食的那个嗟字,倒是值得细品一番的。毕竟黔敖招呼那个已存必死之心的难民时也只说了三个字“嗟,来食”而已。这个嗟字在我们大秦国民间至今的方言中仍然有很高的使用率,并没有什么侮辱性的含义,只有一点不太情愿的意思。且听贫僧慢慢到来。

想必许多人小时候都有缠着父母哼哼唧唧要钱要零食的时候,大人们深知生活不易且多节俭,最后拗不过小的执着,往往打开个小匣子或是抽屉,拿出藏起来的糖果或零钱略生气而无奈地说:嗟,拿去。望着孩子得偿所愿的快乐无奈地笑笑说,真拿你没办法。如此而已。这略同于你要到了别人不很情愿给的东西时冲你说的那个字:给!

仅此而已,那个人却认为受到了侮辱,宁死不吃以致饿死。后世人多怪黔敖,却没仔细想过另外的问题。须知大荒之年,饿殍遍地民不聊生,粮食是如此金贵,黔敖是何身世不得而知,但从文中可知绝非皇亲贵胄而是家境略丰之民而已,否则赈济灾民已然难得,又怎会亲自捧着饭碗递给你?想到这里就明白了,他并没有多么富有,然而却比灾民要强,施舍掉自己的食物,很显然他自己就要过些节俭日子,毕竟自己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虽说迫于怜悯慈悲之心驱使而去赈灾,但内心里也是疼的,他也很烦恼好吗?他一定在埋怨老天爷,如果风调雨顺,我又何必这么难为自己呢。

看看,黔敖也很难,毕竟灾民那么多,多亏不都在这一条路上,否则自己也要变成灾民了不是。灾民却因为一个寻常的嗟字甩脸子给黔敖,还不接受道歉,难道要黔敖一上来就来句“爹,请用膳”就舒坦了么?

我倒觉得,那个饥饿的人他早就抱定了必死之心,那批一定在想,我吃了这一顿,下一顿在哪?不是还要忍饥挨饿么?那还不如现在饿死,省的反复挨饿。并且,我觉得那厮肯定已经上无父母下无妻儿,早也没有活下去的必要和勇气了。换了任何人,若还有牵挂和希望,岂会轻易赴死?想想其他时间地点的灾民为了活下去不惜烧杀抢掠甚至吃人肉就知道人活下去的欲望有多强烈,有的就揭竿而起组团去颠覆世界,打破旧秩序,重新分配。

所以,嗟来之食的故事里,黔敖一点错都没有,是那个逼早就不想活了,不受嗟来之食并不是他有气节,也不是非要装个逼装过了头。至于曾子听闻后的点评那就更纯属扯淡。

假如我是个乞丐,我面前放了一只缺口的破碗,路人甲看见后内心一阵波澜面露同情之色却匆匆而去;路人乙说了一句话“唉,可怜的孩子”甚至掉了几滴泪也走了;路人丙则从兜里掏出五毛钱轻轻放在破碗里什么也没说扬长而去;路人丁将信将疑地从皮夹子里拿出五十块往破碗里一扔,嘴里嘟囔着“特么辣个巴子的也不知道是真的穷还是骗子”边说边走了;路人戊停下兰博基尼打开车窗卸下墨镜冲我喊“喂,要饭的,给”,手里拿着一摞子钞票……

请问,哪个态度最差?哪个是最特么扯犊子的?哪个是最有用的?我不知道你们选择哪个,但我肯定选择兰博基尼那个。理由很简单,此刻,我特么本来就是个叫花子,我凭什么要别人好言好语?那些廉价免费的同情有蛋用?

五十块钱那兄弟很明显自己并不富裕但他犹疑之间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善意与慈悲,虽然也不管蛋用,可我能拒绝而死乎?不能。因为人活着就要有梦想,不死,才能有机会遇到兰博基尼,拿着一叠钞票可以获得喘息之机以图后起,难道不是么。否则越王勾践早被 恶心死了。[捂脸]


嗟来之食不可食也?
《礼记·檀弓下》记载,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食物,轻蔑地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 饥饿的人听了很生气,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到了这个地步。” 终于不食而死。后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应不应该 接受“嗟来之食”?
但是也要看看为了气节付出的牺牲值不值。为了国家利益,牺牲生命这是无可厚非。但是为了一口饭加上屈辱,就小命玩完,这是什么道理。250的做法。 何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已经用父母生养的不易来劝告后人珍惜生命了。相比这些,受嗟来之食又算什么呢! 生命的意义虽然取决于宽度。可是,生命的...

“不受嗟来之食”和“士可杀不可辱”分别出自哪个典故?
不受嗟来之食~出自《礼记》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6),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7)!...

“不受嗟来之食”和“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来历
1 不受嗟来之食(成语嗟来之食的来历)——《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意思: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形容人有志气。嗟来之食 发 音 jiē lái zhī shí 释 义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出 处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示 例 志士不...

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
“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来源于《礼记·檀弓》中的《不食嗟来之食》,全文为: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辩论题:吃不吃嗟来之食 正方观点 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狗,他的施舍带有侮辱性。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

不该食 嗟来之食 的辩论词
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自食其力则自得其乐,若无力自食受一点别人善意的恩惠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唯有这“嗟来之食”让人食也不是不食也不是,以君子之道,此食是不该食的。饿死事小,受辱事大。韩信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他在落难之时得到一位漂妇的帮助,但却承受着她每天的讥讽和嘲笑...

嗟来之食 该不该吃
其实在“嗟来之食”的故事里还有个情节:黔敖后来知道自己错了,向那人赔礼道歉后,还请他吃饭,可那人坚持不受,终于饿死。这就有些迂腐了,孔子的孙子曾子就不以为然的说:既然黔敖知错道歉了,那个齐人道声谢也就可以吃了。个人感觉曾子的话还是有道理的,马克思不是也认为生存是最重要的么,...

嗟来之食该吃吗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吃饱了再奋斗,只要心中有志气,终会成材的 男子汉大丈夫,要能屈能伸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机遇却有N次,要把生命保存下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句老话"咸鱼也会翻身"就看你能否抓住.古代的韩信受跨下之辱以后成就了伟业.那是智者,而不受嗟来之食是愚者 人应该识时务,凡事多...

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什么?
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不尊重的招呼声,相当于“喂”。相关资料 早晨出去吃饭,让我看到了难以忘记的一幕。我和同事坐在小吃摊上吃饭,对面来了一位破衣烂衫的老人。他叫老李,天天在此要饭。我和同事...

亳州市17817715655: 应不应该 接受“嗟来之食”? -
点沈素定: 论的无非是气节二字.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接受嗟来之食,等于给自己一个机会,换世界一个奇迹. 好比刘邦和项羽.项羽乌江自刎,后人一片唏嘘.刘邦将无耻进行到底.低三下四地给有钱人当了女婿,让自己的事业有了...

亳州市17817715655: "嗟来之食"是否可吃?为什么? -
点沈素定: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地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地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咱们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饿精神的重视.

亳州市17817715655: 现实生活中应怎样对待嗟来之食 -
点沈素定: 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接受这种施舍,不仅自己的人格受辱,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宁愿饿死也不能接受;但有时接受“嗟来之食”能保存自己,虽然自己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可更好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时不妨暂且忍辱负重.

亳州市17817715655: 嗟来之食到底该不该吃?拜托各位大神 -
点沈素定: 我的观点是应该吃.理由是:1、人家已经道歉了.2、历史上著名的曾子也说过应当吃.3、不能饿死,生命诚可贵.4、生命比尊严更重要.并且历史上韩信所受的胯下之辱和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是多大的奇耻大辱,他们都能忍受.那点所谓的侮辱和这奇耻大辱相比是多么渺小啊!何况他吃了嗟来之食保住了性命,他以后还有机会报答黔熬.

亳州市17817715655: 为什么不能吃嗟来之食? -
点沈素定: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尊严,都有自尊.这嗟来之食是指别人施舍、带有侮辱性的食物,就算吃了,保住了性命,以后还有尊严可说吗,那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还活得精彩吗?所以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不能吃嗟来之食.

亳州市17817715655: 鱼我所欲也中为什么说不受嗟来之食? -
点沈素定: 齐国灾荒.富人黔敖施粥路边,他左手食物右手端汤对着一个饥民说:“嗟!来食!”(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看着他,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这是不受嗟来之食的由来,意思就是不能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鱼我所欲也》有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亳州市17817715655: 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
点沈素定: 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喂”或“哎”. 不受嗟来之食: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亳州市17817715655: 嗟来之食的意思 -
点沈素定: 《礼记·檀弓下》记载,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食物,轻蔑地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 饥饿的人听了很生气,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到了这个地步.” 终于不食而死.后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亳州市17817715655: 文言文《嗟来之食》的译文 -
点沈素定: 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人们会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