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孔融长大后真的弑母了吗?他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作者&投稿:地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长大之后为何却被大家指责“不孝”?~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孔融让梨”这次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则故事在后世广泛流传,大家都将这个故事当做是教育孩子的典范。但是你可知道,长大之后的孔融却被大家指责“不孝”。
孔融是一个十分心直口快的人,在官渡之战之后,曹丕迎娶了袁照的妻子甄宓,这一行为引起了孔融的强烈不满,当时就给曹操写信,讽刺曹操和袁绍是一路人,虽然在代表朝廷四处征战,但其实心都不在复兴汉朝身上。在这之后的很多年,孔融都保持着自己刚直不阿的性情,每一次曹操发布什么命令,只要有不足的,他都会直接说出来,曹操虽然十分不满,但是维护自己名声,一直都没有说什么。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终于不能容忍孔融的我行我素的无情批判,将其杀害。

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曹操找出了一个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让路粹上书弹劾孔融,列出了数十条罪状。里面最具有争议的就是孔融与祢衡的一段对话,大致意思就是孔融认为父母之所以生下子女是出于情欲,且母亲怀胎生育仅仅是想把一件东西寄存在桶里,不久后拿出而已。在极其重视孝道的时代,这段话说出来实在是十分具有争议,这句话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小时候因让梨知名,长大居然因为“不孝”被杀,真是让人感到讽刺。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君臣、父子、兄弟等关系的一种倡导。尽管这些标准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有些落后,但其中蕴含的追求家庭和睦的精神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
提到"父慈子孝",人们脑海中可能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慈父、孝子形象,但要说"兄友弟恭",相信许多人最先想到的都会是以"让梨"之举赢得举世盛名,后来成为一代大儒的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出自于《世说新语》,说的是孔融年仅四岁时和兄弟们一起吃梨,对于普通孩子来说,都是认为拿越大的越好,但孔融却"辄引小者",人们问他为什么拿小的,他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尽管年纪很小,孔融却懂得礼让兄长的道理,因此这个故事在后世广泛流传,成为了教育孩子的典范。
长大后,孔融成为了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在文学、政治、思想领域都很有建树。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孔融长大后却被指责极其"不孝",还惨遭曹操杀害。

据《后汉书》记载,孔融十三岁那年失去了父亲,他为此"哀悴过毁,扶而后起",也就是伤心到不能站立。由于孝行感人、才华又出众,数年后孔融直接被司徒杨赐征辟为掾属,负责暗访贪赃枉法的官吏。
这段时期,孔融刚正不阿,从来都是直言不讳,因此人们也都十分敬畏他,不过,这样的性格也给他带来了麻烦,那就是一次他拜访大将军何进,门人没有及时通报,他便直接离开,这样不给面子的行为差点就导致何进要派人直接杀掉他。

何进死后,董卓进京,这位西凉军阀想要废黜少帝,改立献帝,好进一步把持朝政。董卓的这种不合礼数的做法当然是孔融无法接受的,所以为人直率的他当庭与董卓展开了一场言辞激烈的辩论。对于其他反对者,董卓大不了一杀了之,但孔融身份特殊,又是名士,因此他也只好将其送到北海担任国相。可以说,若不是孔融圣贤后人、一时名士的身份,他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孔融的毛病,一是过于心直口快,二就是常有惊人言论。建安元年(196)时太傅马日磾出使山东,途中数次寻求袁术的帮助,结果后者不但夺走前者作为使者的符节,还硬要他留下给自己当军师。作为汉朝老臣,马日磾不堪受辱,当时就呕血身死。消息传回朝廷,人们都夸赞马日磾的忠心,但孔融却表示马日磾身为汉朝上公却取媚奸臣,不给他定罪就不错了,不必将其厚葬。

官渡之战曹操获胜后,其子曹丕迎娶了原本是袁熙妻子的甄宓,孔融见到这种行为又忍不了了,当即写信给曹操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我们知道,武王讨伐纣王后并没有将妲己赐给自己的弟弟周公,这显然并非是单纯引经据典。实际上,这是孔融在讽刺曹操,认为他虽然代表朝廷四处征伐,实际上和袁绍是一路货色,都不利于汉王朝的复兴。

此后的十余年里,孔融就像是和曹操对上了一样,对于曹操发布的政令,他常常是毫不留情地对其中不足之处加以批判,但曹操顾及自己爱才的名声所以一直忍耐。建安十三年(208),面对孔融的我行我素和无情批判,忍无可忍的曹操终于选择了将其诛杀并弃市。
正如上文多次强调的那样,在那个年代想要诛杀孔融这样具有知名度的人士需要充分的理由,为了尽量维护自己的形象,曹操派出了路粹。
得到曹操密令后,路粹上书陈述了孔融的数条罪行来弹劾他。首先,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也就是说,汉室衰微时,担任北海国相的孔融曾招揽军士,并表示自己是孔圣人后代,配得上拥有天下。其次,孔融身居高位,却诽谤朝廷、不遵守规矩礼仪。
罪行之三,是孔融与祢衡聊天时曾声称"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也就是说,孔融认为父母之所以生下子女是出于情欲,且母亲怀胎生育仅仅是像把一件东西寄存在桶里,不久后拿出而已。

在那个极度重视孝道的社会,孔融这番话相当具有颠覆性。我们无法知道此话是孔融亲口所说还是凭空诬陷,但他小时因让梨知名,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杀的经历,确实能够让人感到十分的"讽刺"。

大家小得时候应该都读过三字经,在三字经里面就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而里面的融也就是孔融,就算没有在三字经里读过这句,那也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记载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通过孔融让梨就可以知道,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但是最后却背上了弑母的名号!孔融弑母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个还得从孔融当时所在的历史背景说起,孔融从小就十分的好学而且出生在一个充满书墨和官僚的家庭!在汉献帝即位后,孔融就被十分的重用!



在朝庭上孔融可谓是刚正不阿!也就是因为孔融的这个性格,在朝廷上得罪了很多人!在当时把持朝政的人是董卓,但是孔融也从未害怕,经常与董卓争辩!董卓也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对孔融可谓是怀恨在心,于是将其贬职!



贬到北海任职,所以后来人们也就称孔融为孔北海!在北海孔融体贴百姓,建立学院,讨伐叛军,做尽好事!也就在汉献帝迁都后征召孔融为少府,每次的朝会都会特意询问孔融的意见,一时间孔融成了汉献帝的心腹!



后来,曹操又挟持了汉献帝,通过汉献帝来命令各个诸侯,也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所作所为令孔融十分的不满!所以很多次都会与曹操对着干,来反对曹操错误的提议!曹操曾以节约粮食为由下了禁酒的命令,孔融知道后就说成事之人无不饮酒,曹公为何禁酒呢?这句话明显就是与曹操对着干!仇恨也就在曹操心里扎了根!



在袁绍大败以后,曹操喜出望外,所以曹操和曹丕两人都看上了袁绍的儿媳,最后曹丕迎娶了袁绍的儿媳!在后来孔融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就开始了大肆书写和谈论这件事情,曾以纣王比喻曹操!这件事爆发后更是让曹操恨透了孔融!



孔融这个人十分洒脱!从不拘泥于礼教条例,孔融曾提出过父母无恩论,也就是说父母与儿女毫无恩亲!并且大肆诉说父母无恩,孩子只是父母在欢愉时的一个结果!这句话的意思好像就是说父母才是真爱,孩子只是个意外!孔融还说过就算有粮食给陌生人都不会给父母!



这样的观点很快就传开了,也顺利的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听到后十分的欣喜!可算抓住了他的小尾巴了!因为这样的言论颠覆了传统的观念违背了所谓的孝道!所以曹操就以这个为理由,将孔融定为弑父弑母之举!给孔融扣上了不孝的帽子!将他处以死刑,来解除曹操自己的心头不悦!



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孔融弑母其实并不是孔融真的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而是被曹操所定的罪行!当然孔融提过这个父母无恩论还是一回事呢!真正的历史谁也说不准!




因为让梨名满天下的孔融,成年的他是什么形象?
三、武断残忍 因为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多人就对孔融有了一层美好的滤镜,以为孔融一直是一位仁厚的人,实际上,长大做官的孔融,早已不像小时候那般天真可爱了,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孔融受到赏识后在北海做官,刚刚赴任的时候,他就强制要求全城的百姓都要出来迎接,如果不来的话就以谋反罪定,北海本来...

孔融后来怎么样了吗?
相信大家肯定都是在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里慢慢成长起来的,从小父母就会将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当作谦逊的品德来告知我们,可是很少有人再去关注孔融后来的生活状况,那么他到底是成材成人还是一手好牌被打烂呢?在历史记载里是这么说的,孔融前期发育的非常好,幼年就有孔融谦逊让梨,那个时候他才四岁呀。十...

让梨的孔融,长大后为什么因不孝被处死呢?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事情发生在孔融四岁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孔融就知道将个头大的梨让给兄弟们,成为了一千多年来我们教育孩子的榜样。连《三字经》中都有“融四岁,能让梨”的说法,可见这个故事的深入人心。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孔融生活的三国时期,他的结局却非常悲惨,是...

4岁主动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成了什么样的人
于是“融四岁,能让梨”成为教育脍炙人口的教育格言。很多父母甚至认为“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人一生有什么样的作为和品格,从小时候的行为中就能看出来。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至少从孔融本人的人生发展轨迹看,这句话是值得质疑的。那么孔融长大后究竟成了什么样的人?他又...

那个从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怎样了?
人性估摸不透,像人的模样,小时候好看,长大后不一定好看,小时候不好看,长大后不一定不好看,当然有从小美到大或者从小就与美绝缘的稳定如一的例外;也像六月的天气,这会儿晴空万里,那会儿就乌云密集,当然存在晴朗一整天或者雨一直下的情况。孔融,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四岁知让梨,...

小时让梨的孔融,为何在长大后以不孝罪名被杀?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是孔子的嫡传后代啊,儒家“孝悌忠信”的信条已经深入了内心,彻底贯彻了“求忠臣必与孝子之门”的思想。四岁让梨,十三岁父亲离世哭到神志不清几乎晕厥。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众臣敢怒不敢言,其父亲给人害死,他命令三军缟素,并且连屠五城,孝被他在政治上利用的...

孔融让梨背后的黑暗真相
孔融让梨在国内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其本义是想告诉我们一个谦让的道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品质。不过我们延伸来看,孔融因为让梨的举动让他从小获得了很多称赞,这件事实际上对孔融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长大后的孔融并不算一个好相处的人,最后他因惹恼曹操导致全家被诛杀。让梨的品德自然是好...

懂让梨的孔融,长大为何因“不孝”被曹操处死呢?
孔融四岁时就已经懂得尊敬兄长的道理,我们也常说“孝悌”,能悌者自然能孝,那为何孔融会如此呢?我们还会疑问,孔融小时候如此聪明,被人们称为“神童”,为何长大后,却如此平庸,是不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三国,走进孔融。图1 孔融让...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
《后汉书》:“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这样出色的人物,为何老师却从来不说他长大之后如何了呢?其实是因为不好说。如果是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又或者阅读过《三国演义》,心里面都清楚孔融的下场,那就是被曹操所杀害。长大后的孔融在朝中做官,因为不满曹操独揽朝...

孔融让梨名满天下,为何长大后的他变的不可理喻?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孔融更是敢作敢为的做派。孔融4岁时让你10岁就前去拜会毫不认识的自己的李元礼,还谎称自己是李元礼的亲戚,进了陌生人的家中,遇到了其他的客人陈子, 陈韪说孔融:“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未必依然聪明。”孔融直接回答陈韪说:“陈叔叔小时候可能也一般般。&...

盐城市19547271937: 孔融弑母是否真实,孔融说父母是容器原话
斗居健脑: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是我们小的时候都曾听过的.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

盐城市19547271937: 孔融轼母的故事?
斗居健脑: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长大之后的孔融却因为弑杀母亲而被曹操杀了,这个原因不仅很是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一个小时候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丧失了本性...

盐城市19547271937: 孔融轼母的故事? -
斗居健脑: 孔融当时是北海相,走在路上他看到一个人在坟边哭,走进才知道是这个人的爹刚去世,直到这个事情,孔融居然把这个人杀了,理由是孔融觉得他哭的不够撕心裂肺,不够伤心.看官的人看到之后以为他是个很孝顺的人,其实真实原因并不是这样子.孔融曾经这么说过自己爹娘:亲爹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原文是这样说道: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孔融还说过闹饥荒的时候,如果东西不好吃才拿给别人吃.

盐城市19547271937: 让梨的那个孔融真的是一个不忠不孝之徒吗 -
斗居健脑: 当然不是,只是孔融为人恃才傲物,不识时务,屡屡讽刺曹操,曹操忍无可忍之下将其杀掉,给他扣上不忠不孝的罪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盐城市19547271937: 让梨的孔融,长大了是怎样一个人?具体是怎么死的? -
斗居健脑: 孔融和关公(关羽)都是同一时代的人.就象关公那样,他也为了保卫汉朝丢了性命.关公是以英雄事迹扬名,孔融则以学问与礼让见称.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后代.他生于公元153年.他曾出任北海(现时的山东省)太守,所以又名孔北海...

盐城市19547271937: 《美国人为何反对“孔融让梨”?》所说: 孔融年龄稍大后,竟然抛妻弃子,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哪书有写 -
斗居健脑: 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惟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许在他哥哥...

盐城市19547271937: 孔融四岁让梨 但是长大后说过:“亲爹有啥可孝敬的,亲娘也没啥特别的,不过是个装东西瓶子 -
斗居健脑: 所以呢,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教导我们最老爱幼,但是后续却没有人告诉

盐城市19547271937: 孔融被袁绍追杀时丢弃妻子无有此事? -
斗居健脑: 让梨的孔融,为逃命害死妻儿,确有其事,孔融4岁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但他43岁时为保命丢妻弃儿的故事却鲜有人知,.孔融因忠于汉室而得罪袁绍,守地被袁军攻打,虚放狂妄的他生怕会影响他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故作镇定,喝酒吟诗,从不督战,直至兵临城下,敌军破城,他才在亲兵保卫下狼狈逃出,被丢下的妻子和二个儿子为其殒难.我鄙视这个伪君子

盐城市19547271937: 孔融让梨”的真正寓意是什么... -
斗居健脑: “孔融让梨”的故事本是教育中国的孩子们要学会谦虚礼让,但是教科书里却省去了后面部分,所以人们一直认为孔融是一个很懂事的好孩子,其实不然. 当初孔融把大的梨子给了哥哥和弟弟,就有人指出:“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城府.”果然,孔融年龄稍大后,竟然抛妻弃子,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推荐你玩新疆娃纵横时空吧很好玩的游戏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