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让梨的孔融,为何在长大后以不孝罪名被杀?

作者&投稿:宦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儿时会让梨的孔融,为何长大后偏偏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处死?~

孔融让梨,是我从小就听的故事。长大的孔融也争气的成为了朝廷的文臣,会被曹操处死,应该还是得罪了曹操,背上不孝的罪名只是曹操杀他的借口。

孔融经常在朝廷上怼曹操,曹操早就看不惯他了。虽然孔融是个知识青年,也抵不住莽撞个性带来的杀身之祸。有才的孔融在诗词上也有成就,自带文人的清高,平常又喜欢评论政治。

他认为曹操用人多疑,对人才不信任,所以在朝廷上口出狂言,不管当着曹操面,还是背后的话被传到曹操耳朵里,总是让曹操很生气。曹操和袁绍打仗的时候,其实孔融认为袁绍才是应该得胜的,这种类似的话多了,曹操肯定认为孔融有谋反之心,杀他之意早就起了,就是在等时机。

孔融后来还讨论曹操取妻的事情,认为他违背伦理道德,不要脸的要娶兄弟之妻。这种君王的闺房事,一个下臣肯定不能插话。用当代社会的话说,就是职员不会看老板脸色,每次都得罪老板,不被开除都难。所以孔融早晚得死,曹操只是想想一个杀他的方法,看起来可以显示自己是个贤明的人,又可以让孔融失去最在乎的清高和名誉。

孔融从小就是孝顺之人,虽然自己年纪小,但知道尊敬长辈,才有孔融让梨的故事传到今天。所以曹操抓住了孔融最在乎的名誉,其实一下就打败了孔融的内心,背负一个不孝的罪名,活着和死了也没区别。

孔融的死是因为他说话不注意,口出狂言,不分场合造成的,曹操只是安了一个不孝的罪名罢了。

孔融小时候一直是在他人的夸奖中长大的,所以变得越来越自我,以至于当官以后,刚愎自用,不懂得分析局势,妄议朝政,甚至对有军功在身的曹操言语羞辱,不计后果!
我们不能否认孔融的才学,但是在情商方面,他不是可以主持大局的人,一个耿直得连脑子都不带的人,又如何能玩转那个尔虞我诈的帝王时代!

曹操一开始对孔融并没有恶意,毕竟他是个文人,并且学识颇广,影响力巨大,而曹操也算是爱惜人才的人,所以对于孔融的傲慢无礼,并不与他计较,只是偶尔略施惩戒,削弱他的官职!
怎奈孔融是耿直不要命的类型,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越发变得无理,为所欲为,如此多番挑衅之后,曹操再也忍不下去,最终将他判了死刑!
孔融从小开始饱读诗书,对于书上的礼法道德他铭记于心,不仅如此,他还把书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教科书般的圣人,深得大家尊重!

汉献帝在位时,重用了孔融,不但经常邀他议政,还把公卿大夫要做的事情,统统归于他管,相当于他身兼数个要职!他专心为汉献帝出谋划策,怎奈他只是一介文官,无法与曹操统领的一干武将匹敌!
曹操在行军打仗的时候,确实做了很多烧杀掠夺的坏事,但又不可否认,当时的情况,没有曹操带兵打仗,汉献帝的皇位是无法保住的!
很多人都看出了曹操怀有不轨之心,可是没人敢惹怒生性多疑的曹操,只有以孔融为代表的几个老臣,经常出言不逊,重伤和讥讽曹操,使得曹操极为恼火!

而另一方面,孔融一直为汉献帝选拔人才,这也是为了拉拢一部分文人支持汉献帝,他对时政有一定的见解,文笔犀利,文采出众,对人彬彬有礼,谦虚宽容,所以得到一部分年轻有为青年的支持!
孔融这样的行为明显就是要和曹操一较高下,想要从思想上推翻曹操,曹操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利用自己兵权在握,在孔融又一次辱骂曹操的时候,给他定了罪,并且株连九族!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是孔子的嫡传后代啊,儒家“孝悌忠信”的信条已经深入了内心,彻底贯彻了“求忠臣必与孝子之门”的思想。四岁让梨,十三岁父亲离世哭到神志不清几乎晕厥。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众臣敢怒不敢言,其父亲给人害死,他命令三军缟素,并且连屠五城,孝被他在政治上利用的淋漓尽致。宣扬着孝,却以孝之名干着残暴的事。所以孔融攻击了他,说:孝算个什么东西,亲情都是假的。这在当时激怒了曹操,但奈何没有把柄。

后来,曹操率军打败袁绍,袁绍儿子的媳妇甄宓是当时有名的美女,曹操想要占有,没想到被他儿子曹丕抢先了一步把人给抢了,曹操顺水推舟把甄宓赏给了儿子。孔融听说之后写了封信给曹操说:你知道吗,当年周武王伐纣之后就把妲己赏给他儿子了。

曹操心说自己读了这么多书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事儿啊,便回信问孔融怎么回事,孔融说从今天发生的这事往前推不就想象得到当年是怎样的了嘛。曹操这个人爱才又忌才,疑心还重,被孔融这样明里暗里讽刺肯定是想杀了他的,然而当时孔融名望很大,不能轻易动他。在他发表那番言论之后有了个好借口,就立刻给杀了。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兄弟七人,排行老六。四岁时吃蒸梨,他拿了个小的。父母问他为啥不吃大的,他说,我最小,该吃小的。十岁随父到了长安,聪慧之名在圈子里很响。太中大夫陈炜听说了他的事迹,说道,一个人如果小时候太聪明的话,长大后未必能成大器。孔融听了高声反驳道,照这么说,你小时候是不是非常聪明啊。意思陈炜现在混得不咋地。其实一个十岁孩子,面对长者良言相劝,即使不认同,也没必要当场反驳,进行人身攻击。由此可见孔融是个爱较真的人。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性好学,博涉多览。

东汉末期的士人分两派,一派信儒,一派信法。袁绍刘表司马懿是儒家信徒,曹操刘备诸葛亮是法家信徒。孔融是孔子后人,是儒家信徒的标杆人物。他小时候的让梨之举,其实是给自己炒作包装。当时的社会盛行举孝廉,举孝廉啥意思?你得先有了孝廉的名声,才有大佬举荐你,你才有可能当个官。

但把自己包装成孝廉这事,只有儒家信徒才干,比如卧冰求鲤的王祥,让梨的孔融,还有法场上替父求死的司马懿。法家信徒是不屑于干这事的。曹操就说,我从不慕虚名而处实祸。刘备就说,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曹刘这些话都是反孝廉的。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名声都不在乎,你还能在乎啥?一个人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爱,你还能爱谁。

所以曹操举孝廉的故事很牛逼。当时有一位大佬,曹操想得到人家的举荐,但是人家避而不见。因为曹操是个顽劣之徒,踹寡妇门挖绝户坟,拳打南山养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没他没干过的。还曾跟袁绍一起偷过别人老婆。所以如果谁举荐了曹操,以后这碗饭就吃不成了。但是曹瞒狡诈,拿着刀子把人家逼在屋子里。给个痛快话,举不举。大佬没办法,给了他八字评语,乱世奸雄,治世能臣。曹操靠这八个字被举了孝廉。

曹操当权之后,儒家信徒都看不起他,拒不出山。比如司马懿,假装中了风,瘫痪了,不能参加工作。曹操派人暗中观察了一晚上,司马懿躺在那儿一动没动,连脚趾头都没动过。曹操一看,我靠,牛逼啊。就放了他一马。后来司马懿病好了,曹操说,你要再不出山,我灭了你全家信不。司马懿怂了,从了。

孔融成年后,名闻四海,“负其高气,志在靖难,才疏意广,迄无成功。”用现在一句话叫作,野心(志向)和能力不匹配。三国乱世,需要的是曹操刘备这样的奸雄枭雄厚黑英雄,或者吕布贾诩这样的三姓家奴,像孔融这种博雅君子(腐儒),注定吃不开。孔融为北海郡守,开始被黄巾军围攻,幸亏刘备出兵相救。后被袁谭所攻,流矢雨集,戈矛内接,孔融不理俗务(也理不了),躲在书房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孤身一人逃脱,老婆孩子被袁绍俘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孔融跑到许昌,投奔了曹操(汉献帝)。

孔融跟司马懿一样,都看不起曹操又当婊子又立牌坊那一套,因此处处跟曹操作对。曹操曾下过《征贤令》,不论出身,不论品行,唯才是举。有啥本事来我这儿走两步。因此他的手下都是品行不咋地但是能力很强的人,比如被吹上天的郭嘉,品行就不好。还有贾诩,两面三刀。大耳贼刘备,是他唯一认可的英雄,潜龙。

但是大汉以孝治天下,所以曹操还得大肆宣传孝道。这就让孔融这帮忠诚的儒教徒不爽得很。但是又没办法反驳人家,只好反其道而行之,宣传不孝。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就是表明个态度,我跟你不是一路人。比如孔融说,孩子只是父亲情欲发作的产物,父子之间根本没感情。母亲和孩子从生下来之后就没有关系了,就如瓶子里倒出来的水,和瓶子有啥关系呢。其实就是对曹操的反抗。

当时战争频繁,粮食不够吃(那时候主食就是高粱,而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材料),因此曹操下令禁酒。孔融说,喝酒利大于弊。汉高祖刘邦要不是喝醉了,他敢拔剑斩白蛇吗?樊哙要不是鸿门宴上喝了二两猫尿,酒壮怂人胆,他敢跟项羽叫板吗?汉景帝要不是喝醉幸了唐姬,能生下汉武帝,开创千古霸业吗?所以喝酒是好事,你不能为了可惜二两谷子,就把酒给禁了。

真正让孔融招来杀身之祸的是孔融对周公的评价。曹操自比周公,说自己跟汉献帝的关系就是周公和成王的关系。其实这都是哪跟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谁都知道他是个反骨仔,跟周公没法比。曹操攻下冀州,准备纳甄氏,结果被儿子曹丕捷足先登,因此对曹丕很不爽。孔融有一天吃饭跟曹操说,曹丕这事做得不对。曹操问,哪儿不对。孔融说,当年周公伐纣,就纳了妲己。曹操一听来了劲,那本书写的,我看看。孔融大笑,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曹操一听,卧槽,耍我啊。于是动了杀机。

但是曹操还给了他一个机会。毕竟孔融有那么大的名头在,人才难得,不能想杀就杀。曹操警告他说,当年廉颇蔺相如有意见,但能互相忍让,终成千古佳话;袁盎晁错有意见,但却互相攻击,终于双双惨死。我跟你无怨无仇,只望互相成全,不想互相伤害。我作为一国宰相,也没啥本事,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无非养了一帮能征善战之士,这帮家伙别的干不了,杀个把浮华交会之徒,还是绰绰有余的。

孔融听了曹操警告,怕了,怂了,跟曹操服软:(吾)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辄布腹心,修好如初。苦言至意,终身诵之。您的教诲我晓得了。我是个性格迟缓的腐儒,对你构不成啥威胁。您就当我不存在。随后赋闲在家,终日读书讲学,不议朝政,常叹曰:“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但曹操是个睚眦必报之人,怎么会让孔融善终。很快让人收集了孔融曾经说过的不孝言论,将孔融送上了断头台。一个靠忠孝节义立身的圣人之后,最后却因不孝被杀,这跟杨修被冠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杀害一样,都是借口而已。



孔融小时候一直是在他人的夸奖中长大的,所以变得越来越自我,以至于当官以后,刚愎自用,不懂得分析局势,妄议朝政,甚至对有军功在身的曹操言语羞辱,不计后果!

我们不能否认孔融的才学,但是在情商方面,他不是可以主持大局的人,一个耿直得连脑子都不带的人,又如何能玩转那个尔虞我诈的帝王时代!

曹操一开始对孔融并没有恶意,毕竟他是个文人,并且学识颇广,影响力巨大,而曹操也算是爱惜人才的人,所以对于孔融的傲慢无礼,并不与他计较,只是偶尔略施惩戒,削弱他的官职!

怎奈孔融是耿直不要命的类型,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越发变得无理,为所欲为,如此多番挑衅之后,曹操再也忍不下去,最终将他判了死刑!

还有因为“尚真”的主张,所以要在根源上摧毁这一假名节的根据,于是在理论上便提出了“亲子无亲论”。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无疑是“惑世诬民”,不容于“礼法”,这应该是孔融被杀害的主要原因。他虽然被以“不孝”的罪名杀害了,但他恰恰是真孝。所以就有网友说:曹操实在是太无耻了。



网络上常有人说孔融是因为不孝罪名而被曹操杀死,然而仔细阅读《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关于孔融之死的记载,却会发现原来这个罪名只是曹操令人捏造的,不足以说明孔融本人孝行有亏,那位小时让梨、尊礼重孝的孔融长大后并无巨大反差。

《后汉书》关于孔融之死的原文如下: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曹操命人捏造孔融罪名的经过,先是点明曹操猜忌孔融,而政敌郗虑一直想谋害孔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上书告孔融,罪名大致包括“欲规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跌荡放言”等,其行为“大逆不道,宜极重诛”,请朝廷致以死罪,最后孔融一家老少皆被诛杀,孔融死时五十六岁。

在这些罪名中,最不可思议的是孔融与祢衡的对话,他居然说:孩子不过是父亲情欲之下的产物,又在母亲体内暂时存放,生出来就离开了,哪里有亲情可言?由于史书中仅见“路粹枉状”这段记载,并无他证,所以六甲番人认为不足为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也足以让孔融声名扫地,曹操再杀之当无异议。

从后来看,曹操等人的目的确实达到了,直至今日,还有很多人热衷于孔融不孝的罪行,可见诽谤的力量真是强大啊!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孔融(字文举)不但是孔圣人之子孙,而且是位居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首的文学大家,也是东汉继蔡邕之后的一代文宗和名儒。

孔融4岁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13岁其父去世时,悲伤得需要人扶,被乡里称为至孝;16岁胆敢窝藏逃犯张俭,和哥哥、母亲抢着认罪,轰动天下;

后来,做北海相时,因觉得亡父之人悲伤不够,把人家杀了。


这一系列事情,可以看出,孔融是被当时的儒学毒害很深的人,以至于他在平时的行为上,显得很不合适宜。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准备南征刘表,理由是消灭割据政权,兴复大汉的一统江山。临行之前,却杀了孔融,还是以不孝的罪名杀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帝王之心不可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正义之师,孔融不合适宜地说出曹有二心,想自立为王。这怎么行呢?这是犯忌。

帝王之心本就不宜忖度,你现在还嚷嚷着吵得天下皆知,其不是要给曹公引来无数人敌视的眼光,成为天下公敌吗?曹公怎能忍下这口气。

2.孔、曹两人政治不合。由于曹操、孔融两人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政治立场迥异。孔融属于复古派,要曹操让权于汉献帝,政治对立,当初曹伐刘表时,孔融就持反对意见,一心想恢复汉室。

3.平时积怨太深。孔融从一开始就瞧不起曹公的宦官出身。自认为是孔圣人之后。自恃才高,口无遮拦,不拘小节,顶撞曹公的事时有发生。竟当着东吴使者的面,非议朝政。

4.当时灾荒年年,曹公推行新令,为了节约粮食,下令禁酒。孔融是好酒之人,不断不支持新令,还讥笑曹操。

5.曹操疑心重。孔融与刘备的关系很好,曹害怕刘备军团会利用孔融之口,作点儿文章。

6.杀孔融,可以敲山震虎,以一儆百,以达到曹操的政治目的,让跟随孔融的那些人不敢乱说,封其口。

7.孔融平时狂放,有时故意要语出惊人、危言耸听,以表明自己的独立特行的一面。

他曾经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若遭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馀人”等怪论,公然认为父与子、母与子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遇到灾荒,如果父亲不是好人,宁可去救济别人也不救济父亲。

这些不当语言,被曹操利用,坐实其罪名。

8.以“不孝”之罪定孔融,可以看出曹操的狠毒。

汉律以孝治天下,孔融又大打孝牌,曹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彼身”的方法,让孔融不得翻身。

总之,孔融被杀,以他的乱说话有很大关系,以“不孝”之罪被杀,是曹操为了他的政治目的。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如果没有高的“情商”,不能摆正自身的位置,想在官场上混,是不可能成功的。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说?
可能正是因为孔融小时候让梨给了他很大的勇气,他长大后从谦虚到清高,从清高再到孤傲,从孤傲再到骄傲,在从骄傲到不可一世、目无礼法,最终身死名裂。长大后这样的孔融,老师又怎么会让大家学习呢?所以说长大后的孔融不好说。

孔融为什么要让梨
7.孔融是个爱慕虚荣的人,他是为了被表扬而故意拣小梨吃的.8.孔融平时最不原意吃的就是梨,可爸爸非让他吃,没办法,他只好挑个最小的.9.孔融是个很贪玩的孩子,家里买梨时他正想找小朋友出去玩,父母非让他吃了梨再走,他只好挑个小梨应付一下.10.家里买的梨都太大了,最小的梨也足够他吃的...

4岁就让梨的孔融,56岁时为何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斩首?
孙融让梨的故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美德,至今还在教课书中传颂,但孙融最终却被曹操以不孝为名杀掉了,孙融之死并不真正是死于不孝,曹操杀他更多是由于深层的政治因素。孙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4岁让梨,13岁因为父亲去悲痛欲绝,从小就以孝悌闻名乡里,长大后更是博闻强识,天下闻名,但是...

三国时期,七岁让梨的孔融长大后为何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了?_百度知 ...
而另一方面,孔融一直为汉献帝选拔人才,这也是为了拉拢一部分文人支持汉献帝,他对时政有一定的见解,文笔犀利,文采出众,对人彬彬有礼,谦虚宽容,所以得到一部分年轻有为青年的支持!孔融这样的行为明显就是要和曹操一较高下,想要从思想上推翻曹操,曹操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利用自己兵权在握,在孔融又一...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什么被处死后却无人收尸?
因为孔融太能作死,得罪了曹操自然不会落得好下场。孔融原本为青州刺史,后来投奔了曹操,在曹操手底下做了个官,很得曹操的信任和赏识。然而,孔融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又因忠孝被世人赞誉,从小就恃才傲物,眼里装不下任何人。即使在曹操手下做官,他也打心眼里瞧不上曹操这个人,认为他...

孔融三岁让梨,为何最后却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处死?
孔融被处死,其实还是因为政治的原因,他得罪了曹操,最后被以“不孝”的罪名治罪,其实也不算太冤。俗话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说的正是孔融,他小的时候,聪明机敏,因为让梨一事攒了不少名气,但长大后,孔融却没有成为我们想象中的忠孝之人。建安元年,孔融被任命为将作...

孔融为何要让梨?
1、原因 原文回答:“小儿,法当取小者。”译作: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2、故事简介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3、故事原文 续汉书...

孔融让梨的原因是什么
孔融让梨的原因是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

孔融4岁就懂得让梨,为何最终反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孔融何许人也?孔子后人,是其二十世孙,是建安七子之首,所以孔融是根正苗红的圣人家庭。当然,他真正为我们所熟知的便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这个故事我们中国人几乎 都知道。4岁的孔融,就懂得让梨。可是长大后的孔融,却因为不孝的罪名被曹操杀死,说来也是讽刺!曹操和孔融颇有些交集,建安九年...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最后被曹操杀的理由是“不孝”?
孔融让梨的故事,表达了他谦让的品德,但抛弃孔融的身份,来谈这种品德,其实很多小朋友都有,只是没人会去记录罢了。谦让,也不等于“孝顺”。曹操在杀孔融时,给出了他不孝的三大罪:1、不忠于国家,在国家危难之际招兵买马,还说出自己可以取代刘姓汉家天下的话;《后汉书》:少府孔融,昔在北海,...

淮阳县19383211362: 小时让梨的孔融,为何在长大后以不孝罪名被杀? -
齐鸣德天: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兄弟七人,排行老六.四岁时吃蒸梨,他拿了个小的.父母问他为啥不吃大的,他说,我最小,该吃小的.十岁随父到了长安,聪慧之名在圈子里很响.太中大夫陈炜听说了他的事迹,说道,一个人如果小时候太聪...

淮阳县19383211362: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最后被曹操杀的理由是“不孝”? -
齐鸣德天: 孔融被杀是因为他嘴太贱.没人说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以后一定可以成为大才.孔融之所以能够成为北海太守,主要还是因为自身家族地位超然的关系,跟他的努力和才能并不成正比,而这一切,在当时来说,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孔融...

淮阳县19383211362: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孔融让梨背后真正原因 -
齐鸣德天: 说起古代小时候就十分出名的神童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司马光,孔融这些人了.毕竟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都是小时候做出的事.但是你却不知道这背后有着让人十分恐怖的...

淮阳县19383211362: 孔融轼母的故事? -
齐鸣德天: 孔融当时是北海相,走在路上他看到一个人在坟边哭,走进才知道是这个人的爹刚去世,直到这个事情,孔融居然把这个人杀了,理由是孔融觉得他哭的不够撕心裂肺,不够伤心.看官的人看到之后以为他是个很孝顺的人,其实真实原因并不是这样子.孔融曾经这么说过自己爹娘:亲爹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原文是这样说道: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孔融还说过闹饥荒的时候,如果东西不好吃才拿给别人吃.

淮阳县19383211362: 孔融弑母是否真实,孔融说父母是容器原话
齐鸣德天: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是我们小的时候都曾听过的.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

淮阳县19383211362: 孔融是因为不孝而被曹操杀死的吗? -
齐鸣德天: 是的.因为孔融不让梨给曹操.开个玩笑,因为曹操每次出征,孔融总在后方捣乱,曹操忍无可忍,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其实曹操也是用心良苦啊,孔融称是孔子的后人,孔子推行孝道,而曹操以不孝罪处死的孔融,由于是曹操下令处死的,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时都不敢给孔融作传

淮阳县19383211362: 孔融轼母的故事?
齐鸣德天: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长大之后的孔融却因为弑杀母亲而被曹操杀了,这个原因不仅很是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一个小时候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丧失了本性...

淮阳县19383211362: 《美国人为何反对“孔融让梨”?》所说: 孔融年龄稍大后,竟然抛妻弃子,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哪书有写 -
齐鸣德天: 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惟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许在他哥哥...

淮阳县19383211362: 让梨的那个孔融真的是一个不忠不孝之徒吗 -
齐鸣德天: 当然不是,只是孔融为人恃才傲物,不识时务,屡屡讽刺曹操,曹操忍无可忍之下将其杀掉,给他扣上不忠不孝的罪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